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弃疾的矛盾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辛弃疾的矛盾心理
第一篇:浅析辛弃疾的矛盾心理
浅析辛弃疾的矛盾心理
摘要: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他坚持主战立场,有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

但由于南宋政府主张求和,使他不断受到政治打击,屡遭贬谪,以致罢官隐居。

这样的人生境遇导致他的词中常常表现出其内心的矛盾,想要隐居出世,却又不忘家国天下,欲入世报国。

关键词:辛弃疾出世入世矛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平生以英雄自诩,渴望成就英雄伟业,想要抗战复国,却受到懦弱只求苟安的南宋政府的阻挠,遭人陷害和排挤,多次被贬,无奈退出朝政,隐居山水。

但是,无论何时辛弃疾都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即使被贬,即便隐居,也心怀家国之事。

他郁郁不得志的愤懑,退隐山水的不甘,与其欲在战场上博取功名的豪情造成了其矛盾的心理。

英雄词人辛弃疾的矛盾心理,并不是由于个人物质生存条件的恶化,而是在于其坚定的抗金理想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实处境相抵触,这导致其内心产生一种进退两难、抑郁而愤激的矛盾心境。

辛弃疾的这种两难处境和矛盾心境,在其早期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即已展现出来。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在这首词中,以“秋”、“水”、“愁”为核心的“悲秋”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忧愁;以“落日”、“断鸿”、“游子”为核心的游子“怀乡”的意象,则表现出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漂泊感;以“吴钩”、“英雄泪”为核心组成的英雄“失志”意象,表现出词人无用武之地的压抑之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在这首词的下阙,词人又连续用了三个历史人物典故,即季鹰之思鲈还乡、许汜之求田问舍、桓温之对木慨叹。

这三个典故在词
中意象多重复杂的氛围下,深沉地展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透射出英雄词人辛弃疾在出仕与归隐之间矛盾纠结的心境,欲进不能,欲退不忍。

总的来说,这首词反映了辛弃疾收复故土的远大理想与难以实现这一理想的矛盾,出仕与归隐的人生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以及生命虚度的失落感和时间短暂的紧迫感之间的矛盾。

辛弃疾即使处在闲散的状态,而且年岁己老,但在词中他仍流露出渴望如年青时的意气风发,收复故土,统一中原的壮志。

可见,辛弃疾即便退隐江湖,仍不忘怀于国事。

他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的心态虽然感到失望,想要退隐,但是仍心存一丝幻想,渴望朝廷有朝一日重新起用他,因此退意未决。

例如《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

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同时也表现出词人想要像年轻时一样奔赴战场,奋勇杀敌。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当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南宋政权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所作,作者虽“老骥伏枥”,但“志在千里”,但苦于不被任用,壮心没有条件实现,内心更多的是对南宋政权的不满,壮志未酬的愤懑、无奈之感,想要入世却不得,想要出世却不甘的矛盾之感。

综上所述,辛弃疾一生中心里充满了进与退的矛盾思想,退中有进,于进中含有退意,直至晚年,心中仍有不少进意。

他所怀抱的世界观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不时受到残酷的考验。

因而,在说进时,他少了屈原那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顽强和执着;而在言退时,也没有
陶渊明那种“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的洒脱和坚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此意徘徊”,内心矛盾至极。

辛弃疾这位空怀一腔复国之志却终不得一展抱负的伟大的爱国词人,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悲愤,走完了他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论辛弃疾词的多元风格及相反相成的艺术特质,刘勇刚,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1期,2010年1月
2、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论辛弃疾的人生困境及其消解之道,刘原池,中国韵文学刊,第22卷,第4期,2008年12月
3、辛弃疾词的悲剧体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抗争和超越,殷文强,文教资料,2009年11月,中旬刊
4、辛弃疾的赋闲与诗意栖居,张思齐,将悉数会科学,2008年5月
5、英雄的悲歌——试论辛弃疾的爱国词,涂平荣,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2期,2006年
第二篇:辛弃疾
最真莫过于情沛诗词,最美莫过于丰满生活
读完剑胆诗魂《辛弃疾》这本书,内心波澜再次涌起:世上人千千万,总有那些许可以穿透人群隔膜而直达人内心深处的默契。

