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肇庆四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摸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共12页 ◎ 第2页 共12页
2015-2016学年广东省肇庆四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摸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与朱元思书》)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________,________。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4)被誉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终南别业》中“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就表达了“当你处于某种绝境,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看到希望或转机”的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哲理。
(王维《终南别业》)
(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悬崖,向下ní
ng shì________着我。
(2)这是ruì
zhì________的微笑。
(3)不要固执一点,yǎo wén jiáo zì
________,而要前后贯通。
(4)这种神情又恰恰与颈部的美xiāng dé yì
zhāng________。
3.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把“在我耳边响起”改为把“在我脑海中浮现”)
B.由于天下大雨,导致我们的跑操比赛被迫延期.(删掉“导致”)
C.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当然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
出现的.(删掉“不仅”)
D.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也”改为“就”)
5. 仿写句子。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 、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
畔:通“叛” 背叛 C 、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 、必先苦
其心志
苦:使……受苦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鹦鹉噪虎 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
鹦鹉闻之,亦集而噪。
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注释】①女几之山:虚构的山名。
②朴簌:小树。
③木末:树梢。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虎行
地者也________
②故
噪而去之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寒 鸦 见 而 问 之曰 虎 行 地 者 也 其 如 子 何 哉 而 噪 之 也?
(3)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什么?
3. 蚂蚁的本领
①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领远不止于此。
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
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枝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②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 ,成为一部活计算机。
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
第3页共12页◎第4页共12页
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
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有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
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
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
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
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
现在地球上大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
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
它们不但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
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
③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只见无数蚂蚁前赴后继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66秒,一些蚂蚁牺牲了,但终于扑灭火焰。
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
用了40秒钟就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④蚂蚁,这种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家伙,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第二自然段中空缺处应填写的三个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 思考谋算筹划
B. 筹划思考谋算
C. 谋算思考筹划
D. 思考筹划谋算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是________
A. “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中的“竟”表示“出乎意料”。
B. “现在地球上大约有二百余
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
本领”中的“大约”表示“大概、
估计。
”
C. “地球上除了人以
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
火”中的“几乎”表示“所
有的”。
D. “它们只用了40秒
钟就将火扑灭”中的
“就”表示“所用的时间
短”。
(3)文章开头引用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4. 那些乡间的事物
贾维秀
离乡人身后的乡村,美得像夹在经典著作里的一页页篇章,寂静、朴素、暗藏哲理。
风景的帷幕是从黎明前的第一声鸡啼拉开的。
星星的倦眼还眨在天空,乡村和四野依然沉睡,夜色中,蹲在鸡架上的鸡便开始在黑暗中“叽叽咕咕”酝酿,选择在一个怎样的时刻、以怎样的姿态去完成一天中最为风光的使命–让天惊让地动。
夜露滴落。
晨风忽起。
曙色微透。
“喔–喔–喔”雄鸡很抒情地开始了原声态的歌唱,那声音擦过暗夜,擦出金属般的质感,滑翔在村里村外,天空中就有了清而脆的高亢弧线。
村庄醒了。
谁家的门“吱呀”开了,院子里晃动着皮影般隐隐绰绰的身影。
一扇扇门陆陆续续打开,街巷里有了脚步声,村外有了脚步声,田埂上有了脚步声,声音的涟漪一圈圈渐次荡开,叫醒了田野。
露珠爬在草叶上,自顾做着晶莹的梦,等待着在彩霞飘起的时候,走完色彩斑斓的一生,裤脚擦上去,
梦就被带到了别处,至于留在了哪里,露珠自己知道。
大块的田地在村庄的远处,与邻村的土地相连。
浩瀚的背景之上,人在其中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
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
远离村庄的土地,不便溺爱,大多会种植一些皮实的大庄稼。
它们在苍天的护佑下像一个个被放养的孩子,遇光即壮,见风就长。
青青的玉米,怀揣籽粒,像孕身乍现的婷婷少妇,青涩中透着成熟,向外散发出
裹不住的咄咄逼人的生命气息;红红的高粱,如同个子高挑的北方汉子,挺胸昂首,以最为流行的健康肤色,张扬着农家子弟的朴实;那些收敛很紧的棉桃,心怀锦绣却静静地挤在低处的枝头,悄然养心;那些收敛紧
实的棉桃,往往禁不住阳光的诱惑,骤然打开了满腹白花花的心事。
大地上的植物还有很多,有沉思的谷穗、埋头酣睡的红薯、土豆,一心向上的芝麻……
