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战后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视界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在当代世界,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民主资本主义是三
大社会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再度复兴,引起国内外
学者的普遍关注。
民主社会主义重新登上历史舞台,逐步在西方发达
国家特别是西欧各国突显出来。
它在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反思和政
策调整基础上,以更强调民主等社会主义价值而抛弃社会主义结构内
容为特征,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在某
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民主党人探索在目前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的尝试。
1民主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动因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
治意识形态。
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
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
奉的政治理论。
它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
作互助,它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和文化民主并
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它实现这一目的的政治手段是民主。
从欧洲社会党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的需要、政策变革的需要和自
身走出困境的需要三个方面论述了欧洲社会党组织制度改革的动因。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以
英国工党1979年大选失败和1982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下台为标志,欧
洲政党政治进入了一个“右翼”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愈益艰难的政治处
境给欧洲各国社会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社会政治基础被削弱;党员
人数下降、年龄结构老化;组织结构松散无力。
从而造成了欧洲政坛大
幅度向右倾斜的失衡局面,使欧洲一度出现了右翼势力膨胀和“左翼
衰落”的态势,欧洲各国社会党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走上了一条充满艰
辛的组织制度改革之路。
2二战后英国工党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社会较
为稳定、不存在革命形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后第三世界新独立
国家发展等新形势。
针对这种新形势,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大力推
行其民主社会主义的路线,先后有40多个工党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
通过议会民主竞选上台,单独执政或者参与联合执政。
英国工党一直
是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曾有多年执政的历史,但冷战
后它和别的社会党一样长期在野。
1994年布莱尔当上工党领袖后打
出“新英国,新工党”的口号,对工党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变
革,揭开了民主社会主义复兴的帷幕。
1997年布莱尔大选获胜执政,
以及后来以他为首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和发展成为西欧民
主社会主义复兴的主要标志,因此分析英国工党的政策调整对探析民
主社会主义复兴的原因具有典型性。
民主社会主义影响越来越大,它
能够顺应世界客观发展形势,逐步推进改良路线,多方发扬民主,不断
调整政策,力争群众支持,接受群众监督,取消高官特权,注重发展经
济,不断给群众以实惠。
当然,民主社会主义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它只
限于局部修补漏洞采取一些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改
变资本主义制度,达到社会主义境地。
执政党只有加快改革,既坚持又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既抵制又借
鉴民主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成功的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社会
民主党化,才能应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防止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袭。
从而欧洲社会党在组织制度方面所进行的深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
扩展党的社会政治基础;改变原有的党员结构,大力发展年轻党员,提
高妇女在党内的地位;实行民主的决策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党
的组织建设。
经过对组织制度的深刻调整,欧洲社会党的面貌为之改
观:建立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政治基础,党员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策机
制的民主化加强了党的组织纪律、提高了党的工作效率,通讯便利,从
而使社会党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各国政治舞台上。
欧洲社会党在
完成以组织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改革后,终于实现历史性的转型,迎来
了二战后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三次复兴。
同时,民主社会主义在工人和
广大人民群众中影响逐步扩大。
3民主社会主义产生的影响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现实意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政治思想。
民主社会主义把
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
民主社
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对待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
不同态度和观点上。
民主社会主义既非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因
为它继承了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目标;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
为它不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承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的历史必然性。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
逐步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
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都有着本质区别。
社会党的调
整表明,针对国际国内变化的冲击,传统的思想和政策已经过时,任何
政党和组织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变革,探索出符
合本国国情和具有时代特征的政策。
一个政党能否拥有执政的合法
性,主要不是看它说了什么,它的“基本教义”是什么,而更主要的是看
它能否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勇于创新,探索出好的政策,为民众提供
有效、优质的服务。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洲社会党组织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和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启示。
西欧各主要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打出了以超
越左与右为主要诉求的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品牌,顶住了苏东剧变对整
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造成的冲击,先后赢得大选,使欧洲很多国家
变成了“玫瑰色”,实现了“神奇的回归”,形成了“粉红色的欧洲”。
由
于欧洲社会党的组织制度的改革是为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历史的潮
流,因而使一度被“边缘化”的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团结社会党
组织制度改革的成功,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
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应不断丰富执政资源:扩展执政
空间,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现代化,把中国共产党建成一个充
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政党。
[1]王学东.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新变化评析[J].当代社会主义问题
,2001.
[2]周新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张传鹤.全球视野下的民主社会主义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王静]论二战后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
陈胜男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各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对这股改革浪潮的研究、思考,特别是了解欧洲各国社会党组织制度的变革,不仅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知道欧洲社会党在变化了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增强党的组织水平和组织能力、提高执政水平的,而且对于提高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英国工党;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陈胜男(1987—),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5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