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一下期末调研测试(化学).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1
河南省信阳市09~1高一下期末调研测试(化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3分)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年产量
B.乙烯的年产量
C.合成纤维的年产量
D.硫酸的年产量
2.3月1日16时13分,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的阶段性胜利。
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探明氦-3(3
He )储量。
下列有关氦-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
C .1mol 3He 的质量约为3g
D .3He 的摩尔质量为3
3.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干馏 B. 煤的气化 C .石油分馏 D. 石油裂化
4.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 2XO 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 、HX
B 、H 2X
C 、XH 3
D 、XH 4 5.冶炼铝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电解法
B .铝热反应法
C .氢气或CO 还原法
D .热分解法
6.已知可逆反应2SO 2 + O 2
2SO 3,当生成2 mol SO 3时放出热量为Q ,
现将1 mol SO 2和0.5 mol O 2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生成SO 3放出的热量为Q 1,则
A 、 Q 1 = Q
B 、Q 1 < Q
C 、2Q 1 > Q
D 、无法判断
7.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 .鉴别棉纺线与羊毛线可用灼烧法鉴别 B .糖尿病人病情可用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
C .沾有油脂的器皿可用热氢氧化钠溶液洗
D .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可用稀硫酸洗
8.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 酸与碱恰好中和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自行反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遇碘变蓝,因此可用碘化钾溶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B .碘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因此可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C .“海水提溴”可用氯气置换溴离子使之成为单质溴
D .苯、乙醇和四氯化碳只用溴水不能鉴别
10.关于乙醇和钠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钠浮在乙醇的上面,四处游动
B .钠与乙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剧烈
C .乙醇中羟基氢原子不如水中氢原子活泼
D .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水分别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3∶1
11.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族元素结合时形成的化学键
A .一定是共价键
B .一定是离子键
C .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 .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2.对于可逆反应N 2(g ) + 3H 2(g )
2NH 3(g ),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
应速率最快的是
A .ν(H 2)= 0.3mol/(L·min) B.ν(N 2)= 0.2mol/(L·min)
C .ν(NH 3)= 0.25mol/(L·min ) D.ν(H 2)= 0.4mol/(L·min)
13.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来提取碘:①通足量氯气②将海带烧成
灰,向灰中加水搅拌③加CC14振荡④过滤⑤用分液漏斗分液。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A .①→③→⑤→②→④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④→①→③→⑤
D .③→①→②→⑤→④ 14、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10℃ 3mol/L 的盐酸溶液
B 、30mL 2mol/L 的盐酸溶液
C 、 2mol/L 的盐酸溶液
D 、10mL 4mol/L 的盐酸溶液
15.乙烯和乙醇的混合气体VL ,完全燃烧后生成CO 2和H 2O ,消耗相同状态下的氧气3VL ,则混合气体中乙
烯和乙醇的体积比是
A .1:1
B .2:1
C .1:2
D .任意比
16. 等物质的量的两份稀硫酸a 和b 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并向a 中加入少量硫酸铜,下图表示产生H 2的体积(V )与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 )
17.(5
分)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组号填写在空格上。
A .金刚石与石墨;
B .淀粉和纤维素;
C .氕 与 氘
D . 甲烷与戊烷;
V V A B C D
E.葡萄糖和果糖; F. G.
(1)同位素;(2)同素异形体;
(3)同系物;
(4)同分异构体;
(5)同一物质。
18.(6分)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着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
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_______(填序号)
A.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 mol X,同时生成2 mol Z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19.(13分)短周期中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且Y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
请回答:(1).X、Y、Z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X ,Y ,Z ;
(2).元素X的原子得电子能力(填"强于"或"弱于")元素Y的原子.
用最简单实验验证(用方程式表示)
(3).XZ3的电子式是;
(4).写出向XZ3的水溶液中通入过量Y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分)Ⅰ. 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乙酸的官能团为 (写名称)。
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的暖瓶或水壶,可以清除其中的水垢。
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Ⅱ. 在试管A 中加入3 mL 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
入2 mL 浓硫酸和2 mL 乙酸,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进
行实验,以制取乙酸乙酯。
(1)试管B 中盛放的溶液
是 ,其作用是:
(2)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类型
(3)实验完成后,试管B 的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
若分离B 中的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是 。
21、(10分)化学电池在通迅、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右图是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图。
①MnO 2的作用是除去正极上的产物H 2,本身生成Mn 2O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
②关于该电池的使用和性能,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可充电后反复使用
B.该电池可用于闹钟、收音机、照相机等
C .该电池使用后能投入火中,也可投入池塘中
(2)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Cd +2NiO(OH)+2H 2
O 2Ni(OH)2+Cd(OH)2
,
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于溶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B.反应环境为碱性
C.电池放电时Cd 做负极
D.是一种二次电池
(3)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源,其构造如
图所示:a 、b 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通人的氢气和氧气由孔隙中逸
出,并在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而放电。
①其电极分别为a 是 极 (填正或负),
②若为飞行员提供了360kg 的水,则电路中通过了 mol 电子
22.(8分)为确定某铝热剂(含氧化铁和铝)的组成,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21.4g 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 溶液,测得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aL ;
②取21.4g 样品将其点燃,恰好完全反应;
放电
充电
③待②中反应产生物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测得生成标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bL。
试求:(1)样品中氧化铁和铝的物质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2)所得气体的体积比a:b 是多少?
参考答案
第Ⅰ卷答案
17. (每空1分) ⑴ C ⑵ A ⑶ D ⑷ E F ⑸ G
18. (每空2分)⑴ 3X+Y 2Z ⑵ 0.05mol/(L·min ) ⑶ B E
19.(1)N ,C ,H (每空2分)
(2)强于(1分),2HNO 3 + Na 2CO 3 = CO 2 ↑+ H 2O +2NaNO 3(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 (4)NH 3 + H 2O + CO 2 = NH 4HCO 3(每空2分)
Ⅰ.羧基(1分) ; 2CH 3COOH + CaCO 3 = (CH 3COO)2 Ca+H 2O+CO 2↑(2分)
Ⅱ.(1)饱和碳酸钠溶液;(1分) 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2分)
(2) (2分)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1分)
(3
)分液漏斗(1分) 22.(每空2分)(1)2MnO 2+H 2=Mn 2O 3+H 2O, B. (2) BCD
(3) 负;40000
22.解(1)设Fe 2O 3为xmol ,由题知Al 与Fe 2O 3恰好反应
2Al+Fe 2O 3 =2 Fe + Al 2O 3
2 1 2
2x x 2x
27×2x + 160x =21.4 解得到x=0.1mol
则n (Al )=0.2mol
(2)2Al +2H 2O +2NaOH= 2NaAlO 2 + 3H 2↑
2 mol 3×22.4 L
0.2 mol 0.3 ×22.4 L
Fe + 2HCl = FeCl 2 + H 2↑
1mol 1 ×22.4 L
0.2 mol 0.2 ×22.4 L
a:b=0.3×22.4 L:0.2×22.4 L =3:2
CH 3COOH CH 3COO +HOCH 2CH 3
CH 2CH 3+H 2
O 浓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