一些无所事事的豆荚也挤进了庄稼地里:黄荚里是黄豆,白荚里是红豆、豇豆,那些状如乌鸡爪的黑荚
里藏满了密密实实的绿豆。
穿行在庄稼地里的除了人,还有一些活物,停停歇歇日夜鸣唱的是蛐蛐儿,不声不响跳来跳去的是蚂蚱,蚯蚓在土下潜行,蝴蝶在花香里振翅,一些鸟儿不属于土地,它们如过客飞来逗留,又迅速离去,不知想了
些什么。
园子散布在村庄四周,各家都有,多种些时令蔬菜。
由于离家近,抬腿即到,闲不住的庄稼人就把一些
细碎的心思绣花一样用到了这里。
几畦绿菜,用栅栏一围,竟有了观赏的味道。
村子里消失的水井,在这里
还能看到。
辘轳架在井上,老人摇着辘轳。
一桶桶井水顺着垄沟流进了菜地。
小孩儿兴奋地划拉着沟里的清水,偶尔与老人一问一答。
这场景最接近田园的味道,也最容易走进离乡人的梦境。
如今的离乡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去寻找理想中的天堂,外面的天堂不知是否能找到,可他们忘记了,
他们离去的地方就是天堂。
在他们离去的地方,花自然地开,果自然地熟,老老少少自然地生活,一切都遵
循着亘古的秩序。
暮色中,老牛甩着尾巴隔着野地里的酸枣棵、野葡萄、奶秧子、野蒿子、蒲公英、狗尾巴草,回望着一
株欢实的搭在高处的粉红色的牵牛花……然后,悄悄地装进每个离乡人的行囊。
(1)本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请仿照示例,列举至少三类构成这幅田园风光图的“事物”(不得列举示例中的“事物”)。
示例:清脆高亢的鸡鸣。
(2)作者为什么说“浩瀚的背景之上,人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第9段划线句子)?
(3)分析第10段划线句子的写作特色及作用。
(4)通观全文,作者眼中的“天堂”有些什么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三、写作(50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
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什么呢?
请以“晒出我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思想健康;
②感情真挚;
③题目自拟;
④文体自选;
⑤不少于600字;
⑥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四、附加题(10分)
1. A.一间四四方方的小屋里,陆军医院的见习医生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正坐在小桌子后边,翻看她那本厚厚的淡紫色封面的笔记本。
里面是她用纤巧的斜体字写的日记:
1920年8月26日
今天从救护列车上给我们送来一批重伤员。
一个头部受重伤的红军战士被安置在病室角上靠窗的病床上。
他只有十七岁。
我收到一个口袋,里面除了病历,还有从他衣袋里找出来的几份证件……还有一张看来
第5页 共12页 ◎ 第6页 共12页
是他亲笔写的条子:如果我牺牲了,请同志们通知我的家属:舍佩托夫卡市铁路机车库钳工阿尔焦姆。
1920年8月27日
今天检查了他的伤势。
伤口很深,颅骨被打穿,头部右侧麻痹。
右眼出血,眼睛肿胀。
阿纳托利•斯捷潘诺维奇打算摘除他的右眼,以免发炎,不过我劝他,只要还有希望消肿,就先不要做这个手术。
如果这个年轻人能活过来,为什么要摘除一只眼睛,让他破相呢?
B . 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就这样成为战斗队伍的累赘吗?一个战士不愿再受临终前痛苦的折磨,谁能去责备他呢?
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
他慢慢掏出手枪。
“谁想到你会有今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
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
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
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
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
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
(1)以上两个选段中的“他”是谁?B 段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请另举两个能表现这个特点的其他情节。
(2)原著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其中的一种。
(3)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在现代生活中有意义吗?请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第7页共12页◎第8页共1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5-2016学年广东省肇庆四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摸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
【答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2.
【答案】
凝视
睿智
咬文嚼字
相得益彰
【考点】
根据拼音写字词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3.
【答案】
C
【考点】
成语等熟语运用
【解析】
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4.
【答案】
A
【考点】
病句辨析与修改
【解析】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5.
【答案】
广袤而深远,那博大的胸怀,让我分外的平静而神往
【考点】
仿写句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词语运用,句式结构,修辞运用,
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二、阅读(4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1.
【答案】
A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
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任:责任,担子;句意为:(通过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
他所缺少的能力.
②中重点词语有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句意为: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会因此灭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答案:
(1)A
(2)①(通过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缺少的能力.
②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会因此灭亡.
(3)①内有法家拂士②外有敌国外患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
译文参考: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
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
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
【答案】
行走,所以
(2)本题考查学生朗读节奏的划分,首先通读全句,理解句意,按照意义划分,还要注意个别的倒装现象
与古今语言习惯不同的现象.
句意为:寒鸦见了问道:“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根据句意,句子断为: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
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答案:
1)行走;所以.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2)寒 鸦 见 而 问 之 曰/虎 行 地 者也/其 如 子 何 哉/而 噪 之 也? (3)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 译文:
有座山叫女几之山,喜鹊都喜欢在这里筑巢.有老虎出没在树丛之中,喜鹊群聚向它大叫,八哥鸟听到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寒鸦见了问道:“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喜鹊答说:“它一吼叫起来会产生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上掲下来,所以才大叫赶跑它.”然后问道八哥鸟,八哥鸟竟无法应对.寒鸦笑道:“喜鹊的巢在树梢上怕风,所以畏惧老虎;你们是住在树洞里,怎么也跟着乱叫呢? 3.
