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第十八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枣庄市市第十八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最后的较量
欧·亨利
手段高明的惯偷杰米,因在狱中表现好被提前释放。
出狱那天,杰米暗暗下定决心,再不回那个该死的监狱了。
可是,不久后他又重操旧业,并且连连得手。
杰米与探长班激烈较量后,差点失手被擒。
为了躲避班的追捕,杰米逃到艾尔摩小镇上。
一天杰米在大街上闲逛,听人谈论起艾尔摩镇银行家亚当很有钱,心中不觉一动。
然而,一件意外的事情改变了他的计划。
那天,杰米正在亚当家门口转悠,忽然“嘎”的一声,一辆汽车在他的身边急刹车,差点撞到杰米身上。
杰米刚想发火,从车里跳下来一个身材窈窕的女子,杰米完全被她的风采迷住了。
这天晚上,杰米失眠了,眼前总浮现出那位女子微笑的问候:“先生,您没事吧?”一阵突如其来的烈火把杰米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宾塞”先生在艾尔摩安顿下来。
他开了一家鞋店,买卖很兴隆。
杰米第一次感到正常人生活的美好。
他还交了许多朋友,而且如愿以偿,他赢得了姑娘的爱情。
原来,他是亚当的宝贝女儿,名字叫安娜。
一年后,他赢得了当地人士的尊敬,他的鞋店很发达,他和安娜已经决定在两星期后结婚。
亚当先生很器重宾塞。
安娜非但爱他,并且为他骄傲。
他在亚当一家和安娜的已经出嫁的姊姊家里都很受欢迎,仿佛他已是他们家的成员了。
这天,杰米来到亚当这里,并且把自己以前做案用的那个工具箱也带来了。
他准备和安娜一起到小岩商业区去购买结婚纪念品,顺便将这只工具箱送给一个修保险箱的朋友。
因为杰米再也用不上这个工具箱,他要开始新生活了。
亚当对这个未来女媚非常喜欢,他觉得这个小伙子事业心强,人也正直,安娜和他一起生活一定会很幸福。
他倒了一杯红酒给杰米说:“宾塞,时间还早,我们先来看看我新做的保险柜如何?”
杰米这才发现在大厅的右墙角,有一个巨大的保险柜立在那里。
安娜的两个小侄子正在这里摸摸,那里摸摸,对这个大家伙好奇得不得了。
杰米内行地赞叹道:“的确很牢固。
”亚当非常得意地说:“是的,它相当牢固,等我安上它,除了我,任何人也休想打开它,连那个大名鼎鼎的专撬保险柜的高手杰米也不例外。
”
杰米没想到自己的名声传得这么远,不觉一阵心慌。
好在亚当没有注意到他的脸色,仍在兴致勃勃的介绍他的新保险柜:“除去报警系统不说,单是这密码锁,恩恩,你看这还有三道不锈钢的门……”杰米一边品着红酒一边不地点头。
“的确,这保险柜和其它的保险柜比起来,相当先进!”
安娜笑着走过来说:“爸爸,不要老谈您的保险柜了,我们还要去买东西呢。
”一家人说说笑笑,谁也没注意到,此时,一个小老头悄悄进了银行大厅,但是杰米注意到了,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一直追捕他的探长——班!
原来,班打听到杰米到了艾尔摩小镇,并即将成为银行家的乘龙快婿。
于是追踪而来,准备揭穿杰米的老底,把他投入监狱。
杰米挽着安娜故作镇定地向门外走去。
班手柱拐杖,站在门口,准备逮捕杰米。
就在此时,传来亚当的惊叫声。
杰米和安娜转身一看,不觉得惊呆了。
原来两个小侄子一时玩得兴起,竟然钻进保险柜,不小心将柜门关上了。
杰米跑过去着急地说:“快点打开柜门,保险柜密封太严,里面空气不足,用不了一会,孩子们就会没命的!”亚当急得团团转,杰米大声问道:“您冷静点,密码是多少?”
