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ppt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糖尿病和胰岛素(共10张PPT)
![糖尿病和胰岛素(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d00d0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c.png)
GSK-3:糖原合酶激酶3 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的产物为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经蛋白酶去除N端肽段后成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
生物活性的胰岛素。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
促进Glc有氧代谢; 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 结构:由A链和B链通过二硫键连接。 胰岛素行使完功能后,约有一半在肝脏中被降解,另外的在其他组织中降解。
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的产物为前胰岛素 促进Glc有氧代谢;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和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使胰岛功能减退或胰岛素不能正常作用,从而引发的机体糖、脂肪、蛋白质、水、
原(preproinsulin),经蛋白酶去除N端肽 盐等代谢紊乱的一类疾病。
GLU4:葡萄糖转运蛋白4 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小泡的胞吐作用,胰岛素分泌出细胞。
盐等代谢紊乱的一类疾病。
高血糖
消瘦、体重减轻
酮症、酸中毒
高TG血症
AA:氨基酸;
FFA:游离脂肪酸;
Glc:葡萄糖;
TG:三脂酰甘油
胰岛素
• 产生:由胰岛β细胞分泌。 细胞中ATP/ADP比值的升高会抑制KATP(ATP依赖的K+通道),细胞中大量积累K+,从而去极化;
IRS 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Glc;
段后成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胰岛素 细胞中ATP/ADP比值的升高会抑制KATP(ATP依赖的K+通道),细胞中大量积累K+,从而去极化;
分类:Ⅰ型 自身免疫紊乱 胰岛素降低 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s):
再经肽酶激活,失去C肽,最终形成有很高 胰岛素行使完功能后,约有一半在肝脏中被降解,另外的在其他组织中降解。
生物活性的胰岛素。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
促进Glc有氧代谢; 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 结构:由A链和B链通过二硫键连接。 胰岛素行使完功能后,约有一半在肝脏中被降解,另外的在其他组织中降解。
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的产物为前胰岛素 促进Glc有氧代谢;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和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使胰岛功能减退或胰岛素不能正常作用,从而引发的机体糖、脂肪、蛋白质、水、
原(preproinsulin),经蛋白酶去除N端肽 盐等代谢紊乱的一类疾病。
GLU4:葡萄糖转运蛋白4 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小泡的胞吐作用,胰岛素分泌出细胞。
盐等代谢紊乱的一类疾病。
高血糖
消瘦、体重减轻
酮症、酸中毒
高TG血症
AA:氨基酸;
FFA:游离脂肪酸;
Glc:葡萄糖;
TG:三脂酰甘油
胰岛素
• 产生:由胰岛β细胞分泌。 细胞中ATP/ADP比值的升高会抑制KATP(ATP依赖的K+通道),细胞中大量积累K+,从而去极化;
IRS 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Glc;
段后成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胰岛素 细胞中ATP/ADP比值的升高会抑制KATP(ATP依赖的K+通道),细胞中大量积累K+,从而去极化;
分类:Ⅰ型 自身免疫紊乱 胰岛素降低 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s):
再经肽酶激活,失去C肽,最终形成有很高 胰岛素行使完功能后,约有一半在肝脏中被降解,另外的在其他组织中降解。
糖尿病血糖监测医学ppt课件
![糖尿病血糖监测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7cb8b2b84ae45c3a358c4d.png)
监测的方案有哪些?
病情监测有这么多项目, 具体都有哪些监测方案呢?
关注您的担心:牢记常用血糖监测点
常 即7 用 监点 测血 点糖
其 他 监 测 点
)
(
空腹 餐前(午餐和晚餐前) 餐后2小时(早、午、晚) 睡前
夜间血糖 有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 剧烈运动前后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胰岛素强化治疗(四针)的血糖监测方案
血糖监测 未达标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已达标
为可以省去的血糖 监测
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出现不明原因的 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注射的血糖监测方案
血糖监测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使用口服药者 每周监测2~4 次空腹或餐后血糖; 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 天7点血糖谱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监测 基础胰岛素:监测空腹血糖 预混胰岛素: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餐时胰岛素: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每天测一餐的餐前餐 在获取充分的血糖数据并采取
后血糖,早、午、晚
交替进行
相应治疗措施后
少
每周3天,分别配对 为了解饮食和相关治疗措施对
监测早餐、午餐和晚
餐前后的血糖
血糖的影响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互动问答
• 平时监测血糖只测空腹血糖可以吗? • 餐前血糖测过了,餐后血糖是不是就不用测了?
