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教案(优秀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信念教案(优秀5篇)
《我的信念》教案篇一
《我的信念》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的信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随笔。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主要是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并能贴近生活,容易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本单元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玛丽·居里,这是作者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

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领悟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

下面就《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作简要说明。

本文是对玛丽·居里一生的回顾,内容简单。

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报刊书籍或网上查询,搜集整理玛丽·居里的有关资料。

为更好地了解这一伟大的科学家作铺垫。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确立三个目标。

(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教学要常抓不懈,“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新课标对七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同时第二单元单元要求提出“还要练习朗读”的要求。

朗读课文既能矫正语音,提高阅读水平,又可以进入情景,进入角色,把握文章内容,领悟语言美。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新课标十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可感受到居里夫人的伟大与崇高,心灵会受到感染,荡起以她为楷模,向她学习的涟漪,从而立志献身科学。

3、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特点并加以运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通过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实现。

”写作与口语交际成功的关键在于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

因此确立该目标。

三、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对居里夫人的简介采用问题“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导入,并出示居里夫人的画像作形象感知。

出示第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二)检查预习:问题是:(出示投影)
1、给加点的字注音:结茧蹂躏懊恼猝然奢望魅力获益匪浅
2、交流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字词的检查主要为课文的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大致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接着交流玛丽·居里的材料,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设计也体现大语文教育观。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五名学生分段读,让学生调动听觉和视觉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教师就学生的朗读作必要的点评指导。

(如: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语气等。


2、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出示投影)
(1)居里夫人在文中陈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事迹?线索是什么?
(2)根据内容试写一句话: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

这样带着问题来读,学生的朗读就有了目的,有了方向。

课程标准(七—九年级)阶段目标中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设计这两个问题,就是要求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四)问题探究:新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学习名人精神,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与新课标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理念相吻合,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

也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默读课文,提出两个问题:(多媒体出示)
1、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居里夫人的自述体现了她怎样的人格魅力?这一问题意在通过占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坚韧不拔,充满自信,淡薄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

2、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玛丽·居里,发现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你又怎样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希望同学们实话实说!新课标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小组讨论的形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取长补短,使自己的展示更全面,完美,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问题)问题是: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申请专利,仅第24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有8项专利通过初审,即将正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报批。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中小学生申请专利这一现象有何看法?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发表建议。

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这与新课标的“关心学校、本地区的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的理念相吻合。

这一环节能衡量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对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作业:(多媒体出示)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作业的设置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导入,帮助学生回顾知识。

齐声朗读课文既可检验学生读的能力,又可为本课时的目标达成做铺垫。

(二)多媒体出示目标: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特点并加以运用。

(三)问题研讨:问题是:
1、本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找出自己最喜欢或你认为给自己触动最大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把握语言特点,品味体会语言的涵义是阅读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在开始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这两个自主性的问题,直奔目标,学生也易掌握。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语言实践活动:问题是:请朗读体会下列可作为格言警句的句子,体会语言特点,模仿其中的任何一句写出自己的名言。

(请2—3名同学到黑板写出自己的格言,并注上名字。

)例句:
1、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2、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3、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4、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设计这个拓展练习,意在落实本课的工具目标,检验一下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本文质朴平实的语言特点。

另外学生自由选择一句进行仿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和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梳理存入自己的资料库。

2、积累摘抄并背诵文中有关可作为名言警句的句子。

这一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丰富自己的素材,拓宽知识面,为写作打基础。

积累语言,背诵一些经典名言,也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自评:在说课之前,我曾组织学生试讲过。

通过试讲,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整个教学过程都较成功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课内外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以居里夫人的自述为主,但关于居里夫人的其他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从课外各种媒体中去采集。

另外作业的设置,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与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也是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如果通过这样的组织养成学生会采集信息、爱阅读报刊、能根据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的习惯,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受益匪浅。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节课突出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如听说读的训练渗透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中。

最能突出说的训练集中体现在学生自由发言、自主探究的环节中。

如“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你又怎样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怎样看待中学生申请专利的现象”都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结合学生的实际,他们有话可说,氛围很是浓烈。

写的训练体现在模仿句子写名言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体现学生的不同个性,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

2、遵循认知规律,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

本节课学生对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感受由占有文字材料到内化为学生自己献身科学的激情,由品味语言特点到模仿运用,层次明晰,目标较易达成。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自主性除表现在课前搜集资料外,在“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居里夫人的自述体现了她怎样的人格魅力?”“根据内容试写一句话: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模仿例句写名言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回答其中的问题除了要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主观色彩,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

其次,无论是对语句的理解还是简要地说明理由、评价现象,都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自主选择进行表达。

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你又怎样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的问题上,只有相互合作讨论得出的答案才能表述得更全面,更完整,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探究性学习更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对字词的识记及各个问题的回答,都是由陌生到熟悉,由未知到已知。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爱动脑,不断深入探究问题的结果。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在整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起到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作用。

以上是我实施《课程标准》,实践《我的信念》一课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我的信念》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己坚定的信念。

2.掌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二、学习重点:
通过探究学习,掌握居里夫人在攀登科学高峰时所抱有的信念,并学习这种精神。

三、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生字词注音
执著()鞭()策盛()名报酬()奢()望呵()责
蹂()躏()懊()恼问心无愧()猝()然长逝沉醉迷醉
2.了解作者,并简要概括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二)小组探究
1.将那些让你深有感触或理解比较困难的语句划下来,适当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要求学生将关键词划下来。