“密码还没设呢!”
“那定时锁呢?”
“定时锁也没装!”
内行的杰米立刻感到了事态的严重。
孩子的母亲发疯似地用手捶打着保险柜的门。
有人甚至提议用枪。
安娜转过头,焦急地看着杰米:“你能试试吗?宾塞?你一定有办法,是不是?”
杰米看了看身后的班,心里像翻了五味瓶。
他又转头看了看安娜,安娜正满怀希望地看着他。
他瞅着她,嘴唇上和急切的眼睛里露出了一抹古怪的柔和的笑容。
永别了,我的爱情!!!
“安娜,”他说,“把你戴的那朵玫瑰给我,好不好?”
安娜惊讶地看着杰米,她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的话,但还是从胸襟上取下那朵玫瑰,交到他手里。
杰米把花放在左侧衬衣口袋里靠近心口的地方,挽起袖子。
于是文质彬彬的“宾塞”不见了,代替他的是杰米。
真是轻车熟路,不到十分钟,杰米打开了保险柜。
两个孩子得救了,亚当一家围着孩子又哭又笑。
杰米深情地看了一眼安娜,转身对身后的班说:“班,你赢了,我们走吧!”“你认错了人吧,宾塞先生,”他说,“别以为我认识你。
那辆马车还在等着你呢,不是吗?班转过身,朝街上走去。
杰米看着远去的班,无声地流下了眼泪。
这时,安娜从身后紧紧抱住他说:“宾塞,什么也不要说,我永远爱你!”
13、探长班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4分)
14、根据上下文,解释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分)
一阵突如其来的烈火把杰米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宾塞”先生在艾尔摩安顿
下来。
15、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主要用了哪些结构技巧?(4分)
16、“最后的较量”的结果是什么?请结合全文,探究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4分)
参考答案:
13、答题要点(分析要合理):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深化小说主题。
不仅写了探长的善良,更为人性美的感染力量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脚
14、比喻,描摹出安娜出现在杰米内心引起了强烈的震撼。
这烈火般的感受使他弃恶从善,并且化名定居。
15、答题要点(分析要合理):①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②情节摇摆(或一波三折)。
③善用巧合。
④巧设伏笔。
⑤渲染衬托。
(任答2点,即可满分)
16、结果:吉米救出孩子,探长假装不认识杰米,成全了杰米浪子回头,杰米能继续过他美好的生活。
写作意图:答题要点提示(分析要合理):①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②人心都有向善的一面。
③爱和宽容,能激发出人性善的光辉。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泥墙
何锐
①昨晚梦见地震了,我站在大街上,感觉大地摇晃,对面人家的泥墙裂开大大的缝子,醒来忍不住想起我家老屋的墙。
上次回去还是一年以前,与老屋一样,泥墙已经半颓,全然失去了它昔日的伟岸,如风烛之年的老人,兀自守候着孤单的故园。
②人能站多久?无论多强壮,大概只要几个小时,最多半天,就会觉得很累。
何况这样一堵墙。
它们站在那动辄就是几十上百年。
砖墙尚可,泥墙的寿命更要短很多。
一般的泥墙都是用稻草麦秸沫混了泥土托坯,用泥坯砌墙,外面再抹上厚厚的一层黄泥。
因为泥土不需要很高的成本,所以一般人家都可以把泥墙砌得又高又厚。
但无论多高多厚,它的本性毕竟是泥土,经过几十年的岁月侵蚀,再好的泥墙也会成为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
加上风吹雨打,墙上的泥土纷纷脱落,裸露出为巩固韧性的经年累月的麦秸稻草,犹如枯瘦的筋骨血管,更显沧桑。
墙的外表也不再光滑,从上到下布满雨水频繁冲刷流过的蜿蜒流痕。
不知道是当初就混在其中的草籽们的后代,还是鸟雀衔来的野草小花,在墙上肆意生长,随风摇曳。
淡绿的苔藓从墙角一直往上爬。
蚂蚁忙忙碌碌地在这“崇山峻岭”间翻过,寻找“世外桃源”。
当一堵墙站立太久时,恰好一阵大风吹来,就会有一块轰然倒塌,成了残墙。
③在我小时候,很少有人家的墙是完整的,就连附近菜队围好的泥墙都是带着豁牙的样子。
比起方方整整的砖墙,我觉得带着豁牙的墙更让人喜欢。
高大整齐的砖墙像严肃的贵族,一丝不苟,让人敬而远之。
而沧桑的泥墙却似平易近人的邻家老翁,虽然衣衫有些褴褛,却慈祥可亲。
半颓的泥墙似乎丧失了看家护院的效果,可在那个民风淳朴的时候,没几个人会为此担多少心。
没有了泥墙的阻隔,院子里的屋子、园子、家什更一目了然。
这家有几棵果树,种着什么园子,开着几样花,院子是不是规整,甚至衣架上都挂着什么衣服,比原本一面单调的泥墙更让人赏心悦目。
经常见某家的主人站在园子里,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与墙外的邻居大声聊天。
墙豁这时候倒像是一扇窗子,让人们之间更近了一步。
④残墙的低矮处成了半大孩子最喜欢呆的地方。
我经常放学后,手拿一块饽饽,骑在墙豁子上,边往嘴里塞,边看路过的行人,远远看见有小伙伴就大声地招呼,一起坐在墙上摇着腿说话,或者看袅袅的炊烟、晚归的蜻蜓和小鸟,或者闻邻居大锅里传来烀玉米的香味。
泥墙更是个好玩具,淘气的孩子们把跳墙当做一种挑战游戏。
谁跳得更高、更快、更利索,就成了孩子王,没有人不服气。
后来看了《西游记》,我觉得这跟花果山的猴子把能跳进水帘洞的孙悟空拥立为王,倒有几分相似。
⑤稍微长大一点,我更喜欢靠在墙豁上看书,借着黄昏柔和的光,让书页上的字一个个跳进眼里。
