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京剧中的短打武生

合集下载

浅谈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

浅谈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
浅谈京剧 武 生的表演艺术
李鹏飞
( 河 南省京剧 艺术 中心 河 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戏曲是中华 民族 的骄傲 ,是几千年祖先留下来的宝藏,它融 汇了唱、打、念等 多种表现艺术 ,并 以舞 台表演 的形式展现戏 曲 的魅力 戏 曲中的角色 多样 ,根据人物角色严格划分 的。生旦净 丑各行 当中又有充 分的细化 。武 生在其 中就是个非 常重要 的男 角,一般武生主要有长靠、短打 、箭衣等 。武 生表演 的关键在 于 将演 员 自身 的先 天优势和后 天 良好 的基本 功通过 角色完美地刻 画 出来 ,把 角 色 表 演 的生 动 逼 真 。有 关 戏 剧 武 生 表演 ,我 浅 谈 几 点认识和思考 。 武生又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 。 长靠武生 , 不仅要求武功好 , 工架好 ,还要求表演细腻 并有 一定唱念的功夫 。代表作 《 挑滑 车 》中的高宠、《 长坂 坡》 、《 借东风》 、《 回荆州》等剧 中的赵 云、 《 铁 笼 山 》的 姜 维 、《 战冀州》 、《 反西凉》 、《 战渭 南 》 、《 两将军》 、 中的马超 。长靠威武 ,要求稳 、准 、狠 。 短打武生是穿短衣 裤,用 短兵器 ,要求身手矫健敏捷 ,看起 定要打 出技 巧,要 打得 紧凑 、火爆、精彩 ,并且不能忽视 身段 给观众 带来 的美 感。 在武生的格 斗 中, 要把准 、 稳和狠表现到位 , 否 则看着像 是玩 耍般 的假 戏。 所 以, 武生表演不仅要重视真实感 , 而 且还 要体现艺术美,包括神情、气质、打扮和动作等 。 《 三 岔 口》是 短 打 武 戏 的另 一 出代 表 戏 。具 有 鲜 明 的 艺 术 特 色。饰演刘利华和任堂惠 的两位演员 , 在 只有 一桌两椅灯火通明 的舞台上 , 借助 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各种剧情 ,生动地表现 出 摸 黑 打 斗 的 真 实 感 觉 。将 “ 虚 拟 ”这 一表 现 形 式 的 魅 力 发 挥 到 了 极致 ,充满了艺术 的张力 。 三、 武生演 员在表演戏 曲时 , 一定要将 人物 的特征刻 画出来。 戏 曲表演 ,顾名 思义就是要演 ,演 的要像 ,演 的要真 ,才能打动 观众 。表演时 ,要准确的把握所饰演角色的气质 、精神等 内在形 象 ,也要展现出细腻 柔和 的外在形象,即要准确恰 当的拿捏住角 色 的特征并全部表达在舞 台上 。 四、要学会合理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 一个武生演 员所创造 出 来 的不单单是 一个 角色 ,一个形象 , 它是戏剧艺术构成 的基本 要 素 。创作角色形象的艺术是构成演剧的基本因素 。 武 生演 员要运 用 自己的动作 、语言 、神情等方法和技 巧,完整 的展现 出剧本 上 角色 的要求 ,要演绎 出在剧中环境下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 把人 物 演活,让观 众觉得演 员就是剧中角色。通 常,武 生演 员的表演 技 巧要配合剧本的情节,不 能脱离情节只表演技 巧,否则会影响人 物形象的饰演 ,进 而影响整个戏剧的演出效果 。 五、武生表演要达到的境界 :既是武生 ,就不能只具备基本 功和一些技巧经验 , 要达 到一 定的境界 ,才能将武生的角色发挥 到极致 。 在 戏曲表演 中武 打格 斗的技 巧非常多,它跟杂技有 点相 似 ,但却不是杂技 。武生给观众展现的是一个活生生 的角色 ,所 以武生 的表演不能单单是技巧 , 要贴切的刻画出人物 内心活动和 想法 。结合技巧 ,加上艺术语言等 的渲染 ,将戏 曲表演上升到 ~ 定的境界 ,才 能表演 出鲜 明、感人 的舞 台武生形象 。武 生表 演, 第一 ,要 做到 “ 准” ,走得准 ,唱的准 ,打得准 。第二 ,要做 到 “ 美” ,武生塑造 的形象要是一个 美的艺术,在服装打扮上美 是 基础 ,表现 的美,把内在的美展 示给观众 才是艺术的美 。第三 , 要做 到有 “ 韵味” 。武生 的表演神 韵合 一,将人物角色 的精神 面 貌 体现 出来。武生表演要将这三点完美的释放 出来 , 在表 演上更 上 一 层楼 。 中国京剧多年来经过多少代 艺术家的千锤 百炼 , 它的表演在 审美特征上独树一帜 ,根基深广 ,枝繁叶茂 ,花 果丰 硕,色彩万 千 。海派武生泰斗盖叫天老先生在 《 狮子楼》中饰演 武松 ,将 口 含的钢刀扔 向台板 ,那钢刀尖扎入台板后 ,那刀把还直晃悠 。过 人 的 绝 技 获 得 台下 雷 鸣 般 的 掌 声 。 武生 的表演 ,只有拥有 了可 靠扎 实的基本 功,并合理 的结合 戏 曲表演 中的技巧和方法 ,再加上准 、美和韵味的融入 ,才 能表 演 出生动逼真 、性格鲜活 的角色 。因此 ,把握武生表演 的关键 , 是要将戏 曲的武生表演 上升 到艺术的境界,给 观众 呈现 出视觉、 听觉和感觉兼 备的文化盛 宴。 以上是我几年 来通 过学习、 演 出实践对武 生这一行当的一些 总结,以及我个人 的一 些看法和 理解 ,非 常地 浅薄 ,有很 多不到 之处希望能得到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 我也将 在今后的学习与演 出 实践中继续探索京剧武生行当更深一步的知识。 我也将会努力继 承各位武生前辈所留下来 的经典 , 将其展现 到舞 台上,给大家带 来更多更好 的武生剧 目。

