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39例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 内固定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 牵引护理, 健康评
估和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保持正确体位,密切观察病情,指导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
发症。
结果本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例,积极治疗后痊愈,无1例死亡或出现伤残,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较大,围手术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根
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 是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280-02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日渐增多,由于年龄大,生理机能下降,骨质疏松疾病日渐严重,且行动不便,发生意外骨折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
由于
股骨粗隆部位的骨质为松质骨,随着年龄增高,由于疏松而变得脆弱,加之髋内
肌群退变,所以在平地滑倒,床上跌下,下肢突然扭转,甚至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就可发生骨折。
而高龄患者,泛指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人[1]常伴有许多基
础疾病,且发生并发症,病死、病残率高,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我科
自2011年1月-2012年4月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顺行植入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较满
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75-98岁,平均82岁。
其中75~89 岁29例,90~98岁10例;致伤原因,跌伤33例,车祸伤6例,合并症:单纯心脑血管疾病19例,心脑血管疾病伴慢性支气管炎5例,心脑血管
疾病伴糖尿病15例。
按Evans分类法:I型,稳定型骨折29例,II型,不稳定型
骨折10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16例行患肢皮牵引固定,23例行患肢胫骨结节牵引。
术
前常规检查, 病情许可后尽早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采用PFNA内固定。
1.3 结果本组39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经过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均在术后14-24天出院,平均住院19天,回访25例,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
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周,髋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畸形,无钉断裂及退
钉现象。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高龄患者反应能力下降,由于自身原有疾病,加之遭受意外创伤、骨折带来的疼痛、功能障碍,担心年龄大影响手术效果和手术所需经济费用
等因素,均易产生烦躁、恐惧、悲观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
护士应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主动热情地与患者交谈,介绍病室环境和同病室病友,
消除陌生感。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可
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
向患者讲解各种治疗和护理的意义,
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提问,取得患者信任和理解,从而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
心理,使患者处于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
2.1.2 术前健康评估及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及时有效地治疗各种合并症,
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2]入院后应详细询问病史,所有患者均行血尿便常规、出凝血、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检查、ECG、超声
心动图、胸片检查、完善心肺功能测定。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降压、抗感染、
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治疗,纠正酸碱与电解质失调。
对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对
呼吸系统慢性炎症的病人要给予雾化吸入,净化呼吸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心脏
病患者积极改善心功能,高龄患者适当补液,以改善血液粘滞度。
术前30 min 常
规使用抗生素。
本组病例经充分准备后均顺利度过手术关。
2.1.3 牵引护理术前牵引2~5天,这样能起到固定和复位的作用,也可减轻
疼痛。
牵引过程中加强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每天检查牵引是否在位有效,皮牵引
者注意内外踝骨突和足跟等部位是否受压。
骨牵引者注意克氏针的位置,做好针
眼护理,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2次用75%的酒精消毒针眼防止感染。
2.1.4 术前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至少3次/d,10 min/次,以改善肺通气;教
会患者正确咳嗽,协助翻身拍背,减少肺部感染的几率。
患者由于疼痛,患肢运动
减少。
术前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功能锻炼,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
尽可能
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加速下肢静脉回流,防止肌肉萎
缩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术后康复作好准备。
教会患者利用床上拉手做抬臀
动作, 配合床上大小便护理, 床上更衣擦洗, 清洁手术区皮肤。
宣教过程中需注意高龄患者反应和记忆力较差,需反复加强宣教。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术后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低坡半卧位,次日鼓励患者坐起,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穿防旋鞋。
同时将患肢抬高15~20°,避免患肢受压,
促进静脉回流。
2.2.2 病情观察术后24h内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
血氧饱和度低于90% 予吸氧。
切口疼痛及低氧血症可加
重原有疾病,并可诱发高血压、脑出血、心律失常等,应加强观察,及时发现,
给予处理。
遵医嘱在疼痛剧烈前给予镇痛药,安装镇痛泵的患者观察镇痛泵的使用
情况,出现头痛、低血压、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处理。
老年患者术后
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烦躁不安、过度兴奋、或者反应能力下降、抑郁等,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外,还要重点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注意肢端皮肤的温度、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动脉搏动,重视患者主诉,观察有无肢体感觉减退,运动障碍。
观察伤口渗出情况,尤其对低
蛋白血症患者要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和降低病死率。
高龄患者常因饮食摄人量减小、口渴中枢不敏感、肾功能降低和
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术后患者尤以低血钾最为常见。
需
监测生化指标,及时发现低钾血症。
2.2.3 饮食护理高龄患者肠胃功能减弱,活动量减少, 应给予高蛋白、高钙、高
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片粥、蒸鸡蛋、虾仁粥、肉松等,以利骨折愈合。
鼓励
其每日食用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如韭菜、香蕉,可饮适量蜂蜜水,菜汤中
加少许麻油,以防便秘。
根据不同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营养,变换食物种类,保
证营养供给。
2.2.4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2.2.4.1 肺部感染老年人肺部感染发病隐匿,进展快,症状多不典型。
且老年
人呼吸道清除痰液的能力减退,神经系统衰退,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神经传导速