直到瑰丽的晚霞把白纸染成绯色,才惬意地将头靠在墙上满意地眯上眼睛。
有次我在《聊斋志异》里看到一个故事,讲一个书生夜读,在院子的残墙处有个美女露出半个身子,一笑就不见了……当时不但没觉得可怕,倒觉得有几分浪漫,让人想到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⑥春天里看书的时候,还有满树的花陪在身边,花枝触手可及。
秋天更不用说了,随手摘个果子塞进嘴里,是常有的事。
⑦我太奶奶与邻居的老人们也喜欢在太阳好的日子搬只小马扎,聚在泥墙底下,一边晒太阳一边做着小活,或者依偎着被晒得温热的泥墙唠叨些过日子的琐事和积年的老话。
整日的劳碌,这似乎是他们最幸福惬意的时光。
当初他们曾彼此帮衬着筑起生活的小窝,也筑起这些泥墙,并在它的庇护下度过了一生并不富裕却安宁幸福的日子。
泥墙从出生就默默站着,陪伴见证了她们走过的青春、中年直到暮年的岁月。
⑧老人们终究会故去,泥墙终有一日会倒塌,回归自然,回归泥土。
其中的沙粒如孤儿一般流浪,经过菜地、田野、河畔,到新的地方落脚。
或者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回到当初的地方,但泥墙却会永远站在它的心里。
而它曾经是一堵高大的墙的组成部分,这将是永恒的记忆。
就如我们一样,无论走出多久多远,都走不出故园泥墙的影子。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01期)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全文围绕“泥墙”,追忆了作者过去的生活片段,读来真切自然,回味无穷。
比如把泥墙
当做“玩具”的趣味,在泥墙边读书的爱好等。
B.全文结构层次与线索脉络非常清晰,作者明晰生动地叙写了有趣味的、繁琐的往事,详略
得当,富有场景感与真实感。
C.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突出使用了记叙、说明、描写和抒情等,对文章的表情达
意助益不少。
D.全文语言清新自然,不蔓不枝。
句式长短搭配,富于变化;用词简练典雅。
字里行间富于
韵味,将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款款拂来。
E.全文情感表达并不局限于一词一句一段,而是潜移默化地融入在了追忆的细微笔墨之中。
如此创作,会让读者易于接受并引发情感共鸣。
16.文章第②段写岁月侵蚀的泥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7.文章中的“泥墙”蕴含丰富,根据的文章内容,请分析“泥墙”的含意。
(6分)
答:
18.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就如我们一样,无论走出多久多远,都走不出故园泥墙的影子”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和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6分)
答:
参考答案:
15.(4分)CD(C.文中没有突出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D.“用词典雅”错。
)
16.(6分)①承接第一段,具体描写岁月侵蚀的泥墙的“风烛”,表现出泥墙沧桑破败。
②以岁月侵蚀的破败的泥墙来反衬下文泥墙给我和村民带来的乐趣。
③引出下文对村中“人事”的叙写。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
17.(6分)①泥墙指用稻草麦秸沫混了泥土的泥坯砌成,外面再抹上厚厚的一层黄泥的院墙。
②泥墙蕴含着村民平易近人、慈祥可亲、淳朴可爱的性格品质。
③泥墙见证了我及伙伴富有乐趣、充满遐想的童年生活。
④泥墙反映了村民幸福惬意、和睦安宁的乡村生活。
⑤泥墙象征了村中风烛残年的老人们。
⑥泥墙象征了让人眷念不舍的故园。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18.(6分)含义:①倒塌了的泥墙中间的沙子不管在什么地方,心中永远没有忘记泥墙,忘记自己是泥墙的一部分。
②人离开故乡,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故乡的一部分。
(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认识:示例一:文中以“故乡泥墙”作为核心物象,写了“泥墙”的衰败以及相关往事。
透过魂牵梦萦的“故乡泥墙”,我们感知到追念与肯定。
(2分)现实中,对于那些老去或者逝去的美好事物,我们对其追忆思念之外,还应持褒赞与肯定的立场。
(2分)示例二:文中的“故乡泥墙”已经虚化成为了我们的心灵归宿,精神家园,在其中,我们能够寻觅到快乐、坚守与朴真。
(2分)现实中,我们应从往事中汲取如此快乐、坚守与朴真的生活动力,帮助我们认清当下与未来,不迷失做人的方向。
(2分)(言之成理即可)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15题。
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
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
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
“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
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
”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