京剧武生介绍

京剧武生介绍

京剧武生介绍京剧武生是戏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共分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

京剧武生是京剧中重要的行当之一,具有独特的表演特色和要求。

其表演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京剧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

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

短打武生着短装,穿薄底靴,兼用长兵器和短兵器,短打武生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表演上重矫捷、灵活。

长靠武生一般扮演大将,其表演要求功架优美、稳重、沉着,具有大将风度和英雄气魄。

念白讲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

而短打武生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动作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

舞蹈身段要求漂、帅、脆,干净利索。

此外,武生也兼演部分武净戏。

在京剧中扮演擅长武艺的角色戏剧品种主要是京剧。

京剧的七行七科中也有武行和上下手。

其中生行又分为老生、小生、穷生和娃娃生等。

京剧武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戏曲和武术文化。

在古代,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常常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表演等多种元素。

在戏曲中,武生角色通常扮演擅长武艺的角色,其表演形式和技艺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独特的表演体系和技艺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剧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而武生也成为京剧中重要的行当之一。

在京剧中,武生的表演要求严格,技艺高超,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

同时,武生行当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和技艺传承人,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京剧武生表演艺术赏析

京剧武生表演艺术赏析

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京剧武生表演艺术赏析满效国(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在京剧中,武生是最擅长武术的一种角色,且大多为青年男性表演者。

武生主要分为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和翻扑武生,每种武生都有独特的表演艺术特点,并且京剧武生具有多种流派。

本文主要介绍了京剧武生的分类和表演艺术特点,最后总结京剧武生表演流派的多样性。

关键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0-0155-01对京剧武生表演艺术进行赏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京剧艺术的成熟和完善。

京剧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和翻扑武生。

以下是这三类武生角色特点的详细分析。

一、京剧武生的分类1.长靠武生。

长靠武生具有较好的功夫、表演能力以及常念技巧,常常扮演沙场名将等英雄角色,并要展露出盖世英雄的豪情气魄和无畏的英雄气魄。

例如,《挑滑车》中的高宠、《长坂坡》中的赵云、《反西凉》中的马超等角色都是长靠武生,考验了长靠武生对这类英雄人物的表演塑造能力。

2.短打武生。

短打武生的表演者需要具有较为优秀的武打功夫,要善于在表演中描绘武打特技。

短打武生的戏中动作常常较为敏捷、迅速,他们常常穿着简单,手握轻质兵器,演绎的动作较为迅猛有力。

较为常见的短打武生有《打虎》剧中的武松、《夜奔》的林冲、《卧虎沟》中的艾虎等,表演者在进行演绎时要充分考虑角色特点尽力展露角色的情感变化。

3.翻扑武生。

翻扑武生表演方式较为特殊,其在京剧表演中没有台词,主要进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翻跟头,如孙悟空的表演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二、京剧武生表演艺术的特点1.长靠武生的表演艺术特点。

长靠武生穿厚靴子和长袍。

长手武术的主要表现特征是京剧角色的姿势和武术动作。

长靠武生有着庄严的特征,因此也被称为“墩子武生”或叫做“大武生”。

长靠武生的表演艺术独特,具有鲜明的特点,很容易辨认。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六)武生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六)武生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六)武生武生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角色。

武生与武小生不同,小生一般是不挂髯口的,而武生有的是挂髯口的。

武生分成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

长靠武生身穿靠,头戴盔,穿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

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和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

有些戏,不仅要求武功好,还要求表演细腻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如《长坂坡》中的赵云,就是这样的角色。

短打武生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如《连环套》中的黄天霸,《夜奔》中的林冲等。

武生里还有一种勾脸的,如《铁笼山》里的姜维,《金钱豹》里的豹子精等,这些戏有的原来是由武净(武花脸)应工的。

在清朝末年,武生前辈俞菊笙常把这些武花脸的戏用武生的路子来演,结果很受欢迎,所以后来由他传下来的这些戏,虽然还勾花脸,可是都改由武生演了。

因此,在唱念风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势气魄上,勾脸武生都还保留着许多武花脸的表演特征。

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撇子武生”。

此外,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角色,就是扮演猴戏的演员,现在一般都是由武生来应工的。

京剧的生行一般都是很庄重的,武生不同于武净或武丑。

不过演猴子戏必须毛手毛脚,孙悟空是猴子,但它又是“齐天大圣”具有人和神的双重性格,所以既不能演成动物园里的猴子,也不能演成传说中的“猴精”。

如《闹天宫》一出戏,孙悟空穿黄蟒,一度还曾扎黄靠,兼有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种技巧风格。

另外,挂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是有区别的。

武老生对于唱、念、做、打都很注重,而武生虽然戴髯口,但仍以武打为主,如《连营寨》里的赵云,虽然扮相跟武老生的一样,却是由武生扮演的。

京剧武生表演艺术赏析

京剧武生表演艺术赏析

京剧武生表演艺术赏析作者:满效国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在京剧中,武生是最擅长武术的一种角色,且大多为青年男性表演者。

武生主要分为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和翻扑武生,每种武生都有独特的表演艺术特点,并且京剧武生具有多种流派。

本文主要介绍了京剧武生的分类和表演艺术特点,最后总结京剧武生表演流派的多样性。

关键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55-01对京剧武生表演艺术进行赏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京剧艺术的成熟和完善。