究其原由:同拥纯纯赤子,协奏节律韵度!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流,时而激流勇进;时而缓波平步。

而那些关键时刻的一举一动都特别牵动着人的灵心。

不止一次的被辛公的精神所折服,与他的生不逢时而扼腕同悲。

一个小士大夫的崛起之路花费的太多精力在那些细枝末节上面了,一个人的才情、智慧、勇略都无法恰逢其时的使用到正确地方,整天处那些尸位素餐之人下格格不入!
英雄喋血怒目,壮士嚼穿银齿。

何其恨!人力不能胜天,可情感总会在不经意处幸临其间,挥之不去!
不是有意如斯之哀婉,而是心已百转千回扭曲得不复全态!
不是此刻良多怨念愧对须眉,而是情到深处不能自已!
不是不知男儿不负青云之志,而是心底已亏当循借因依!
不是不知昔日之形暗随流水,而是心已所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不是愿意攀援权贵而呼之则来靡之则去,而是万事不由人做主一生难与命争衡!
人很矛盾:站在金字塔最底层看到的风景却越加丰富,世人百物,人间万苦!上了顶峰,眼前只剩下功名利禄、仕宦前途!上下异心矛盾造就多少杯具。

在杯具面前,只能对命运俯首称臣。

在权利面前,别人苦心经营几十年甚至世代相传,岂能让这样纯纯赤子而可抗衡!是啊!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也就仿佛向大家宣布:这里是我的,这些所有的都是我的,乖乖听话也就能相安无事,可是一点风吹草地,整个就工于心计、痴于算计!
为什么总会让别人轻而易举扼住自己的命运咽喉。

自己就这样被乖乖的摁趴在地上毫无怨言却又无能为力。

上下同心啊上下同心!如果把中间的臃肿、复杂的过程都省略,如果能权利迷住双眼的人体验更多的民间疾苦;尝遍生活各种滋味。

如果人们可以不凭借着创造些人力无可抗衡的各种力量来主宰别人的命运!一代之英,万世之雄,在这种力量面前又算得了什么了?不知是谁说过:“木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木有英雄的民族想方设法的凭自己的智慧塑造,而拥有英雄的民族却千方百计的阻止,唯恐自己的此种力量受到点点损害。

好一句“男儿到死心如铁”“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本来决策南向是为了大家的前途着想,可是“归正人”“二臣”地位何其相似!主宰自己的命运,主宰别人的命运。

如果稼轩知道南渡之后等待的是二十年的宦游,十几年的闲置,呼之则来,靡之则去,每次酒醉梦醒,这位身高八尺、壮如虎兕的山东大汉也曾有过黯然悔恨,痛拍栏杆啊!
人的生活太经受不起岁月无情的摧残,当辛公那耀眼篇章幻化成为束手踱步、背影空吟的时候,内心莫名的悸动。

当闲来闲去几度的场景重复,仅靠点点诗词惊起生活波澜。

沉吟在辛公诗词完美的意象,眼前已经有血有肉如斯熟悉却又如斯陌生。

无数次的幻想辛公生活会是如何如何,甚至方方面面都追求近乎
完美。

可他毕竟还是人不是神:他一直都生活在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尘世:从见到范瑞敏的惊艳、爱慕溢于言表,到初入仕途酒阑正酣唱和应酬。

从帅江西为修堤观景台而忽视税赋,到最后激言堪对韩侂冑之别心!其间有激动、有失落、有恼火、有悔恨……有偶然暂迷双眼,但始终不变初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一个人不是因为诗词才是生活丰满,而是有了丰满的生活才诗词情生!最真莫过于情沛诗词,最美莫过于丰满生活!
第三篇: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liǎo),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该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
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这是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

上片以山水起势,雄浑而不失清丽。

“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近题旨。

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

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

不用直笔,连用三个故实,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

结尾处叹无人唤取红巾“搵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也别具深婉之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ì)狸(lí)祠(cí)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

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

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 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

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

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

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

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侂:tuō,胄:zhòu)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
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第四篇:辛弃疾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
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1.摸鱼儿: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本为歌咏捕鱼的民歌。