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一一何泽慧。
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
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
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
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
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
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
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
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
“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
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
1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
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
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
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
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201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
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
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
一块是1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
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1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何泽慧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过研究工作,因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B、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C、1943年,因为身在德国无法与家人联系,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让他代自己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他们也从这封短信开始了自己美好的姻缘。
D、何泽慧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些歌词当初就是写来赞颂何泽慧的。
E、本文运用平实的语言,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描写了何泽慧在求学、家庭、工作、生活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一位老一代科学家的绝代风范。
14、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5、文章最后写道:“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请你结合何泽慧的一生,从“朴素”和“信仰”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参考答案:
13、CE
(A、“因而”错,无因果关系,B、“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的说法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符,D“这些歌词当初就是写来赞颂何泽慧的”在文中无依据)
14、(6分)
为人处世:①朴素。
生活中衣食住行尽显朴素的作风。
②对爱情忠贞不渝。
她与钱三强有朴素而久远的爱情,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③爱国。
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
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一生的重大选择都与国家需要有关。
做学问:热爱工作,执着事业,科研成就卓著。
追求无止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在物理学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引领了中国乃至世界物理学的发展,精益求精,成绩卓著。
(“为人处世”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做学问”3分)
15、(6分)
观点一:朴素。
朴素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可以使人心无旁骛,坚定执着。