京剧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和翻扑武生。

以下是这三类武生角色特点的详细分析。

一、京剧武生的分类1.长靠武生。

长靠武生具有较好的功夫、表演能力以及常念技巧,常常扮演沙场名将等英雄角色,并要展露出盖世英雄的豪情气魄和无畏的英雄气魄。

例如,《挑滑车》中的高宠、《长坂坡》中的赵云、《反西凉》中的马超等角色都是长靠武生,考验了长靠武生对这类英雄人物的表演塑造能力。

2.短打武生。

短打武生的表演者需要具有较为优秀的武打功夫,要善于在表演中描绘武打特技。

短打武生的戏中动作常常较为敏捷、迅速,他们常常穿着简单,手握轻质兵器,演绎的动作较为迅猛有力。

较为常见的短打武生有《打虎》剧中的武松、《夜奔》的林冲、《卧虎沟》中的艾虎等,表演者在进行演绎时要充分考虑角色特点尽力展露角色的情感变化。

3.翻扑武生。

翻扑武生表演方式较为特殊,其在京剧表演中没有台词,主要进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翻跟头,如孙悟空的表演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二、京剧武生表演艺术的特点1.长靠武生的表演艺术特点。

长靠武生穿厚靴子和长袍。

长手武术的主要表现特征是京剧角色的姿势和武术动作。

长靠武生有着庄严的特征,因此也被称为“墩子武生”或叫做“大武生”。

长靠武生的表演艺术独特,具有鲜明的特点,很容易辨认。

长靠武生所展示的武术动作大多精致且极具力量、让人能感受到一种澎湃的气势,通常用于塑造英雄人物。

谈谈京剧武生行当

谈谈京剧武生行当
广为传 唱 了 。已故 作 曲家龙 飞创 作 的《 太湖 美》, 是一 首
民间 口 口相 传 . 代代承 袭 , 是带 有 浓厚 民族 特 色和 地 方
脍 炙人 口的优 秀 歌 曲 , 它 吸收 了传 统 小 调 《 大九连环》
文龙等。长靠威武 , 短打英武 。 长靠要求稳准狠 . 短打要 求 漂脆 帅。
《 三 岔 口》 是 短打 武 戏 的另 一 出代 表戏 。具有 鲜 明 的 艺术特 色 。饰 演刘 利华 和任 堂惠 的两位 演 员 , 在只 有 桌两 椅灯 火通 明 的舞 台上 。借 助 自 己的肢 体 动作 来 表现 各种 剧情 。 生动地 表现 出摸 黑打 斗的 真实 感觉 。将
楼》 中饰演武 松 , 将 口含 的钢 刀扔 向台板 , 那钢 刀尖 扎入 台板后 , 那 刀把还直晃悠 。 过人 的绝技获得 台下雷鸣般 的
掌 声。 京剧艺术是 中华 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 , 其表演形 式和 手法是很多艺术形式都不企及的 , 为使中国国粹成 为世
动作? 。如《 石秀探庄》 中的石秀《 林 冲夜 奔》 中的林冲。但 同样是 “ 走边 ” , 由于两出戏 的剧情 人物背景 完全不 同 , 因
吴, 是指 吴语 地 区 , 包 括江 苏南 部 , 浙 江 北部和 上 海 市 , 即是 江浙沪 等地 的同一个 语言 文化 圈 , 同属 传统 昊文 化 范畴 。历史 上采集 昊歌 . 在 中国 文学史 上 占有一 定的 地 位。 昊歌 和 历代文学 编著 的诗 、 词、 歌、 赋不 同 , 是下层 人
分, 歌 一股 说是 唱 山歌 也包 括一 些俗 曲之类 , 谣 就 是通 常说 的顺 口溜 。这 一 带 大致 是指 长 江三 角 洲 的吴语 地
的赞赏与亲睐。这清楚的说明了 , 昊歌 以 民间 口头演唱 方 式表演 . 口语化 的演 唱是 其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 。吴歌 是

论戏剧武生的艺术分类

论戏剧武生的艺术分类

论戏剧武生的艺术分类摘要:武生主要是通过武艺来表现和塑造人物的行当。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老一辈艺术家们的钻研,武生的剧目也是数不胜数,例如《三岔口》的任堂惠、《长坂坡》的赵云、《洗浮山》的贺天保、《潞安州》的陆登等等。

总的来说,诸多武生剧目都可以把武生分为两大类: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

因此,本文从武生的分类来具体说明两个分支的区别。

关键词:戏剧;武生;长靠;短打一、京剧武生的形成在京剧诞生的初期阶段,还没有“武生”这一行当,像《八大锤》中的陆文龙、《乾元山》中的哪吒、《探庄射灯》中的石秀等这类角色都由文武小生扮演;《长坂坡》中的赵云、《麒麟阁》的秦琼、《凤凰山》中的薛仁贵之类的角色则由文武老生扮演,由此可见那一代艺术家很多是文武昆乱不挡的。

当时虽然还没有出现武生行当,而武生行当所需的技艺却随同京剧的兴起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否则晚一代杰出的专职武生演员也不会随之脱颖而出。

从史料上看,有位很有名声的专职武生演员是“倒仓”之后的谭鑫培先生,这位后来的“伶界大王”进人中年才回北京重演文武老生。

而沈蓉圃先生绘“同光十三绝”没给“活赵云”杨月楼绘武生像,却绘下了谭鑫培饰演《恶虎村》中黄天霸的像,这足以说明当时谭鑫培先生演此剧是公认的一绝,并且也是一位使人佩服的武生代表人物,直到他晚年演《翠屏山》中的石秀,手持真刀舞动的那套“六合刀”,内三合“精、气、神”,外三合“手、眼、身”,’无论是武术界还是武生行都莫不称赞。

他有机地把武术和京剧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从而有了新的突破。

二、长靠武生舞台表演的艺术特色长靠武生,顾名思义,因扎大靠的典型造型特征而得名,又因另一技术难点——穿厚底靴子表演,便也称“墩子武生”或“大武生”。

他们经常在舞台上扮演一些武艺高超的男性角色,多为将官。

著名的长靠武生戏有《挑滑车》中的高宠、《长坂坡》中的赵云、《战冀州》的马超等。

武生以功夫和工架见长,无论长靠武生还是短打武生,都离不开一个“打”字,“打”戏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舞台,增强了可看性,精彩的表演、真实的功夫常让人流连忘返,叫好不绝。

