中药现代化发展分析(doc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现代化发展分析(doc6)
在连续14年的中药现代化路径选择的争辩中,反方、正方轮番出场,中药的进展也飘摇不定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没错,只是我们的路走错了!”
“中医药进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贾谦一边哀息,一边指着最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医药法》(草稿)道。

“不能把中西医结合放到里面去,必须确信中医药是原创性科学……”贾谦持续地重复着这些话语。

这份草稿正在处于征求意见的时期,其对中药的进展将有直截了当的指导作用。

现在,提起10年来他自己力推中药现代化的经历,贾谦唏嘘不已。

在这场中药现代化路径选择的争辩中,反方、正方轮番出场,中药的进展也在飘摇不定。

中药现代化启动
14年前,1992年,科技部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徐绍颖教授归国后,向科技部申请了“促进中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的课题。

正是那个课题拉开了中药现代化的一个序幕。

该课题提出,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空前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肃的挑战,因此,建议国家制定“弘扬祖国传统医药学工程”。

4年后,在原国家科委社会进展司司长甘师俊、国家中医药治理局副局长李振吉等人的领导下,进行了中药现代化进展战略研究。

随后,中国新药研究与开发和谐领导小组提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打算,得到了国家批准。

贾谦告诉记者,在该研究中,强调了要搞清晰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取有效成分,争取两三种现代化中成药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同时提出了中药的标准。

“并提出了敲开美国食品药品治理局(FDA)大门之类的口号!”
随后,全国掀起了中药现代化的高潮。

中国药材集团公司经理韩培还记得1998年在南京召开的中药现代化国际会议———从事中药的人都来了。

“抓质量、抓剂型改革,讨论中药现代化的进展方向。


然而,从1999年开始,贾谦,这位往日的中药现代化干将一反常态,开始对中药现代化路径进行反思———如果按照此前的研究,那么将会用西药的标准来治理中药。

“那段时刻,除偶然参加会议,我差不多不写文章。

”贾谦讲。

“当时的要紧思路是如何用上药,全然没有意识到中西医在理论上的差距,即使中医界也没意识到。

”韩培讲。

在此过程中,按照课题要求,课题组提出了几个重点中药品种的现代化,威麦宁、复方丹生滴丸、银杏灵等入选。

韩培即为威麦宁的负责人。

此前,复方丹生滴丸差不多成功敲开了美国FDA的大门———通过美国FDA的新药临床研究审评。

2001年,在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一位官员给中央上书建议之后,2 002年,中央决定实施《中药现代化进展纲要》,其中专门提及: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中药产品的出口份额,争取2~3个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进展路径显现分歧
韩培介绍讲,当时科技部在美国设有一个生命科学中心,要紧工作确实是把中药引入美国。

1998年,韩培与有关部门商量后,决定走提取物路线的威麦宁先开始在美国申请专利,再报美国食品药品治理局批准。

通过科技部在美国的机构,韩培顺利与美国律师接洽。

“往常我觉得申报专利确实是对发明人的一种奖励,然而和美国律师聊了后,发觉专利更多是充当公司的打手!”韩培讲。

在此过程中,韩培第一次了解到,原先申报专利还能够“钻空子”——一样并不是申报药品的技术保密点,而是围绕保密点,申报一系列的创新点。

威麦宁总计申请了11项专利。

“现在再来看,专门多人讲现代化走错了,然而我们认识到了美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同时也认识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确存在碰撞!”韩培讲。

不幸的是,由于各种缘故,“争取两三种现代化中成药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目标没有取得成效。

其中2002年威麦宁在国际市场上的步伐停了下来,韩培称,这要紧是商业上出了咨询题。

也确实是在现在,《中药现代化进展纲要》予以公布。

当时在成都召开的传统医药会议,更是为纲要大造声势。

当年11月,通过长时刻的摸索,贾谦写出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反思》。

这相当于推翻了他往常所有的结论。

他甚至在有关报告中提出,中药不等于植物药,不能把中药降低为植物药,结果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一位官员连续三次打电话给贾谦:美国食品药品治理局刚给植物药开了门,认为中药能够进来,你却讲中药不等于植物药,把门又关上了。

贾谦表示,西方国家并没有中药的标准,硬是要接轨,必定是阉割中医药的精髓和灵魂。

因为中医是从宏观看咨询题,西医是从微观看咨询题,同时中医是中庸医学,而西医是对抗医学,而且中药在5000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因为耐药性而被剔除。

由于中西医的两个体系,中西医甚至对毒性的认识差不多上不同的,中医历来“聚毒药以供医事”,并非有毒就不能使用,这些在西医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反思中药现代化
2002年下半年,在试图打进国际医药市场的几种提取物药纷纷败北的时候,中医界内部也开始显现了反对声音。

“准确来讲,2002年后显现的反对声音并不是针对几个药,而是针对中药现代化中主抓成分的西药路径,专门包括国家药监局制定的有关标准。

”一位药材专家讲。

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介绍,当时为了走出一套模式,就开始主抓中药质量,认为质量解决就科学,就能够与国际接轨,然而没有预料到,以国际治理药品的有关标准来实现中药现代化,等因此按照西药的思路来进展中药。

这种以西药为治理标准的方式,迅速在种植户、饮片厂、中成药厂引起反弹。

周成明,北京时珍中草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是反对中药材生产质量治理规范认证的要紧旗手。

他告诉记者,按照这种中药现代化的思路,相当于认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药材产区生产的药材是不规范的。

中药材是在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中栽培,而且正是这些气候条件才造就正宗的药材。

其间,周成明写就了“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治理规范)认证的七大危害”,从2004年的下半年开始,周成明的言论借助媒体、研讨会持续扩大。

在西安等几次会议上,周成明与国家药监局的官员针锋相对——国家药监局官员对周提出的“七大危害”逐一反对。

这种争辩迅速扩大为对中药、中医本身的讨论。

2005年6月4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在天津中医学院召开了中医药一级学科建设高级论坛,内科分会主任王永炎建议仿照香山科学会议的方式召开论坛,论坛的第一个论题确实是“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医学”。

同时,对中药现代化的概念也进入了讨论的范畴。

2004年,中药饮片炮制专家王孝涛在《实现中药现代化有关咨询题的摸索和建议》中写道,中药现代化应在继承中医辨证用药特色和中药生产自身进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西方制药技术的体会,研究创新,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而此前的中药现代化则陷入了窘境:把中药研发等同于西药研发,目的只为了进入国际市场。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这种讨论一度显现了失控———从观点争辩到相互划分派系,甚至开始否定中药现代化的概念。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医药进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张超中告诉记者,现在对中药现代化的反思,是对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人文与科学的矛盾反思的连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