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学法指导孙少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学法指导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追求学生发言频率次高、覆盖面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是否进行了自学这些层次目标,更应把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环境因素进行学习等作为努力追求的方向。
一、创设多种情境,诱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推动人去寻找知识,开阔眼界,激励人心,提高学习质量,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主学习活动的效果。
而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可借助生动的画面,儿歌,有趣的游戏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的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中学。
一年级正是好动、好玩的年龄。
在一年级识字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选择各种游戏。
为
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玩中学。
事实也证明,凡是那些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的题,孩子特别感兴趣。
例如,学第九课《影子》,课前师生一起在太阳底下做“找影子”游戏。
在游戏中,让学生讲讲“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一边兴高采烈地玩,一边也发现了影子与太阳的位置正好相反的现象,有的孩子还发现了树荫、房屋下没有影子。
从而进一步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灯光、月光的时候也有影子等。
这比在课堂上读,讲课文获得的知识取得更真切,更牢固。
2、自主创编,巧记字形。
相信学生,并创造机会使学生不断尝试成功,激发他们大胆求异,从而逐步形成创新精神,想象能力。
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
例如,在识记“影”字,有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他的影。
”识记“熊”字有的学生就自编故事帮助识记:“一只能干的小黑熊迈着四条短短的腿,向我走来。
”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大胆想象,把一个个字变成一段故事。
如,识记“呆”字时,有个学生自编: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是发呆呀。
二、重视学法指导,逐步达到自主学习。
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教师课堂设计要和学生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每一类教材,我都先下功夫,花时
间“扶”学生学习一、两课,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同类课文。
例如:教学《画》这首诗时,我精心设计读书步骤。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对刚学诗歌可采用扶读的方法:1.初读,放手让学生看拼音识字。
2.引导学生起来试读。
3.范读。
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读法,让学生听听老师读时语气的轻重、停顿、连接等。
并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4.想象。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诗人一边欣赏山水,一边写诗歌的情景。
感悟大自然的美。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练读。
采用小组读,同桌互读和接读的形式,感受诗歌语言的节奏美,积累丰富的情感。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读成诵。
并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讲给大家听,逐步培养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质疑问难的能力。
刚开始时,我要求学生看书提问题,学生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提不出问题。
后来我先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答,接着让学生学着自己提问题让同桌的同学答。
如在识字教学时可以提这样的问题:
“阳”字是什么结构?又是什么偏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在教学课文《小小的船》时,我先出示“弯弯的月亮”图,接着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月亮有时是什么样的?他们觉得原来提问题很简单,我也会,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质疑问难的能力。
又如,学生在课堂上预习《阳光》一课,我就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自由反复自读故事情节,大胆质疑,学生就会提出很多问题:(1)阳光怎么会像金子?(2)小河怎么像长长的锦缎呢?(3)什么是“锦缎”?(4)阳光怎么会“跳”进了我的家?等等的一连串问题。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的制约,质疑能力还是比较差,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课文范围,这就需要老师在课题上的因势利导与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才会提高。
我按照以上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大部分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至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方面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