糖尿病和胰岛素使用课件-PPT
![糖尿病和胰岛素使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1f506b7ad02de80d5d840a2.png)
副作用及应急措施 ❖ 加强病人皮肤护理 预防上感 ❖ 足部护理 注意检查双足预防外伤
应急措施
❖ 低血糖 :出现低血糖反应时 及时检测血糖 根 据病情进食糖果 或静注葡萄糖
❖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病情监测:患者出 现显著疲乏无力 恶心 呕吐 呼吸深快 应警惕 酮症酸中毒发生 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 24h液 体出入量;监测血糖 尿糖)(立即建两条静脉液 路保证胰岛素和液体的输入)
❖胰岛素治疗的装置 ❖胰岛素的分类及储存 ❖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注射胰岛素的装置
胰岛素值时间 作用持续时间
短效胰岛素(RI)
15~30min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 5~10min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 5~10min
中效胰岛素(NPH)
2.5~3h
合理饮食 定时定量 有利于体重减轻
注射后不卸下针头,在笔芯和外界间建立起了开放的通道,从而导致:
采用正确的注射部位的轮换模式
温度升高时,胰岛素体积膨胀而从笔芯泄漏,浪费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病情监测:患者出现显著疲乏无力 恶心 呕吐 呼吸深快 应警惕酮症酸中毒发生 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 24h液体
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注意事项
❖ 注射完胰岛素的部位应避免激烈的运动。运 动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出现低血糖现象。
❖ 胰岛素笔用针头切忌不可重复使用,应当一 次一换。
❖ 胰岛素笔注射完毕后,应当无针头保存。
注射后不卸下针头,在笔芯和外界间建立起了开放的 通道,从而导致:
❖ 空气中和针尖上的细菌可通过针管进入笔芯,既污 染了药液,也增加了患者注射部位感染的机会。
健康教育
❖ 指导病人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能力 ❖ 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有关糖尿病知识 ❖ 定期复诊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 及时调整用药
应急措施
❖ 低血糖 :出现低血糖反应时 及时检测血糖 根 据病情进食糖果 或静注葡萄糖
❖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病情监测:患者出 现显著疲乏无力 恶心 呕吐 呼吸深快 应警惕 酮症酸中毒发生 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 24h液 体出入量;监测血糖 尿糖)(立即建两条静脉液 路保证胰岛素和液体的输入)
❖胰岛素治疗的装置 ❖胰岛素的分类及储存 ❖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注射胰岛素的装置
胰岛素值时间 作用持续时间
短效胰岛素(RI)
15~30min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 5~10min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 5~10min
中效胰岛素(NPH)
2.5~3h
合理饮食 定时定量 有利于体重减轻
注射后不卸下针头,在笔芯和外界间建立起了开放的通道,从而导致:
采用正确的注射部位的轮换模式
温度升高时,胰岛素体积膨胀而从笔芯泄漏,浪费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病情监测:患者出现显著疲乏无力 恶心 呕吐 呼吸深快 应警惕酮症酸中毒发生 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 24h液体
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注意事项
❖ 注射完胰岛素的部位应避免激烈的运动。运 动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出现低血糖现象。
❖ 胰岛素笔用针头切忌不可重复使用,应当一 次一换。
❖ 胰岛素笔注射完毕后,应当无针头保存。
注射后不卸下针头,在笔芯和外界间建立起了开放的 通道,从而导致:
❖ 空气中和针尖上的细菌可通过针管进入笔芯,既污 染了药液,也增加了患者注射部位感染的机会。
健康教育
❖ 指导病人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能力 ❖ 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有关糖尿病知识 ❖ 定期复诊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 及时调整用药
糖尿病人血糖监测及管理 PPT课件
![糖尿病人血糖监测及管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83c6c49b89680203d82538.png)
血糖过高——对策
合理饮食 坚持运动锻炼 合理用药,坚持治疗 坚持自我监测 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调节心态,放松精神
血糖过低——概念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 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老年、肾功能减退以 及有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是 血糖控制达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对于低血糖患者来说,只要血糖值 =<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
糖尿病患者 ①具备正确执行SMBG并对监测结果及相 关事件进行记录(手写或电脑录入)的知识 和能力 ②具备正确分析监测结果来识别急慢性血糖 控制问题和对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及 药物治疗计划作出必要的恰当调整的知识和 能力
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SMBG指南——适用条件
医护人员
①保证患者适用SMBG的能力不断提高 ②具备坚持回顾SMBG结果并对治疗(行为和药物) 作出必要地恰当调整的知识、能力和意愿 ③愿意记录自己定期回顾患者的SMBG数据(记录本 或电子版)并在制定血糖控制相关的治疗计划时也使 用了这些数据
美国营养协会提出15/15指导方针
①15克碳水化合物常常会在15分钟内将血 糖水平提高2.8-4.2mmol/L ②病人应该立即监测血糖,当血糖在2.83.9mmol/L时,服15克碳水化合物 ③若血糖为2.2-2.8mmol/L时,服20克碳 水化合物,15分钟后监测 若血糖仍低于3.9mmol/L,再服15克碳 水化合物,确保血糖超过3.9mmol/L
血糖过低——可能原因
饮食、运动、饮酒(量和时间) 高龄、肝及肾疾病
强化治疗:对血糖控制 要求高,血糖波动较大
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胰岛素及降血糖药ppt课件