试论武生行当的特点与表演

试论武生行当的特点与表演

《 长坂 坡 》 ,他 把赵 云的 “ 忠 ”与 “ 勇”表 现 的非 常突出 ,演 《 铁笼山 》 ,他把 虽智勇 双全 、却 身 陷绝 境无 力 回天的落 魄统 帅姜 维 ,演 绎得悲壮感人 ,演 《 艳 阳楼 》 ,则把 高登那横行 乡里 、不可一世的酒 色之徒 。 刻 画得入木三分 。几个身份 、气质、性格 、行
动作 中讲究功架、 造型 , 亮相时追求雕 塑美 。
因其气 势大 ,故而亦 常被 称作 “ 大武生 ” 。 大武生多为净脸俊扮 , 如《 挑滑车 》 、《 长坂 坡 》和 《 英雄义 》等剧 ;但也有一些 原本 属 于武净应工的剧 目,由前辈武生表演艺术 家 以武生表演风格搬上舞台 , 故而形成了别 具 特色 的 “ 勾脸 武生戏 ” , 如《 霸王别姬 》 、 《 艳 阳楼 》 、 《 铁笼 山》等剧均属此类 。短打武生 身着短衣 ,如抱衣抱裤、夸衣等 ,大多穿薄 底儿快靴或轻便打鞋 ,多扮 演英雄豪杰 、侠 客义 士或恶 霸土豪等正 、 反两方面 的各色人 物 。如任堂蕙( 《 三岔 口》) 、武松( 《 打虎 《 打店 》 等) 、西门庆( 《 狮子楼 》 ) 以及部分 神话 戏 中的角 色 ,如孙悟空( 《 闹天 宫 》 《 盗仙草 》) 等 ,表演上讲求快 、帅 、 美 、漂 ,间或加些 “ 出手儿”等技巧 。 个武 生演员 , 无论 主攻长靠或短打 , 关键 的一条 就是要练 就一身过硬 的基本功 。 所谓基本功 , 应 当包括文武两个方面 。 自 然, 由于行 当 自 身 的特点 , 武生演员首先要打好 武功基 础 , 如腰功 、 腿功 、 毯 子功、 把子功 、 翎子 功、甩发功 ,以及身形 、功架等等各方 面的功底 , 再者就是必须经过正规 而严格 的 训练 和长年 不辍 的刻苦 锻炼 ,达到娴 熟掌 握, 得 心应手 的地步 。同时 。 也不 能以偏概 全, 忽略 了唱 、 念、 做等方面的学习与钻研 , 否则 , 是难 以胜任这个行 当的表演的 ,因为 武生表演的核心任务是演 戏 , 是演人物 ,而 不是 卖弄武功技巧 , 更不是演杂技 。一言以 蔽之 , 是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 ,刻画出有 血 有肉的舞台艺术形象来。当然 ,既是武生 。 就不 能不 展示武 功技 巧 ,但 所有 的武功 技

浅谈戏曲武生教学

浅谈戏曲武生教学

戏曲的众多行当之中,有一个擅长武艺的脚色,那就是武生。

武生表演动之精彩,往往带给观众极大的冲击与震撼,是戏曲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武生的舞台表演出发,探讨武生行当的表演特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给广大武生行当的师生提供参考。

一、武生表演的特点(一)长靠武生的沉稳大气。

长靠武生的表演相对来说大气、庄重,所以戏剧里的盖世英雄和古代大将主要就是长靠武生来扮演,他们通过一些潇洒的动作来表现盖世英雄的豪气。

诚如现在电影人常说,人物塑造上的突破,产生了新的审美境界。

[1]道理是一样的。

经常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些穿着厚底靴和长靠的一般就是长靠武生,他们的架势和武打动作是最为明显的。

通过被扮演的人物的特征可以分为“墩子武生”和“大武生”等。

长靠武生出场时一般会是极其宏大的场面或者战争场面,这也是长靠武生区别于其他武生的地方。

长靠武生除了穿着独特,他们的武打表演动作也和其他武生不同,其表现为表演方式和表演造型的不同,这使得在长靠武生之下也形成了一些表演艺术流派分支,并使得我国京剧武生角色变得更加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在戏曲表演当中,长靠武生需要合理地配合其他角色,还要合理地开展唱念,这样可以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所表演的角色呈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在著名的戏曲《挑滑车》当中,高宠神勇地连续挑翻了十一辆滑车,最后筋疲力尽,被第十二辆滑车压死沙场。

《挑滑车》是众多长靠武生戏中最为繁褥的一出,既要表现基本功夫,还要载歌载舞;不仅有高难度动作挑车摔岔还表演了大枪“下场花”和“清场花”等。

“起霸”,是京剧表演中常见的程式套路,表现了人物在战前做准备,展现整理盔甲的英姿。

高宠的起霸动作把人物的威猛表现得淋漓精致,之后从“抬枪带马”开始,展开了势如暴风骤雨般的大激战,直到战死沙场。

这一些列的动作,对于演员来说根本没有间隔,需要一气呵成。

在表演方面,除了大段念白和演唱,演员还必须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外显出来展示给观众。

表演艺术家王金璐先生在饰演《挑滑车》高宠这一人物出场“起霸”时,将高宠这一人物的霸气、自信与张扬,通过形态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凸显出长靠武生的威猛且高大英俊的形象。

浅谈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

浅谈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

44艺术论丛浅谈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原林佳木斯市演艺有限公司摘要:京剧短打武生是京剧武生行当中的一种,与长靠武生共同构成武生的两大类。

而京剧武生又是生行中的重要一支。

因此,探讨京剧短打武生的表演艺术,不仅有利于短打武生自身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而且对整个京剧生行乃至整个京剧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均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京剧;武生;表演京剧武生,是指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

