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心理挫折及教育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心理挫折及教育对策
作者:郦腊凤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04期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和消极的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这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的。

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他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并非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时,或多或少带着失落、惆怅、挫折感,加上人大学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难免会遇到诸多方面的挫折。

高职高专新生常见的心理挫折
1.学习方面的挫折
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大多经历了高考或中考的挫折,部分同学会将这种挫折继续带到大学的生活中,产生自卑的心理,感到未被普通大学录取而低人一等,甚至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他们是带着委屈甚至是失望的心态走进校园的。

当他们走进学校,发现高职院校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心里又凉了半截,这更加重了他们的挫折感。

其次,高职高专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它与中学的培养目标、管理方式等有很大的区别。

再次,新生跨入大学的校门时,普遍有放松感,认为该好好补偿一下以前付出的艰辛,丧失了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最后,职业院校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大学新生进校后发现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或不感兴趣时,也会产生挫折感。

2.人际关系产生的挫折
进入高职高专后,学生便开始了集体的寄宿生活,生活环境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人际环境的变化。

新生远离自己的父母亲友(有许多学生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学校,相处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在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大学生渴望友谊。

需要理解,但交往环境复杂多样,由于性格、爱好、习惯、成长的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加上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以及生活经验和阅历的不足,导致他们在交友中产生挫折。

3.生活上的挫折
走过十多年襁褓式的生活经历,进人大学,高职高专的学生们认为自己长大了,离开了家庭生活,没有了父母的唠叨和包办生活上的一切,而现实并不如意。

现在的大学新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有效地自我安排日常生活。

有的同学被子、衣服不会洗;有的同学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同学不适应集体生活,如熄灯睡觉时总有人进进出出、打电话、说话。

困极了却睡不着,睡觉睡得正香,突然有人说梦话或是磨牙,烦得半天不能入睡;有的同学不适应学校的水土和饮食习惯以及气候等。

4.生理因素产生的挫折
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沐浴着青春的阳光雨露,生理得到充分的发育成长,他们的心理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初步建立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我形象,注重自我表现,希望自己有较好的外表形象和仪表风度,同时也注重他人的评价。

当自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在自感这些方面不如别人时,即会变得敏感、脆弱;在需要不能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时,就会产生挫折感。

如:容貌不佳(男生不够帅,女生不够漂亮)、个子太矮、智力不高等等。

5.家庭经济带来的挫折
不少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自教育条件差的农村,由于贫困,没有机会复读或受当地教育条件的限制,使他们难以接受到理想的高等教育,看到部分富裕家庭的同学与自己的差异,看到城市的繁华,产生自卑感、挫折感。

家庭经济困难不仅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实际的困难,而且在心理上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花着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或东拼西凑借来的钱而自己又没有考上普通大学产生深深的负疚感;看到经济好的同学出手大方超前消费,而自己囊中羞涩,自感寒酸,产生了自卑感;眼看着每月的生活费无着落,参加勤工助学既怕别人看不起,又怕耽误自己的学习,这一切都加重了贫困学生的挫折感。

积极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1.学校方面的教育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观念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才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

一是认识挫折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挫折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普遍存在的。

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凡有人存在,有社会生活发生,就会有因需要得不到满足,因目标的实现受阻,因天灾人祸等而遇到坎坷,遭受挫折。

然而这个普通的道理,并不为大学生所理解,进而正确对待之。

有许多大学生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会痛苦、绝望。

只有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了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心理上有所准备,才能正视挫折,战胜挫折,在挫折中学习,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和成功的新起点。

二是认识挫折的两面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二重性。

挫折一方面给人以打击,带来烦恼和痛苦。

另一方面挫折又给人以教益和磨炼,使人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长处和发展潜力,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例如。

有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在某些场合自感寒酸,导致挫折感。

产生痛苦,同时也能使他认识到学习的来之不易,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曾形象地把挫折比作是块石头。

石头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但对于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于强者,它可作为垫脚石,让人站得高看得远;而对于弱者,它则可能成为绊脚石,使人一蹶不振。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大多是在逆境和坎坷中磨炼出来的。

歌德因失恋而写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爱迪生发明电灯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终于获得了成功。

因此我们要教会大学生在遭挫折时要看到挫折的积极面,吃一堑,长一智,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2)帮助新生树立职业理想,准确定位人生目标
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让新生全面认识高职教育的前景、地位。

随着中国加入WTO,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师”的摇篮,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学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培养其作为高职生的自豪感。

让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

并明确今天的努力学习关系着明天的幸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进而引导新生确立合理的、新的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

要确立“跳一跳,摘得到”的目标,即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并围绕目标指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做到生活节奏合理,有张有弛,切忌好高骛远,否则如果确立了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我们应指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立适当的目标。

(3)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大多数高职生是因高考落榜而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高考的失意和困惑使高中时期凌云壮志的理想破灭,他们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在智力和能力上不如人,意志消沉。

有些同学进入高职就是破罐子破摔。

加上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宠爱,意志薄弱。

磨炼大学生的意志是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重要途径。

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或参加一些体
育、学科类竞赛活动,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他们的意志将更加坚强。

(4)做好入学教育工作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新生来说,重要的是使他们减少挫折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

首先,教育工作者进行学科专业教育,端正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的专业思想和态度。

针对“就读高职高专是低人一等”的偏见,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文件,使学生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向学生介绍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信息;还可以请校内外通过职业教育而成才的典型人物作报告。

其次,进行高职高专院校学习方法的指导。

再次,进行人际交往态度和技巧的指导。

最后,教给学生调节挫折心理的方法,为受挫者提供各种抒发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如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等,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烦恼、苦恼、忧虑统统倾诉、宣泄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入学教育工作可通过高年级学生给新生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开展人际交往、交往障碍及预防措施等专题讲座方式。

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多深入到新生中去,多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

2.学生的自我教育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面对挫折,学校采取的教育对策是外部条件,要真正战胜挫折,自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健康中的自我教育可以理解为主体自主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的教育活动。

也是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

在自我教育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觉能动性,促进实践的主动性,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1)正确认识自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生的真谛就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认识自己。

自我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

认识了解自我的价值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高职高专的学生只有全面而确切地了解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才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才能避免挫折感,战胜挫折。

(2)积极悦纳自我
健康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

如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遇到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就会感到前途渺茫,产生挫折感。

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要找回自尊,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有效调控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