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工程技术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优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雷工程技术考试题库含参考答
案【优秀】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
第一部分试题
一、填空题
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题库(填空部分)
(一)雷电原理
1、通常雷暴云上部荷正电荷,下部荷负电荷,云底荷少量正电荷。

2、地闪电场的C变化具有大气电场稳定而大幅度的变化。

3、一般轻离子的迁移率较重离子大二个数量级。

4、大气离子的迁移率与大气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即与大气的密度成反比。

7、晴天大气传导电流是大气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的电流。

9、通常对流云的荷电量较层状云荷电量要大。

10、闪电电流方向向上称为负地闪。

11、晴天大气对流电流是大气离子随气流垂直移动下形成的电流。

13、在第一闪击之后形成的沿第一闪击路径由云中直弛地面的先导称箭式
先导。

14、地闪的第一闪击是指由梯式先导到回击这一完整的放电过程。

(二)法律法规
1、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了防雷工
作的组织管理部门,即各级气象主管机构。

(气象法三十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
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 (气象法三十一条)
9、《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对监测与预警、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雷电灾害
调查、鉴定和评估、防雷产品等五个方面做作了规定。

(8号令各章题
目内容)
(三)技术标准
1、电磁感应是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它周围的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
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

由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统称为雷电感应。

(GB50057-94 附录八)
2、低压线路宜采用电缆埋地引入,当难于全长采用电缆时,允许在不小于
2米距离内改用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

(GB50057-94 之条)
3、根据GB50057-94规定,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避雷网的网格尺
寸应不大于10×10m或12×8m。

(GB50057-94 之条)
4、根据GB50057—94的规定,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避雷带(网)
的引下线应不少于 2 根,其设置间距应分别为 12m 、 18m 、 25m 。

(GB50057-94 之条条条)
5、第一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设立
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 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 Ω。

(GB50057-94 之条
3.3.4条 3.
4.2条)
6、避雷针接闪器长度为1-2米时,用圆钢制作时直径不应小于 16 毫米;
钢管直径不应小于 25 毫米。

(GB50057-94 之条)
7、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避雷带(网)用圆钢制作时直径不应小于 8 毫米;
用扁钢制作时截面积不应小于 48 平方毫米,其厚度不应小于 4 毫米。

(GB50057-94 之条)
8、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 2.5 米,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
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 5 米。

(GB50057-94 之条)
9、加油站、液化气站金属储油(汽)罐壁厚< 4 毫米时,应装设避雷针
(网)。

壁厚≥ 4 毫米时,可不装设避雷针(网),但应接地,在年平均雷暴日≥40 天的地区仍应装设避雷针(网)。

(P349 GB50074-2002 之条条)
10、若从空间位置来分类,可将闪电分成云内闪电;云际闪电;云地闪电。

(雷电原理P137)
11、建筑物的防雷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
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GB50057-94 之条)
12、北京人民大会堂其建筑应划为二类防雷建筑物。

(GB50057-94 之条)
1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支柱及其接地装
置至被保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3 m。

(GB50057-94 之
条)
14、有一座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为92米,在设计时应采
用以下防侧击雷措施:从 30 米起每隔不大于 6 米沿建筑物四周设
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GB50057-94 之条)
15、第二类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宜装设在建筑物上,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
尺寸不应大于 10m×10m 或 12m×8m 的避雷网格。

避雷针(线)保
护范围的滚球半径为 45m 。

(GB50057-94 之条)
16、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小于 2 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
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 。

同时每根引下线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
于 10 Ω。

(GB50057-94 之条条)
17、建筑物避雷带、引下线可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48mm2,其厚度不应
小于 4mm 。

(GB50057-94 之条条)
18、高度不超过 40m 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 时应设两根
引下线。

烟囱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 mm;采用扁
钢时,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小于4mm。

(GB50057-94 之
条条)
19、加油站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钢油罐的防雷接地点不应小于两
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Ω。

卸油场地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
应大于 100 Ω。

(GB50057-94 之条 P367 GB50156-2002 之
条条条)
20、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频率50Hz、电压220/380V TN-S
或 TN-C-S 系统。

(P383 GB50174-93 之条)
21、信息系统机房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

(GB50174-93 之条)
22、SPD的接地端应采取尽可能的短而直,接线长度一般不应大于 0.5 m。

(P463 QX3-2000 之条)
26、省档案馆应划为三类防雷建筑物。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
物总面积的大于等于30%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GB50057-94 之条)
27、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
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不得利用安装
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GB50057-94 之条条)
28、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

采用多根引下线
(GB50057-94 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之条条)
29、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
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
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
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

(GB50057-94 之条)
30、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
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

