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固溶体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固溶体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第五章固溶体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习题
1试从组成、相数、独立组元数和性质的改变等方面出发,比较固溶体、化学计量化合物和低共熔物三者间的异同点,请列表说明。
2MgO、α-Al2O3和Cr2O3的阳离子半径分别为4.7×10-11m、3.6×10-11m和4.0×10-11m。
请按可能的固溶反应式回答:(1)α-Al2O3和Cr2O3能形成连续固溶体吗?为什么?(2)MgO–Cr2O3系统的固溶度如何?为什么?(3)α-Al2O3–Cr2O3和MgO–Cr2O3这两个系统所形成的固溶体在电性能(例如电导和电场均匀性)方面有何差别?为什么?
3分析PbZrO3–PbTiO3二元系统并观察该系统在常温附近的相图(图5–4),试回答:(1)该系统能否形成连续固溶体?(2)图5–4的相图属于什么基本类型(或其某一部分)?(3)二元系统内的固溶体发生晶型转变时,自由度等于多少?它们分别由什么来体现?这种情况和单元系统有什么不同。
4若把Al2O3加入到MgO主晶体中,试回答:(1)形成何种类型的固溶体? 固溶度大小如何?试解释之。
(2)请写出缺陷反应方程式,试说明固溶体的密度和电性能随着Al2O3加入的变化趋势。
5简述固溶体常见的两种分类方法和不同类型。
试分析填隙型固溶体有否可能同时又是连续固溶体?
6在Al2O3中掺杂物质的量百分数分别为0.5%的NiO和0.02%的Cr2O3,制成金黄色的人造黄玉,经分析是形成了置换型固溶体[27]。
试写出固溶反应式和人造黄玉的固溶分子式。
7设想在ZrO2中掺杂CaO,并在700 K下进行热处理,试问随着掺杂量的增加,系统会出现什么晶相?
8 举例说明由于生成异价置换固溶体,造成组成和结构缺陷,因而对晶格活性产生影响的两种不同情况。
9 生成固溶体是否一定会同时产生“组成和结构缺陷”?此种缺陷与等价置换或异价置换有何关系?请按氧化物固溶体的不同生成机制逐一说明。
10试阐明晶体本征缺陷、固溶体和非化学计量缺陷这三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
不同点可从缺陷形成原因、缺陷分类、缺陷(固溶)反应式形式、影响缺陷浓度的因素(T、p等)、缺陷形成条件等几个方面,列简表比较。
固溶体请按连续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分别讨论。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请以二氧化钛、氧化锌、二氧化铀和氧化铁为例分别说明。
11试以固溶反应式表示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形成。
请以氧化铁、二氧化铀、氧化锌和二氧化钛为例讨论。
12如果只考虑气氛的影响,试分析在什么样的氧分压条件下,可以获得某种特定的化学计量化合物(请分别讨论4种类型)?
13某些固体(如氧化镍、氧化钴等)能从气相中吸附与阴离子组成相同的气态分子X2(如O2、Cl2等),随即这些气态分子又转变为化学吸附态原子[4]。
这样,在表面处便生成X–和相应的阳离子空位,表面处的晶体分子式变为M1–y X。
(1)试讨论这种晶体中的各种阳离子空位V M、V M′和V M″以及准自由电子空穴h·的生成机制;(2)试写出有关的缺陷反应方程式和相应的平衡常数方程;(3)试推导出晶体中
各种空位的浓度随气相分压变化的关系式;(4)请讨论当逐渐增大时,空位和各类缺陷浓度的变化趋势。
14试解释:(1)为什么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一般都带有颜色?(2)为什么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通常与过渡金属元素有关?
15如果在MgO晶体中,有物质的量分数百万分之一的Al2O3,在1 873 K时,MgO晶体中是以热缺陷为主呢还是杂质缺陷占优势? 已知MgO的肖特基缺陷生成能是9.60×10–19J[27]。
16 为获取非化学计量化合物TiO2–y中的氧空位浓度[V O··]值,请从纯金属试样Ti出发,设计一个微质量法实验,并简述此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17 把YF3加入CaF2主晶体中造成固溶体。
(1)请写出可能的固溶反应式和对应的固溶分子式;(2)如YF3的加入量为20 %(物质的量分数),实验测出固溶体的晶胞参数a=5.50×10–10 m, 密度d=3.64×103 kg·m–3[27], 试根据计算说明固溶体的类型(相对原子质量:Y, 88.90; Ca, 40.08; F, 19.00)。
18铁碳合金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晶胞参数为3.61×10–10m[28]。
设碳的质量分数为1.7 %,试计算当碳以填隙式或置换式溶入时,合金的密度各等于多少?
