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21届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测试题(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2021届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
1.有关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密度跟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密度也不会改变
D.密度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密度可能会改变
2.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鉴定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④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
A.①②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晚上,小明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5.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虚像的是
A.
B.
C.
D.
6.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如下图中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不会停止
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传播
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
8.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轻轨两旁安装隔音板
B.摩托车烟囱上安装消声器
C.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
D.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9.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中安装了多个光学仪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车头灯照明利用了凹面镜反射原理
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防止车内物品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安全驾驶
C.行车记录仪相当于一台数码相机,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成正立、缩小实像的特点
10.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
A.100℃ B.60℃ C.40℃ D.80℃
二、填空题
11.已知ρ冰=0.9×103kg/m3,质量为90kg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体积将增大_______m3。

12.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_____)
13.经典力学的先驱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发现了光的色散、万有引力定
律、惯性定律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4.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_____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此时的读数是_____℃.
15.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

白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____;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如图所示,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然后将质量为54g的金属块全部浸入在水中,由图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cm3,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三、计算题
17.小明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含金量为50%,小明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明进行验证小明通过实验测出这件工艺品的质量为225g,体积为20cm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g/cm3和8.9g/cm3.(计算结果均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请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计算出标准工艺品的密度,并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

18.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郎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追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

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四、实验题
19.小温和小宁想测石块的密度,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

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
(1)小闻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如果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______。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己被严重磨损的砝码
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______g。

(4)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
.a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标记好水面的位置,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

.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调节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
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145g。

.c通过计算,石块的密度为______3
kg m。

/
(5)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水面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

20.学完“眼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小明自制了一个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或往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

小明想利用这个水透镜来研究近视眼的成因。

(1)小明把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此时在光屏上成像如图乙所示。

要想模拟眼睛的成像情况,小明需要把蜡烛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A。

(2)接着小明要想研究近视眼的成因,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他要用注射器_____(选填“向水透镜中注水”或“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然后向_____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B,则实像B要比实像A_____(选填“大”或“小”)。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的蜡烛A放在致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选填“或“不需要)点燃。

(2)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

(3)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

(4)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将蝶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成像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__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22.静仪和美裕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处破裂开来,气泡里面的_____(选填“空气”或者“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美裕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静仪在第9分时钟撤掉酒精灯,几秒后发现水温_____(选填“保持不变”或“明显改变”),但是水继续沸腾,说明沸腾需要的条件是:_____。

23.如图,某同学用尺子作乐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________有关.
(2)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的幅度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的幅度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4)在用尺子作乐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或“转化法”)
24.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 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
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1
12.
13.伽利略牛顿
14.热胀冷缩35℃-42℃ 37.8
15.声源响度音调
16.2.7×103
三、计算题
17.(1)11.25g/cm3;(2)12.18g/cm3;不可信。

18.m/s.
四、实验题
19.游码右 A 72 2.4×103偏大
20.左向水透镜中注水左小
21.不需要为验证物像的大小关系对称不能不变 B
22.水蒸气水的质量大保持不变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3.慢低快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大大小小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控制变量法
24.(1)40 24 (2)偏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 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