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
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
(GB50057-94 度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

之条条)
31、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
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
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GB50057-94 之条)
32、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采取防
雷措施,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采用地下直接埋设电缆进线。


不得不采用架空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电力变压器低压
配电母线处应装设低压避雷器。

(P383 GB50174-93 之条 6.1.12
条)
34、属于第二类防雷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壁后大于4mm时,可不装设接
闪器,但应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 2 处,两接地点间距离不宜大
于 30 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 Ω。

(GB50057-94 之条)
36、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
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


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GB50057-94 之条)
37、我国《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规定,根据建筑物的重
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被雷击后引起后果的严重
程度,把需要采取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分为三类,用滚球法计算其直击
雷防护范围时,一、二、三类建筑物分别选择30 、45 、60 米的滚
球半径。

(GB50057-94 之条)
38、单支避雷针高度为h,滚球半径为hr,当h>hr时,继续提高避雷针高
度无助于扩大其保护范围。

建筑物高于滚球半径高度以上部分,应使
用水平避雷带(网)敷设于楼顶平面,同时在滚球半径高度以上部分
每隔不大于6米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均压环)并与引下线
相连,将此高度以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以防侧击雷。

(GB50057-94,,七,3.3.10条和3.4.10条)
39、二类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Ω。

防直击雷
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
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不相连时,两者间在
地中的距离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但不应小于 2米。

(GB50057-94 之条)
40、在工程设计阶段,不知道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具体位置的情况下,若预
计将来会有信息系统,应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
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
并应在一些合适的地方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GB50057-94 之
条)
41、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的现象。

(雷电原理P1)
42、雷电的破坏作用有热效应、机械效应、电动力效应、静电效应、
电磁感应。

(建筑防雷与接地技术P26-35)
43、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审核不合格,
以及变更设计未按规定报批、擅自开工的。

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0
元以下罚款。

( 11号令)
44、雷电感应由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组成,通信线路遭雷电感应后,雷电
波以行波形式沿线路向两方向传播。

(建筑物内部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
保护)
45、由于雷击电磁脉冲严重程度不一样,建筑物内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
的防雷保护区一般应划分为LPZ0
A 、LPZ0
B
、LPZ1、LPZn后续防雷区等
区。

(GB50057-94 之条)
46、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OA或LPZOB与LPZ1的界面处做
等电位连接。

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
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应就近连到接地体上。

(GB50057-94 之条)
47、GB50057-94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而不适用于天线塔,
共用天线接地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GB50057-94 之条)
48、第一、第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分别为 200 kA、 150
kA、 100 kA,其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 20 kA/μs、 15 kA/μs、
10 kA/μs。

(GB50057-94 附录六之附表6.1条)
49、有一座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超过 45米时,尚应采
取防侧击雷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

(GB50057-94 之条)
50、SPD叫做电涌保护器,它是一种利用非线性元件,用以限制瞬
态过电压和引导电涌电流的器具。

(GB50057-94 附录八)
51、中国石化集团天津石油化工总厂的原油泵房,建筑物防雷应
划为二类。

(GB50057-94 之条)
52、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
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GB50057-94 之条)
53、当采取接闪器保护封闭气罐时,其外表面的 2 区爆炸危险环境可不
在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GB50057-94 之条)
54、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 35 mm2的镀锌钢铰线。

(GB50057-94 之条)
55、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0.5 m。

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
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GB50057-94 之条)
57、某地平均雷暴日为20天/年,要建一座16米高的水塔,应按第三类
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

(GB50057-94 之条)
58、当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带,网)时,
其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Ω。

(GB50057-94 之条)
是选择220/380V三相配电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59、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
C
(SPD)时的一项重要指标, TN制供电系统中安装的SPD的U
不应小
C 于 253 v。

(GB50057-94 之条)
60、在防雷设计中,当接闪器成闭合环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时,引下线
的分流系数k
应为 0.44 。

当该接闪器被10kA的雷暴击中时,每
C
10kA/n 。

(GB50057-94 附录五)根引下线的雷电流是 k
C*
61、建筑物的防雷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
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西宁市有一个烟花爆竹厂,其生产车间(装置火药),应属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GB50057-94 之条 2.0.2条)
62、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 3 米。

(GB50057-94 之条)
63、敷设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 0.3米至1.8米之间装
设断接卡,以便以后检测。

(GB50057-94 之条)
64、电涌保护器(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
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
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

(GB50057-94 之条)
65、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取防直击雷措施。

(GB50057-94 之条)
66、电磁场强度没有得到衰减,但各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
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的防雷保护区是 LPZ0B 区。

