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终结性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南昌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终结性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答题表内。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 耕作方式的进步
B. 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2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在唐朝的?
A. 邸店
B.飞钱
C.坊
D.柜坊
3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包括
①专卖制度②加征商税③歧视商人④实行闭关锁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
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局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5.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A在亚非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视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6.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1 : 2, 19世纪初上升为2 : 3。

你认为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B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7 .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中国的资本主义
C.外国资本主义
D.自然经济和中国的资
本主义
& 19世纪70年代,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这说明
A. 机器织布已成风尚
B. 民用企业具有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的作用
C. 海关关税税率的提高抑制了洋布的进口
D. 民用企业解决了军事工业的资金问题
9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D.实现国家对农业、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11. 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A. 沿海开放城市
B.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经济特区
D. 内地开放城市
12. 以下饮食现象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玉米②大米③肯德基汉堡包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13. “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D.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国营企业
④张裕葡萄酒
D.④③②①
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
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A .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 C .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 14.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 是
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 .电报通讯
15. 1930年,一位在广州游玩的客商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C. 几个人力车夫身后仍拖着长辫子 D .几位绅士进西餐馆吃西餐
16.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 :“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 生炉子呢? ”妈
妈回答:“因为我们没有煤。

你爸爸失业了 ,我们没有钱买煤。

” “妈妈,爸爸为 什么失业?” “因为煤太多了。

”这段反映当时社会情形的对白,直接揭示了
A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 .贫富悬殊严重
C.劳资关系日益恶化
D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间的矛盾
17 .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特点的
措施是
A .实行社会救济
B .调整农业政策
C .兴办公共工程
D .强化社会
保障制度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 .实行国有化
B 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
D 政府直接采购
19 .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内容基本相同的是
A .推行国有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制定经济计划
D .加大科技投入
20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
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这一政策的制定者是
A .列宁
B.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21.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共同作用是
A .保证战争的胜利
B .巩固苏维埃政权
C .促进经济的恢复
D .完成向社会
主义过渡
22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 、缺乏全面一贯的指导思想,带有盲目性
B 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C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D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3 . 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随后该国进行改革并得到
195亿美元的贷款,经过短短 两年时间,韩国经济迅速恢复。

这批巨额贷款来自于
A .世界银行 B.红十字会 C.关贸总协定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说明了
A .世界经济中心与政治格局直接相关
B .美国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 C.苏联与美国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D .欧洲经济中心开始动摇
25 .雀巢公司创办于 1905年,现在它在全球有 500多家工厂,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据 2003年统计,每一秒钟就有3900杯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 .雀巢公司经营有方
B .交通便利运输快捷
B 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D 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A .人们相互之间以"同志"相称 B. 一"缠足"的中年妇女从身边走过
C.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D .雀巢产品味道纯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29题12分,共
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
洲输入品……洗面擦身之布,旧时多用土布……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洗
面去垢,曩日皆用本地所产之皂荚,自欧美肥皂行销中国后,遂无有皂荚者,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

——民国《嘉定县续志风土志》
材料二: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鲁迅全集》第一卷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
的记载是否符当时的实际情况? ( 6分)。

(2)材料一中,对计时之器的记载反映了哪些信息(
2分)
(3)导致出现材料二所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 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3月3日下午,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开门营业。

几乎全国各州的州长都发
布通告暂时全部或局部地关闭了银行。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发布通告,规定全国银行休假,
而这就是政府重整财经结构的第一步。

……我们不仅将致力于使有信用的银行重新开业,而且将致力于通过整顿而促使别的银行取得信用。

——赵涛著,《罗斯福新政一一积极的反危机政策》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
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合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
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节录)
材料三:田纳西水利工程
(5分)(1)根据三则材料,归纳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新政首先始于哪一个领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机构应该是哪一个,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6分)
(3)罗斯福新政刚一推出,就引起美国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不同政治集团对其给予了不
同的评价:①罗斯福的坚决反对者说新政”是苛政(rawdeal),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
的。

②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约翰?根室说他所听到的关于新政”的最好定义是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

”③另外有
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
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
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
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的农业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政府干预来控制农产品价格,以避免谷贱伤农。

为达到此目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要者一是鼓励农民撂荒部分耕地(休耕),政府予
以持续不断的支持和补贴从而使他们有信心投资农业新技术,如杂交品种、大型机械和
化肥农药。

――人民网《美国的农业政策及调整》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
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对以后苏联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中对农业是如何调整的?有何影响?(4分)
(3)对于美苏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的经济体制,我们应有怎样的认识?(2分)
材料一: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二:同年(1947年)10月30日,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在协定上签字,1948年1月1 日生效。

总协定的宗旨是:减少关税和贸易障碍,取消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各国生产,扩大国际交换,创造就业机会,保证实际收入,增加有效需求。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图一、二是哪两个国际组织的名称?它们成立后形成的世界货币体系叫什么?(4分)(2)材料二所描述的协定是什么?它后来被哪个国际组织所取代?其宗旨是什么?(4分)(3)图三是哪个国际组织?中国何时加入该组织?加入该组织中国有何利弊?(4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
2.D
3.B
4.C
5.B
6.D
7.A
8.B
9.B 10.A 11.C 12.C 13.B
14.D 15.C 16.A 17.C 18.B 19.B 20.A 21.B 22.D 23.D 24.B
25.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为14分,28、29题12分,共50分。

26. (1)火柴取代火石、毛巾取代土布、肥皂代替皂荚、钟表取代日晷仪。

(4分)文中记载不
完全符合事实,因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农村的影响很小,所以不可能在农村普及毛巾。

(2分)
(2)计时之器的使用范围很窄,说明当时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差;后来钟表也只是在很小
范围内使用,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钟表仍然是“稀罕之物”;但随着轮船、火车的通
行,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开始增强。

(4分)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所以
新旧事物、新旧工具同时并存。

(2分)
27. ⑴内容:整顿银行业;复兴工业;以工代赈;兴办水利工程。

(任意3点,3分)
领域:金融业。

(2分)
⑵机构:美国国会。

(2分)
特点: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
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是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回答两点即可,4分)
⑶(任选一种观点,3分)第一种观点:新政措施中有调整劳资关系,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

第二种观点:新政革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某些弊端,从而挽救和加强了美国垄断
资本主义制度。

第三种观点:新政措施中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违背了资本主义传统的“自由
主义”原则。

28. (1)政策: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2分)评价: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
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看
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2分)
影响: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后来造成苏
联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分)
(2)调整:政府实行补贴制度(货币补偿);实行政府贷款及价格支持制度。

(2分)影响:恢复和发展了农
业生产;缓和了危机期间的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二战后欧美农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任意2点2分)
(3)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或方式,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2分)
29. (1)名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分)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2分)
(2)协定:“关贸总协定”。

后来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

(2分)宗旨:降低关税•减少
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2分)
(3)世界贸易组织。

时间:2001年。

(2分)利弊: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
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会;同时带来压力与挑战,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去。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