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八年级上册1月期末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八年级上册1月期末物理
模拟试题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本试卷内涉及g 值均取10N/kg 。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______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并蒙上一张半透明纸,在罐的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半透明纸上得到的是烛焰倒立的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2. 数值测量是很多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______(选填“甲”或“乙”),分度值为______,其测量值为______。

3. 2023年9月18日,全国多数城市通过鸣响防空警报的形式提醒广大群众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鹤壁城市的上空也用警报声提醒人们勿忘国耻,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警报声可以传出很远是因为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较大。

4. 水的密度,其物理意义是______,一杯水,喝去半杯,杯中剩余水的331.010kg/m ρ=⨯水密度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某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 3,给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 3。

5. 如图所示,用5N 的水平推力推书本,橡皮恰好随书本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书本对橡皮的支持力是由于______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其施力物体是______。

6. 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撤去拉力F 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增加”、“减
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不计空气阻力)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7. 能够对物理量进行比较准确的估测,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请你指出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B.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250g
C.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30cm
8.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强烈地震,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帮助灾区人民共渡难关。

从物理角度讲,发生地震时会有地震波产生,地震波的频率一般都小于20H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C. 人耳可以听到地震波
D.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9. 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10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此时弹簧测力计
的读数为( )
A. 0N
B. 500N
C. 1000N
D. 2000N
10.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如图,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 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1:1
B. 4:9
C. 2:3
D. 9:4
12. 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 B.
C. D.
13.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和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 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 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 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清晰的像一直是变小的
14. 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轨道后天舟六号与我国空间站完成对接形成组合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升空时,天舟六号运动状态不变
B. 对接成功后,以“天和”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
C. 对接靠近时,以“天和”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
D. 对接成功后,组合体绕地球匀速运行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 图甲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

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16.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重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5分,第18题7分,第19题7分,共19分)
17. 小致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____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如图甲所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N;
(2)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______;
(3)由______两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理想模型法”)。

18. 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被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

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填字母)。

A.蜡烛A成像仍在蜡烛B原来位置不变
B.蜡烛A成像在蜡烛B原来位置的右侧
C.蜡烛A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19. 小伟在鹤壁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鹅卵石。

他想知道小鹅卵石的密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台上,图甲是小伟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______;
(2)纠正上述错误后,小伟用调好的天平测小鹅卵石的质量。

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平衡,则小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g;
(3)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鹅卵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小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cm3,小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
(4)小伟将小鹅卵石放入量筒中时,在量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所测的鹅卵石密度会
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华先利用丙图测出鹅卵石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最后也测出了鹅卵石的密度。

小华操作的正确吗?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 小明一家驾车从鹤壁外出旅游,一路上,小明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你也学过了机械运动,请你帮助小明把后两个问题解决了。

(1)在国道上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甲所示。

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泰州18km”的含义是______;“40”的含义是______;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______?
(3)当汽车行至泰州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看了一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8:00,同时小明注意到车内的速度仪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

一路上汽车始终是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高
速公路的出口处时,小明又看了手表,时间为上午10:00。

请你计算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
______。

21. 今年12月中旬以来,鹤壁天气出现断崖式降温。

鹤壁观测站监测到近30年以来的罕见低温,监测到最低温度-18.3°C。

近日回鹤壁浚县老家的李昂发现放在室外的盛水缸被冻裂了,
一缸满满的冰。

如图所示,李昂问他爸爸:“这是谁把水缸砸烂了?”他爸爸笑了笑说:“是冰,等你上初中学过物理,你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请你帮李昂通过计算解决他的疑问。

这是容积为0.18m3的水缸并盛满水,求:
(1)缸中水的质量是多少?缸中水的重力是多少?
(2)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是多少?冰的体积是多少?(
=0.9×103kg/m 3)
冰(3)解释水缸冻裂的原因。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八年级上册1月期末物理
模拟试题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本试卷内涉及g值均取10N/kg。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______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并蒙上一张半透明纸,在罐的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半透明纸上得到的是烛焰倒立的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正确答案】①. 墨子②. 实像
【详解】[1]《墨经》是古代思想家墨子编著的,在其书中最早发现了小孔成像。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故成的是实像。

2. 数值测量是很多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
______(选填“甲”或“乙”),分度值为______,其测量值为______。

【正确答案】①. 乙②. 0.1 cm ③. 2.80 cm
【详解】[1][2]分度值指的是最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如图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分度值越小,读数更精确。

[3]刻度尺需要估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读数为2.80cm。

3. 2023年9月18日,全国多数城市通过鸣响防空警报的形式提醒广大群众勿忘国耻、居安思
危。

鹤壁城市的上空也用警报声提醒人们勿忘国耻,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警报声可以传出很远是因为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较大。

【正确答案】 ①. 信息 ②. 响度
【详解】[1]警报声传递了勿忘国耻、居安思危等信息,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声音的响度很大,振动幅度大,慢慢向远处传播时,空气振动的幅度慢慢变小,声音慢慢消失,故警报声响度很大,可以传出很远的距离。

4. 水的密度,其物理意义是______,一杯水,喝去半杯,杯中剩余水的331.010kg/m ρ=⨯水密度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某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 3,给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 3。

