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主要执行着社会公益服务的职能,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重任。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已成为事业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会计核算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取得可靠的决策依据。
因此,确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有效地发挥事业单位的职能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事业单位规范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一)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并对自身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地核算。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其真实性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具体信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率等相关的可靠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随着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涉及到的资金用途也越来越广。
在财务管理中,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只有通过规范会计核算,及时并准确地对财政资金收支、事业收支、经营收支、专项支出、专用基金等进行合法合理的确认和计量;科学编制部门预算;确保会计核算和部门预算口径一致,才能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对财务管理缺乏了解和认识,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经济责任等相关制度,使会计核算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主要表现在:审批流程不严格,对原始凭证把关不严谨。
购买商品前没有货比三家,而选择指定的一家供应商;取得的发票品目与实际购买的实物不符;购买的实物未开具明细单,无验收人,未办理入库手续;发票上的内容不全、漏盖发票专用章;没有按要求完整地填制原始凭证;以上现象必将造成会计信息无法反映实际的经济业务,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预算执行不力
部门预算工作是事业单位整个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科学地编制部门
预算,预算执行到位,并规范地进行会计核算,才能使会计核算的结果准确有效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但由于预算编制时间紧,部分事业单位往往因为准备不足,财务部与业务部门之间又缺乏沟通协调,导致预算编制随意性大、各种指标无法得到充分认证,可信度偏低。
预算一经批复,须严格执行,但在日常收支活动中,预算执行不到位,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脱节。
主要体现在:预算与实际收支不协调,预算执行不力。
资金额度未分配落实到各业务部门,缺乏综合统筹平衡地分配,造成各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不明晰。
会计核算中,发现部分经费互相挤占挪用;某些业务部门还积压预算资金,导致年初预算执行率偏低,执行进度慢,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
(三)经费支出核算不规范
经费支出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规范经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但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区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出现二者的混淆。
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支出核算科目与实际发生的业务内容不符,与部门预算科目口径不一致。
未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整理和分类,辅助明细科目未按照财政部设置的标准进行核算,科目运用不恰当。
势必会影响到部门预算的执行结果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