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技术探讨 钟新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技术探讨钟新宇
摘要:国家电网企业是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企业,电网企业的发展关系着电力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
电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全面贯彻国家发展目标,逐步树立自动化发展目标,构建自动化发展系统。
对电力企业自动化运作情况分析和调查,发现在其当前的系统维护管理中,由于电网复杂性和管理方法等弊端,影响到运维管理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技术
1电网系统特点阐述
在对传统电网运作模式分析后,发现传统电网运作模式主要为分散性模式,这一分散性模式是电网系统运用较长时间生产模式,利用分散形式的生产管理。
详细来说,传统电网系统分化管理方案,主要是建立在相同级别基础上,利用分化管理模式,可以对不同管理系统进行分化管理,把行政体系和不同部门系统工作细致化划分,但是分化模式划分过于细致,增加了运维工作人员任务量,降低运维工作质量,增加工作人员作业时间,无法满足当下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目标,从而间接阻碍了电网企业的发展。
分化管理模式在系统构建环节也存在自身发展弊端,增加系统构成复杂性,不同系统和部门存在多次置现现象,导致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浪费,无法实现企业现代化运维发展目标。
2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工作有序开展
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存在三盲问题,对遥控、遥信、遥测(简称“三遥”)工作关注不够,对操作工作过于谨慎,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等等弊端,面对这一问题,需要树立科学化管理目标,提高“三遥”工作效率,增加对遥控操作的实践,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工作有序开展。
2.1增加对遥控操作关注,避免分工混乱的事件发生
对当下配电网系统运作情况继续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存在一个较大问题,工作人员在遥控操作时较为谨慎,遥控操作专业性不高,降低了运维效率。
就遥控操作来说,在实际操作时,需要保证对其展开快捷操作,才能保证操作时效性。
为了保证遥控操作合理性,在配电建设和改造时,对各个部门明确分工,保证不同界面工作人员之间及时交流和沟通,了解电力调度工作流程,使配电系统进一步融入系统,增加自动化操作运作效率。
2.2树立科学化管理目标,提高“三遥”率
电网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树立一个满足自身发展和运维工作的目标,把目标作为企业和人员的发展导向,保证运维工作有序开展。
②建立在目标基础上,注意“三遥”问题,保证“三遥”效率,掌握“三遥”利弊,结合配电系统的实际地区建设情况,对其进行定位,结合不同种类电力系统结构,结合其供电特点展开统计工作,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在配电网体系明确一个主要关键点,把高级应用增加到配电网系统中,避免随意修改现象发生。
高级应用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满足配电网实际运作需要,但是为了保证高级应用合理性,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加以关注电网在改造和建设施工时,不同设备的检测和勘查,确保现场可以实现高级应用目标,结合现场实际需要,设置高级应用类型,保证财务支出合理性。
结合电网信息总量,构建满足自身发展主站,信息和数据数量和主站类型选择。
3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技术
3.1配电主站技术
配电主站的分布式管理是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主要体现,配电主站建设过程
中的关键性技术是开发式平台信息支撑技术,该信息平台需要实现数据库的实时
维护与存储功能,并要求具备历史数据的查询功能配电自动化系统之中,最主要
的就是利用网络的通信技术实现配电系统管理与监测,也可以说这是配电自动化
系统对网络通信技术最基本的需求,这样就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可以对
电网信息及时地处理反馈。
3.2FTU功能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中,FTU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组成要素,发挥着关键
的作用,属于馈线终端装置,可以动态监控配电线路运行情况。
FTU技术是采用
全工业级标准设计而出的,因此该技术不仅可满足室内工作要求还可适用于室外
工作。
从电气结构上来分析,户外FTU与柱上开关接口相吻合,采用可靠稳定的航空线,维护也比较容易。
应用FTU后相应的算法和通信技术可以被相关技
术人员充分利用,对相关故障信息可被有效且可靠地采集,达到隔离故障和恢复
非故障区域供电的要求,从而完成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目的。
FTU的后备电源多
采用蓄电池,蓄电池在该领域的应用也趋于成熟,在规范的运维条件下,其续航
能力及使用寿命可以有效延长。
3.3DMS技术
DMS数据建模及设备编码考虑全局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完备性和一致性,做到
信息源唯一,系统拓扑信息保持GIS/SCADA/DMS的一致性。
负荷控制信息、客户服务信息、用电信息等其他系统信息,能有机的接入配电主站系统,共同构成全
局信息一体化系统。
3.4SCADA系统与GIS的有效沟通
配电SCADA系统与GIS应用软件之间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基础上有效互通,使
得实时信息在GIS中具有与SCADA系统相同的实时性,保持图元在不同硬件、软
件平台上的一致性。
4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4.1信息一体化大平台背景下的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
在整个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集成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和DMS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组成部分,配电自动化和DMS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在未来
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不仅仅要支持公共信息模型和企业集成总线系统应用层互联模
拟标准的同时,而且要不断满足电力二次系统网络安全框架方案,这样有利于配
电网自动化实用化的发展。
4.2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
在配电自动化的有效投运的情况下,不仅可以缩小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而
且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然而为了使得配电自动化系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就需要不断优化电网结构与运行方式,这样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质量。
在配电网中,要不断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这样可以提高供电的经济性、优化
运行方式。
在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中,不仅要对建立配电网优化运行决
策模型要进行研究,而且要对各种配电网的在线和离线参数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
在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中,要借助优化运行决策模型,从而可以实现输
入输出的关系,有利于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5结语
总之,随着配电自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式各样的问题还会相继出现,只
有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完善配电自动化体系,才能保证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机制进入到实用化、自动化应用阶段。
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实用化运维管理问题形式依然严峻,这就给我们提出更多的要求,不断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完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涂松明.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6(16):40~41.
[2]李逢帅.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技术探讨[J].广西电力,2014(04):45~48.
[3]张磐,凌万水,郑悦,唐萍,刘莹.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配电自动化运行评估方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6(22):72~77.
[4]李凤霞.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关键技术及进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0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