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发酵工程(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发酵工程
1.(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下列发酵产品与主要参与的微生物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泡菜乳酸菌B.果酒酵母菌
C.腐乳黄曲霉D.果醋醋酸菌
【答案】C
【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3.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4.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真菌。

毛霉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15℃~18℃,保持一定湿度。

【详解】A、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利用了乳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原理进行的,A正确;
B、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设计的,B正确;
C、腐乳制作过程中涉及的菌种很多,但其中主要起作用的菌种是毛霉,C错误;
D、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可利用酒精或利用糖类直接产生醋酸,D正确。

故选C。

2.(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下列有关几种发酵食品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发酵菌种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30℃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发酵利用的菌种都是原核生物
C.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一次的发酵物可提高发酵速度
D.制作果醋和泡菜过程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代谢类型分别为异养需氧型和异养厌氧型
【答案】B
【分析】果酒制作时使用的是酵母菌,酵母菌适宜在缺氧、含糖量高、呈酸性的溶液中大量繁殖,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30℃;果醋制作使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
30℃~35℃。

【详解】A、因为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8-30℃,因此果酒发酵的温度宜控制在18-30℃,A正确;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发酵利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其中酵母菌为真核生物,B错误;
C、前一次的发酵物具有浓度较高的发酵所需微生物,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一次的发酵物能快速进入发酵状态,提高发酵速度,C正确;
D、参与果醋制作的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D正确。

故选B。

3.(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等。

下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天然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去除蓝莓枝梗应在冲洗之后,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B.过程③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
C.过程④中的主要发酵菌种在过程⑤中已经失去了发酵能力
D.过程④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过程⑤
【答案】D
【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原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详解】A、去除蓝莓枝梗应在冲洗之后,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过程③属于果醋发酵,需要醋酸菌参与,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B正确;CD、过程④果酒制作的菌种是来源于蓝莓上的野生酵母菌,最适温度为18~30℃,需要厌氧条件,过程⑤属于果醋发酵,所需菌种是醋酸菌,最适温度为30~35℃,需要有氧条件,过程④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过程⑤,⑤醋酸发酵产生的醋酸使PH下降,过程④中的主要发酵菌种酵母菌失去发酵能力,C正确,D错误。

故选D。

4.(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能表示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时间因素对酵母菌产生酒精速率(V1)的影响
B.图2能表示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溶氧量对醋酸菌产生醋酸速率(V2)的影响
C.图3能表示在利用毛霉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含量的变化趋势
D.图4能表示在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D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能将糖源或酒精转变成醋酸;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是毛霉;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详解】A、酵母菌酿酒初期,进行有氧呼吸,繁殖后代,然后进行无氧呼吸,发酵后期由于产物积累,影响酒精发酵。

所以曲线是先开始上升,再下降,A错误;
B、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溶氧量越多,醋酸菌产生乙酸的速率(V2)越快,B错误;
C、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是毛霉;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C错误;
D、在一个普通的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一定时间内随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逐渐降低,D正确。

故选D。

5.(2023高二下·天津河西·期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操作者的双手清洁后,用无水乙醇擦拭消毒
B.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不含微生物,可长期保存
C.干热灭菌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D.平板划线接种微生物时须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答案】D
【分析】消毒和灭菌:
(1)消毒:用温和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孢子)的过程;(2)灭菌:以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孢子),达到完全无菌的过程。

【详解】A、操作者的双手清洁后,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不能用无水乙醇进行消毒,A错误;
B、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因微生物未被彻底杀死,仍会有部分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存在,故不能长期保存,B错误;
C、干热灭菌以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孢子),达到完全无菌的过程,C 错误;
D、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平板划线接种微生物时须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D正确。

故选D。

6.(2023高二下·天津南开·期中)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如下图),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B.一直打开阀b通气
C.偶尔打开阀a几秒钟,一直关紧阀b 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实验
【答案】A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图示表示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实验装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能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作果酒时,装置中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关紧阀a和b,但要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以便释放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详解】A、制作果酒利用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A正确;
B、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才会产生酒精,所以要关紧阀a和b,偶尔打开阀b以释放CO2,B错误;
C、酵母菌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以便释放出二氧化碳,C错误;
D、果酒制作适宜温度是18-30℃,4℃的环境不利于酵母菌进行发酵,D错误。

故选A。

7.(2023高二下·天津耀华·期中)苹果醋是以苹果为原料经甲、乙两个阶段发酵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阶段的发酵温度低于乙阶段的发酵温度
B.根据醋酸菌的呼吸作用类型,乙过程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完成
C.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进行,③在线粒体进行
D.甲乙两阶段完成后溶液pH均降低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果酒发酵,乙为果醋发酵,①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详解】A、甲为果酒发酵,乙为果醋发酵,甲阶段的发酵温度低于乙阶段的发酵温度,A正确;
B、醋酸菌为好氧菌,故根据醋酸菌的呼吸作用类型,乙过程需要在有氧条件下完成,B错误;
C、过程①②是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进行,③包括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C正确;
D、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发酵液会形成碳酸,使pH呈酸性;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会产生醋酸,使pH呈酸性,D正确。