短打武生着紧身短装(也称包衣包裤),穿薄底靴,偏重武打特技。

过去短打武生也称“撇子武生”,系因穿薄底靴而得名,含有轻蔑之意。

短打武生是与长靠武生相对而言的,长靠武生扎大靠,武打、功架并重。

如果通过具体剧目的具体角色来比较,就更易弄清了。

长靠武生如《长坂坡》中的赵云、《挑滑车》中的高宠;而短打武生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十字坡》中的武松。

长靠武生与短打武生只是行当的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别。

一、京剧短打武生的形成京剧短打武生伴随着京剧的形成而形成,更伴随着京剧的发展而发展。

长靠武生有俞菊笙、杨小楼、尚和玉、厉慧良、王金璐、张少麟等,短打武生也有李春来、盖叫天、张云溪等。

这些短打武生的前辈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

李春来(1855—1925),字起山,直隶新城(今属河北省)人,自幼入京剧科班习武生,17岁满师后演出于京、津一带,后长期在沪演出,60岁以后犹能登台。

他武功精湛,动作敏捷,尤长于短打武生戏,如《白水滩》中的十一郎、《狮子楼》中的武松等,都名噪一时。

他曾在《花蝴蝶》一剧中着厚底靴,表演“翻栏杆”绝技,成为惊世绝艺。

上海出身的武生多宗李,形成南方短打武生流派,世称“李派”。

盖叫天(1888—1970),原名张英杰,号燕南,直隶高阳(今属河北省)人。

幼入京剧科班习武生,后改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

长期在上海一带演出,宗法李春来而又有所创新发展。

勤学苦练,虽曾断臂折腿而坚持不懈。

以短打武生见长。

据记载,他初学老生时,立志学小叫天(谭鑫培),故为自己起名“小小叫天”,有人讥讽他不配用此艺名,他遂立下大志,不仅要学,而且要超过小叫天,便改名“盖叫天”。

探究京剧中的短打武生

探究京剧中的短打武生

探究京剧中的短打武生作者:陈建奎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年第05期摘要:京剧艺术中的“武生”行当是一个有特色的行当,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大类,一代代京剧人为“武生”行当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张云溪先生对短打武生技艺的丰富与发展有特殊的贡献。

张云溪先生创作的剧目里的人物形象既生动又新颖,从人物出发,妙用程式,开打套路别具一格,创新意识极其强烈,给后人留下了一批极具时代感的经典剧目,是新一代京剧人应该继承与发扬的,它对京剧的振兴与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武生;张云溪;短打武生京剧艺术中的“武生”行当是一个有特色的行当,是传统戏曲行当中生行的一支,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大类,在表演风格上截然不同,各有特点。

“长靠武生”扎大靠,以武打和工架并重;“短打武生”着紧身短装,偏重武打特技动作及身段的敏捷性,在舞蹈过程中需做到干净利落。

一、京剧武生的形成短打武生的表演风格及其代表人物京剧短打武生,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江湖侠士。

短打武生顾名思义,身着短装,偏重武打,要求动作敏捷、干净、利索。

短打武生注重造型美,身段的舒展,武打的火爆、紧凑。

著名短打武生、三大武生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之一李春来先生的艺术特点是武打火爆、身手矫健、动作干净、造型规范,尤其敢于创新,他有许多超人绝技。

如演《莲花湖》中的韩秀,头上长翎、足登厚底、背插双刀,从高桌上翻“台蛮”下来,人在空中两手便把背后双刀拔出,随着双刀舞动,人也同时落地,立即分刀静止亮相。

他为短打武生的表演艺术风格树立了标准。

影响久远,继承者遍及江南,最杰出者当数盖叫天先生。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尽管天赋条件差,但是他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出人头地的雄心,他在出色地继承了李派武生身轻如燕、开打利索等特点的基础上更注重造型美,讲究表现人物的气质,主张“武戏文唱”,创造出了短打武生的新天地,世称“盖派”。

二、张云溪先生对短打武生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 继承与发展。

小议戏曲武生行当艺术

小议戏曲武生行当艺术

22艺术论丛小议戏曲武生行当艺术龙加全宁夏青铜峡市文化馆摘要:扮演擅长武艺的人物,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

另有勾脸武生。

京剧武生的表演特点是重武功、武打、身段。

武生行分为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箭衣武生和勾脸武生等,它们有相同之处,但又各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和特点。

关键词:戏曲;武生;艺术武生,自然是指生行中带武打的角色。

首先他和小生不同的是:小生一般不挂“髯口”,武生却是可以挂髯,也可以不挂髯。

一、戏曲武生表演行当区分在这里还必须说明一点:即是“武老生”的问题。

“武老生”这名称先前没有。

因为须生中既然有“靠把”一项,那就等于是“武老生”了,何必还另外创造出这种”叠床架屋”的名词来呢。

况且武生按例都可挂髯,也是事实上的“武老生”,又何必节外生枝。

原来以后所谓“武老生”,是指挂“白髯口”的,如按艺术流派来讲,几乎全是“黄(月山)派”常的戏,如《定燕平》中的定燕平、《精忠传》的宗泽、《百凉楼》的吴祯(以上长靠);《卧虎沟》的沙龙、《莲花湖》的胜英、《溪皇庄》的褚彪、《剑峰山》的邱成(以上短打)等。

至于长靠如《潞安州》的陆登、《请宋灵》的岳飞,短打如《大名府》的卢俊义、《英雄恨》的谢虎,根本就是”靠把”须生和挂”髯口”的武生。

所以我在这里所谈,是只分须生、武,不再把“武老生”另立一个“户头”。

武生不比小生,区分不是那么复杂,主要只分长靠、短打。

俗说叫作“墩子武生、撇子武生”,“墩子”是指穿厚底靴子;“撇子”是指穿薄底靴子。

但是这种说法本身含有轻视后者的味道,所以不能当作行当的正式名称。

长靠武生,如《长坂坡》的赵云、《战冀州》的马超、《挑滑车》的高宠、《青石山》的关平。

也有挂髯口的:像赵云到了《阳平关》、《连营寨》的时期,就都挂”黑满”髯了;它如《战宛城》的张绣、《三挡杨林》的秦琼、《雁门关》的岳胜、《扈家庄》的林冲、《汤怀自刎》的汤怀,也挂同样“髯口”。

