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孔尚任《风筝》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雪芹与孔尚任《风筝》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_________筝
曹雪芹①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_________筝
孔尚任②
络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注]①《石头记》中曹雪芹托探春作。

探春,宝玉同父异母妹,庶出,有才干,被迫远嫁。

②孔尚任,少时岁考不中,后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等。

创作《桃花扇》,后得罪,被免职。

回乡隐居,穷困潦倒至辞世。

1.请简要描述两首诗描写的情景的异同。

(5分)
_________
2.两首诗使用了相同的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都是写儿童在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

(1分)
不同点:①第一首写了清明时节(或:暮春时候),断线的风筝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飘向远方的情景。

(2分)②第二首写的是早春时候,红衣童子欲放风筝却苦于无风,提线埋怨天公的形象。

(2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托物言志(2分)。

①曹诗赋予断线的风筝人的情感,用断线风筝隐喻探春,表达其被迫远嫁时的离别之苦,以及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无助(2分);②孔诗赋予天公人的情感,以风筝隐喻自己,借天公不肯给风,使风筝不得高飞的现实,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痛苦和怀才不遇的激愤。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