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至2010年对全国530所高校的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82(2011)05-0004-09
2003年,1)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确定为培2)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4)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调2009年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项目,设立了包括大学英——王守仁
及面广,影响大。

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

1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基本情况为了及时总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更
于大部分院校来说,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都不再是最重要的选项了,大家都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是在其他教学目标上,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始出现不同的选择。

如就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而言,有22.7%的其他学校认为重要,只有7.9%的985工程学校认为重要。

对于培养学生学术英语应用能力,有29.7%的985工程学校认为最重要,有11.7%的非211工程学校认为重要。

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类型学校的生源有所不同,也是由于不同学校的办学目的有所不同。

这些差别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学正朝着《课程要求》提出的“分类指导”、“个性化教学”的方向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方面,认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最重要”和“较重要”的百分比分别为62.6和34.8。

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听、读、说被认为是“最重要技能”及“次重要技能”的比例分别为70.5%、55.5%和47%。

参加调研高校的总体排列顺序为读、听、说、写、译,但985工程和211工程学校的排序为听、读、说、写、译。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个着力点,即加强听说,这是针对过去大学英语教学以阅读理解为主而学生听说能力较弱这一状况提出来。

阅读作为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输入的主渠道,是搞好听说的前提和基础。

得益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观念现已深入人心,而大学生的听说能力也确实有了显著提高。

在英语能力总的要求方面,参加调研的学校中有2/3左右的高校要求学生达到一般要求,另有部分高校要求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前推进,应鼓励更多高校选择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作为教学目标级。

2.2 课程设置
《课程要求》提出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开设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调查表明,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必修课的学分大多数是在13到16之间,并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逐步减少大学英语必修课的学分。

从表3的数据来看,这种减少必修课学分的倾向在层次越高的学校越明显。

参加调研的学校中表示学校有规定的大学英语选修课学分的为157所,占调研学校总数的29.6%。

平均每校开设4.6门。

就不同类型的学校而言,有一半以上的985工程学校开设了9门及以上的选修课,而80%以上的非211工程学校则没有开设或只开设了4门及以下的选修课。

这可能是因为非211工程的学校基础阶段必修课所占的学
表2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选择
教学目标
选择“重要”的学校数选择“较重要”的学校数
985(%)211(%)其他(%)985(%)211(%)其他(%)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4
(38 / 89.5)
73
(84 / 86.9)
337
(416 / 78.9)
4
(38 / 10.5)
10
(84 / 11.9)
69
(416 / 16.6)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1
(38 / 55.3)
46
(84 / 54.8)
192
(412 / 46.6)
16
(38 / 42.1)
33
(84 / 39.3)
189
(412 / 45.9)
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
3
(37 /8.1)
8
(83 / 9.6)
109
(414 / 26.3)
15
(37 / 40.5)
39
(83 / 47.0)
202
(414 / 48.8)
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
3
(38 / 7.9)
11
(84 / 13.1)
94
(414 / 22.7)
22
(38 / 57.9)
46
(84 / 54.8)
198
(414 / 47.8)
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
11
(37 / 29.7)
14
(83 / 16.9)
48
(411 / 11.7)
16
(37 / 43.2)
39
(83 / 47.0)
125
(411 / 30.4)
提高其他英语考试(如考研、托福等)的应试能力
1
(37 / 2.7)
1
(83 / 1.2)
21
(413 / 5.1)
16
(37 / 42.2)
31
(83 / 37.3)
148
(413 / 35.8)
表9不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非常有效(%)较有效(%)学校总数单纯教师课堂讲授8(1.7)351(74.8)469教师讲授+适当的课堂语言实践199(41.2)273(56.5)483教师讲授+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
台的自主学习
157(32.6)270(56.0)482大班老师讲授+小班学生操练146(30.9)234(49.5)473教师在课堂组织各类语言实践活
动,基本上不系统讲授语言知识
19(4.1)173(37.3)464
学生完全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7(1.5)85(18.2)468
表7采取“课堂面授+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情况下的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学校数平均每周面授课时为336 3.8
每周有教师在场的自主
学习课时
270 1.6
每周无固定时间与地点
的自主学习课时
226 2.3
表8采取“课堂面授+有教师辅导的语言训练”教学模式情况下的课时安排
学校数平均每周面授课时为208 3.5
每周有教师辅导的语言训练课时190 1.8
以上数据表明,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实行了
“课堂面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教学模式,但课
堂面授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

对于不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问题,大部
分的学校都认可“课堂面授+网络自主学习”和
“课堂面授+有教师辅导的语言训练”这两种教
学模式,选择“非常有效”和“较有效”的比例达
82.9%。

对于不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问题,选
择“有效”和“较有效”最多的是“教师讲授+适当的
课堂语言实践”以及“教师讲授+学生借助网络教
学平台的自主学习”,选择最少的是“学生完全借
助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

可见教师们认识到
了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
它不可以取代教师的作用(详见表9)。