19 金属铝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晶胞参数为4.05×10-10 m。
(1)试从晶胞参数、晶胞分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出发,计算其理论密度。
(2)实验测定密度值[4]为2.69×103 kg·m-3,试分析其与理论值不同的原因。
(3)试求单位体积(1.0×10-6m3)晶体中的空位数。
20 已知氧化锌是一种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其化学式可写为Zn1+y O。
试分析锌离子所带电荷的情况。
21 对磁性硫化铁矿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Fe/S之比值小于1[4],因此可把它的分子式写成Fe1-y S 或FeS1+y。
试设计一个实验,以确定磁性硫化铁的固溶分子式是哪一个。
22氧化铁Fe1-y O中,[Fe3+]/[Fe2+]=0.1[4]。
试计算氧化铁晶体中空位缺陷的百分数和y值。
23某些陶瓷能透明的原因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采用何种措施可使某种特定的陶瓷达到透明,并写出相关的固溶反应式。
24 设有由极少量氧化镁固溶入二氧化锆的纳米粉末,又有纳米二氧化锆粉与极少量的纳米氧化镁粉的混合物。
试用实验方法来区别这两者,并分析比较几种可能采用的实验方法的优缺点。
25 请预测在纯NaCl材料中掺入微量的CaCl2后,将产生何种缺陷(试写出固溶反应式)?材料的介电损耗将如何变化?提示:介电损耗是电流进入介质材料后走漏电流大小的量度。
离子空位引起的离子导电,带电缺陷缔合过程引起的内部载流子运动,均对走漏电流有贡献[24]。
26 假定空位周围没有晶格驰豫,如何预测氧分压和绝对温度与下列物质密度之间的关系[5]:(1) Fe1O;(2) UO2+y。
–y
27 在一定的条件下,氧化亚铜是典型的p型半导体材料,其电导率σ正比于(氧分压)[24]。
试用缺陷化学原理阐明这一实验结果。
提示:非化学计量的氧化亚铜可看成是CuO在Cu2O中的固溶体。
28 有人认为,在Co1-y O中的主要点缺陷为V Co″和h·。
某实验表明,Co1-y O在1 273~1 473 K之间且处于10~105 Pa氧分压时,其电导率与氧
分压关系为σ∝[24]。
此人看法与实验结果一致吗?请解释。
29 在高温和氧分压较低的情况下,ZrO2和Nb2O5这类氧化物也可以发生热分解反应,分解出少量的氧,分子式因而分别变成ZrO2-y和Nb2O5-y。
从微观上看,这是由于氧原子离开表面的晶格结点位置,在原结点处留下空位V O··,1个带正电的氧空位捕获2个电子,形成F′色心。
表面处的氧空位和内部的OO可以互相扩散。
晶体中存在有下列缺陷平衡[4]:
试讨论晶体中电子浓度和氧分压的关系。
30 实验表明,MnO材料在某种条件下呈n型半导,其电导率和氧分压的关系为σ∝;MnO在另一种条件下呈p型半导,其电导率和氧分压的关系为σ∝(图5–22)。
试应用缺陷化学知识解释之。
31 参照本书第四章(4–7)式,试分析为获得如该式右边所指出的额外的缺陷,还有什么途径?若欲获得较高的缺陷浓度,至少可控制哪几个因素?如何控制?
32 参照本书第四章(4–7)式,试用固溶反应式来表达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反应。
33 Walter[24, 29]等的研究表明,当SrTiO3处在温度1 173~1 573 K之间,H2O/H2压力为1.0×10-4~1.0×10-1Pa的气氛中时,其电导率σ与氧分压的关系为σ∝。
Yamada[24, 30]等人的实验表明,
当SrTiO3在温度1 473~1 673 K下,处于氧分压为10–6~10–2Pa时急冷,由材料的Hall效应测试,知其电子密度n∝。
请根据实验数据确定SrTiO3中的主要缺陷。
34实验表明[24],掺微量Al 2O3的SrTiO3材料在氧分压约1.0×105 Pa时,其电导率σ∝。
当氧分压逐渐下降时,电导率随之下降并达到一极小值(图5–23的b点);此后电导率又上升并正比于;当氧分压很低〖HJ〗时,电导率正比于。
请用缺陷化学知识讨论这些实验现象。
提示:在氧分压很低时,SrTiO3中的缺陷是由本征缺陷决定的;当氧分压升高到一定值时,杂质缺陷控制了材料的缺陷特征;在氧分压升高到较高的值时,材料由n型半导体变为p型半导体。
图5–22 单晶MnO的电导率σ与氧分压的关系[24]
注:电导单位S读成西(门子)(Siemens)。
图5–23 掺微量Al2O3的SrTiO3固溶体的电导率σ与氧分压的关系[24]
35综合运用本书第二、三、五章的知识,试从晶体结构、相平衡和对材料性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掺入CaO抑制ZrO2晶型转变的原因。
36 试举出至少两个例子,说明某些陶瓷材料发生“老化”的原因和结果。
37 试写出形成Salion陶瓷的可能固溶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