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系毕业论文—抗生素的应用及危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3)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 正确了解抗生素 (5)
2.1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 (5)
2.2抗生素命名的由来 (5)
第三章 正确使用抗生素 (7)
3.1抗生素常识 (7)
3.1.1 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7)
3.1.2 抗生素可以外用 (7)
3.1.3 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 (7)
3.1.4 抗生素是消炎药 (7)
3.1.5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 (7)
3.1.6 多种抗生素齐上阵 (7)
3.2长效抗生素 (8)
3.3使用抗生素的禁忌 (8)
3.4使用抗生素药物须遵循哪些原则 (9)
3.5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10)
3.5.1 长期服用抗生素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 (10)
3.5.2 服用抗生素也会得妇科病 (10)
3.5.3 抗生素可止泻也可致泻 (10)
总结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60 余年历史,使许多细菌性感染得到了控制,有效地降低了各种严重细菌感染性传染病的死亡率,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

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细菌耐药性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抗生素 常识 危害
第一章 绪论
抗生素随着病原生物学以及病理生物化学的研究,抗生素的各种不同的模型以及方法不断的被发现和运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或者是病毒引起的感冒,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而且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如果在应用过程中使用不当,有些应用者可能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有些可能会出现过敏现象甚至造成致命的影响。

因此,尽管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要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第二章 正确了解抗生素
2.1 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
炎症:通常称为发炎,它是机体遭受有害刺激物的作用、特别是微生物感染时,在受作用的局部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的病理过程——首先是引起组织的损伤,继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白细胞游出及液体的渗出,最后常以组织增生、修复损伤而告痊愈。

临床上,发炎的部位常表现红(局部充血)、肿(组织肿胀)、热(炎区温度升高)、痛(疼痛)及机能障碍(器官组织的机能下降)等症候。

引起炎症的原因较多,如高温、射线、强酸、强碱、细菌、病毒等。

下面是细菌引起局部炎症过程的图解。

消炎药:是指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的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使炎症得以减轻至消退,同时使炎症引起的疼痛得以缓解,也就是减少图中方框1中的一些促炎因子。

抗炎药有两大类:一类是甾体抗炎药,即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

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即解热镇痛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2.2抗生素命名的由来
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抗生。

利用抗生现象,人们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

严格来说,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抗生素分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部分合成产品。

已知抗生素的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1)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如制霉菌素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类固醇结合,破坏细胞膜的结构。

(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通过抑制生物蛋白酶的合成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抗生素较多,如四环素类和氯霉素、链霉素等。

(4)阻碍核酸的合成,主要通过抑制DNA或RNA的合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例如利福霉素、博莱霉素等。

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或真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

他们产生效果的机理不同,在副作用,疗效等也不尽相同。

比如甾体类消炎药的药效就非常强,常用于大面积烧伤,结核病等急
症,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

(5)炎症并非都需要消炎药:治疗感染性炎症,通常是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选择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消炎药来治疗,而治疗无菌性炎症就不应该用消炎药,因为这不但起不到消炎作用,反而会致使抵抗力下降和人体的菌群失调,有的人对某些物质过敏时也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如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等。

如果使用抗菌消炎药治疗,不但无效,有时反而引起新的变态反应而加重病情。

还有一些运动系统疾病,如关节炎、纤维织炎、腱鞘炎、强直性脊椎炎等。

这些炎症大多与潮湿、外伤、过度负荷、内分泌失调和衰老有关,使用消炎药治疗当然不会有效果。

第三章 正确使用抗生素
3.1抗生素常识
提起抗生素,我们都很熟悉,但是近几年来抗生素的滥用现在非常普遍“是药三分毒”,随意地使用抗生素,不良反应相当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对抗生素的了解有许多误区。

3.1.1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大量繁殖,造成机体损伤,引起炎症。

抗生素的作用是杀灭病原微生物或者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在没有这些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时候,给予药物是没有意义的。

3.1.2抗生素可以外用
因为外用是产生耐药性最高的一种方法。

许多抗生素不是药物本身直接作用,而是要在体内经过循环、代谢、产生另一种物质,能起到最好的杀菌、抗菌作用。

外用的时候,没有这样的环境,所以不一定有效。

3.1.3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
每种药都有针对性,有些人喜欢用广谱抗生素,这就像大兵团作战,但实际可能并不对症,所以这种办法有盲目性。