此外还有长靠武生挂“白满”的,如《战滁州》的脱脱太师。

浅议短打武生的艺术形象

浅议短打武生的艺术形象
艺术体系里 . 短 打 武 生 演 员 在 技 巧 对 形 象
短打 武生 演 员 必 须 刻 苦 学 > - 3, 特 别 是
严 格 过 硬 的基 本 功 毯 子 功 里 虎 跳 、 毽子、
跺子 、 前后桥 、 云里 翻 、 虎跳前扑 、 小 翻 蛮 子、 小翻蹑子 、 前毛 、 倒毛 、 高毛 、 蹿 毛、 扑 虎、 抢背 、 乌 龙 绞柱 各种翻腾 、 扑、 跌 和 斗 的技 巧 。 把 子 功里 又 有 大 刀 、 单刀、 双
术 形 象 的 亮 相 上 .都 不 知 要 付 出 多 少 心
个合格的短打武生演员 , 要 懂 得 在
思 维 中运 用 技 巧 .在 技 巧 中 渗 透 思 维 . 把
技 巧心灵化 . 把 心 灵 化 为 高度 技 巧 . 让 表
乳交 融 的全 部 锣鼓 经
总之 . 所 有这 些 戏 曲表 演 艺 术 技 巧 的
审 美价 值
只 能在 各种 艺 术 的 高度 技 巧 中 出现 由这 诸 美 所 塑 的感 人 的 戏 曲 艺 术 形 象 和 那 积 极 浪 漫课 外 读 物 的抒 情 美 . 只 能 在 体 现 与 完 成 着 整 个体 系 审 美 理 想 的 艺 术 技 巧 中 匕首 向 她 的 头部 猛 力 掷 去 .孙 二 娘 一 让 . 雪 亮 的 匕首 擦头 飞过 . “ 拍 !” 地 一 下 直 戮 在 她 头 边 的地 上 . 刀柄颤颤 , 寒 光闪闪, 一 时 四座 震 惊 .有 人 不 禁从 椅 子 上 跳 起 来 .
扇 子 功 等 复 杂 的 高 难 度 技 巧 以 及 与 此 水
缩 小 着 戏 曲 艺术 与生 活 的 距 离
衡 量 一 个 短 打 武 生 演 员 的 艺 术 修 养 能 不 能 在 这 一规 范 技 巧 上 精 巧 、精 确 、 精 炼 地 突 出 人 物 的外 在 特 征 与 内 在 的 性 格 和气质 . 并 显 示 出强 大 的 艺 术 魅 力 . 历 来 的戏 曲 表 演 艺 术 家 在 他 所 塑 造 的 每 个 艺

论京剧武生艺术特点的分析和研究

论京剧武生艺术特点的分析和研究

论京剧武生艺术特点的分析和研究作者:包帅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4期摘要:武生是京剧艺术中重要的行当之一,与其他行当相比,武生凭借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夸张有力的动作演绎,体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武生表演艺术家和艺术流派,受到广大京剧爱好者的推崇。

因此,分析和研究武生行当的艺术特点对于弘扬京剧类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特点,并探讨了不同艺术流派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京剧;武生;艺术特点京剧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十分浓郁的文化韵味,其美感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无法媲美的。

京剧舞台上有四大行当,一般来说由“生、旦、净、丑”组成。

京剧武生是京剧“生”行中的重要一支,多扮演武艺高强的青壮男性,展现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武打翻跌等技巧。

武生行当分为短打武生、长靠武生、箭衣武生和勾脸武生等,凝结着京剧演员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武生流派,各流派相互融合,体现了武生行当的艺术魅力。

一、京剧武生表演艺术的特点(一)短打武生短打武生的主要特點是干净潇洒、轻盈利落的武打动作和短衣衫、薄底靴的穿着,在舞台表演中着重展示“冲、帅、美”。

“冲”指的是较为夸张的武打动作,形成视觉冲击力,表现力极强,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打斗场面的激烈性;“帅”的含义是武生的武打动作并不是真正的打斗,而是具有美感的舞蹈动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美”体现的是短打武生表演的形象主要是外形俊朗的年轻人,具备外貌美观的特点,其动作神态的美感也很强,例如白玉堂、武松等都是短打武生的经典形象。

(二)长靠武生长靠武生主要特点是长靠与厚底靴的着装,在进行表演时最明显的特点是人物的架势和武打动作,人物的大气与庄重能够很好地体现在表演过程中,因此长靠武生也可以称为“墩子武生”、“大武生”等。

英雄与将军等古代著名人物都适合用长靠武生来表现,如姜维、赵石等,具有十分鲜明的人物特点。

京剧武生的舞台表现力提升研讨

京剧武生的舞台表现力提升研讨

京剧武生的舞台表现力提升研讨摘要:武生行当是京剧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和最终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在所有京剧行当中最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感观冲击力的行当。

文章就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的特点、京剧武生舞台表现力特点以及京剧武生表现力的提升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剧;武生;表演特点;舞台艺术在京剧表演中,武生凭借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夸张有力的武打动作以及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始终表现出鲜明的艺术活力与生命力。

武生行当始终是京剧表演中有特点的行当。

武生行当是京剧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和最终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在所有京剧行当中最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感观冲击力的行当。

许多研究学者指出,武生行当是中国京剧艺术独立于世界民族文化艺术之林的根本,也是有区别于其他舞台艺术表演形式的最重要、也是最明显的特点。

对于当代国内京剧武生的演员来说,充分借鉴前辈京剧武生名家的表演经验,结合科学化的基本功实现是提升舞台表现的关键所在。

一、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的特点京剧艺术在世界众多艺术中独树一帜,占有着一席之地,也许是正是因为武生行当的出现。

