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手拉手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一、【重点知识结构】
二、【高考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
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述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较简单的集合. 2.理解|ax+b|<c,|ax+b|>c(c>0)型不等式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解法.了解二次函数、一元
二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及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
充要条件的意义和判定.
4.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集合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
品质;学会判断和推理,解决简易逻辑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高考热点分析】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本章知识的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判断命题的真假、四种命题的关系、充要条件的判定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四、【高考复习建议】
概念多是本章内容的一大特点,一是要抓好基本概念的过关,一些重点知识(如子、交、并、补集及充要条件等)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二是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本章题型中都有较好体现,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要善于运用韦氏图、数轴、函数图象帮助分析和理
解集合问题.
五、【例 题】
【例1】 设}13|{},13|{,,22++==+-==∈y y b b B x x a a A R y x ,求集合A 与B 之间的关系。

解:由4545)2
3
(1322-≥-
-=+-=x x x a ,得A=}4
5|{-≥x x 45)23(1322-+=++=y y y b 4
5
-≥
∴A=B
【例2】 已知集合A=}0103|{2≤--x x x ,集合B=}121|{-≤≤+p x p x ,若B ⊆A ,某某数p
的取值X 围。

解:若B=Φ时,2121<⇒->+p p p
若B ≠Φ时,则3251212121≤≤⇒⎪⎩

⎨⎧≤-+≤--≤+p p p p p
综上得知:3≤p 时,B ⊆A 。

【例3】 已知集合}12
3
|),{(+=--=a x y y x A ,集合B=}30)1()1(|),{(2=-+-y a x a y x 。

如果∅=B A ,
试某某数a 的值。

解:注意集合A 、B 的几何意义,先看集合B ; 当a =1时,B=Φ,A ∩B=Φ
当a =-1时,集合B 为直线y =-15,A ∩B=Φ
当a ≠±1时,集合A :)2)(1(3-+=-x a y ,A ∉)3,2(,只有B ∈)3,2(才满足条件。

故303)1(2)1(2=⋅-+⋅-a a ;解得:a =-5或a =2
7 ∴a =1或a =
2
7
或a=-1或a =-5。

【例4】 若集合A=}3,1,23{x -,B=},1{2x ,且}3,1,23{x B A -= ,某某数x 。

解:由题设知A B A = ,∴A B ⊆,故32=x 或x x 232-=
即3±=x 或1=x 或3-=x ,但当1=x 时,123=-x 不满足集合A 的条件。

∴实数x 的值为3-或3±。

【例5】 已知集合A=}0310|{2≥-+x x x ,B=}022|{2<+-m x x x ,若B B A = ,某某数m 的值。

解:不难求出A=}52|{≤≤-x x ,由B B A = A B ⊆⇒,又0222<+-m x x ,m 84-=∆
①若084≤-m ,即2
1
≥m ,则A B ⊂Φ= ②若084>-m ,即2
1
<
m ,}211211|{m x m x B -+<<--=, ∴⎪⎩⎪⎨
⎧≤-+-≥--5
2112
211m m 214<≤-⇒m 故由①②知:m 的取值X 围是),4[+∞-∈m
注:不要忽略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例6】 已知集合A={019|22=-+-a ax x x },B=}1)85(log |{22=+-x x x ,C=}082|{2=-+x x x ,
若A B ⊃∅与A C =∅同时成立,某某数a 的值。

解:易求得B=}3,2{,C=}4,2{-,由A B ⊃∅知A 与B 的交集为非空集。

故2,3两数中至少有一适合方程01922=-+-a ax x
又A C =∅,∴A ∉2,即019392=-+-a a 得,a =5或a =-2 当a =5时,A=}3,2{,于是Φ≠=}2{C A ,故a =5舍去。

当a =-2时,A=}5,2{,于是Φ⊃=}3{B A ,∴a =-2。

【例7】 }023|{2=+-=x x x A ,}022|{2=+-=ax x x B ,A ∪B =A ,求a 的取值构
成的集合。

解:∵A ∪B =A ,∴A B ⊆,当φ=B 时0162<-a ,∴-4<a <4,
}2,1{}023|{2==+-=x x x A ,当1∈B 时,将x =1代入B 中方程得a =4,此时B ={1},
当2∈B 时,将x =2代入B 中方程得a =5,此时A B ⊄=}2,2
1{,a =5舍去,∴-4<a ≤4。