又名《山鬼谣》,《陂塘柳》,《双蕖怨》,《摸鱼子》,《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

唐教坊曲。

宋词以晁氏《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兹以取为准则。

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前第四、后第五韵,定十字一气贯注,有作上
三、下七,亦有以一字领下四言一句,五言一句者,可以不论。

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2.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从鄂州至潭州主持遭运。

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

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3.消:消受,经受,禁得。

4.落红:落花
5.见说:听说。

苏轼《点绛唇》词:“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 6.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7.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
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准拟,约定。

8.脉脉:绵长深厚貌。

9.君:指善妒之人。

10.玉环飞燕:杨玉环,杨贵妃的小名,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

安禄山叛变后,赐死于马嵬坡。

飞燕,赵飞燕,汉成帝宠爱的妃子,后来废为庶人,自杀。

两人皆貌美善妒。

11.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译文】
再也经受不起几次风雨,美好的春季又急匆匆过去了。

爱惜春天,尚且还经常担忧花儿会开得太早而凋谢太快,那么,何况如今面对这无数红花落地的残春败落景象。

我劝说春光:你暂且留下来吧,听说芳草已生遍天涯,会遮住你的归路,你还能到哪里去呢?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归去了。

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网,沾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春的痕迹。

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搁了。

陈皇后的美貌曾经也遭人嫉妒,纵然用千金重价买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请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青春挥霍无度,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尘土了吗?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做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第五篇:矛盾心理作文
矛盾心理作文9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矛盾心理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矛盾心理作文篇1
今天,我们体育课上好以后。

走楼梯时,因为人很多。

不知谁拉了陈政一把。

他没搞清楚状况。

误认为是我。

他就向我挥拳过来。

砸在我的肩上,感觉很痛。

我也不甘示弱,还他一击。

那是我心想我连
碰也没碰到他,他来打我。

太可恶了!
因为这件事,他就给我好朋友杨杭说悄悄话。

我看肯定是我的坏话。

以前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因为这些小事。

我们的友谊变差了。

我希望我们再次成为好朋友。

真的,我们相符道歉再次成为好好朋友。

矛盾心理作文篇2
上个星期,我和弟弟闹矛盾了。

那天晚上,星稀月不明,我和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捉迷藏。

这时候,弟弟跑了过来,亲密地说:哥哥,我和你一起玩吧。

为什么?我看,是你胆小怕黑吧!看着烦人的弟弟,我讨厌地说,这下被我一句话点中了命脉吧,谁叫你经常像跟屁虫似的烦着我。

怕黑,我就不能玩吗?好半天弟弟才说出话来,声音如同蚊子叫。

能!只是怕黑就别参加!我没好气的讲。

弟弟有点急了,大声说:凭什么,我不能玩!因为你怕黑!我有点得理不饶人地说。

怕黑我就不能玩吗?弟弟吼道。

你胆小就别参加!同伴不耐烦的说道:别吵了!一起玩就一起玩!吵什么!好,三条道,一人走一条。

我当时正在气头上,丢下这句话就走了。

弟弟呆呆地站在那里。

隐约中听到有人对他说:不要紧,你跟我一起走吧!这句话让我更加生气,竟然还有人护着他!我不玩了,回家。

愤愤不平的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后来一想,自己做得确实有点过分,毕竟他是我的弟弟呀。

于是,我决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向他道歉。

但结果让我大跌眼镜。

第二天弟弟似乎不生气了,还笑嘻嘻地跟我说话。

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这么多年,这样的争吵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但每次我们都能和好如初。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那是因为,我们是一对好兄弟。

矛盾心理作文篇3
记得在我四年级的时候,我和我的同桌,曾经发生过一次矛盾。

那天上午第一节课,我正在认认真真的写作业,我的同桌他就闲的没事干了,他想了一个坏主意,于是他就偷偷摸摸地把我的铅笔盒给藏起来,过了一会我的字写错了,我正在找橡皮,我往抽屉一看,呀!我的铅笔盒咋不见了?
正当我非常焦急的时候,我看到同桌不由地在旁边笑了起来,我想会不会是他偷了我的铅笔盒?
我对他说:“你能够看看你的抽屉吗?”他顿时紧张了起来,看他的表情就知到一定是他,我偏和他大吵了起来。

