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横断面的合理性布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管廊横断面的合理性布置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数量的增多给基础设施网络化管网系统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

一般而言,基础性的管线都是铺设在市政路面的底下,因此就会造成
大量路面产生“拉链路”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市政道路的美观,同时,还不利于市民的日常出行。

相关部门选用综合管廊,即共同沟的建设能够有
效降低底线管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能有效解决远期道路下市政管网
改造铺设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综合管廊;横断面设计;矩形断面;问题
引言
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也在不断发展,这就促使很多城市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

也正因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地下各种管线数量变得越来越多,从而导
致设计和规划也越来越复杂。

现阶段城市综合管廊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对于所建设城市中的道路和出行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概述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宜纳入的管线种类及不同管线的设置原则提出
了一些基本要求,但没有针对各管线的特点提详细的技术要求,管线间的平面、
竖向距离仍未有合理规范的尺寸敷设要求。

在城市地下管廊中,收容的各类管线
间可能会产生干扰性或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各管道因自身原因
发生排斥、断裂、破裂、泄漏等对相邻管道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既要避免各管
线间距太大占用大量城市地下空间,廊内各管道之间应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

2城市综合管廊
城市综合管廊是每一个正在建设的城市中最基本的工程,它也被称为综合管廊。

这种综合管廊会集供水、供电或者燃气等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市政管线于一体,它建设在城市的地下,主要是铺设市政公用管线所用,这其中还包括支线综
合管廊和电缆沟等。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地点是地下,使用的是集约化的设计理念,在地下建设可以节约很多地下空间的资源,也可以避免各专业管线需要不定
期进行挖掘,从而避免对道路通行或者环境造成影响。

城市综合管廊的出现创造
了非常明显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而且这种管廊可以容纳防火、通信或者电力等设备,还可以给排水管道或者燃气等各种管线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设计规划。

3管廊标准横断面设计
3.1横断面设计原则
(1)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和范围。

(2)
加强各类管线工程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统筹与协调,强化市政综合管廊
与城市规划、环境景观、地下空间利用、新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实现城市发
展的规范和有序,保障城市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管廊内管线设置应合理、不
相互干扰、确保安全可靠运行。

(3)在有限的地下综合管廊空间内,科学、规范、优化地布置各类市政管线,确保各类市政管线安全、有序、高效、节能地建
设和运行,实现综合管廊资源共享。

(4)适度预留远期发展空间,综合管廊便
于各类管线的检修、扩容与接入接出,避免了道路的二次开挖以及对于城市交通
的影响,消除了“马路拉链”的现象,保证道路交通通畅,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能力。

3.2选择横断面形式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横断面设计过程中,选择横断面形式属于基础的应用结
构。

常用的横断面形式有圆形断面、矩形断面以及其他断面等类型。

圆形断面的
应用时间相对较长,容纳管线的总数量相对较少,但是该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其受
压特性,能有效分散上部荷载,施工相对方便,甚至可以采用非开挖形式施工,
避免路面开挖而影响道路交通和周围群众的出行。

该类型结构主要是在一些地质
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使用。

矩形断面对地下管线的内部空间利用率相对较高,并
且该结构在进行断面处理时,具备非常高的可操作性。

该结构的造价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软土路基结构。

除了这两种结构外,如半圆形、拱形、马蹄形结
构也在管廊横断面设计过程中有所运用,需结合具体的工程地质或地方材料供应
等情况进行相关性选择。

3.3线型设计
综合管廊路由设计要求满足功能齐备、安全畅通、规范有序、舒适便利、经
济合理的要求。

同时在满足管道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应结合道路的建设计划,考
虑建设的分期实施、近远期结合方案,进行合理布置。

3.4明确入廊管线
入廊管线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过程中,属于非常基础的应用结构,在实
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主线,确定入廊管线的种类、数目、规格等参数指标,根据获取的相关参数内容来确定具体结构形式。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
对此类管线内容数据等进行集中管理,确定主导性管道,尽量为服务区域带来优
质方便的服务,如供水服务、供电服务、供气服务等。

另外,对于管线的入廊敷设,需要采用配套工程措施,从而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5入廊管线一
根据入廊管线种类及规模,采用矩形单舱断面形式布置,管廊断面净空尺寸
为6.35×4.0m,DN1200热力供/回水管布置于管廊两侧且距管廊结构不少于0.6m,中间预留检修车道,间距为 2.3m。

给水管与热力回水管上下布置,间距为0.8m,且距管廊结构为0.5m。

通信支架间距为0.3m。

注:检修车道可根据权属单位意
见是否设置。

3.6通风口
这种设计防火隔间具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每个舱室的通风口布置在防火隔离
的两侧,为相邻侧面的防火区域设置,间隔200m。

气室单独设有出风口,与其
他类型孔的距离保持在不小于10m的距离。

通风口孔口尺寸L×B=4.0m×1.8m,
高出地面50cm。

大部分通风口放置在人行道上,部分放置在道路外的绿化带中。

由于人行道宽度为3.5m,通风口占用了人行道大部分空间,在满足通风功能的前提下,高于地面部分可通过景观化处理方式进行优化,通风口出露地面部分具体
优化方案待下阶段进行专项论证后确定。

3.7入廊管线二
根据入廊管线种类及规模,采用矩形双舱断面形式布置,管廊断面净空尺寸
为(2.5+1.7)×4.0m,分为综合舱与高压电舱,给水、再生水、通信、10kV电力
布置于综合舱,110kV电力布置于高压电舱。

DN300给水和DN300再生水管布置
于管廊两侧且距管廊结构为0.4m,中间预留检修通道,宽度为1.1m。

通信和电
力分别布置于给水、再生水上方,间距为0.8m,通信和电力支架间距为0.3m。

10kV电力布置于综合舱一侧,支架间距为0.5m,另一侧预留1.0m检修通道。

3.8优化横断面内部空间
管廊不仅是辅助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保护管线安全运营的重要结构,
因此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内部空间进行优化处理。

在具体处理的过程中:
第一,在高度设计方面,需要结合目前管线数量、管线类型、管线安全性等,结合此类数据来确定具体的应用设计高度。

第二,与高度设计内容类似,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数据信息合理分布内部空间。

结束语
城市立体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一个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具有超前性、综合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国内一流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然需要各部门共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才波.城市排水管道进入综合管廊设计方案的探索分析[J].珠江水
运,2019(15):33-34.
[2]高松.某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实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8):287-290+33.
[3]弓旭平.市政工程综合管廊设计与施工要点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7):50-51.
[4]许珊珊,刘倩,孟付明.城市综合管廊工艺设计中常见问题浅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6):281-283+30.
[5]张智贤.综合管廊交叉节点设计优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