【例8】 已知}023|{2=+-=x x x A ,}02|{=-=ax x B 且A ∪B =A ,某某数a 组成的集合C 。

解:由A ={1,2},由A ∪B =A ,即A B ⊆,只需a ×1-2=0,a =2或a ×2-2=0,a =1。

另外显然有当a =0时,φ=B 也符合。

所以C={0,1,2}。

【例9】 某车间有120人,其中乘电车上班的84人,乘汽车上班的32人,两车都乘的18人,求:
(1)只乘电车的人数;(2)不乘电车的人数;(3)乘车的人数; (4)不乘车的人数;(5)只乘一种车的人数。

解:本题是已知全集中元素的个数,求各部分元素的个数,可用图
解法。

设只乘电车的人数为x 人,不乘电车的人数为y 人,乘车的人数为z 人,不乘车的人数为u 人,只乘一种车的人数为v 人
如图所示(1)x =66人,(2)y =36人,(3)z=98人,(4)u=22人,(5)v=80人。

【例10】 (2004届某某省黄冈中学高三数学综合训练题)已知M 是关于x 的不等式
0)23()73(222<-++-+a a x a x 的解集,且M 中的一个元素是0,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并用a 表示出该不等式的解集.
解:原不等式即0)32)(12(<-+--a x a x ,
由0=x 适合不等式故得0)32)(1(>-+a a ,所以1-<a ,或2
3>a . 若1-<a ,则5)1(2
5
2132>+-=+-
+-a a a ,∴2123+>-a a , 此时不等式的解集是}232
1
|{a x a x -<<+;
若23>a ,由4
5
)1(252132-<+-=+-+-a a a ,∴2123+<
-a a , 此时不等式的解集是}2
1
23|{+<<-a x a x .
【例11】 (2004届某某二中高三数学综合测试题)已知1>a ,设命题
01)2(:>+-x a P ,命题1)2()1(:2+->-x a x Q .试寻求使得Q P 、都是真命题的x 的
集合.
解:设}1)2()1(|{}01)2(|{2
+->-=>+-=x a x x B x a x A ,, 依题意,求使得Q P 、都是真命题的x 的集合即是求集合B A ,
∵2
211(2)1022(1)(2)1()(2)0
(2)20a x x x a a x a x x a x x a x a ⎧⎧-+>>-⎧>-⎪⎪
⇒⇒⎨⎨⎨->-+⎩⎪⎪-->-++>⎩⎩ ∴若12a <<时,则有122x a
x x a

>-
⎪⎨⎪><⎩或, 而11(2)20a a a
a --=+
->,所以1
2a a
>-,即当12a <<时使Q P 、都是真命题的1
{|22}x x x x a a
∈>-<<或;
当2a =时易得使Q P 、都是真命题的3
{|,2}2
x x x x ∈>≠且;
若2a >,则有122
x a
x a x ⎧
>-⎪
⎨⎪><⎩或, 此时使得Q P 、都是真命题的1
{|22}x x x a x a
∈>-
<<或. 综合略.
【例12】 (2004届某某省黄冈中学综合测试题)已知条件a x p >-|15:|和条件
01
321
:
2
>+-x x q ,请选取适当的实数a 的值,分别利用所给的两个条件作为A 、B 构造命题:“若A 则B ”,并使得构造的原命题为真命题,而其逆命题为假命题.则这样的一个原命题可以是什么?并说明为什么这一命题是符合要求的命题.
分析:本题为一开放性命题,由于能得到的答案不唯一,使得本题的求解没有固定的模式,考生既能在一般性的推导中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a ,也能先猜后证,所找到的实数a 只需满足
2151≤-a ,且≥+5
1a
1即可.这种新颖的命题形式有较强的综合性,同时也是对于四个命题考查的一种新尝试,如此命题可以考查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
合当今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向.
解:已知条件p 即a x -<-15,或a x >-15,∴51a x -<,或5
1a
x +>, 已知条件q 即01322>+-x x ,∴2
1
<x ,或1>x ; 令4=a ,则p 即5
3
-
<x ,或1>x ,此时必有q p ⇒成立,反之不然. 故可以选取的一个实数是4=a ,A 为p ,B 为q ,对应的命题是若p 则q ,
由以上过程可知这一命题的原命题为真命题,但它的逆命题为假命题.
【例13】 已知)0(012:2|3
1
1:|22>≤-+-≤--
m m x x q x p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某某数m 的取值X 围.
解:由,
2|3
1
1|≤--x 得102≤≤-x , 由)0(01222>≤-+-m m x x ,得)0(11>+≤≤-m m x m ,
∴¬p 即2-<x ,或10>x ,而¬q 即m x -<1,或m x +>1)0(>m ; 由¬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知¬q ⇒¬p ,
设A=}102|{>-<x x x ,或,B=)}0(11|{>+>-<m m x m x x ,或,
则有A B ≠
⊂,故⎪⎩