故选B。

8.(2023高二下·天津·期末)物质Y是一种会污染土壤的含氮有机物,Y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

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Y的细菌。

在筛选目的菌的培养基中观察到几个菌落(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应首选菌落①中的菌株进一步纯化
B.将所选取土壤灭菌后用无菌水稀释涂布于培养基
C.图中菌落都具有能够降解Y的能力
D.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
【答案】A
【分析】筛选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能选择性地区分这种微生物的培养基。

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使混合菌群中的目标菌种变成优势种群,从而提高该种微生物的筛选效率。

【详解】A、据图可知,①菌落最小,周围透明圈最大,说明①菌落分解Y的能力最强,所以应该选择①菌落进一步纯化,A正确;
B、土壤稀释液中含有接种的微生物,不能灭菌,B错误;
C、据图可知,图中菌落③周围未形成透明圈,不能降解Y,C错误;
D、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降解Y的细菌,所以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只能以Y作为唯一氮源,D错误。

故选A。

9.(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下列关于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倒平板操作应等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B.这两种方法均需同时将接种的平板和未接种的平板倒置进行培养
C.这两种方法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得到单菌落
D.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划线五个区域,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5次
【答案】D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由于温度过高会烫手,温度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所以倒平板操作应等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为验证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或灭菌是否合格,两种方法均需同时将接种的平板和未接种的平板倒置,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B正确;
C、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得到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单
菌落,C正确;
D、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划线五个区域,每次接种之前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最后划线完成也需要灼烧灭菌,共6次,D错误。

故选D。

10.(2023高二下·天津河北·期中)图中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乙是平板划线法操作结果。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涂布前要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引燃,冷却后才能涂布
B.为避免空气中杂菌的污染,进行甲操作时不可转动培养皿
C.乙中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划线的起点均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D.完成整个乙操作过程需取菌种1次、灼烧接种环6次
【答案】B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
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甲图中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的工具是涂布器,涂布前要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引燃、灼烧,冷却后才能将菌液涂布均匀,A正确;
B、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B错误;
C、乙中除第一次外,第二次以及以后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均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这样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C正确;
D、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要蘸取菌液1次,乙培养基中有5个划线区域,蘸取菌液之前以及每次划线后均需要灼烧灭菌,一共需要灼烧接种环6次,D正确。

故选B。

11.(2023高二下·天津河东·期中)下列关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琼脂既可作为凝固剂也可作为微生物的碳源
B.蛋白胨为微生物的生长主要提供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C.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特殊营养物质维生素
D.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作为碳源又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答案】C
【分析】培养基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琼脂一般充当凝固剂,有时在提供以上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等。

【详解】A、一般情况下,琼脂可以作为凝固剂,但不能作为微生物的碳源,A错误;
B、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等,不能提供磷酸盐,B错误;
C、为了满足乳酸杆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保证乳酸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培养乳酸杆菌的时候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正确;
D、同一物质,例如糖类等,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C。

12.(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微生物分离和微生物计数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微生物分离和计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直接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目
B.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有助于获得纯培养物
C.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可以对冰激凌中的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
D.从土壤中分离特定细菌的纯培养物不需借助选择培养基
【答案】B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在鉴别培养基上培养,然后看长出来的菌落形态是否符合大肠杆菌该有的菌落形态,然后进行计数,A错误;
B、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是常见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均有助于获得纯培养物,B正确;
C、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实现,酵母那么大的单细胞微生物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但是也常常有个别没办法区分是酵母还是杂质的斑点,大肠杆菌更不行。

细菌计数板和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原理相同,但血细胞计数板常用于相对较大的酵母菌细胞等的计数,对于大肠杆菌等较小的细胞需要用细菌计数板进行
计数,C错误;
D、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特定细菌的纯培养物需借助选择培养基,比如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就是以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的选择培养基,D错误。

故选:B。

13.(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NaNO3K2HPO4KCl MgSO4·7H2O FeSO4(CH2O)H2O青霉素
含量3g1g0.5g0.5g0.01g30g1L0.1万单位
注: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生长
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
D.若将该培养基配方中的(CH2O)替换为纤维素,可用于分解纤维素细菌的筛选
【答案】D
【分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些微生物还需要特殊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生长因子等;培养基中含有琼脂的一般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而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详解】A、该培养基配方中没有凝固剂琼脂,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B、该培养基配方中含有青霉素,能够杀灭细菌,筛选出真菌,故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B正确;
C、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所需碳元素的物质叫碳源,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叫氮源,该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C正确;
D、细菌对青霉素敏感,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不能培养细菌,因此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2O)和青霉素,再添加纤维素,D错误。

