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掌握数概念的四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掌握数概念的四个阶段
一、感知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数字的概念只是笼统的感知阶段,需要有一个参考的标准,才能进行判断。
这个时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玩类似这样的游戏,比如家长手里拿着1个积木,对孩子说,再给妈妈拿一个,孩子熟练后再过渡到家长手里拿着2块积木,让孩子再拿2个。
三点建议:(1)、不要急于求成;(2)、不要采用过大的数字,到5就可以了,过大的数字,孩子的笼统感应就很难了,只会让孩子对数字失去学习的信心;(3)、孩子不耐烦的时候,要转移话题,避免让孩子厌烦数数。
二、一一对应阶段
经历第一阶段的训练,孩子已经形成基本的数感,这个时候教孩子点数,问题也不大,但再对孩子进行一一对应的训练,让孩子形成数与量的对应关系,会给孩子打下更扎实的思维基础,未来学习数学也会更容易,家长可以玩类似的游戏:准备几个盘子,分别放上不同的物品,比如饼干,香蕉等,再给孩子混在一起的物品,让孩子分别取出,放到对应的盘子上;熟练后。
当孩子熟练后,可以再玩一些图画连线的游戏。
一一对应
三、点数阶段
经历上面的两个阶段的训练,终于可以正式的教孩子点数了,事实上有上面的训练,孩子学会点数已经不是难事,只需要拿几个具象的物品给孩子演示一遍即可。
比如准备三个积木,问孩子这是几个啊?孩子可能会乱说,也可能会一脸懵懂,家长只需演示一遍“我数数啊,1、2、3,哦,总共三个。
”再给出2个积木,再提问孩子,孩子自然会开动脑筋思考,自己去数。
当孩子学会对具象事物点数了,可以用图像等半抽象的事物继续锻炼,帮孩子打好基础。
四、比多少阶段
教孩子比较数字的多少,切忌直接告诉孩子2比1多,3比2多等,而是用更具体的事物去比较,比如准备两堆饼干,一堆2个,一堆1个,让孩子判断哪个多,想要那个,然后再问孩子2个饼干多,还是1个饼干多,以此让孩子认识2比1多。
等孩子熟练后,再用图画的形式(半抽象),过渡到抽象思维。
特别提醒:幼儿的抽象思维不完善,在教孩子数数甚至是其他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设计故事、游戏作为场景导入,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再以具象事物的入手,过渡到半抽象,直至抽象概念。
答:掌握数概念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抽象,掌握数概念比实物概念要困难。
儿童数概念的形成阶段如下。
(1)学前儿童数概念的萌芽。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可分为以下阶段:①辨数,产生对物体大小或多少的模糊认识;②认数,产生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③点数,开始形成数概念。
3岁前儿童对数的认识主要处于知觉阶段,只能说是出现数概念的萌芽。
数概念在3岁以后开始形成。
(2)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幼儿掌握数概念包括三个成分:①掌握数的顺序;②掌握数的实际意义,这阶段幼儿已具备了初步的计数能力,但还没有形成数概念;
③掌握数的组成。
掌握数的组成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
幼儿掌握了数的组成以后,就形成数概念。
(3)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
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和掌握数概念等四个阶段。
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引导幼儿感知事物的数量及其关系,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学前期,向幼儿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育,目的是使幼儿感受和体验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答实际生活中的某些简单的问题。
一、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3岁的红红可以清楚地从1数到10,可一次老师请他数数玩具(购买玩具)柜上有几个娃娃时,他用手指点数着娃娃,一个、一个点数着(1、2、3、4、5)数完后,他告诉老师:玩具(购买玩具)柜上有4个娃娃。
4岁的平平已经认识阿拉伯数字,知道可以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如数字“1”可以表示1个苹果,1个皮球,1个娃娃等,数字“2”可以表示两个……。
一次他看见纸上画着4个苹果,他就在上面盖上“4”的数字印章,而且盖上4个“4”的数字印章。
以上两名幼儿的表现,反映了儿童数概念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红
红虽能口手一致地点数物体,但他还没有总数概念,所以他未能正确说出娃娃的数目。
平平对数字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建构中。
他知道4个苹果可以用4的数字表示,可他对每一数字表示物体数量这一意义还未完全理解,所以他给每个苹果都盖上1个数字“4”的印章。
教师只有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向儿童进行教育。
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整个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各阶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面。
(一)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
人们要知道一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就要进行计数。
计数的过程就是把要数的那个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计数过程中,无论按什么顺序去数,只要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所得的结果总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
格尔曼等认为,儿童数数时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1)一一对应原则,即儿童在数数时,一个数只能对应一个物体。
(2)固定顺序原则,即数与数之间有一个不变的顺序(1、2、3……)。
(3)基数原则,即数到最后的一个数的值就代表这个集合所含元素的个数。
(4)顺序无关原则,即一个集合的数目,和从什么地方开始数数无关。
(5)抽象原则,即关于数数的原则可以用于任何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