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下《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A.原子的核式结构...》40沪科课标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效果检测
3.下列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B )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旋转,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 核里; D.原子核的直径大约为10-10m
பைடு நூலகம்
•效果检测
4.图中的圆点代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原子核, 带箭头的曲线代表α粒子的径迹,其中不可能发 生的是(ABD )
2. 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
放一通电直导线 AB 时,发现射线径迹向下偏,则 ( BC )
A. 导线中的电流由 A 流向 B B. 导线中的电流由 B 流向 A C. 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往上偏,可以通过改变 AB 中的电流
方向来实现 D. 电子束的径迹与 AB 中的电流方向无关
根据核式模型及实验结果,画出 a粒子穿过金原子的运动
轨迹
对实验所测定的不同散射角中的α粒子的数目加 以分析,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原子半径大小 约为10-10m,而 原子核的半径大 小约为10-15m, 是原子半径的十 万分之一左右, 犹如一只小蚂蚁 与世界上最大的 金字塔相比,微 不足道。
小结
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1909年~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
手、学生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
放射源
显微镜
金箔(厚度10-6M)
α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现象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
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 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
少数α粒子发生了 较大的偏转
,极少
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 90° ,有的甚
至几乎达到 180° 。
(A)
(B)
(C)
(D)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
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 分布在整个球体内
电子镶嵌其中
1895年,德国的伦琴发现X光,接着贝克勒 耳及居里夫妇相继发现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 就是可放出“某些东西”的原子。这些东西后来 被称为α、β粒子,飞行很快。可穿透物质。这 一穿透能力很快应用于探讨原子内部构造的工具。





姆 α粒子散射实验 福
















枣糕式
行星式
•效果检测
1.有关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D ) 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不改变方向 B.α粒子碰到电子后运动方向几乎不发生改变 C.α粒子散射实验,肯定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D.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 实验依据。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
科学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 一是实验。有时一条腿走在前面, 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但只有使 用两条腿,才能前进。
------密立根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
背景: *原子为中性不带电 *汤姆孙发现电子 *电子带负电 *电子质量只比最轻 原子的质量的两千分 之一稍多一点
『猜想』以当时的知识背景,你会认为 原子的组成,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思考与讨论
1.α粒子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 撞造成的?
2.按照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α粒子在原 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现大 角度偏转?
3.你认为原子内部的正电荷应该如何分布才 能形成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呢?
科学家的解释
*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 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