![胰岛素及降血糖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5941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d.png)
来源:猪、羊、牛等家畜胰 腺中提取。
酶或微生物等半合成法合成 。
重组DNA技术
No Image
胰岛素的生 物学作用
糖代谢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脂肪代谢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蛋白质代谢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降血K+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长时间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1.糖代谢
降低血糖 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来源增加去路
02
添加标题
二甲双胍 (metformin 甲福 明,降糖片)
【作用和用途】
1. 抑制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 2. 加强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肌肉无氧酵解; 3.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4. 抑制糖异生; 5. 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抑制胰岛素拮抗物的作用; 6. 降低血浆LDL和VLDL的水平
尿尿
。和心
分代白对
PART ONE
病率逐年增加,它已成为发达国家继 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前全球有近2.3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现 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居世界第二。
型
病类
尿病
尿
糖
型 糖
一 .
,
,
。
胰 岛 素 依 赖 型 )
. 型 糖 尿 病 患 者
二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mellitus IDDM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mellitus NIDDM
依 赖,
)
型
素
岛
胰
尿病非
糖尿,
型糖
异娠
特妊
病
01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医学PPT课件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a10b4d7fd5360cba1adb38.png)
血糖达标者应2次/年。 血糖不达标应4次/年。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4%—6%。
22
● 国外专家研究曾经指出:
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的贡献为70%。 当HbA1c﹦10.2%时,空腹血糖的贡献为70%。
随着HbA1c降低,空腹血糖贡献逐渐减少
25
● 使用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 选择正规厂家的血糖仪及试纸。 ■ 检测时应检查血糖试纸的有效期,效正
卡上号码应与试纸上的号码一致。 ■ 血糖仪应定期使用标准液校正。 ■ 试纸保存在干燥原装容器内。
26
■ 固定使用一种品牌的血糖仪,保证检测结果 的可比性。
■ 血糖仪在使用中要平移,不要直立,以免影 响检测结果。
7
● 低血糖的原因:
■ 饮食不当:控制饮食过于严格,注射胰 岛素的患者未按规定时间进餐,没有按 时加餐。
■ 运动不当:空腹运动,运动量过大又没 有加餐。
■ 降糖药物的使用过量,尤其是磺脲类药 物和胰岛素。
8
● 高血糖的原因: ■ 饮食过量,摄入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 要量。 ■ 运动量减少,尤其是餐后不运动。 ■ 降糖药的用量不足。 ■ 手术、急症等各种应激状态,情绪变 化等。 ■ 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
复诊:建议至少一个月复诊一次。 复诊前一天:监测5点血糖,分别是
早餐前后、午餐后、晚餐后和 睡前。
早早午午晚晚睡凌
餐餐餐餐餐餐前晨
前后前后前后
3点
第 一
√
√
周
第 二
√√
周
第 三
√√
周
第 四
√
周
√ √ 复诊
前一
√
√√
22
● 国外专家研究曾经指出:
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的贡献为70%。 当HbA1c﹦10.2%时,空腹血糖的贡献为70%。
随着HbA1c降低,空腹血糖贡献逐渐减少
25
● 使用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 选择正规厂家的血糖仪及试纸。 ■ 检测时应检查血糖试纸的有效期,效正
卡上号码应与试纸上的号码一致。 ■ 血糖仪应定期使用标准液校正。 ■ 试纸保存在干燥原装容器内。
26
■ 固定使用一种品牌的血糖仪,保证检测结果 的可比性。
■ 血糖仪在使用中要平移,不要直立,以免影 响检测结果。
7
● 低血糖的原因:
■ 饮食不当:控制饮食过于严格,注射胰 岛素的患者未按规定时间进餐,没有按 时加餐。
■ 运动不当:空腹运动,运动量过大又没 有加餐。
■ 降糖药物的使用过量,尤其是磺脲类药 物和胰岛素。
8
● 高血糖的原因: ■ 饮食过量,摄入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 要量。 ■ 运动量减少,尤其是餐后不运动。 ■ 降糖药的用量不足。 ■ 手术、急症等各种应激状态,情绪变 化等。 ■ 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
复诊:建议至少一个月复诊一次。 复诊前一天:监测5点血糖,分别是
早餐前后、午餐后、晚餐后和 睡前。
早早午午晚晚睡凌
餐餐餐餐餐餐前晨
前后前后前后
3点
第 一
√
√
周
第 二
√√
周
第 三
√√
周
第 四
√
周
√ √ 复诊
前一
√
√√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课件-PPT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ac6eb977232f60dccca1ab.png)
病患者血糖值可能正常。建议在静息状态(宜禁食/禁药, 不宜过度消耗体力)下检测。 餐后血糖:
反映人体餐后胰岛素的分泌,即增加糖负荷后机 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能力,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期 间尤其需要观察的重要指标。
睡前/凌晨3点左右血糖: 由于睡前或凌晨3点左右患者的血
糖过高或过低,次晨都会出现高血糖现象, 但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建议睡眠中有明显 不适的病人增加此时血糖观察次数,以指 导治疗。
下列情况下应该加强血糖监 测
当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的时候,更应 加强血糖监测,以了解它们对血糖 的影响:
• 尝试一种新的食物时 • 改变就餐方式,如外出就餐 • 没有按时、按量进餐时 • 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时