(GB50057-94 之
条)
67、当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
小于0.5m,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S大平方;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于 4.24k
C
平方。

和S大于 1.89k
C
(GB50057-94 之条条)
68、在做雷电防护工程时,接闪器应做热镀锌或涂漆等防腐处理。


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GB50057-94 之 41.6条)
69、对各类防雷建筑物,用铜或镀锌钢做等电位连接带时,其截面不应小
于 50 mm2。

(GB50057-94 之条)
70、为了防雷击电磁脉冲,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 LPZ0B
区与 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

(GB50057-94 之条)71、测得某防雷设施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为15Ω,土壤电阻率为1000
Ω.m,实际接地体长度为38m,则其接地体有效长度le为 63.2 m,
接地电阻换算系数A为 1.5 ,冲击接地电阻为 10 Ω。

(GB50057-94 附录三)
72、宜利用建筑物基础地桩(或地梁)和承台内的主筋焊接作为水
平接地体,利用结构柱内的主筋焊接作为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
装置。

(GB50057-94 条)
7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
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凡制造、使用或
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
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应划为第一类防
雷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GB50057-94 之条条条)
74、金属油灌必须作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 2 处,其弧形间距
不应大于30米。

(BG50057-94 条)
75、屋面避雷带支持架间距m,应天面四周布置。

(GB50303-2002)77、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接地母线应采用不小于 50 mm2的铜芯线。

(GB50057 之条)
78、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措施,应符合下要求:当长金属物的弯
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对有不少于 5 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可不跨接。

(GB50057-94 之条)
79、一类防雷建筑物高于 30米时,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45米时,
尚应采取防侧击和等电位保护措施。

(GB50057-94 之条 3.3.10条)
8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低压线
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GB50057-94 之条)
81、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针长1米以下的圆钢为 12 mm,,
钢管为20 mm。

(GB50057-94 之条)
82、高层建筑屋顶的较大金属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与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GB50057-94 之条)
83、有一座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为92米,在设计时应采
用以下防侧击雷措施:从 30 米起每隔不大于 6 米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GB50057-94 之条)
84、建设单位应将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

(11
号令)
85、外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

(P463 QX3-2000 之 3.8条)
86、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原则上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为主。

(GB50057-94 之条)
87、所谓信息系统是指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_计算机、通
信设备、控制装置等的统称。

(GB50057-94 附录八)
88、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

(P463 QX3-2000 之 7.1
条)(P463 QX3-2000 之 8.3条条)
90、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
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

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GB50057-94 之条)
91、请写出图一中雷电流的分配比例:分配在信号线、各种管线上和电力
线上的雷电流总和的 50 %;分配在接地装置上的雷电流为 50 %。

(GB50057-94 之条)
92
二中,s 型②是m 型等电位连接网。

(GB50057-94 之条)
94、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格的尺寸不应大于5米×5米或6米×4米。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格的尺寸不应大于10米×10米或12米×8
米。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格的尺寸不应大于20米×20米或24米
×16米。

(GB50057-94 之条条 3.4.1条)
95、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a区或LPZ0b区与LPZ1区的
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

(GB50057-94 之条)
96、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体的顶端和底端与防
雷装置连接。

(GB50057-94 之条)
97、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防雷装置
互相连接。

(GB50057-94 之条)
99、气象台(站)的雷电防护分为三级,气象信息系统的雷击电磁脉冲
的防护分为四级。

(P491 QX4-2000 之 4.4条P463 QX3-2000 之 4.2条)
10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防直击
雷的接地装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3m 。

(GB50057-94 之条)101、市郊旷野某炸药仓库,长10米、宽7米、高5米,该炸药仓库年预
=6.01[次/(km2*a)]).
计雷击次数为0.05 次/a (已知N
g
(GB50057-94 附录一)
102、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应适当加密雷达机房和控制室的外墙钢筋密度。

其钢筋密度网孔一般不大于 200mm×200mm 。

墙上敷设的电缆、光缆与避雷引下线最小平行净距离为 1m 。

(P453 QX2-2000之9.2条9.3条)
104、单支避雷针地面保护半径在避雷针高度等于滚球半径情况下为最大,其最大值为滚球半径。

(GB50057-94 附录四)
105、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但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 4mm ,铜板不应小于 5mm ,铝板不应小于 7mm 。

(GB50057-94 之条)107、可燃性气体放空管路必须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高于管口不小于2m ,避雷针距管口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3m 。

(GB50057-94,条)
108、高度不超过 40m 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该高度时应设两根引下线。

(GB50057-94 之条)
109、福州市有一座位于市郊旷野孤立的疗养院,建筑物群长200米,宽100米,高25米,该疗养院年预计雷击次数为 0.39 次/a (福州市年平均雷暴天数为63.2天).(GB50057-94 附录一)
110、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系统之间的电
位差。