⎨⎧>≤+-≥-,,,010111m m m 且不等式中的第一、二两个不等式不能同时取等号,
解得30≤<m ,此即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时实数m 的取值X 围. 【例14】 (2004届全国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试题)已知函数x x f a log )(=,其中
}1220|{2a a a a -<∈.
(1)判断函数x x f a log )(=的增减性;
(2)(文)若命题:p )2(1|)(|x f x f -<为真命题,某某数x 的取值X 围. (2)(理)若命题:p |)2(|1|)(|x f x f -<为真命题,某某数x 的取值X 围. 解:(1)∵}1220|{2
a a a a -<∈,∴020122<+-a a , 即102<<a ,∴函数x y a log =是增函数; (2)(文))2(1|)(|x f x f -<即12log |log |<+x x a a ,必有0>x ,
当10<<x ,0log <x a
,不等式化为12log log <+-x x a a ,
∴12log <a ,这显然成立,此时10<<x ; 当1≥x 时,0log ≥x a
,不等式化为12log log <+x x a a ,
∴12log <x a ,故2a x <
,此时2
1a x <≤; 综上所述知,使命题p 为真命题的x 的取值X 围是}2
0|{a
x x <<. (2)(理)|)2(|1|)(|x f x f -<即1|2log ||log |<+x x a a ,必有0>x ,
当4
1
0<
<x 时,02log log <<x x a a ,不等式化为12log log <--x x a a ,
∴12log <-x a ,故12log ->x a ,∴a x 21>,此时4
121
<
<x a
; 当14
1
<≤x 时,x x a a 2log 0log <<,不等式化为12log log <+-x x a a

∴12log <a ,这显然成立,此时14
1
<≤x ;
当1≥x 时,x x a a 2log log 0<≤,不等式化为12log log <+x x a a ,
∴12log <x a ,故2a x <
,此时2
1a x <≤; 综上所述知,使命题p 为真命题的x 的取值X 围是}2
21|{a
x a x <<.
六、【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I 为全集,集合M 、N ⊂I ,若M ⋃N=M ,则有:(D )
A .M ⊆(N C u )
B .M ⊇(N
C u ) C .)()(N C M C u u ⊇
D .)()(N C M C u u ⊆ 2.若非空集合A 、B 适合关系A ⊂B ,I 是全集,下列集合为空集的是:(D ) A .B A B .)()(B C A C u u C .B A C U )( D .)(B C A U
3.已知集合A={0,1,2,3,4},B={0,2,4,8},那么A ∩B 子集的个数是:(C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4.满足{a }⊂X ⊆{a,b,c }的集合X 的个数有( B )
(A )2 (B )3 (C )4 (D )5
5.已知集合I 、P 、Q 适合I=P Q={1,2,3,4,5},P Q={1,2}则(P Q ) (P C u Q C u )
为(C )
(A ){1,2,3}(B ){2,3,4}(C ){3,4,5}(D ){1,4,5} 6.已知I 为全集·集合M ,N 是I 的子集M N=N ,则(B )
(A ))()(N C M C u u ⊆(B ))()(N C M C u u ⊇(C )M ⊆(N C u ) (D )M ⊇(N C u ) 7.设P={x | x ≥-2},Q={x | x ≥3},则P Q 等于(D )
(A )∅(B )R (C )P (D )Q
8.设集合E={n|n=2k , k ∈Z },F={n|n=4k , k ∈Z },则E 、F 的关系是(B ) (A )E ⊂F (B )E ⊃F (C )E=F (D )E F=∅
9.已知集合M=}22|{<<-x x ,N={ x || x -1|≤2},则M N 等于(B ) (A )}32|{≤<-x x (B )}21|{<≤-x x (C )}12|{-≤<-x x (D )}32|{≤<x x 10.已知集合I=R ,集合M={ x | x =1
2
n
,n ∈N},P={ x | x =
1
4
n
,n ∈N},则M 与P 的关系
是(B )
(A )M P=∅(B ))(M C U P=∅(C )M )(P C U =∅(D ))(M C U )(P C U =∅ 11.已知集合A={y |y =x 2, x ∈R},B={y |y =2x x ∈R},则A B 等于(C ) (A ){2,4} (B ){(2,4),(4,16)} (C ){ y |y ≥0} (D ){ x | x <0}
12.设全集I=R ,集合P=}0)2)(4(|{<-+x x x ,集合Q={ x | x +4>0},则(D ) (A )P Q=∅(B )P Q=R
(C ))(P C U Q=)(P C U (D ))(P C U )(Q C U ={-4} 二、解答题
1、设A=}4|{2ax x x x >-,B=}10|{<<x x ;若A ⊆B ,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

