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依赖症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手机依赖症的调查研究
【摘要】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
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

随着手
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
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

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
现代人。

这已经从一种趋势级现象逐渐向一种心理疾病转型,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也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手机依赖;心理疾病;工作效率;身心健康
一、前言
在信息化时代,手机凭借其小巧、便携、无线移动等特
点和不断完善的上网、阅读、音乐、游戏等功能,日益成为
大学生(我们主要的研究群体)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通讯
和娱乐工具。

而近年来,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一些大学生患上了被心理专家定义为“手机依赖症”的心理
疾病。

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在台上辛苦讲课,而一些同学在
下面玩手机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这些不正常却又习以为常
的现象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

因而,我们小组想通过对西大
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深入的了解手机在学生生活中的
影响,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发放调查问卷(包括纸
质和电子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回收和数据分析统计、
科学分析,得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分析出大学生患
上手机依赖症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

帮助其认识到对手
机过度依赖的消极影响,从而能合理安排时间,理性使用手
机,将学习与娱乐结合,呼吁大家摆脱“手机综合症”,不做“手机动物”,做回健康向上的自己,回归正常高效的生
活。

二、外学者对“手机依赖症”的研究
英国一家研究机构YOUGOV在2008年受英国邮局委托
研究手机用户焦虑症状时首创的一个单词或者说法,“无手
机焦虑症”(Nomophobia)。

无手机焦虑症是指手机联络不畅
通或手机不在身边时的焦躁和恐慌心理。

这个词是
no-mobile-phone phobia的缩写,即“没有”,“可移动”,“电话”,“焦虑症”。

《女护士生的个性与带有“手机依赖”生活
方式之间的关系》中,作者Satoko Ezoe等学者通过行为依赖(Behavioral Dependence)和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有关理论,对手机以来进行定义:过度使用和间歇性的可望
使用移动电话。

近些年,不少国家都对“手机依赖”现象进行过探讨和
研究。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alsh,Shari P.and White,Katherine
M.and Young,Ross M.Young于2007年10月发表《年轻且相互联系的:澳大利亚青年人使用手机的心理影响》,该调查研究问卷设定手机成瘾的三个指标是:停瘾,行为失控以及
突出特性。

手机使用的三个满足指标是:自我满足,这会满
足和安全感。

社会满足和自我满足预示了手机使用频度和成
瘾趋势。

自我满足指标的影响在这三种成瘾指标中影响最大。

我们可以看出,手机依赖者在人格和社会接触上有着明
显的特点。

三、国内学者对“手机依赖症”的研究
第一种:“过度使用”类,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依赖。

我们将那些对手机使用过度依赖,而对身心健康与学习进步
所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的现象称为“手机依赖综合症”。

第二种:“综合概括”类,单纯说明手机依赖症属于一
种心理疾病,并给出几种症状,让读者自测,通过计算不同
症状发生来确定是否有依赖症。

这种解释办法通俗易懂,可
行性强,但是虚化了“手机依赖”的边界,而且这些症状相
互之间的关系有待考证,仅仅通过单纯的表象来判断缺乏科
学性。

第三种:“成瘾”类,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手机依
赖应归属于行为成瘾这一大类。

手机成瘾实质上是一种技术
成瘾(Technological Addiction),是一种包含人机交互的非生化行为成瘾,它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地,并且往往具
有能助长成瘾倾向的诱导和强化的特征。

具体来说,手机成
瘾,也称手机依赖(in-mobile phone dependency)、病理手机使用(pathological phone use),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的滥用
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不适应的一种现
象。

综上,手机依赖可界定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用,对身
心健康以及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
手机不离身,随时拿在手里,并下意识查看,手机一旦不在
身边或者没信号、没电时有落寞感和烦躁感。

手机铃声长时
间不响或来电明显减少,会感到心烦意乱,与人沟通交流时
有意无意的回避面对面,过分依赖手机短信或打电话。

重度
依赖者实际上已经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白领人群
和青少年群体中。

四、我们对手机依赖症的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纸质问卷和电子问
卷方便大家填写,在填写过程中,有很多同学还是会不自觉
的翻看自己的手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费
也有了不小的增加,这同时体现在同学们在手机上的花销。

我们的调查对象男生女生各一半,有百分之45%以上的同学的手机价格在3000以上,在我们的调查中月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的有40%的同学,也就是说很多同学们在月生活费不
足1500的情况下也超额选购了手机,显而易见,手机花销
在同学们的日常开销中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例。

如果按照一
个人1500元一个月来算,大部分的同学手机价格是2-3个月的生活费甚至更多。

与此同时,同学们的手机品牌也以苹果
三星居多,国产小米也紧随其后。

还有一组数据,手机话费
一个月在50-100元的占了45%,100-200元的有25%,200以上的有10%,有60%及以上的同学的花费主要用于流量。

我们对此的看法是,如今同学们对于手机的主要功能已经不
倾向于通话,而是网络,并且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下面
的调查数据让我们大跌眼镜,有70%及以上的人会在被要求手机关机和静音的情况下依然会翻看手机,他们其中的一些
表示没有什么刻意的目的,只是下意识的行为。

有95%以上的同学会在上课时玩儿手机,他们中的70%在使用社交聊天软件,例如微信,微博,QQ等。

同时,在被我们问及时,60%以及以上的同学认为使用手机使自己的社交范围更广。

之后我们有一些主观问答题,设置了1-5五个等级和相对应的分数,例如您是否觉得自己与世界的联系都靠手机来
维系?手机不在身边时是否会产生无力感?在同学聚会或
与陌生人交谈时是否会经常玩儿手机?手机对每个人都很
重要吗?这些问题我们得出的平均分约等于3,也就是说,在我们调查的同学当中,基本上每个人对于手机的依赖都高
于我们所设定的平均水平,基本上每个人都有手机依赖症,
然而在填写问卷看到问题时,在当被我们问及问题时,他们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五、结语
不得不说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同学,
包括我们自己都有手机依赖的症状,同时这个结论也是严峻
的,如今我们同学们把如此多的人力物力精力投入到手机上
面,他们还是否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与人交流中,他
们还是否能过健康全面的成长,发展。

结果是令人堪忧的。

抛开这些调查数据不谈,只用眼睛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走
在街上,校园里,教室里,每一个人都是“低头族”,大家
无时无刻不在不在低头看着那几英寸发着光的屏幕。

甚至在
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和与家人团聚的时候。

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不再依靠眼神、语言、肢体,我们只是以为凭借这个几英
寸的移动终端就可以掌握世界,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低头族是继月光族啃老族之后最严重,最广泛,最普遍的一
个群体了,甚至连几岁大的孩子都会玩儿手机,玩儿IPAD,家长会认为他们的孩子很聪明,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交流,是语言,最好的交流方式,
是面对面。

在科技和生活水平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利用科技
和先进的产品改进我们的生活,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我们现
在好像正在被我们所利用的东西改变,正像赫胥黎预言的那
样,我们终会爱上那些使我们丧失思考的工业技术,手机就
是其中一个。

我们应该做出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