(GB50057-94 附录八)
111、接地体的有效长度按确定。

(GB50057-94 附录三)
112、在ρ≤3000Ω•m没的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柱子引下线基础内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0.82平方米第二类,第三类为0.37平方米。

(GB50057-94 之条)
113、GB50057--94规范将建筑物防雷方法分为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电感应。

(GB50057-94 之条)
114、在土壤电阻险率为200Ω·m的地方建造一周长60米闭合地网,实测工频接地电阻值 5.8Ω,请问地网中心点的冲击电阻 2.9 欧母。

(GB50057-94 附录三)
11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防直击雷的
接地装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3m 。

(GB50057-94 之条条)117、多雷区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 20 天以内的地区。

(GB50343-2004 之条)
118、在设计接闪器时,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之一或任
意组合。

(GB50057-94 之条)
119、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GB50057-94 之条)
120、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 0.3米至1.8米之间装设断接卡。

(GB50057-94 之条)
121、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当平衡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距净距小于 100米时应采用金属线
跨接,跨接点的间距应大于 30米。

(GB50057-94 之条)122、在TN系统中,选择220/380V三相系统中的SPD,其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应不小于标称电压(Uo=220V)的 1.15 倍。

(GB50057-94 之
条)
124、进入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低压线路至少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不应小于 15 米。

(GB50057-94 之条)
125、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其壁厚不小于4毫米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得少于 2 处,两接地点间距离不宜大
于 30 米,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 欧姆。

(GB50057-94 之
条)
127、引下线暗敷时园钢直径不应小于10毫米,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80平方毫米。

(GB50057-94 之条)
128、油罐防感应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欧姆。

(P349GB50074-2002 之条)
129、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防发生生命危险的最重要措施是采用等电位连
接。

(GB50057-94 之 3.3条)
131、加油站用于汽车油罐车卸油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
于 100 欧姆。

(P367GB50156-2002 之条)
132、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共用接地体 ,它的基本形式为: 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

(GB50057-94 之条)
13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 15d/a 的地区,高度在 15米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3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GB50057-94 之条条)
135、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的防雷区分为 LPZ0A 和 LPZ0B 两种。

(GB50057-94 之条)
141、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有效长度应符合附录三的规定、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采用降阻剂。

(GB50057-94 条)
138、根据对雷电所测量的参数得知,雷电流最大幅值出现于首次雷击,雷电流最大陡度出现于后续雷击。

(GB50057-94附录6)139、穿钢管和两端连接的目的在于使其起屏蔽、分流和集肤作用。

(GB50057-94 条)
143、对从事防雷装置防雷工程施工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对从事防雷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实行资格管理制度。

(8号令)
144、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 。

其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 2 倍。

(GB50057-94 之条)
145、避雷针(网、带)及其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

首先安装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

146、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

(GB50057-94 附录八)149、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
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

(GB50057-94 之条)
150、加油站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钢油罐的防雷接地点不应小于两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 Ω。

卸油场地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
应大于 100 Ω。

(GB50156-2002)
151、某地平均雷暴日为20天/年,要建一座16米高的水塔,应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

(GB50057-94 之条)
152、当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带,网)时,其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
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Ω。

(GB50057-9 4之条)
153、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 3 米。

(GB50057-94 之条)
154、在做雷电防护工程时,接闪器应做热镀锌或涂漆等防腐处理。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应采取加大其截面积或其它防
腐措施。

(GB50057-94之条)
155、对各类防雷建筑物,用铜或镀锌钢做等电位连接带时,其截面不应小于 50 mm2。

(GB50057-94 之条)
156、为了防雷击电磁脉冲,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 LPZ0B 与 LPZ1 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

(GB50057-94 之条)
157、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GB50057-94 之条)
160、某加油站泵房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汽油金属罐罐壁厚度应不小于4 毫米。

(GB50057-94 之条)
161、有一高度50米的砖结构烟囱,应设 2 根防雷引下线,因下限采用圆钢是应不小于 12毫米。

(GB50057-94 之条
条)
162、广州市市郊有一旷野古丽的疗养院,建筑物群常200米,宽100米,高20米,该疗养院年预计累计次数为 0.07 次/a。

(提示:
87.613≈335)
(GB50057-94 附录一)
163、有一座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的高层大厦,高度为92米,在设计时应采用以下防侧击雷措施:从 30 米起每隔不大于 6 米沿
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从 30 米及以上外墙
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GB50057-94 之条)
164、某厂去测得土壤电阻率为500Ω.m,用摇表测得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