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某某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慑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
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
2.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
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3.孙某某、甘地、凯末尔革命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以建立独立某某国为目标
B.都具有反某某的世俗主义思想
C.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
D.都主X向苏维埃俄国学习
4.20世纪20年代,孙某某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某某义向新三某某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某某先生某某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坚持某某革命的精神
D.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大力帮助
5.孙某某和甘地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两位杰出领袖人物,他们都A.形成思想体系
B.主X暴力革命
C.提倡世俗改革
D.抵制西方文明
6.1904年,孙某某在《驳保皇报书》中说:“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
”这表明孙某某主X
A.中体西用
B.强权政治也需守法
C.建立某某法治的社会
word
D.由开明专制向某某某某过渡
7.下图是“甘地在纺车旁读书”。
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
这种经济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
B.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
C.促进了印度的种棉业
D.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
8.孙某某为曾为南洋路矿学校题写“造路救国”四字,甘地则发出过“回到纺车去”的倡议。
他们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
A.非暴力不合作
B.顺乎世界之潮流
C.争取某某自由
D.致力民族自强
9.新三某某义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A.孙某某提倡的
B.有了共同的阶段斗争目标
C.增加了反帝要求
D.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10.孙某某在《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中说:“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
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只全党有
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
”材料反映了孙某某
A.已经放弃了对某某某某的追求
B.正确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
C.反思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D.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父、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1930年3月12日,甘地及其弟子向240英里之外的海滨丹迪村落进发,以“显示其独特风格”的食盐长征,开始了国民不服从运动。
接着,抵制洋布与禁酒的运动、抵制法庭和公立学校、放弃公职的不合作浪潮,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斗争进入白热化,全印风起云涌的反抗震惊了英国。
到1934年10月,国大党宣告停止国民不服从运动。
——摘编自林太《印度通史》材料二甘地有极高的表演天赋,赤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
他也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
因此,历史学家约翰逊说:“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
”
——莫枫《被夸大的甘地》
word
(1) 据材料一,说明甘地“独特风格”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
不服从运动”取得的政治成果。
(8分)
(2)据材料二概况甘地成功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的历史贡献。
(1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甘地无疑是战后这场反英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
成立于1885年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在1914年以前并没有对英国人构成严重的威胁。
它实质上仍是一个极少得到乡村民众支持的中产阶级运动。
而甘地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设法来到村民中间,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使他们参加为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材料二他(凯末尔)因在战争中成功地保卫了达达尼尔海峡而成名。
停战之后他带头反对《塞夫尔条约》,完全乐意放弃旧帝国的阿拉伯诸省,但却坚决拒绝割让东色雷斯,拒绝接受有关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的条款。
在1919年10月的选举中,凯末尔的支持者赢得了多数席位。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甘地、凯末尔领导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背景是什么?其相同影响有哪些?(10分)
(2)甘地、凯末尔领导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突出贡献是什么?(10分)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孙某某早期部分经历如下
材料二关于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我们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
至对外的责任,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都来解放。
”
——孙某某材料三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X。
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X。
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
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
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
——孙某某《中国内乱之原因》(1924年11月)
word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某某思想变化的历程,并分析孙某某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
(2)从民族主义的内涵看,与以往孙某某的思想相比,材料二有何明显进步之处?根据材料三,说明出现这种进步的原因。
(8分)
(3)材料二、三中孙某某的主X在当时形势下有何积极作用?(6分)
word
2018-2019学年选修4第四单元训练卷
历史(一)答案
第Ⅰ卷
1.【解析】结合所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正确;从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开始,印度人民就展开了反抗,因此可排除A项;B项是针对英国而不是针对印度而言的,因此也可以排除;
单纯依靠非暴力的抵抗是无法实现彻底独立的,排除D项。
【答案】C
2.【解析】19世纪英国的铁路、电报、邮局、教育等传播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印度殖民扩X的客观效果,A反映的是主观上要达到的目的,排除;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是在英国开始侵略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并没有同化印度当地的经济文化,印度仍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D错误。
【答案】B