也正是武生行当的出现,是整个京剧艺术走向成熟和完善。

武生行当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短打武生和长靠武生。

(一)短打武生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身手敏捷,是短打武生的重要特征,在京剧行中的说法就是“漂”“率”“脆”动作干净利索,不拖拖拉拉,打起来漂亮。

有大幅度的武打动作,具有很强的视觉表现力与冲击力,斗争场面的激烈被完全全面的表现出来。

武打动作并不是真正的打斗,而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美的舞蹈动作,使观众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

短打武生主要表演对象是外形俊朗的年轻人。

人物形象除了拥有外貌美观的特点外,还具有很强的动作神态上的美感。

例如《夜奔》的林冲,《独木关》的葬礼等都是短打武生的经典形象。

(二)长靠武生有些戏,不仅要求在武大动作方面有深厚的功夫和功底,还要求在唱念功夫上一定要表演细腻,在《借东风》中,赵云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担当,不仅有绝妙的武功,还要把赵云大将风度和英雄气概表现出现。

“武戏文唱”在短打武生中应用

“武戏文唱”在短打武生中应用

“武戏文唱”在短打武生中应用摘要:“武戏文唱”并非“武戏瘟唱”,也不是将武戏直接转变为文戏,而是强调戏理书文,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思想内涵以及规定剧情呈现出来,这种京剧表演方式对于表演者有着极高的要求,其需要对所演绎的角色有深刻的了解。

本文首先对短打武生的表演风格进行了分析,而后结合具体的作品,探讨了短打武生如何通过表演技巧、面部表情以及唱词等实现“武戏文唱”。

关键词:武戏文唱;短打武生;应用武生是京剧艺术中极具特色的行当,属于传统戏曲行当之中生行的一个重要分支,多为扮演青壮年男子,且精通武艺,“短打武生”与“长靠武生”在表演风格与表演艺术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其中,“短打武生”多为身着紧身武装,更注重敏捷的身段与武打特技动作,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应做到干净利落。

现探讨短打武生如何在表演中实现“武戏文唱”。

1短打武生的表演风格京剧艺术中的短打武生多扮演武艺高强的江湖侠士角色,其身着典型的短装,更注重武打,动作需保持利索、干净与敏捷,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呈现出造型美,武打应紧凑、火爆,身段需舒展[1]。

李春来先生是三大武生艺术流派的重要创始人,也是极为出色的短打武生,其艺术特点包括规范的造型、干净的动作、矫健的身手、火爆的武打,其还极具创新精神,拥有许多远超常人的绝技。

比如其在《莲花湖》中扮演韩秀一角,头戴长翎,脚踩厚底,后背插有双刀,直接从高桌上翻下来,在空中从背后拔出双刀,在舞动双刀的同时,人落地,并进行分刀动作并静止亮相。

李春来先生为短打武生树立了表演风格方面的标准,影响极为深远。

盖叫天先生是其武生艺术的传承者,虽然天赋条件不佳,但毅力极强,在对李派武生独有的开大利索与身轻如燕的表演特点的基础上,更重视造型美,注重对人物气质的呈现,具有“武戏文唱”的主张。

倡导在进行武戏表演时,不可只进行武打动作,而是需要配合表情与唱词,同样也要突出表演的故事性,有效烘托气氛。

2“武戏文唱”在短打武生中的应用2.1运用“走边”技巧“走边”是京剧中的短打武生常用的舞蹈程式,可与面部表情及眼神进行协调配合,体现了“武戏文唱”的艺术内涵。

关于京剧中武老生的知识

关于京剧中武老生的知识

关于京剧中武老生的知识生角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但是生角又分为很多种,喜欢京剧的同学们,京剧中武老生的知识你了解多少?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

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

(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即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

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做披靠或扎靠。

把是把子的简称,即兵器。

)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

如《定军山》和《阳平关》的黄忠,《战太平》的花云,《失街亭》的王平等。

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例如《南阳关》(伍云召)、《打登州》(秦琼)等。

老生的另一种分类对于老生,还有一种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应该穿的服装的种类来划分的方法。

这样的划分种类有:王帽老生(头戴王帽,身穿龙袍,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基本上以唱工为主);袍带老生(一种是头戴纱帽,身着蟒袍,如《二进宫》的杨波,《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 另一种是穿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但不带绣龙、绣花的,较素净,如《群英会》的鲁肃,诸葛亮也属此类);褶子老生(即着便服的老生,此类角色最多。

褶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颇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大斜领子,歇大襟,长袍大袖。

分为花褶子和素褶子。

如《捉放曹》的陈宫,《状元谱》的陈伯愚等);靠把老生(武老生,见前述);箭氅老生(箭衣外着开氅之类服装的角色,,在戏里并不一定有武打,但多为武人出身,如《武家坡》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

【相关阅读】关于唱工老生的知识生行是京剧行当中的一种,而唱工老生又是生行中的一种,喜欢京剧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京剧的哪些知识呢?快来看看唱工老生的知识吧。

唱工老生又称安工老生,以唱为主。

其动作性较次要,态度安闲沉稳从容。

如《捉放曹》中的陈宫,《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三国戏中的诸葛亮,《二进宫》的杨波等。

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可以兼演,如《审头刺汤》的陆炳,《夜审潘洪》的寇准等,其难度较唱工和做工戏大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京剧中的短打武生
作者:谢涵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36期
摘要:京剧艺术中的"武生"行当是一个有特色的行当,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大类,一代代京剧人为"武生"行当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张云溪先生对短打武生技艺的丰富与发展有特殊的贡献。

张云溪先生创作的剧目里的人物形象既生动又新颖,从人物出发,妙用程式,开打套路别具一格,创新意识极其强烈,给后人留下了一批极具时代感的经典剧目,是新一代京剧人应该继承与发扬的,它对京剧的振兴与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武生;张云溪;短打武生
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艺术,而京剧可以说是中国戏剧的集大成,最具代表性。