解:由图象法解得: 当a >0时,}14
0|{2
a
x x A +<
<=;
当a ≤0时,}40|{<<=x x A
x
y
o
∴要使得A ⊆B ,必须且只须1142
≤+a
,解得3≥a
2、已知A=})1(2
1
|)1(21| |{22-≤+-a a x x ,B=}0)13(2)1(3|{2≤+++-a x a x x 。

若A ⊆B ,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

解:易得}12|{2+≤≤=a x a x A ,由0)13(2)1(32≤+++-a x a x 得0)]13()[2(≤+--a x x ⑴当3a+1>2,即3
1
>
a 时,}132|{+≤≤=a x x B 要使A ⊆B ,必须311312
22
≤≤⇒⎪⎩
⎪⎨
⎧+≤+≥a a a a , ⑵当3a+1=2,即3
1
=a 时,}2{=B ;要使A ⊆B ,a=1 当3a+1<2,即3
1
<
a 时,}213{≤≤+=x a B ⑶要使A ⊆B ,必须1211
322
-=⇒⎪⎩
⎪⎨⎧≤++≥a a a a 综上知:1-=a 或]3,1[∈a
3、已知集合A=},42|{2R x mx x y y ∈++=,B=}0log log |{3
12
3
≤+x x x ,且φ≠B A ,某某数
m 的值。

解:}31|{≤≤=x x B ,}4|{2m x x A -≥=,由342<-m 得:),1[]1,(+∞--∞∈ m 4、已知集合A=}0)1()1(|{222>++++-a a y a a y y ,B=}30,2
5
21|{2≤≤+-=
x x x y y ;若 ∅≠B A ,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

解:B=}42|{≤≤x x ,由0)1()1(222>++++-a a y a a y 得:0)1)((2>---a y a y 因为a a >+12,所以A=}1|{2a x a x x <+>或。

由∅≠B A 得:412<+a 或2>a 所以),2()3,3(+∞-∈ a
5、已知集合}0|{2=++=q px x x A ,}01|{2=++=px qx x B 同时满足
①∅≠B A ,②}2{-=B C A u ,其中p 、q 均为不等于零的实数,求p 、q 的值。

解:条件①是说集合A 、B 有相同的元素,条件②是说-2∈A 但B ∉-2,A 、B 是两个方程的解集,方程02=++q px x 和012=++px qx 的根的关系的确定是该题的突破口。

设A x ∈0,则00≠x ,否则将有q=0与题设矛盾。

于是由002
=++q px x ,两边同除以2
0x ,得011
)1(
20=++x p x q , 知
B x ∈0
1
,故集合A 、B 中的元素互为倒数。

由①知存在A x ∈0,使得
B x ∈01,且0
01
x x =
,得10=x 或10-=x 。

由②知A ={1,-2}或A ={-1,-2}。

若A ={1,-2},则}2
1,1{-=B , 有⎩

⎧-=-⨯==--=.2)2(1;
1)21(q p
同理,若A ={-1,-2},则}2
1
,1{--=B ,得p=3,q=2。

综上,p=1,q=-2或p=3,q=2。

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
)1(2)1(2
2-≤+-a a x ,0)13(2)1(32≤+++-a x a x 的解集依次为A 、B ,且φ=B A 。

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

解:}12|{2+≤≤=a x a x A ,B ={x |(x -2)[x -(3a +1)]≤0} ∵φ=B A
①当3a +1≥2时,B ={x |2≤x ≤3a +1} ∴3a +1<2a 或212<+a ,∴13
1<≤a ②当3a +1<2时,B ={x |3a +1≤x ≤2} ∴2a >2或1132+>+a a ,∴3
1
0<
<a 7、已知集合},023|{2R x x x x A ∈=+-=,若},01|{2R x a ax x x B ∈=-+-=,且
A B A = ,某某数a 。

解:∵A ∪B =A ,∴A B ⊆。

∵A ={1,2},∴φ≠B 或B ={1}或B ={2}或B ={1,2}。

若φ=B ,则由△<0知,不存在实数a 使原方程有解; 若B ={1},则由△=0得,a =2,此时1是方程的根; 若B ={2},则由△=0得,a =2,此时2不是方程的根, ∴不存在实数a 使原方程有解;
若B ={1,2},则由△>0,得a ∈R ,且a ≠2,
此时将x =1代入方程得a ∈R ,将x =2代入方程得a =3。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值为2或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