表6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相关情况
教学模式所有班级采用
(%)
部分班级采用
(%)
没有班级采用
(%)
总数
采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情况269(54.1)203(40.8)25(5.0)497
采用“课堂面授+网络自
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147(29.6)166(33.5)183(36.9)496采用“课堂面授+有教师
辅导的语言训练”
72(15.6)106(22.9)285(61.6)463
2.4 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库的使用与开发
新的教学模式强调网络技术的运用,其中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占有重要的位置。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由出版社提供,但也有不少高校对课件进行了二次开发。

参加调研的学校基本上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但仍有超过半数的学校主要依赖出版社提供的课件,这反映出出版社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得到了大多数学校的认可,但过度依赖他人的课件可能很难较好地满足本校及本班学生的具体需求,也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本人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进一步数据分析表明,虽然数量较多的学校主要使用出版社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但相对非211工程学校而言,在985工程和211工程学校中有更多的学校使用自己开发的教学课件。

他们的比例分别为:985工程学校(21.6%),211工
及的学术梯队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提供大学英语教学基本工作量的学校共428所,平均周课时为10.4。

提供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工作量的学校共456所,教师平均周课时达13.5。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性别、职称、学历结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发表纯学术性论文、申请课题的人数少,现行教师评价体制不利于教师职业发展。

2.7 教学条件与环境
在总数为427所学校中,回答建有大学英语教学专用网络机房的有227所,占53.2%。

排除10座以下,1 500座以上的极端数据后,在204所建有专用网络机房的学校中,平均每校有343个座位。

在总数为401所学校中,回答为学生提供免费上机时间的有239所,占59.6%。

平均每周上机时间为2.6小时。

在总数为431所学校中,回答建有大学英语教学专用语音室的有337所,占78.2%。

排除10座以下,1 500座以上的极端数据后,在264所建有专用语音室的学校中,平均每校有467个座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需要一定数量的网络机房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以上数据表明,已有超过一半的高校拥有专用网络机房,这为实施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提供了便利。

33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通过本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我们对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刘延东同志在最近一次重要讲话中说:“对于外语的学习使用,应该认识到,这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世界联系和交往的需要,也是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需要,应鼓励和支持。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之年。

我们要根据《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目标要求,继续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开创大学英语教学新局面。

3.1 分类指导,特色发展
我国各地区、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面临的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

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学校的类别(综合性、理工类、师范类、专业类)、办学定位(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层次(985工程、211工程、一般本科)、办学特色等提出不同解决方案,注意克服千校一面、同质化现象。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前推进,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地的推进不平衡,实际上部分省区直到2010年才进入课改实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效在高校尚未完全显现。

许多一般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弱,英语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村学生听说能力相对较弱,我们需要通过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来加强和改进《课程要求》设定的“一般要求”层次的英语教学。

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来说要高一些,需要提供《课程要求》设定的“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的英语教学,特别是要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与高校教育国际化的结合点,充分发挥语言教学的优势,积极为教育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和服务,以适应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需要,为学生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做好准备。

大学英语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自觉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需要,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教与学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形成鲜明特色。

3.2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突出了计算机网络在外语课程中的“支撑”地位,广大一线英语教师积极实践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丰富的英语网络资源为依托,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重视课堂教学。

优秀的教师与先进的网络技术相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把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建立起适合外语教学的网络生态环境,有助于改进课程教学,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方面取得实效。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不平衡。

教育部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后,许多普通高校虽然教改积极性很大,但由于其师资队伍和软硬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推广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

对于这些学校而言,要以加强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来推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主要内容是:根据《课程要求》所提出的各项
要求,实施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有效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有机结合。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学校,要抓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建设,继续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总结并推广教学改革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示范点项目学校在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要积极进行探索,并通过合作发展项目,带动中西部学校,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分享改革的成果,全面提高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3.3 构建更加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别:第一,普通英语/通用英语(E n g l i s h for General Purpose);第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第三,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不能轻易地提出取消高校普通英语教学。

大部分大学新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弱的,英语语言知识是有限的,需要接受体现高等教育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来提高英语水平。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有一部分优秀高中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已相当不错。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在层次较高的学校已出现减少普通英语教学课程学分的倾向。

顺应这一趋势,我们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通识类英语教学应给予足够重视。

专门用途英语分为与专业学科密切结合的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与就业有关的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 u r p o s e)。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从普通英语课程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其教学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效进行专业交际的语言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最能反映学校和学科特点,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就普通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关系而言,普通英语是基础,没有基础阶段的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是难以进行的。

有了普通英语打下的基础之后,应该考虑发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通识类英语课程旨在实现《课程要求》确定的教学目标中关于“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要求。

根据《欧洲共同语言参照框架:学习、教学、评价》(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2008),语言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

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熟悉中外文化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否则,就无法达到“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标。

《课程要求》人文性”。

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3.4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