3.1.4抗生素是消炎药
抗生素从广义来说是对所有的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的总称,消炎药是特指对于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药物,消炎药对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是没有作用的。

3.1.5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
如果不对症,再新的药物也没有意义。

另外,价格和药物的效果也不完全成正比,因为药物的定价与它的生产成本等都有关系,并不是直接与它的疗效有关系。

3.1.6多种抗生素齐上阵
联合用药的效果并不是一定“一加一等于二”。

如果杀菌药和抑菌药一起用,那两个药物之间就产生抵消作用。

“一加一甚至小于二”。

所以如何用药要在医师指导下,针对病的特点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治病救人,滥用却能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

因此,我们提醒您,
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

3.2长效抗生素
许多抗生素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在体内代谢、排泄速度太快,以及其他原因,使其能维持的有效时间过短,临床使用受到限制。

例如,青霉素G在体内易水解而失效,因此,寻找长效抗生素,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化学结构改造,药物剂型的改良,以及新的抗生素品种的开发等途径,已经获得不少比较满意的长效抗生素,如青霉素普鲁卡因和二苄青霉素(长效西林)等,都是常用的长效抗生素。

3.3使用抗生素的禁忌
降脂类药和某些抗生素不能同时服:他汀类降脂药,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降脂药物。

虽然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是横纹肌溶解是他汀类药物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虽然罕见,但来势凶猛,主要表现为急性,严重的肌肉组织破坏,伴有肌红蛋白尿,继而出现急性肾衰竭,死亡率高。

研究证实,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同时,盲目地服用其他类的药物是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罪魁祸首”之一,比如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与他汀类药物都是经过肝脏代谢的,当两者合用时,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代谢会抑制他汀类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从而使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导致发生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增加。

此外,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酮康唑以及新霉素、环孢霉素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时,对体内的一种代谢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他汀类药物需通过此酶代谢降解,这样也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危险性增高。

因此,长期服用他汀类等降脂要的患者,要慎重选用抗生素,尤其是红霉素和抗真菌药物,以免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招致飞来的“横”祸。

服用抗生素后不宜饮酒:众所周知,大量饮酒会导致乙醇中毒,这是因为当乙醇在人体内大量积蓄时,超过了肝脏代谢解毒的能力,使乙醇成分无法排出体外而造成机体中毒。

乙醇中毒患者躁动不安、昏睡不醒、口唇发紫、心跳加快,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而服用抗生素后如果大量饮酒,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乙醇中毒,甚至会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如诺氟沙星、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虽然这3种药物的使用说明书在不良反应1项中,没有提示抗生素会对人体的肝脏功能起到降低或者抑制作用,但是,当服用这类抗生素的同时而又大量饮酒,则会抑制干扰肝脏对乙醇的分解代
谢作用,造成乙醇在体内大量积蓄而引发乙醇中毒,轻者出现心慌不适,重者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在服用或者静脉滴注抗生素和其他西药后,是不能饮酒的。

每个人分解乙醇的能力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讲,对于高度白酒,可按体重计算,每1千克对应1g乙醇,如果体重为60g左右;如果50kg,那么肝脏能分解的乙醇为50g以下,而啤酒;体重为60kg者,每天的饮入量不应超过1000ml。

如服抗生素不宜饮用牛奶、果汁:服用抗生素前后2h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

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生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有果酸会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不良反应。

服抗生素时不宜吃的食物:口服抗生素后消化吸收可受胃肠道酸碱度和食物成分的影响,为保证疗效,口服抗生素时应避免同时吃某些食物。

口服阿莫西林不宜吃韭菜、芹菜及纤维较多食物,否则,阿莫西林会被食物中的纤维吸附,从而降低疗效。

口服四环素时不宜同饮牛奶,因为牛奶与该药可形成不溶性结合物,妨碍四环素吸收。

口服头孢菌素类时不宜喝酒或饮用含乙醇的饮料,药物与乙醇互相作用后,可使乙醇代谢产物——乙醇的浓度增高,从而出现“醉酒”现象。

口服红霉素时不宜吃山楂、乌梅等,否则,红霉素的化学结构受到破坏,降低其抗菌活性。

口服呋喃唑酮不可同吃蚕豆、奶酪、腌鱼,以免导致血压升高。

口服异烟肼、酮康唑、甲硝唑(灭滴灵),均需戒酒。

否则,可能产生“双硫仑样反应”。

3.4使用抗生素药物须遵循哪些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证。

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除考虑抗生素药物的针对性外,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