【正确答案】 ①. 1m 3的水质量为1×103kg ②. 不变 ③. 2.5
【详解】[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之比,故
物理意义是1m 3的水质量为
331.010kg/m ρ=⨯水1×103kg 。

[2]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无关,故喝去半杯,杯中剩余水的密度不变。

[3]氧气的密度为
3=5kg /m m V
ρ=氧气给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33
112=5kg /m =2.5kg /m 2
m V ρ=⨯5. 如图所示,用5N 的水平推力推书本,橡皮恰好随书本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书本对橡皮的支持力是由于______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其施力物体是______。

【正确答案】 ①. 书本 ②. 书本
【详解】[1][2]书本对橡皮的支持力,书本是施力物体,橡皮是受力物体,书本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形变,产生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支持力。

6. 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
线运动。

当撤去拉力F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不计空气阻力)
【正确答案】①. 不变②. 见解析
【分析】
【详解】[1]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
速直选运动,当撤去拉力F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将不变。

[2]其原因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也不变,故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大小不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7. 能够对物理量进行比较准确的估测,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请你指出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B.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250g
C.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30cm
【正确答案】C
【详解】A.中学生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4km/h=1.1m/s
故C符合题意。

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强烈地震,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帮助灾区人民共渡难关。

从物理角度讲,发生地震时会有地震波产生,地震波的频率一般都小于20H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C. 人耳可以听到地震波
D.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正确答案】A
【详解】A.地震波的频率一般都小于20Hz,而低于20Hz指的是次声波,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故A正确;
B.地震波是一种次声波,是声波,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人耳听到的频率为20Hz~20000Hz,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D.振动产生声音,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9. 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10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A. 0N
B. 500N
C. 1000N
D. 2000N
【正确答案】C
【分析】
【详解】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10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1000N)为
准,所以,其示数是1000N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10.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如图,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正确答案】D 【详解】由题图可知,①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①图表示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③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②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②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④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1. 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1:1
B. 4:9
C. 2:3
D. 9:4
【正确答案】B 【分析】
【详解】由知道,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s v t =
224===339
s v t s t s v s t t =⨯甲
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
故选B。

12. 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B
【分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路程保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增大,是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不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和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 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 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 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清晰的像一直是变小的
【正确答案】CD
【详解】A.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cm,等于两倍的焦距,故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故A错误;
B.物距为5cm时,小于焦距,故成像原理是放大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故B错误;
C.物距为15cm时,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投影
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故在光
屏上看到的清晰的像一直是变小的,故D正确。

故选CD。

14. 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轨道后天舟六号与
我国空间站完成对接形成组合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升空时,天舟六号运动状态不变
B. 对接成功后,以“天和”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
C. 对接靠近时,以“天和”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
D. 对接成功后,组合体绕地球匀速运行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BD
【详解】A.加速升空时,速度发生变化,故天舟六号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对接成功后,以“天和”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的位置不变,故天舟六号是静止的,故B正确;
C.对接靠近时,以“天和”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的位置发生变化,故天舟六号是运动的,故
C错误;
D.对接成功后,组合体绕地球匀速运行过程中,由于运动方向是变化,故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BD。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 图甲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

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正确答案】
【详解】画出牙齿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即为牙齿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连接像点和眼睛的直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和眼睛并标上箭头为反射光线,连接牙齿和入射点标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如图
16.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重力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详解】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产生的力,方向是竖直向下,先找出物体A的中心,即为重心,过重心画一条竖直向下的线段,并在末端标上箭头和G,即为重力,故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5分,第18题7分,第19题7分,共19分)
17. 小致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____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如图甲所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N;
(2)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______;
(3)由______两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理想模型法”)。

【正确答案】①. 匀速直线②. 2 ③. 越大④. 甲、丙⑤.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2]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态,受平衡力,故拉力等于摩擦力;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

(2)[3]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示数越大,故结论为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粗糙程
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4]结论为在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说明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选择甲、丙两个实验。

(4)[5]由于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故研究时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每一次实验保证只有一个变量,控制其他的物理量相同。

18. 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被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
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

本实验多次测量的
目的是______;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填字母)。

A.蜡烛A成像仍在蜡烛B原来位置不变
B.蜡烛A成像在蜡烛B原来位置的右侧
C.蜡烛A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正确答案】①. 便于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②. A ③. 不变④. 不能⑤. 虚像⑥. 寻找普遍规律⑦. A
【详解】(1)[1] 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既能透光也能反光,这样便于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

(2)[2] 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A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如果在蜡
烛B一侧观察,她将不能观察到像,更不能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之与蜡烛A的像重合。

(3)[3]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A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4)[4] [5] 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6] 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

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6)[7]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A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故选A。

19. 小伟在鹤壁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鹅卵石。

他想知道小鹅卵石的密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台上,图甲是小伟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______;
(2)纠正上述错误后,小伟用调好的天平测小鹅卵石的质量。

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平衡,则小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g;
(3)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鹅卵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小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cm3,小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
(4)小伟将小鹅卵石放入量筒中时,在量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所测的鹅卵石密度会
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华先利用丙图测出鹅卵石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最后也测出了鹅卵石的密度。

小华操作的正确吗?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正确答案】①. 水平②. 游码没有移到左边零刻线处③. 52 ④. 20 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