京剧的主要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舞,其实就是一种戏剧特点的歌舞形式。

其中,唱、念诉诸于口,做、打、舞则形之于身。

京剧武生作为生、旦、净、末、丑几大行当中生行的一大分支,主要侧重以武功技艺来塑造剧中人物形象。

武生,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大类,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

表演上重矫捷﹑灵活。

如京剧《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十字坡》中的武松、《大破铜网阵》中的白玉堂。

短打武生按照所穿服装来看,可以分为戴硬罗帽(穿抱衣抱裤或箭衣),戴软罗帽(穿抱衣抱裤,快衣快裤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几种。

一、京剧武生的形成
京剧短打武生,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江湖侠士。

短打武生顾名思义,身着短装,偏重武打,要求动作敏捷、干净、利索。

短打武生注重造型美,身段的舒展,武打的火爆、紧凑。

著名短打武生、三大武生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之一李春来先生的艺术特点是武打火爆、身手矫健、动作干净、造型规范,尤其敢于创新,他有许多超人绝技。

如演《莲花湖》中的韩秀,头上长翎、足登厚底、背插双刀,从高桌上翻“台蛮”下来,人在空中两手便把背后双刀拔出,随着双刀舞动,人也同时落地,立即分刀静止亮相。

他为短打武生的表演艺术风格树立了标准。

影响久远,继承者遍及江南,最杰出者当数盖叫天先生。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尽管天赋条件差,但是他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出人头地的雄心,他在出色地继承了李派武生身轻如燕、开打利索等特点的基础上更注重造型美,讲究表现人物的气质,主张“武戏文唱”,创造出了短打武生的新天地,世称“盖派”。

二、张云溪先生对短打武生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1. 继承与发展
张云溪先生曾经说过:“青年一代的演员在继承前辈留下来看得见的宝贵艺术同时,万不可忽视学习他们那勇于创业的开拓精神和忠于职责的高尚品德,具有这种精神和品德的演员们能使京剧事业转衰为盛。

没有这种精神和品德的演员,虽然只想守业也很难办到,更何论其它。

”张先生自己就是这方面的榜样。

他就是在很好地继承了前辈艺术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进一步发展了短打武生的技艺,以及加深了对人物的刻画,符合了当今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准。

享誉世界的名剧《三岔口》就是一例。

它就是通过张云溪、张春华二位先生对剧情和武打进行整理改编后,重新上演的。

现国内外的演出,都以他们二位艺术家的表演作为范本。

老的《三岔口》刘利华是坏人,任堂惠把“流漓滑”杀死后救出焦赞。

通过改编后,把人物关系变了,剧情也变成了一场误会,剧中的武打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摸黑开打”成了这出戏的特色,更充分的利用了京剧特有的形体语言,极具趣味性,成为国内外非常受欢迎的经典剧目,是京剧继承与发展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2. 人物的刻画
张先生谈及创作体会时这样描述:首先选用了明快流畅的锣鼓点烘托气氛,燕青头戴硬罗帽,足登厚底靴,身穿浅蓝色绣花的英雄衣裤,外罩敞怀长袍,以轻灵的步伐走弧线出场到“九龙口”处,左手执袍襟向外“唰”地一甩,右手马鞭随即上扬,形成一个紧凑而自如的亮相。

这一骑马出场的亮相,左手执袍襟按在腰侧,而不在胸前提控马缰;右手马鞭不直臂斜伸,而垂肘、扣腕、上扬鞭梢;面部不拧眉、不瞪眼,而舒眉展目露笑容;身形似麻花扭拧,两脚“丁字步”紧贴,在静止的亮相中寓有动感。

气,持续上提;神,不停地从眼睛里向外射出;全身上下似乎都在“闪闪发亮”。

两眼机警地远近观察,身形自如地配合椭圆形小晃动,然后潇洒地迈步摇摆前行,左手仍执袍襟,但垂下手臂,配合同步摆动;右手马鞭相应上扬轻摇,那长袍的后襟也就随之左右飘摆起来。

两步之后稍一停顿,两眼大亮,其潜台词为“啊,前面道路宽而平坦,可以纵马奔驰了!”于是回手轻打马一鞭,两臂分张,纵马而行,似燕飞般弧线滑翔到左台口处,紧接着一个敞怀、背掖马鞭的远望造型,要“目中有物”,并扇面般地巡视,似把景象尽收眼底。

继而又转抑为扬,身躯突然一摆,急步弧线再飘逸地走到了舞台中心,连续做几个矫健驰骋的身段后,在翩翩的鹞子翻身中一个纵身金鸡独立亮相,神采飞扬,犹如玉树临风。

此后引同伴杨林上场,两人对称地做几个走马盘旋身段,归中,各自勒缰起唱。

3. 技巧的合理运用
演员创作角色形象的艺术是构成演剧的基本因素。

按照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运用语言和动作,创造角色形象,体现剧本的内容和主题。

同时更要求合理的运用艺术技巧,也就是说,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的技能和方法,是一种创造性地把握和描写自然与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的特殊本领,是由艺术家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立场观点和创作经验等所形成的,是决定作品艺术性高低的重要因素。

但技巧要与人物和情节
挂钩,决不能单纯的买弄技巧,否则画蛇添足,不但有损人物形象,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剧目的演出效果。

我们还要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去正确的认识短打武生,更多的了解短打武生与长靠武生表演风格上的区别,更要将短打武生与“筋斗虫”严格区分开。

今后的发展,不能长靠、短打不分,更不能发展成只剩下“筋斗虫”,而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短打武生”行当。

如今京剧荣登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京剧界无论是武生行或其它各行当同仁,担负国家承诺是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只要我们认真继承、勇于创新,国粹艺术必将迎来又一个百花争艳的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