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标
号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52分)
1.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中国最北边的是( )
A.厦门B.福州C.上海D.广州
2.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D.获得大量赔款
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页。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表述准确的是()
A.金田起义标志着初步建立政权 B.天京事变标志着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C.《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学习西方 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4.洋务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该结论的是()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修建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典型代表
5.“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战争”指()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人民解放战争
6.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国的贸易联系
C.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7.“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这句话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19世纪末西方列强侵略加剧 B.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
8.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9.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资料,应选的刊物是()
A.《新青年》 B.《申报》 C.《中外纪闻》 D.《民报》
10.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1.“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山东根据地
12.“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 )
A.南昌起义前夕 B.秋收起义后 C.第五次反“围剿”中 D.遵义会议后
1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说的“伟大的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
14.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在这一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是()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
15.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6.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
它就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D.南京
18.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数的76.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B.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C.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19.在枣宜会战中殉国的将领是( )
A.张自忠B.左权 C.杨靖宇D.佟麟阁
20.毛泽东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中说道:“□□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下列适合填入空白处的内容是()
A.瑞金 B.延安 C.南昌 D.广州
21.“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这首歌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采取了恰当的战略战术
C.海外侨胞大力支持 D.两大战场密切配合
22.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等代表中共参与“西安和谈”、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等亲赴重庆和谈,这两次和谈的根本目的分别是( )
A.合作北伐、合作抗日 B.合作抗日、和平建国
C.合作抗日、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D.审判蒋介石、筹建新中国
23.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4. 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5.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这说明()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26.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D.《新青年》
选择题答题卡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8分)
27.(18分)
材料一: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
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
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次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产生的影响。
(2分)由此得到什么启示?(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以及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4分)
28.(14分)
材料一:南关一带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死守阵地,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歼敌约1万余人,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
料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等人民武装力量,立足“誓与日寇决一死战”的坚定立场,从平型关战役到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将日本拖入持久战泥潭而不能脱身,导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走向失败。
——《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材料三: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扮演的角色,很多学者认识到:互相贬低和否认对方在抗战中的贡献,造成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意义认识不足,所以需要修正我们的视角。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战役?你能感受到中国军人哪些可贵的精神?(4分)
(2)举一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猛烈的“打击着可恶的侵略者”的战例。
(2分)
(3)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意义是什么?(4分)
(4)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中的“角色”,你是如何认识的?(4分)
2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共产党
拥有军队430万人130万人
武器装备接受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1947年6月底至8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长驱直进插入国民党战略纵深地带,……带动内线各战场的人民军队也逐渐转入反攻。
材料三:材料四:
人民群众积极支前1949.4.23南京解放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国共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它的意义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与材料四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4)说说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意义。
(2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 1-5 CCDAA 6-10 CABAD 11-15ABCAC
16-20 BDCAB 21-26 BBDABA
二
27.(1)影响: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2分);启示:合则两利(合则两赢)(2分)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分)。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决定因素:国情(2分)。
(3)会议:遵义会议(2分);原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分)。
(4)原因:①实施团结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与国情结合③勇于纠正自身错误。
(任意两点,4分)
28.(1)台儿庄战役(2分);
精神:为负国难不畏强暴,顽强斗争精神;或者: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2分)(2)第三次长沙会战等(2分)
(3)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分)
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分)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取得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民党抗战主要集中于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配合正面战场抗战。
(任意两点,4分)
29.(1)国民党实力远远超过共产党(或敌强我弱)(2分)
标志: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2分)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分)。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分)
(3)内在联系:解放战争的速胜是与人民群众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2分)理由:①人民群众积极参军,使解放军兵源深厚。
(2分)
②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2分)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前线,保证了解放军打胜仗,最后夺取解放战争胜利。
(任意两点,4分)
(4)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分)
(若答案有不妥之处,阅卷教师可根据情况酌情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