度减慢,呼吸肌萎缩,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易形成痰
栓阻塞小气道。
因此应加强病房管理,每日通风换气至少3次,禁吸烟,并加强口腔
护理。
指导患者多饮水,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教会正确的咳痰方法。
鼓励患者
自行咳嗽,尽量将痰液咯出,不易咯出时,可协助翻身拍背,并遵医嘱采取雾化吸入、
静脉滴注化痰药物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2.2.4.2 泌尿系统感染老年男性患者并存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易使细菌繁
殖生长;前列腺液减少,可降低尿道抗菌能力。
女性患者更年期后,雌激素减少,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阴道pH 值相对升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
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
另外,糖尿病、肾脏疾病、营养状况不佳等会
使全身抵抗力下降,易受到细菌侵袭。
留置导尿管者, 每天2 次会阴护理,严格
无菌操作,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泌尿系感染,用1∶5 000 呋喃西林250 mL 冲
洗膀胱,每日2次。
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或按需开放尿管排尿。
2.2.4.3 皮肤护理老年人运动及神经活力较低,其机体控制力差,感觉功能衰退,
保护性反射迟钝,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上述这些因素再加上骨折后长
期卧床使得老年骨折患者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据统计数字显示, >70岁患者
压疮发生率为10 %[3],因此术后压疮的预防成为术后基础护理的重点。
首先要保
证床铺的干燥、平整、无皱折,避免局部皮肤的长期受压,常规使用海绵床, 棉圈,
每2 h 向健侧翻身1次,避免骨隆突处长期受压,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红肿及温度、颜色、疼痛的变化,加强按摩,鼓励患者加强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对术后使用
防旋鞋固定的患者,要加强观察,定时穿脱。
2.2.4.4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DVT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
一[4]。
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 这些静脉窦内的血液
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
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因此易发
生静脉血栓。
本组病例均为高龄病人,多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蜕变和(或)
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半数病人存在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存在
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同时术前骨折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等
又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
术后使用抗栓塞弹力袜。
常
规应用抗凝药物7日(1次/日)。
早期积极活动,麻醉消失后,即指导病人做关节主动、被动屈伸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
注意观察患肢有无明显肿胀、麻木、颜色
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现象。
对比观察,必要时测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发现
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2.2.4.5 便秘老年人由于卧床时间长,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腹胀、食欲减退,
便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指导并协助患者沿
结肠走向,自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 左下腹依次按摩[5] 。
2.2.5 其他合并症的护理: ①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抗生素药物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性质,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②糖尿患者的护理:高血糖可影响伤口
愈合,对术后恢复十分不利。
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行饮食护理,监测患者餐前、餐
后及睡前血糖。
遵医嘱指导患者使用胰岛素,使其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 以下,
餐后血糖维持在10mmol/ L以下。
③高血压患者的护理,遵医嘱监测血压2 次/d,
指导、督促患者按时吃药。
2.2.6 功能锻炼的指导功能锻炼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措施,能加速患肢水肿
消退,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和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对促进患者的
康复至关重要。
根据护理评估,因人而异制定锻炼计划,指导并督促实施。
一般麻
醉反应消失后即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保持股四头肌收缩状态5~10s,然
后放松5s(8~10次/组,3~5组/d);髌骨被动活动;踝泵运动(8~10次/组,
每日4组);并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在病人能耐受等情况下进行屈膝屈髋练习,1周后屈膝90度以上,曲髋可达到60度;3周后屈膝120度以上,屈髋达
到90度。
鼓励床上抬臀或翻身,进行直腿抬高锻炼。
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锻炼
次数和强度,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
根据病情协助床上坐起,每天3~
5次,每次不超过30min。
鼓励患者活动双上肢,保持上肢肌力,每次锻炼l0-
20min,每2小时1次。
何时下地负重,应根据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粉碎程度以及全身情况而定。
如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术后10-14d即扶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
逐日延长行走时间。
术后6~8
周根据X线片示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弃拐负重行走,恢复正常步态。
为防止意外,应有人搀扶保护。
粉碎性伴有较重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宜过早下地,一般术后8-10周可下地活动[6]。
3 小结
高龄患者卧床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死亡率越高,所以多数学者提倡尽早手术[7–8]。
基于此,如果患者心、脑血管疾患能够耐受麻醉及手术打击,无明显手术禁
忌证,均应考虑尽早手术治疗。
通过对本组39例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
术期的护理,除按骨科护理常规操作外,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
对性地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很重要。
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可有效降低
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汪四花,林芬,汤弘.2例脊髓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
志,2007,42(9):799.
[2]刘洁珍.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9,6(174):15.
[3]殷美杏.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护理研究,2001,15(5):258.
[4]万翠萍,郭颖,林云鹤.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65~2166.
[5]许双珠,金爱芳.老年髋部骨折的便秘护理[J].中国实用医学,2004,6(17):5.
[6]王福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8l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1994.32(4):204.
[7]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8.
[8]苏福锦.高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保健杂
志,2010,1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