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在中国人心目中,孟浩然的《春晓》一诗能占据怎样的地位?咿呀学语的小童都会背;白发苍苍的老妇也能吟。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今天,我们就说说的孟浩然故事吧。

为仕而隐的孟浩然
孟浩然的一生,都处在仕与隐的矛盾之中。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阳城中一个书香之家,他少时苦读诗书,立下鸿鹄之志。

但另一方面,他内心也很向往古代的隐士: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为羲上人。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
盛唐时期,隐逸风气盛行。

在当时,那种消极遁世、为隐居而隐居的纯粹隐者,是不存在的。

反而流行以归隐作为入仕的阶梯,蛰伏在山林里,万一被当权者寻访发现,以为是世外高人,就能得到更高的礼遇。

这种以隐为进的求职路线,被称为“终南捷径”。

二十多岁的时候,孟浩然和好友同隐鹿门山,这时候是“为仕而隐”,意在立身济世,一边隐居一边读书。

朋友圈强大的孟浩然
孟浩然的“朋友圈”,用“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形容,绝不虚妄。

归隐期间,孟浩然与很多朋友都有交往,王维、李白、杜甫、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还有像张九龄、贺知章、高适、岑参等等,也都是孟浩然朋友圈里经常为他点赞的,他们彼此互敬互重,肝胆相照,结为一生的知己。

李白读了《春晓》,就开始喜欢孟浩然的诗。

有次他出川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结交为好友,从此成莫逆之交。

唐开元年间,孟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见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对孟浩然评价极高,有诗《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特别钦佩孟浩然的诗,评价他的诗为:
清诗句句尽堪传。

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面试失败的孟浩然
孟浩然与唐玄宗见面历来有许多版本。

《新唐书》这样说:在王维做翰林待诏的时候,孟浩然去他的单位找他玩,结果唐玄宗突然到访。

慌忙之中,孟浩然赶紧躲到了床底下。

当着皇帝的面,王维也不敢隐瞒,说出了实话。

唐玄宗听闻孟浩然有才,于是就喊他出来,给他一个面试的机会。

结果,孟浩然当场向人们实践了面试时说的话有多么重要。

他没有拿自己的代表作,而是拿出了一首《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
在这首诗里,他说自己没有才能被明主抛弃,因为体弱多病,好
友也离他远远的……听着听着,唐玄宗生气地问孟浩然:“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气坏皇帝的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孟浩然不是没有表达过自己对仕途的渴望,还写得很好。

比如,在送给张丞相的诗里,他就表达过这种向往: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才是想做官该有的态度啊!为什么不给皇帝看这首呢?
有才任性的孟浩然
据说有一天,时任采访使的韩朝宗来找孟浩然。

韩朝宗以举贤荐能闻名于世,就连大诗人李白也写过“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能得到韩朝宗的赏识,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韩朝宗看孟浩然是个人才,打算在他回京述职的时候把孟浩然举荐给朝廷。

于是,两人约定好了时间。

然而等到要走的那天,韩朝宗左等右等也等不到孟浩然,便赶紧派人去寻找,最后发现他跟一帮好朋友在一起“剧饮欢甚”,正喝酒喝得高兴呢!
来人好心提醒他,该走啦兄弟,别忘了你还有约定呢。

结果孟浩然酒兴上头,竟然决定不去了:“业已饮,遑恤他!”气得韩朝宗扔下他自己走了。

也许孟浩然当时不赴荐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是敢边喝酒边放了大官员的“鸽子”,事后还毫不后悔,可见其真性情。

忘遵医嘱的孟浩然
孟浩然终身布衣,也常常辞乡出去旅游。

不过,他后半生的归隐,就带了一些出仕不成的郁闷。

后来,张九龄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把孟浩然找来做自己的幕府从事,这是孟浩然平生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出来为官府做事。

在这里,孟浩然也没有别的事儿,他的诗歌里写了不少陪张九龄
游山玩水、登楼望远的诗句。

时间一长,他又感到很不自在。

孟浩然只在张九龄的幕府中工作了一年就离开,再次回到襄阳。

有学者推测,这时他可能已经患上了背疽。

回家以后,虽然疾病得到了诊治,但是他的病没有完全好,医生嘱咐他,一定要注意忌口,不要随便吃鱼鲜。

公元740年,老朋友王昌龄南游襄阳,顺道就去看看孟浩然。

老友相聚、设宴款待,自然是心情愉悦,于是把医生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浪情宴谑,食鲜疾动”。

这一次不遵医嘱的痛饮,让他背部的毒疮再度发作,不久后病逝于隐居的山中,终年五十二岁。

一代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

那位青衫飘飘的诗人
用一根竹笔,与山水相伴
他走入山水田园
品味着生活的怡然
如今孟浩然走入千年的文字中,
走入水墨风景中,
走入岁月的浩瀚云烟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