①何泽慧在物质生活上极尽简朴,她把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事业上,在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②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之上,一生风雨与共,相依相携,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朴素而久远。
③何泽慧对祖国的热爱朴素而真挚,她没有豪言壮语,但一生的选择与奋斗都自觉地、主动地与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
(每一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观点二:信仰。
信仰是一种人生追求,信仰是激励人奋进的动力。
①何泽慧中学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就是她一生的人格追求。
②何泽慧对祖国的热爱,成就了她事业上的卓越成就,她为母校百年校庆的题词“爱国奋进”即是她一生奉行的信仰。
③何泽慧对事业的执着也体现了信仰的力量。
她九十岁高龄还在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而奋力工作,对科学的信仰,支撑着她奋斗到生命的终点。
(每一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钟羽正,字叔濂,益都人。
万历八年进士,除滑县知县。
甫弱冠,多惠政,征授礼科给事中。
疏言朝讲不宜辍,张鲸不宜赦,不报。
迁工科左给事中,出视宣府边务,哈剌慎老把都诸部挟增市赏二十七万有奇,羽正建议裁之。
兵部左侍郎许守谦先抚宣府,以贿闻,羽正劾去之。
又劾罢副总兵张充实等,而悉置诸侵盗军资者于理。
二十年正月,偕同官李献可等请皇长子出阁豫教,帝怒,谪献可官。
羽正以己实主议,请与同谪,竟斥为民。
杜门读书,士大夫往来其地,率辞不见,林居几三十年,光宗立,起太仆少卿。
未至,进本寺卿。
天启二年,吏部将用为左副都御史,羽正辞曰:“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乃受佥都御史而让从吾为副。
甫入署,即言:“方从哲无谋鲜断,似倭似欺,宜免其官秩,使为法受过,沈纮结内援,招权乡,宜遄决其去。
”群小多不悦。
熊廷弼、王化费之狱,众议纷呶。
羽正言:“向者开原、铁岭之罪不明,致失辽阳;辽阳之罪不明,致失广宁。
朝廷疆土,堪几番败坏!”由是二人皆坐大辟。
会朱童蒙以讲学击邹元标及从吾,羽正言书院之设,实为京师首善劝,不当议禁,因自劾乞休。
顷之,代从吾为左副都御史,俄改户部右侍郎,督仓场。
明年春,拜工部尚书。
故事,奄人冬衣隔岁一给。
是夏六月,群奄千余人请预给,蜂拥入署,碎公座,殴掾吏,肆骂而去。
盖忌羽正者嗾奄使发难也。
羽正疏闻,因求罢。
诏司礼太监杖谪群奄,而谕羽正出视事。
羽正求去益坚,因言:“今帑藏殚虚,九边壮士日夜荷戈寝甲,弗获一饱;庆陵工卒负重乘高,暴炎风赤日中,求佣钱不得;而独内官请乞,朝至夕从。
此辈闻之,其谁不含愤?臣奉职不称,义当罢黜。
”复三疏自引归。
逾年,逆党霍维华追理三案,言羽正委身门户,遂削夺。
崇祯初,复官。
久之,卒。
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B. 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C. 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D. 冯么从吾佥脘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15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
《腾王阁序》有“等终军之弱冠”句。
B. “万历”为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开始。
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年号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 “乞休”就是自请辞去官职,类似的还有“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故乡。
它不同于“致仕”,“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的称呼。
D. “太保”周代设置,为辅佐国君的官。
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汉代沿袭周代官制,又设“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钟羽正年轻有为,担任滑县知县时多有惠政,很快就被提拔为礼科给事中;初为朝官就上疏大胆直言并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B. 因“请皇子出阁豫教”一事而触怒皇帝后,钟羽正回到民间,闭门读书,不与士大夫交往,隐居近三十年才重被起用。
C. 钟羽正忧国忧民,面对朝中群小劣迹,他敢于直言正言,因而遭到奸人的嫉恨与排挤,他只好“自劾乞休。
”
D. 朝中太监受人指使而借故闹事,时任工部尚书的钟羽正,刚正不阿,无私无畏,果断处置,使闹事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羽正以己实主议,请与同谪,竟斥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