遵循由窄谱到广谱、由低级到高级、由单用到联用的原则。

据药物敏感情况用药。

在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不明时,可凭经验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尽可能做病原学和药物敏感试验,一旦药敏试验出结果后,就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选择用药途径按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

遵医嘱按时服药。

如4/d,即6h 1次;3/d,即8h 1次,而不是只在每日三顿饭时服用。

用药按处方规定,切忌用用停停。

药物用用停停非但不能有效杀灭体内致病菌,而且容易使残留的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延长康复时间。

及时停药。

因细菌性感染导致发热的,在经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正常、主要症状消失后,要及时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尽量避免外用。

尤其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如果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乱使用。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正确诊断为前提,熟悉所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及不良反应等,结合患者(是否老人、小孩、孕妇等)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用,故应有医师处方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药,切不可盲目使用。

3.5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3.5.1长期服用抗生素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
在美国,每年大概有4万女性死于乳腺癌,在癌症死亡人数中列第二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人员根据计算机数据库中20岁以上妇女的药物使用与罹患乳腺癌的记录,对2266名乳腺癌患者和7953名非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在17年间平均服用抗生素超过500d或服用抗生素多于25种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没有使用任何抗生素的女性高1倍。

而对于那些服用抗生素不到25种时间超过17年的女性,患病概率则更高,达到了1.5倍。

3.5.2服用抗生素也会得妇科病
一患者连续几天感冒发热,经治疗还未痊愈,新的麻烦却来了,不仅阴部奇痒,而且白带也变多了。

该患者来到医院就诊,医师发现,该患者因感冒,过量服用抗生素而患了真菌性阴道炎。

该患者一向十分注重卫生清洁,怎么会因为感冒服用抗生素,就突然得了阴道炎呢?医师告诉患者,阴道炎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由于个人卫生没做好,过量服用抗生素也一样可能导致阴道炎症发生。

通常,健康女性阴道中存在一种乳酸杆菌,可以始终保持阴道内环境呈适度酸性,因此习惯生长在碱性环境的真菌就不能生存。

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阴道中的乳酸菌受抑制。

失去了对真菌的拮抗作用,从而导致真菌性阴道炎产生。

3.5.3抗生素可止泻也可致泻
腹泻是抗生素治疗中常见的肠道不良反应,在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情况下,菌群失调的发病率较高。

治疗肠道感染时所应用的抗生素,在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的同时,往往也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繁殖,导致肠道生态平衡失调,产生的肠毒素可引起肠道
病变与腹泻。

此种肠道感染,大多是假膜性肠炎或称其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能引起假膜性肠炎的抗生素较多,以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发病率最高;然后依次为氨苄西林、羟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四环素、氯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等。

假膜性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人及婴儿多见,通常在应用抗生素5~10d后出现,最迟可延至停药后6周发生。

如果不及时认识和治疗,也是想当危险的。

一旦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必须停用诱发本病的抗生素,如果病情需要可改用其他抗生素。

轻症患者一般停用相关抗生素后,经适当补液和纠正电解质,1~2周即可缓解,重症患者则应在医师指导下对症治疗。

鉴于上述情况,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防止滥用,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但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很多病原菌珠产生耐药性,并且新药研制速度赶不上病原菌珠产生耐药性的速度,长此这样下去,人类又会面临在没有抗生素使用的局面。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学会正确使用抗生素。

减少因不规范的使用或滥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好的发挥每一种抗生素的作用,保证每一个感染患者的救治疗效。

参考文献
[1]李明成,王立霞,李素环,李凡.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及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公共卫生[J]2007,(6).
[2] 李永红,张俊梅,陈喜凤等.临床应用抗生素应注意的问题[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4):452-453.
[3]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4]高素华.抗生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5] 陈红艳.临床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大家健康,2013(12):184-184.
[6] 马建军.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耐药性的防控[J].求医问药,2012,10(7):342-3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