3.【解析】孙某某、凯末尔、甘地三人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三人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争取民族的独立自主,故C项符合题意;BD两项容易确定不是三人的共同点,A项具有较大的干扰性,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为了争取印度的自治、独立,一战后,甘地还没有把建立独立某某国作为目标,故A项不适合甘地,排除。
【答案】C
4.【解析】孙某某实现了由旧三某某义向新三某某义的伟大飞跃主要原因是孙某某本人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跟随时代变化,C正确;A不符合事实;B和D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C
5.【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某某提出了三某某义,后来发展为新三某某义,甘地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故A项正确;孙某某主X暴力推翻清政府,而甘地则主X非暴力的方式求得独立,故B项错误;两者都不涉及世俗改革,故C项错误;孙某某的思想吸收了西方文明,故D项错误。
【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了孙某某的主X。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X,故排除A项;孙某某并不主X强权政治和开明专制,故排除B、D项。
根据“体用相因,不相判也”可知孙某某主X建立某某法治社会,故选C。
【答案】C
7.【解析】材料反映甘地倡导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故A正确;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印度棉布不可能自给,排除B;CD两项不符合开展家庭纺织运动的史实,排除。
【答案】A
8.【解析】“造路救国”反映了孙某某的救国思想,而甘地则发出过的“回到纺车去”的倡议也是为了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二者的主题都是围绕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强,故选D而排除C;甘地的倡议属于非暴力不合作,但是孙某某的题字不属于,故排除A;孙某某的题字属于顺乎世界之潮流,但是甘地的倡议则是与之相反,故排除B。
【答案】D
9.【解析】新三某某义中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国主义的主X,同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基本主X具有一致性,因而新三某某义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故C项正确;合2作的基础是由共同的目标,显然不是因为孙某某提
word
出,故A项错误;孙某某代表是资产阶级利益和中共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显然不同,故B项错误;新三某某义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某某的革命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联系所学,孙某某非常认同俄国的革命党,党内集合了全体党员的力量,能够全体一致,要求个人自由都贡献给党,发挥极大的效力,所以俄国革命取得了成功,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中的“放弃”表述错误,B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第II卷
11.(20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食盐长征,开始了国民不服从运动、抵制洋布与禁酒的运动、抵制法庭和公立学校、放弃公职的不合作浪潮”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迫使英国当局改变殖民策略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素食、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
他也善于利用媒体,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某某和思想上分析回答。
【答案】
(1)主要表现:组织“食盐进军”动员民众;采取不合作、不服从的斗争策略。
成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迫使英国当局改变殖民策略。
(2)因素:甘地的表演天赋、善于利用媒体和英国自由主义的、相对温和的统治环境。
贡献:政治上,发动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
某某上,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
思想上,他创立的非暴力斗争理论成为印度人民伟大的精神财富。
12.(20分)
【解析】
(1)背景:根据“甘地无疑是战后这场反英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停战之后他带头反对《塞夫尔条约》”得出一战激化了本国的民族矛盾;根据所学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成立于1885年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得出资产阶级政党的出现和发展。
影响:可从打击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解答。
(2)甘地:结合所学可知,甘地提出甘地主义;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印度独立。
凯末尔:结合所学可知,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赢得民族独立;在政治、经济、文教、外交方面推动土耳其近代化。
【答案】
(1)背景:一战激化了本国的民族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党的出现和发展。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甘地:提出甘地主义;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印度独立。
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赢得民族独立;在政治、经济、文教、外交方面推动土耳其近代化。
13.(20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孙某某思想变化的历程和原因、新三某某义中民族主义的进步之处,以及孙某某的主X在当时形势下的积极作用。
word (1)孙某某思想变化的历程,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到檀香山生活,学习自然科
学知识,也开始接触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孙某某放弃了‘医人’的职业,改从
事‘医国’的革命活动”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联系所学可知,这种变化的时代背
景是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日益反动腐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维新
变法运动的失败。
(2)材料二的进步之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
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
至对外的责任,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分
析得出。
出现这种进步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
发起的主X。
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
帝国主义”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
(3)孙某某的主X在当时形势下的积极作用,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有
关内容来回答。
【答案】
(1)历程:由希望“知识救国”到幻想“和平改良”再到主X“暴力革命”。
背景:列强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清政府日益反动、腐败,沦为“洋
人的朝廷”;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部分国人向西方学习;资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2)进步之处:对外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的统治,
主X各民族平等。
原因:经过总结一系列革命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孙某某认识到封
建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的内乱和分裂(或孙某某认识到中国安定
和统一的主要障碍是封建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3)积极作用:起到了凝聚中华民族的作用,团结和激励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有助于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推动了国民
革命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