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检测5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含解析浙科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A级—基础层次·学考]
1.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的物质是( )
A.糖蛋白B.纤维素和果胶
C.磷脂D.蛋白质
解析:选C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其中起支架作用的物质是磷脂。

2.将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海绵的细胞才能结合在一起,分析其原因是( )
A.不同海绵细胞表面的膜蛋白不同
B.不同海绵细胞表面的脂质成分不同
C.不同海绵细胞表面的磷脂种类不同
D.不同海绵细胞表面的胆固醇不同
解析:选A 糖蛋白具有特异性,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3.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需使用人工肾。

人工肾的关键部分是可将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的人工膜。

这种人工膜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
A.流动性B.过滤性
C.物质分解性D.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D 血液透析膜可将代谢废物透析掉,留下有用的成分,这模拟的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4.冰冻蚀刻技术是将在超低温下冻结的组织或细胞骤然断开,依照组织或细胞的断裂面制成复模,用于电镜观察的技术。

科学家常用冰冻蚀刻技术观察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分布和膜面结构。

下图是正在进行冰冻蚀刻技术处理的细胞膜,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BF和PF侧均为磷脂层的疏水侧
B.因为BS侧分布有糖蛋白,所以BS侧表示细胞膜外侧
C.冰冻蚀刻技术冻结的细胞膜依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解析:选C 生物膜的磷脂层双分子层中,磷脂疏水端在膜中央,亲水端在膜两侧,故BF和PF侧均为磷脂层的疏水侧,A正确;糖蛋白分布于细胞外侧,因此,图示中BS侧表示
细胞膜外侧,PS侧表示细胞膜内侧,B正确;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冰冻蚀刻技术冻结的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C错误;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一侧,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5.下列关于细胞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
B.植物和真菌的细胞壁组成物质和结构相同
C.细胞壁不能保护细胞
D.参天大树主要靠死细胞的细胞壁支撑
解析:选D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边界均是细胞膜,A错误;植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的细胞壁是几丁质,B错误;细胞壁能保护细胞,C错误;参天大树主要靠死细胞的细胞壁支撑,D正确。

6.如图所示,在火棉胶袋(半透膜)内注入淀粉和食盐溶液,插入细玻
璃管后,用线系紧密封并使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刚好高出烧杯内蒸馏水的液
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

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烧杯中检测不到淀粉和Na+
B.烧杯内液体遇碘­碘化钾变蓝色
C.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无变化
D.该实验可反映半透膜对物质具有半透性
解析:选D Na+和Cl-可以穿过半透膜,因此溶液中能检测到Na+,并且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会出现沉淀,淀粉不能穿过半透膜,不会出现蓝色反应。

7.图示为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模型,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膜结构基础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2、5、6是各种________。

请说出其一个功能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3表示________,它与________(功能)有关。

(4)如果图示为质膜,则表示细胞外侧的是________(填“A”或“B”)侧。

(5)质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功能特性是________,磷脂分子________(填“头部”或“尾部”)是亲水端。

解析:(1)膜结构基础为磷脂双分子层,对应的数字编号是4。

(2)图中的2、5、6是各种膜蛋白,膜蛋白的功能有控制物质出入(生物催化剂等)。

(3)图中的3表示糖蛋白,它与
细胞识别有关。

(4)如果图示为质膜,3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则A侧表示膜外,B侧表示膜内。

(5)质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磷脂分子头部是亲水端。

答案:(1)4 磷脂双分子层(2)膜蛋白控制物质出入(生物催化剂等) (3)糖蛋白细胞识别(细胞保护) (4)A (5)流动性选择透过性头部
[B级—发展层次·选考]
8. 如图是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
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膜中的①与②是可以移动的
B.图中①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C.③使细胞膜的运动更加有序
D.一些物质②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解析:选B 膜中的①磷脂双分子层与大多数②蛋白质是可以移动的,A正确;图中①磷脂双分子层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B错误;③胆固醇一方面能限制磷脂分子的运动增强其运动的有序性,另一方面将磷脂分子分隔开增强其运动,C正确;②为膜蛋白,可能是酶,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D正确。

9.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来自图甲的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图示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1、2、3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细胞内图乙分子只存在于细胞膜中,A部为亲水端
C.图甲中4与细胞膜的选择性吸收有关,1、2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3、4有关,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
解析:选B 从图中可看出①是糖类,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亲水性头部,B是疏水性的尾部。

细胞膜为细胞内部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A正确;细胞中磷脂分子存在于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B错误;图甲中④蛋白质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正确;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有关,其中蛋白质分子的种类和数目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D 正确。

10.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
图),它载入药物后可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解析:选C 球形脂质体的双层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外,疏水端朝内,所以图中a处可嵌入水溶性物质,b处可嵌入脂溶性物质;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也是脂质,图中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

11.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荧光斑点。

该实验不能说明(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解析:选C 据题意可知,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其荧光淬灭后会逐渐恢复,说明被荧光标记的某种化学成分在运动,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不符合题意;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上的某种组成成分结合,B不符合题意;该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发生物质的跨膜运输,所以从荧光恢复的速率无法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符合题意;从荧光消失到恢复的这段过程可以计算出荧光恢复的速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D不符合题意。

12.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

请你帮助他完成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实验材料和用具
新鲜的红色月季花瓣、烧杯、记号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清水、量筒。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记号笔标上A或B。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解释在盐酸溶液中出现该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1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流动性。

(2)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而死细胞膜不具有这一功能,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是死细胞还是活细胞,死细胞可以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处理控制,用清水处理的是活细胞,与用盐酸处理对照,因变量是红色月季花瓣和液体的颜色变化,溶液的用量、红色月季花瓣的量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选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记号笔分别标上A、B。

第二步:向A、B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清水。

第三步:选等量的新鲜的红色月季花瓣,分别放入A、B两个烧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内花瓣和液体的颜色。

③实验结果:加盐酸的烧杯中花瓣的颜色逐渐褪去,而溶液变红,加清水的烧杯中花瓣仍为红色,水呈无色。

说明盐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2)②分别在A、B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清水在A、B烧杯中分别加入数量相同的新鲜红色月季花瓣,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和花瓣颜色的变化③盐酸溶液呈现红色,花瓣的颜色逐渐褪去盐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