【答案】 D C
(3)本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开头引用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蚂蚁有出人意料的本领. 答案: (1)D (2)C
(3)为了引出蚂蚁有出人意料的本领. 【考点】
说明文阅读综合 【解析】
文章首先通过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描述蚂蚁有像人一样的本领.引出了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但能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不仅能“狩猎”,还能“农耕”,更能“灭火”等出人意料的本领.本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4.
【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了解文本的整体含义,再找出文段中相关的关键词句加以概括整理即可.
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归纳概括出构成田园风光图的“事物”,从第⑦段可以概括出叫醒田野的脚步声;从第⑧段可以概括出晶莹斑斓的雨珠;从第⑩段可以概括出茁壮饱满的庄稼;从第⑫段可以概括出形形色色的活物;从第⑬段可以概括出院子里的水井和时令蔬菜,以及偶尔问答的老人与小孩;从第⑮段中可以概括出悠然的农人与老牛.作答时列举三个即可.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先分析题干句的意义层次,再结合全文加以分析理解即可.
题干句有两层意思:①人不像主宰;②人像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文章中乡村的事物与人们共同生活,融为一体.首先,在浩瀚的宇宙和苍茫的大地上,人是渺小的,同时人也要遵循自然规律来作息和生活,处于被动地位,所以人不像主宰;其次,人和植物一样,依靠土地获得赖以生存的食物和营养,吸收自然的阳光雨露,只是人可以自如移动而已,所以说人像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修辞手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写作特色是指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包括文体、修辞、叙事方法等.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文中将玉米比成婷婷少妇,将高粱比成北方汉子,将棉花比成心事,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也从色彩、姿态等方面丰富了对庄稼的描写,如“青青的玉米”“红红的高粱”“个子高挑的北方汉子”“静静地挤在低处的枝头”等,使描写生动可感.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细致的描写使对象更加形象,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庄稼和土地倾注的喜爱之情.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注意查找分析出与题干要求相符的词句进行归纳整理.根据原文第⑭段“他们离去的地方就是天堂”,可以看出“他们离去的地方”就是作者心中天堂的样子,而这个天堂的样子是“花自然地开,果自然地熟,老老少少自然地生活,一切都遵循着亘古的秩序”,可联系全文进行概括归纳.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把握“自然(朴素)”“和谐”“富足”“美好”“自由”等关键词作答,语言流畅,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示例:清脆高亢的鸡鸣.
叫醒田野的脚步声;晶莹斑斓的雨珠;茁壮饱满的庄稼;形形色色的活物;园子里的水井和时令蔬菜;偶尔问答的老人与小孩;悠然的农人与老牛.
(2)①人不像主宰:与浩瀚的大地相比,人是渺小的;人是随着大地的节律安睡、苏醒、劳作,处于被动地位.②像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和植物一样,依靠土地,吸收土地的营养生长繁衍.
(3)①写作特色:一是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二是从色彩、姿态方面写出了事物的不同情状. ②作用:一是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二是透露出对庄稼和土地的喜爱之情.
(4)参考范例:有自然朴素祥和的景色;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大地和谐相处;物产丰富,人民富足;生活自在悠闲.其中中心词:自然(朴素),和谐、富足、美好、自由. 【考点】 散文阅读综合 【解析】
文章以时间顺序,描写了乡村从黎明至傍晚一天间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写作(50分) 1.
【答案】 【例文】
晒出我的家风
我的家风很普通–勤俭朴实,就是这个普通的家风让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喜欢干活儿:地里的,家里的.不怕吃苦,不管是冬天天寒地冻时劈柴烧火,还是夏天汗流浃背时下地干活,我都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吃惯了粗茶淡饭,习惯了衣着简朴,过惯了平淡生活.
记得放暑假时,每天跟爸爸在田间里除草,打药,施肥.有一次,骄阳似火,酷热难当.我和爸爸一起在一人高的玉米地里撒化肥,玉米叶子把胳膊、脖子划得都是一道道鲜红的血印儿,满身是汗,穿在身上的背心儿就像刚刚用水洗过似的,眼睛也感觉涩涩的,有点睁不开.但一看到爸爸也和自己的状况一样,仍在默默无闻地干着,我就又一头钻进玉米地,猫着腰,施一把肥,抹一把汗,在玉米地里钻来钻去.硬是等把化肥撒完了,我才坐在一棵树下休息.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一连几年都不曾添置新衣服,虽然衣服是旧的,可穿在身上很得体.我曾对母亲说:“妈,你也买身儿新衣服吧.”母亲听了,笑了笑,说:“这不挺好吗,新旧有什么区别呀?只要干干净净就好.”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也养成了一种艰苦朴素的习惯,如果不是过春节,如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