1 收集数据
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SMBG策略
空腹/早餐 早餐 午餐 午餐 晚餐 晚餐 睡前 凌晨
胰岛素治疗者: 5~7次/天(5点法或7点法全天血糖谱),每周1~2天。每
月至少监测凌晨3点血糖1次,以确认无低血糖。 -特殊情况下需加测血糖频率:
患其他疾病时、手术前后、外出旅游时。 血糖值经常>10 mmol/L。 糖尿病初发或治疗方案改变时。 运动前、中、后,尤其是开始一项新项目时。遇有不适,尤 其出现心慌、手抖、冒冷汗等,怀疑或发生低血糖时。
血糖监测
记录
所以务必要求患者在做血糖监测时作好记录; 一个完整的记录,可以帮助分析血糖变化的原因;
一个完整的记录应包括:时间、血糖值、饮 食量、进食时间、用药剂量(时间)
同时包括每天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及特别事 件的发生等;
与饮食有关的检测时间
凌晨/早餐前(空腹)血糖: 反映人体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此时部分2型糖尿
✓前
星期一
✓
星期二
反映人体餐后胰岛素的分泌,即增加糖负荷后机 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能力,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期 间尤其需要观察的重要指标。
睡前/凌晨3点左右血糖: 由于睡前或凌晨3点左右患者的血
糖过高或过低,次晨都会出现高血糖现象, 但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建议睡眠中有明显 不适的病人增加此时血糖观察次数,以指 导治疗。
下列情况下应该加强血糖监 测
当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的时候,更应 加强血糖监测,以了解它们对血糖 的影响:
• 尝试一种新的食物时 • 改变就餐方式,如外出就餐 • 没有按时、按量进餐时 • 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时
1 收集数据
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SMBG策略
空腹/早餐 早餐 午餐 午餐 晚餐 晚餐 睡前 凌晨
胰岛素治疗者: 5~7次/天(5点法或7点法全天血糖谱),每周1~2天。每
月至少监测凌晨3点血糖1次,以确认无低血糖。 -特殊情况下需加测血糖频率:
患其他疾病时、手术前后、外出旅游时。 血糖值经常>10 mmol/L。 糖尿病初发或治疗方案改变时。 运动前、中、后,尤其是开始一项新项目时。遇有不适,尤 其出现心慌、手抖、冒冷汗等,怀疑或发生低血糖时。
血糖监测
记录
所以务必要求患者在做血糖监测时作好记录; 一个完整的记录,可以帮助分析血糖变化的原因;
一个完整的记录应包括:时间、血糖值、饮 食量、进食时间、用药剂量(时间)
同时包括每天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及特别事 件的发生等;
与饮食有关的检测时间
凌晨/早餐前(空腹)血糖: 反映人体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此时部分2型糖尿
✓前
星期一
✓
星期二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df1a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1.png)
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03
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在监测血糖前应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同时也要注
意定期校准血糖仪。
胰岛素剂量调整
剂量调整的原则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结合饮食、运动等情况,适时调整胰岛素剂 量,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剂量调整的方法
根据不同胰岛素类型,采用不同的剂量调整方法,如增加或减少注 射次数、改变注射时间等。
控制体重的方法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必要时可咨询专业营养 师。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症状
注射部位红肿、瘙痒,全身荨麻疹, 呼吸急促,甚至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的处理
立即停止使用胰岛素,就医接受抗过 敏治疗,避免再次使用相同品牌及类 型的胰岛素。
其他副作用
其他可能的副作用
注射部位硬结、脂肪萎缩、胰岛素抵抗等。
应对方法
定期更换注射部位,避免重复注射同一部位;如出现胰岛素抵抗,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 案。
06
胰岛素治疗的监测与自 我管理
血糖监测
01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
并发症。
02
血糖监测的频率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合适的血糖监测频率,一般建议每天至少监
注射技巧与注意事项
注射前准备
检查胰岛素类型和有效期,确 保针头无菌、干燥,准备好消 毒用品。
注射角度与深度
根据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角度 和深度,确保胰岛素完全注入, 避免肌肉注射。
总结词
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和注意事 项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注射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
注射方法
采用正确的握持针头和注射器 的方法,确保针头与注射器紧 密连接,避免空气进入。
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注射PPT课件
![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注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b6808c58fafab068dc028f.png)
注射后 用餐时间
注射时间
速效
15min
0.5-1h 注射后立即用餐 三餐前注射
短效 预混 中效 长效
0.5h 0.5h 4-6h 3-8h
2-4h 2-12h 6-12h 14-24h
注射后 15-30min后进
餐
注射后可以 不进餐
三餐前注射
早晚餐前各注 射一次
早餐前、睡前 或晚餐前
每天固定时间 注射一次
2019/11/26
.
12
评估
患者的病情、测血糖的目的、意识和合作能力 患者进食情况 有无剧烈运动、抽烟和饮用刺激性饮料 患者服用降糖药情况 患者手指皮肤情况、血运情况、有无对酒精过敏
2019/11/26
.
13
向病人解释操作 目的,操作过程 及如何配合
病人准备:温水 或肥皂水彻底洗 净双手并干燥, 温暖手指以增加 血液循环
.
避免使用碘伏或碘酒消 毒,因为碘可以与血糖 试纸中的酶发生反应, 导致测试结果产生误差
23
关于血糖测定,你要知道的五件事
血液试纸的保存
×
×
试纸的保存
什么时间需监测血糖?
餐前
餐后2小时
其他情况:
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是进行了剧烈运动以后