他的脸涨得比红苹果还红,满眼充满了怒火,双手握的紧紧的,怒火挤出的皱纹,看似凶神恶煞,活象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似乎恨不得一口把我给吞了,我害怕极了,事后,我跟他道了歉,他也跟我道了歉,我们两个和好如初了。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同学之间要和平共处,有困难时要互相帮助。

矛盾心理作文篇4
星期六下午,我从书包里找出作业,开始认真地做作业。

这时,爷爷走了上来,他到办公室来看了一会儿报纸,又看了一看手机。

“12点30了,我要上去看电视了,你上去吗?是《百家讲坛》。


与此同时,老爸拿着一份报纸正聚精会神地看着。

我还假装地在做语文试卷,爷爷有点不耐烦了:“12点30分了,开始了,你去不去看啊!你不去看我要去看了,不然就要错过了。


我马上站了起来,又马上坐了下去,因为我似乎看到老爸的眼睛狠狠地向我瞪了一下,我便开始拖时间:“那个……爷爷,我在想一下吧……那个……”只有这样,把我老爸弄反烦了,他就自然会放我上去。

“什么那个这个的,要看就看,不看拉到!”爷爷有些不耐烦了。

我有扫了一遍老爸整张脸的表情,又说:“要多少时间,我可是要做作业的。


“半个小时左右吧!”爷爷见我有想上去看电视这个想法,便把1小时说成半小时。

我又瞧了一眼老爸,他那双眼睛好似时刻在观察着我,我被他盯的心虚了:“那个……算了吧,我还是写作业吧。

你上去自己看吧,下午还有英语兴趣班呢。


爷爷有些失望,他转身走上了楼。

与此同时,老爸不在盯着我,而是又悠然自得地看起了报纸。

这时的我,心里真是矛盾。

邮箱上去,又怕被老爸骂,我只能投降,乖乖地做作业。

矛盾心理作文篇5
人人都各持己见,而且往往不是一切都好,就是一切都坏。

其实,所有的事情既可以是坏的,也可以是好的,关键要看你怎么看待它们。

一人追求不舍的'事可能是另一个人避忌唯恐不及的。

以一人之见去衡量一切,是无药可救的愚蠢。

世界有一半在嘲笑另一半,其实整个世界都是傻瓜!难道不是吗?人类最恶毒的诟病莫过于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头上,完美并不意味着仅仅就取悦一个人。

个人品味丰富多彩,如同人的脸各有不同一样。

高雅的对立便是低俗,俗人看待雅士,往往称之做作,故作姿态,假仙······雅士眼中的俗人,永远是俗不可耐,市井,素质低下······世界上没有全然无人喜欢的东西,不要因为一件东西不能取悦于某些人你就对之看法不佳,总会有人欣赏它的。

当然他们的喝彩会引来另外一些人的攻击。

事物是否令人满意的标准是,是否深孚众望。

人生一世,不能只听从一种意见,跟从一种风俗,或自限于一种行为规范。

对立的事物之间,永远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就像锋利的矛刺向最坚硬的盾,结果必然两败俱伤。

同时对立的事物之间,也存在着一把双刃剑,割伤对方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自认为高雅之人须铭记,“心随精英,口随大众”不是一句笑谈。

人人都各持己见,而且往往不是一切都好,就是一切都坏。

其实,所有的事情既可以是坏的,也可以是好的,关键要看你怎么看待它们。

一人追求不舍的事可能是另一个人避忌唯恐不及的。

以一人之见去衡量一切,是无药可救的愚蠢。

世界有一半在嘲笑另一半,其实整个世界都是傻瓜!难道不是吗?人类最恶毒的诟病莫过于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头上,完美并不意味着仅仅就取悦一个人。

个人品味丰富多彩,如同人的脸各有不同一样。

高雅的对立便是低俗,俗人看待雅士,往往称之做作,故作姿态,假仙······雅士眼中的俗人,永远是俗不可耐,市井,素质低下······世界上没有全然无人喜欢的东西,不要因为一件东西不能取悦于某些人你就对之看法不佳,总会有人欣赏它的。

当然他们的喝彩会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