故选D。

14.(2023高二下·天津·期中)某化工厂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且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

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
实验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以A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是为了筛选出可降解化合物A的异养微生物
B.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大量菌种
C.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显著降低的培养液接种
D.若要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可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答案】B
【分析】实验室微生物筛选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详解】A、本实验筛选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以A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即为能降解化合物A的异养微生物,A正确;
B、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纯化获得的菌种,B错误;
C、培养若干天后,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该培养瓶内的菌体降解化合物A的能力强,因此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显著降低的培养液接种,以获得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C正确;
D、若要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就要计数菌体数量,故可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D正确。

故选B。

15.(2023高二下·天津耀华·期中)酵母菌的品质影响葡萄酒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为分离出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菌株,进行了如图I所示实验,甲、乙、丙、丁锥形瓶内分别加入100mL完全培养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传统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为避免污染发酵装置需严格灭菌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出葡萄酒过滤液的活菌数为6.8×106个/L,此数值可能高于实际的活菌数C.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菌种接种过程中的试管口、瓶口等无需再灼烧灭菌D.由图Ⅱ可知,丙可能是培养瓶密封不严导致,丁组酵母菌产酒精能力比乙强
【答案】D
【分析】果酒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材料的选择和处理→灭菌→榨汁→发酵。

利用葡萄皮表面野生型酵母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产酒精。

若对菌液计数,需选取菌落数处于30~300的培养皿计数。

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体积乘上稀释倍数求的是每百毫升发酵液的微生物数量,还应该再乘10算每升发酵液的微生物数。

【详解】A、在传统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利用的是葡萄皮表面的天然酵母菌,不需要严格灭菌,A错误;B、若对菌液计数,需选取菌落数处于30~300的培养皿计数。

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体积乘上稀释倍数求的是每毫升发酵液的微生物数量,还应该再乘1000算每升发酵液的微生物数,故先求平均菌落数为(62+68+74)÷3=68,除以涂布体积0.1mL后等于680个/mL,稀释倍数为1×104,再乘1000,最后为6.8×109个/L,计数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连在一起,平板上生长出一个菌落,所以数目偏小,B错误;
C、培养基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玻璃器皿、接种用具可采用干热灭菌,接种时的玻璃瓶口等都需在酒精灯火焰处进行灼烧灭菌,C错误;
D、乙、丙、丁挑取不同的菌落培养,丙瓶与乙、丁瓶相同条件培养,但培养液没有酒精产生,且瓶内活菌数量不低,丙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密封不严,进行有氧呼吸;丁组的活菌数比乙组少,但是产生的酒精和乙组一样多,所以丁组产生酒精能力比乙强,D正确。

故选D。

16.(2023高二下·天津一中·期中)研究人员从土壤中分离出A、B、C、D四种菌株,并用选择培养基对其进行鉴别和筛选,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
基菌株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
培养基
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的培养基
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
的培养基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的培养基
菌株A+++---
菌株B-+++--
菌株C++++--
菌株D--+++-
注:+代表产生透明圈,+数量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代表无透明圈。

A.四种菌株均可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B.菌株B主要以纤维素作为碳源
C.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鉴别出菌株A和菌株C
D.菌株C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答案】B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的培养基。

【详解】A、由题意可知,选择培养基上的透明圈越大,说明分解相应物质的能力越强。

由表格内容可知,四种菌株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均不能产生透明圈,说明四种菌株均不能分解尿素,即不能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A错误;
B、对比菌株B在四种选择培养基上产生透明圈的情况可知,菌株B主要以纤维素作为碳源,B正确;
C、菌株A和菌株C均可以淀粉为唯一碳源,因此不能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鉴别出菌株A和菌株C,C错误;
D、菌株C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可以生长,D错误。

故选B。

17.(2023高二下·天津耀华·期中)为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药敏实验,下图1为部分实验器材。

将含有相同浓度的抗生素Ⅰ~Ⅳ四个大小相同的纸片分别贴在长满测试菌的平板上,实验结果如下图2。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平板,需要使用图1中器材①②
B.图2中Ⅱ形成的抑菌圈较小,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C.图2抑菌圈中的菌落可能是在抗生素Ⅳ作用下产生了突变株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D
【分析】1
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分析题图:抑菌圈越大,对抗生素的抗性越强,则对抗生素Ⅳ的抗性最强,但其中出现了菌落,可能是发生了突变。

【详解】A、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琼脂平板,需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需要使用图1中①酒精灯(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酒精灯对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③培养基和④涂布器(接种工具);②是接种环,是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要使用的接种工具,A错误;
B、图2中II处透明圈最小,说明此处微生物对该药物敏感度最低,B错误;
C、突变株的出现不是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产生的,抗生素只能起选择作用,C错误;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中抑菌圈的大小,D正确。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