睡前
血糖监测的频率
不同的情况
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 病情已稳定或已达到血糖
控制目标 刚开始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已达到治疗目标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
监测的频率
4-7次/天 ≥3天/周 ≥5次/天 2-4次/天 5-7次/周
监测时间
餐前 餐后2h
睡前 夜间 其他时间*
注: 具体时间请 遵医嘱
* 其他时间是指:出现低血糖症状,剧烈运动前后,尝试新的饮食方案,不规律进餐,情绪波动 ,自己感觉不适等特殊情况
血糖监测及胰岛素管理幻灯片PPT
![血糖监测及胰岛素管理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aed43950e2524de4187e96.png)
腹 壁
›
上臂 外侧
›
大 腿
›
臀 部
短效、 超短效 胰岛素
短效、 超短效 胰岛素
中、长 效胰岛 素
精品文档
中、长 效胰岛 素
标准胰岛素注射9步骤
精品文档
注射胰岛素的本卷须知
1、建议使用酒精消毒皮肤。 2、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3、注意运动的时间。 4、注意注射部位的影响。 5、中效和预混胰岛素要充分混匀。
精品文档
影响血糖精准性的因素
5、 采血部位循环差,如休克、重度低血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重度脱 水机水肿等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毛细血管监测血 糖。
精品文档
2 胰岛素使用规范
精品文档
胰岛素的发现
精品文档
胰岛素的开展
精品文档
血糖监测工胰具岛的素选的择分类
按来源: 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精品文档
血糖监测工胰具岛的素的选分择类
按作用时间: 〔超〕短效、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
精品文档
临床常用胰岛素
精品文档
血糖监测工具的选择
精品文档
胰岛素作用时间
精品文档
根底胰岛素注射时间
根底胰岛素:长效动物胰岛素、中效人胰岛素 NPH、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作用:提供持续稳定的根底胰岛素,作用时间 足够长,至少需要12-24小时, 注射时间:每天注射1至2次。
精品文档
注射胰岛素的常见问题
1、疼痛 2、皮下淤血 3、皮肤感染 4、脂肪增生 5、脂肪萎缩 6、胰岛素外溢
精品文档
胰岛素注射的不良反响及处理
1、低血糖反响 2、苏木杰现象 3、胰岛素水肿 4、屈光不正 5、胰岛素抵抗
6、外源性高胰岛素 血症 7、过敏反响 8、局部皮肤反响: 增生或者萎缩 9、皮肤感染 10、体重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
• ①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和长效胰岛 素类似物。当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保留原 有口服降糖药物,不必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 ② 使用方法: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中 效人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起始 剂量为0.2 U· kg-1· d-1。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 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 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 ③ 如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 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 •
• •
•
•
1. 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且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 2. 新发病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可首选胰岛素治疗。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和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后再根据病情 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3.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时,可首选胰岛素治疗。待血 糖得到良好控制、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确定分型后再根据分型和具体病情制 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4.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 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 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仍HbA1c>7.0%时,即可考虑启动胰岛素治 疗。 5. 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 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6.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起始胰岛素治疗。
2013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血糖监测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胰岛素
血糖监测
(一)HbA1c • 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也是指 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标准检测方法 下的HbA1c正常值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 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 查一次。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的患 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 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 制。HbAlc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应可以溯源到DCCT 中曾使用过的HbAlc检测方法。
血糖监测
• (二)SMBG
