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内涵与员工职业素质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员工只有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与公司共同成长。
员工既然加入了企业,就要使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使个人的自我认识与发展空间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发展趋势相吻合,以便进入企业后,自觉地把自己融入这个团队中,以企业文化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企业尽职尽责。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士一致认为,宁可要一个对企业足够忠诚、哪怕能力差一点儿的员工,也不愿意要一个能力非凡但却朝三暮四的员工。
所以员工一定要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
员工对企业忠诚,表现在员工对公司事业兴旺和成功的兴趣方面,不管老板在不在场,都要认认真真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事。
有归属感的员工,他的忠诚,最终会让他达到理想的目标,从而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
没有品行的人不能用,也不值得培养。
品行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企业的忠诚度。
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企业的人,才是每个企业需要的最理想的人才。
员工应该加强沟通能力。
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接触,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的的人。
员工要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从人才成长的角度看,一个人是属于团队的,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社会关系氛围中,个人的成长才会更加顺利。
员工应该带着激情去工作。
热情是一种强劲的激动情绪,一种对人、对工作和信仰的强烈情感。
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员工,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创造业绩。
只有那些对自己的愿望有真正热情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愿望变成美好的现实。
员工应该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现在有的年轻人职业素质比较差,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早晨上班迟到的理由居然是昨晚看电视节目看得太晚了。
有些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困难,不及时与同事沟通交流,等到领导过问时才汇报,耽误工作的进展,这些都是没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差的表现。
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社会生存观、价值观的培训,加强对员工职业素质、情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有了敬业精神,其他素质就相对容易培养了。
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绩效才能提高。
员工的职业素质在极大地决定着工作效率。
员工的职业素质就是整体员工的职业品质。
什么是品?品就是员工与工作有关的社会属性,主要是指与岗位有关的职业道德。
什么是质?质是指与岗位有关的自然属性,包括:职业意识、知识、技能、智慧、资源等。
而其中的职业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
职业意识是什么呢?就是指在岗人员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怎么干。
有些企业之所以效率低下,就是与企业员工的品质有关,尤其与质有关。
一个质地很好的员工,其工作效率可能是一般员工的两倍、3倍、甚至1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工作质量不一样。
布置同样的工作,质地优异的员工可能一天之内就完成了,而质地差的员工非常努
力,却一周后才完成,而且工作质量根本不可能与质地好的员工同日而语。
仅从花费的时间量来说就有7倍的差距,更不用考量质的差距了。
但在长期平均思想的支配下,员工之间显然不可能有7倍的薪金待遇,自然那些质地优秀的员工会逐渐流失,沉淀下质地一般的员工。
留下的员工虽然职业道德很好,非常努力,都很忙,但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却很低下。
企业文化的导向也影响着企业整体的效率。
如果企业鼓励个人英雄主义,不注意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那么尽管每个人都想当英雄,每个人都很忙,但是大家没有养成协同作战的意识和习惯,个人、部门之间存在着边界高墙,效率也高不了。
更为严重者,担心他人可能成为英雄影响自己,于是制肘他人,甚至使绊儿。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象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一样可怕。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双潜在的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断激励着员工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不懈奋斗。
要深入挖掘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积极构建符合企业实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用企业文化规范员工日常行为,靠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工作激情,逐渐把企业文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理解企业文化内涵与员工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在联系,理解企业文化、员工职业素质对于迅速成长中的企业的十足重要性。
现代的企业文化训练定能使每一个新天下人出类拔萃。
员工的职业素质真的能跟得上公司的发展步伐吗?员工的职业水平是促进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是造成公司效率低下的根源?
先从大的方面来看职业素质培训吧:
什么是职业素质?简单说,就是每一个职业人应该怎么想、怎么做。
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决定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它支配着人的言行。
在市场经济下,人力资源毫无疑问是一种商品,公司雇佣我们,公司就是我们的顾客。
每个人都知道,一个公司能否生存和发展,在于它的产品是否有顾客、有市场。
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有利以其为先。
同样的,我们受雇于公司,我们理所当然应让我们的公司受到衣食父母应享有的服务。
这样的服务指的是什么呢?为一名职业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有使命感”,做每一件事,应“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细做好;完成基本的工作后,还要“每天多做一点”职责范围外的事,超过“顾客的需要”;最后,还要不能满足于原有的工作表现,“自动自发”地“追求完美”。
认同!我们也必须这么做,这样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要“忠诚”了,因为提供这样的服务来源于每个人内心忠诚讲信义的信念。
公司以人为本,珍惜、善待每位员工,老板对下属仁爱、体贴,同事之间关怀、友爱。
“仁爱”是情感的土壤,在这里可以有归属感,可以让我们以公司、老板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奋斗。
老板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业务才能进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如同乐观的“耗散结构理论”一样,从我们与老板貌似对立的利益分割中看到与公司、老板利益的一致性,我们才能将市场蛋糕做大,获得双赢;而不是悲观的“熵理论”,认为彼此的利益是互相对抗、互为抵消的“零和游戏。
我们尽着一个人力资源商品应有的义务、提供良好的服务时,我们和公司就是双赢的。
首先,我们赢得了我们生存的基础——薪水。
优秀的企业会随着我们的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提高我们的待遇。
我们想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出差时,有的员工要坐火车,有的员工却须乘飞机呢?这不是等级的原因,而是员工对公司价值不同而致。
对公司而言,两个员工坐飞机、火车的时间差的价值与两种票的价格差是一致的。
所以说“工作质量决定着生活质量”。
对老板,我们应心存感恩之情,我们很幸运,不用面临着巨大的经营、投资风险,可以安稳地在有空调的办公室工作,每月定期有薪水舒适地生活。
试着去欣赏、赞美我们的老板,将会由衷地发现,这么一个平日被大家在背后说长道短的平凡人,克服着多数平凡人不能克服的缺点,承担风险、辛勤劳动,履行着为几千人提供衣食住行的义务。
这时,也理应体会到为什么要对他忠诚,理解应由内而外地让自己成为一件满足并超越顾客要求的人力资源商品了。
从大的方面讲,这种职业人良好的服务心态和做事方式可从根本上改变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劣根性——懒惰、拖拉、逃避,将其改变成“勤奋、自信、坚韧、独立、乐观”的健康人格。
忠诚不是从一而终,而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不是对某个公司或某个人的忠诚,而是一种职业的忠诚,是承担某一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
看看“信”的含义:“信”字由一“人”一“言”构成,“人”应当坚决地支持其“言”,这才是“信”。
对于员工与公司的关系而言,我们受雇于公司,签下一分劳动合同,就是与公司之间有了一份神圣的契约:我们将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承诺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工作,而公司则保障我们的生活条件,提供给我们职业发展的空间。
所以员工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是真正信守这分契约的表现。
事实上,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对于公司的价值不断增加,公司也一定会注意到,从而给我们更高的薪水、职位,也就是向我们展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正是契约精神的体现。
而如果对待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话,个人对公司的“信义”从何谈起呢?
员工只有真正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心里拥护公司的文化,自动自发地培养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真正地完成了从普通员工到职业人的转变而成为企业的中坚分子,职业前景也必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