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红红的小东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红的小东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理解文本,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能认读生字:“红”、“替”、“汁”、“秤”、“意”、“染”、“胡”、“桃”;
3.能初步理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常识的道理;
4.能初步培养孩子们的运用语言表达感受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2.学会生字“红”、“替”、“汁”、“秤”、“意”、“染”、“胡”、“桃”。

三、教学难点:
1.准确地认读生字;
2.感受文本中丰富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课堂会议桌椅;
2.课件(包括剧照、图片、音频、视频);
3.教具(包括红色物品);
4.生字卡(包括红、替、汁、秤、意、染、胡、桃);
5.课程材料。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1)出示课件中的《红红的小东西》剧照,引导孩子们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认识剧照里的小东西吗?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卡,逐个教授,“红”、“替”、“汁”、“秤”、“意”、“染”、“胡”、“桃”从图形到发音,并提示孩子们记忆。

2.展开
1)播放《红红的小东西》音频,让孩子们静静地听音乐,感受音乐传递出的气氛和感情。

2)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并引导孩子们阅读课文,同时播放配合音频的图画动画,让学生可以看到动态的描绘和进一步感受文本的情感。

3)引导孩子们去发现文本中的精彩语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让孩子们意识到说话的力量,比如“小东西挨了打,红了脸”、“替她哭了十分钟”、“红的糖水”等等。

4)教师出示红色物品(如苹果、草莓、口红等)以及黄色物品(如香蕉、柠檬等),引导孩子们用新学的“红”和“不红”、“黄”和“不黄”进行区分、比较。

5)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小说中,小东西被打后变红的是什么?”;“小东西和替她哭的是什么?”;“小东西喝的是什么?”等等,让孩子们
融入到文本中,不断地理解并了解小东西的感受。

3.总结
1)教师通过讲解,让孩子们理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以及这个道理在文本中的体现。

2)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再次出示之前学过的红色物品,让孩子们根据他们的感受来描述这些物品,例如“这是一只红苹果,它很新鲜、甜美”等,让孩子们运用语言表达感受的能力得到锻炼。

七、教学反思:
通过把漫画《红红的小东西》引入语言活动中进行教学,尝试让孩子们融入到文本中去,感受文本中所传达的情感。

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孩子们逐步地发现文本中的精彩之处,感受到语言的魔力,并且初步理解到物以类聚的道理。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培养了认读和理解生字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表达感受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