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薇(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薇(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采薇(节选)
春秋战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节选)》译文
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
《采薇(节选)》注释
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往:当初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下” 的意思。

雨(yù)雪:下雪。

雨,这里作动词。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又。

莫:没有人。

《采薇(节选)》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

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创作背景
《小雅·采薇》是一曲士兵之歌,为出征士兵久戍归来所作,当作于西周时期。

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代,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毛诗序》:“《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

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郑笺:“西伯以殷王之命,命其属为将,率将戍役,御西戎及北狄之乱,歌《采薇》以遣之。

”可见毛诗认为《小雅·采薇》是周文王时事。

旁证有《逸周书·叙》:“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备玁狁。

”朱右曾注:“《诗·采薇序》与此略同。


二、汉代说《诗》者还有齐诗、鲁诗、韩诗。

三家诗与毛诗不同,认为《小雅·采薇》是周懿王时事,旁证有《史记·周本纪》:“懿王之
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汉书·匈奴传》:“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

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
三、王国维《鬼方昆夷猃狁考》据铜器铭文考证,认为“《采薇》《出车》实同叙一事”,“《出车》亦宣王时事”。

“从现代出土青铜器铭文看,凡记猃狁事者,皆宣王时器”(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综上所述,此诗的创作时代有周文王、周懿王、周宣王三说。

从诗歌内容来看,文王说实不可取。

因为从叙事看,是征战回还之事,绝非出征始发之事;从抒情看,但有忧伤之感,绝无慰藉之情,全诗也无一句天子之语,说是周文王歌《采薇》以遣戍役,是没有根据的,所以清儒崔述、姚际恒、方玉润都反对此说。

说是周懿王时事,“经传皆无明文”(程俊英等《诗经注析》),《汉书》晚出,实是据诗立说,不能反证。

说是宣王时事,所据为考古成果,又未得文献佐证。

陈子展《诗经直解》谓:“玁狁患周,非止一世。

”正可不必拘泥。

方玉润《诗经原始》谓:“至作诗世代,都不可考。

大抵遣戍时世难以臆断,诗中情景不啻目前,又何必强不知以为知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