例如:
(1)为什么“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是“美好快乐的记忆” ?
“孤独”指的是生活中没有人陪伴,一个人从事自己的研究。

之所以“美好快乐”是因为有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陪伴,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快乐的。

(2)“现实的人”和“梦想家”的区别在哪里?
“现实的人”指:那些从事各种工作或研究,目的是为了谋取经济上或是名誉上的满足的人。

“梦想家”指:像居里夫人一样,不为谋取任何私利,因为热爱而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并造福人类的人。

(3)怎样理解“某种力量”与“这种魅力”?
“某种力量”指: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求知欲、好奇心
“这种魅力”指:科学本身具有的伟大的美,即科学拥有巨大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世界,造福全人类。

请同学根据以上的讲解再看一次文章,看看还有什么是不理解的。

2.课文中体现了居里夫人的哪些信念?(试着用短语概括,写在书旁空白处)
坚忍不拔、竭尽全力、充满自信、目标集中、勤奋努力、探讨真理、保持宁静、排除干扰、淡泊名利、造福人类、需要自由、积极乐观、专心致志……(观察同学的情况,请同学上黑板板书自己的答案)
“攀登科学高峰图”,请同学们再浓缩,完成图表。

3.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品味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三、当堂测试
口语练习:想象一下,如果你有机会和居里夫人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我的信念》表格式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品味平实而富有哲理寓言的能力;
2、提高学生树立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的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汲取一些有益于自己的成分。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方法
整体感知、研讨探究、研读赏析、体验反思、朗读背诵。

学时:两课时。

情景导入
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

“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

她那淡泊名利,喜欢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

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1934年7月4日,长期疾病缠身的居里夫人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67岁。

令人遗憾的是,她发现的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直到现在还是如此,而她却成了镭的牺牲品,长期辐射使她患上了白血病。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执着()鞭策()盛名()报酬()奢望()
蹂躏()()呵责()懊恼()()闲暇()
渲染()猝然长逝()问心无愧()
2.解释词语。

(1)执着:
(2)报酬:
(3)鞭策:
(4)盛名:
(5)奢望:
(6)蹂躏:
(7)呵责:
(8)懊恼:
(9)沉醉:
(10)迷醉:
(11)闲暇:
(12)渲染:
(11)猝然长逝:
(12)问心无愧:
3.选用“执着、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问心无愧”中的五个词语写一段关于人生的话。

课前复习
1.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
2. 《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
3. 选用“ 结实累累、丰硕、沉甸甸、霎时间、姊妹、玲珑剔透、雏形、孵化、稀疏、低回、具体而微”中的六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字体工整,表达清楚。

整体感知
1. 主题思想
本文是居里夫人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信念的总结和回顾,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至真至善的人格美。

2. 文脉结构
第一部分(第1 段):表明作者对生活所持的态度——坚韧不拔、有信心。

第二部分(第__2___~___6__段):回忆自己一生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___7__段):写作者对科学的热爱与痴迷。

3. 居里夫人的性格要点
① 沉醉科学淡泊名利;②看轻荣誉安宁平和;
③不畏艰辛坚韧不拔;④简单而幸福的家庭生活
重点研讨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答:坚忍不拔,有信心。

2.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3.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答: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4.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答: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5.“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

想想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6.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答: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的联系是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使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所在。

课堂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一样。

我们已经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

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2.成功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做不做的问题。

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先要有一颗伟大的心。

拓展练习
1.美文欣赏
信念
我们总是秉承着自己的信念,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执着。

总是在自我中,选择一个坚定方
向,坚持、奋斗、直到永远。

信念,如果带着我们奋进的目标。

我会拼命地为你坚守下去。

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努力,为了我自己的信念。

不让我枯萎的年代继续沉沦下去。

还我那份信念,无论是信;还是念,都请你停留住,让我为了你努力、拼搏;让我为了你,忘我、疯狂。

信念,如果有一天你消失。

让我会让你成为一段回忆,写进我的历史。

无论生生世世的轮回,还是今生今世的历练,我都将把你铭记。

就算你离开,我还是会继续寻找我想要的信念。

因为,你就在我心里,不能磨灭的深刻记忆。

信念,如果我把你拆开,只留下一半“念”。

那我的人生也不再完整。

没有了“信”的我,留下这“念”只会让我更悲伤。

让我更不能自拔的以你的灵魂为信仰。

信念,如此坚定的屹立在我心里——永不磨灭的信念。

2.仿照上面的范文写一篇小作文《信念》。

(写在小作文本上)
《我的信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读法、感悟法、交流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拼搏、淡薄名利的品质
教学重点
①梳理课文内容。

②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③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准备①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③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

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诵读感知
1、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3、默读,搜集、感知特点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重大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热爱生活沉醉科学
4、讨论概括,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书:探讨真理保持安宁集中目标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环境需求追求自由工作态度树立信心沉醉科学珍惜时间坚忍不拔执著勤奋
三、合作探究
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3、“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6、“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7、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8、“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四、练习:更透彻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语言品味
1、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

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

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

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2、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二、教师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

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

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三、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róu()躏cù()然chún()粹mèi()力
闲xiá()shē()望结jiǎn()天fù()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2)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

(3)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

(二)课内阅读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

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这使我感兴趣。

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