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课时(1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4个6朵,4个6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③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先引导学生把1~6的乘法口诀整理在一张表里,再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背口诀
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5)课本第38页第10题
①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②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③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6)课本第38页第11题
①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学生回答。
(2)课本第37页第4题
①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②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他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3)课本第37页第5题
16个口算题,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教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订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综合练习
(1)课本第37页第6题
读题。
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一辆小汽车坐5人,6辆小汽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第3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把两个算式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4题引导学生根据算式的含义作出判断。如:6*3表示3个6相加等,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6题学生先读一读题目,说一说求6辆汽车可以乘坐多少人,就是求什么,再列式解答。
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左右两小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左边的题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右边的题只能用加法。
明德学校电子备课教案模板
投放日期:2013年10月21日
教学内容
练习七课本第37~38页
主备人
王磊
授课人
夏前利
集体备课成员
刘云张冷夏前利刘云张荣海蔡静高开银周保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所学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和解答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5题在反馈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对一些容易算错的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第7题中的“4人”这个条件是要从图中数出来的,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已知的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再独立完成解答。
可以让学生观察题中的情境图,并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可以算出一班和二班各种了多少棵花,在判断。
3、让学
教学重点
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难点主要策略
结合实际问题体验。加强练习。
课前准备
多媒体。
集体研讨课文内容
主备初稿
集体讨论意见
个性化内容
一、口诀练习
背1~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备,指名背,对口令。)
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
教学后反思
练习题第10题左边可以用加法做,也可以用乘法做。右边只能用加法做。学生对于左右两边的题目容易混淆,尤其是“我做了5个毽子,我做了6个毽子,一共做了多少个毽子?”许多学生就用5*6,混淆了题目的做法。最后一题可以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课本第38页第7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课本第38页第8题
根据口诀填空。
(4)课本第38页第9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呢?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第3题。
①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
(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③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先引导学生把1~6的乘法口诀整理在一张表里,再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背口诀
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5)课本第38页第10题
①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②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③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6)课本第38页第11题
①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学生回答。
(2)课本第37页第4题
①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②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他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3)课本第37页第5题
16个口算题,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教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订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综合练习
(1)课本第37页第6题
读题。
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一辆小汽车坐5人,6辆小汽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第3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把两个算式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4题引导学生根据算式的含义作出判断。如:6*3表示3个6相加等,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6题学生先读一读题目,说一说求6辆汽车可以乘坐多少人,就是求什么,再列式解答。
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左右两小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左边的题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右边的题只能用加法。
明德学校电子备课教案模板
投放日期:2013年10月21日
教学内容
练习七课本第37~38页
主备人
王磊
授课人
夏前利
集体备课成员
刘云张冷夏前利刘云张荣海蔡静高开银周保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所学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和解答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5题在反馈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对一些容易算错的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第7题中的“4人”这个条件是要从图中数出来的,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已知的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再独立完成解答。
可以让学生观察题中的情境图,并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可以算出一班和二班各种了多少棵花,在判断。
3、让学
教学重点
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难点主要策略
结合实际问题体验。加强练习。
课前准备
多媒体。
集体研讨课文内容
主备初稿
集体讨论意见
个性化内容
一、口诀练习
背1~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备,指名背,对口令。)
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
教学后反思
练习题第10题左边可以用加法做,也可以用乘法做。右边只能用加法做。学生对于左右两边的题目容易混淆,尤其是“我做了5个毽子,我做了6个毽子,一共做了多少个毽子?”许多学生就用5*6,混淆了题目的做法。最后一题可以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课本第38页第7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课本第38页第8题
根据口诀填空。
(4)课本第38页第9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呢?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第3题。
①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
(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