• SMBG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开展的血糖检测, 用于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这是调整 血糖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 要手段。SMBG只有真正成为糖尿病管理方案的 一部分时才会发挥作用。采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 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如条件所 限不能检测血糖,尿糖的检测包括尿糖定量检测 也是有帮助的。
胰岛素----起始治疗中预混胰岛素的使用
• ① 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患者 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当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 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 ② 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2· kg-1· d-1, 晚餐前注射。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 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 ③ 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2~0.4· kg1· d-1,按1: 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据空腹血糖和晚餐前 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1次,根据 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U,直到血糖达标。 • ④ 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短期使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 注射。预混胰岛素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的长期血糖控制。
血糖监测
• 3. SMBG方案:取决于病情、治疗的目标和治疗方案。 • (1)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 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 得到控制。 (2)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 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 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3)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 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 d,每天监测7点血糖 (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血糖监测
• 1. SMBG的指导和质量控制:开始SMBG前应由医师或护士对糖尿病 患者进行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测血糖、何时监测、 监测频率和如何记录监测结果。医师或糖尿病管理小组每年应检查 1~2次患者SMBG技术和校准血糖仪,尤其是SMBG结果与HbA1c或 临床情况不符时。
•
需要强调的是,血糖监测应该是糖尿病教育和管理方案的一部分, 医务人员在建议糖尿病患者开展SMBG的同时也应教育患者血糖监测 的目的、意义并辅导患者正确解读血糖监测的结果和应采取的相应措 施。 SMBG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但对于某些特殊患者更要注意加 强血糖监测,如妊娠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标准更严, 为了使血糖达标,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些患者进行SMBG更重 要,应该增加监测频率。而对于那些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采用 定期结构化的血糖监测,监测次数可相对较少。
•
•
血糖监测
(4)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 血糖监测: • ①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 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 ②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 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 胰岛素剂量; • ③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并根据 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
•
血糖监测
• 2.SMBG时间点: • (1)餐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基础、餐时或预混胰岛素的患者。 当血糖水平很高时应首先关注空腹血糖水平。在其他降糖治疗有低血 糖风险时(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且血糖控制良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 糖。 • (2)餐后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餐时胰岛素的患者和采用饮食控制 和运动仍不能达标者可通过检测餐后血糖来指导针对餐后高血糖的治疗。 • (3)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 胰岛素的患者。 • (4)夜间血糖监测:用于了解有无夜间低血糖,特别在出现了不可 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时应监测夜间血糖。 • (5)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 (6)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
血糖监测
• (二)SMBG • SMBG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开展的血糖检测,用 于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这是调整血 糖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 手段。 • SMBG只有真正成为糖尿病管理方案的一部分时 才会发挥作用。采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 血糖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如条件所限不能检 测血糖,尿糖的检测包括尿糖定量检测也是有帮 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