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式培训操作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咨询式培训百问百答
:咨询式培训是咨询还是培训?
:咨询式培训从本质上讲是培训,它能让客户付出培训的成本,但享受咨询的效果。
:咨询式培训适合谁?
:1、想做人力资源咨询,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高昂的咨询费用;
2、有能力承担咨询费用,却不了解咨询,不知道咨询的效果最终如何;
3、想提升人力资源某些方面的工作或针对某部分工作进行变革提升,但是却苦于
没有方法和经验。
:客户能从培训课堂上学到什么?
:如何建立适合企业的组织结构(部门与岗位的设置)、绩效体系、薪酬体系、培训体系、招聘体系,及建立这些体系所需要掌握的方法及相关工具。
课程内容完全按照企业实际应用时的流程向企业传授,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课堂练习,以求课后学习到一整套的操作方法。
:如何保证这些方法和工具适合企业,并且能够在企业中实际应用?
:售前服务:企业诊断-量身订制课程
(1)资料阅读:提前将诊断所需的各类资料传给讲师
(2)入企访谈:讲师提前进驻企业半天或一天,了解企业的情况。
售后服务:追踪辅导-保证顺利实施
(1)异地辅导:企业可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电话或邮件的形式向讲师咨询
(2)现场辅导:企业将问题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可邀请讲师到企业进行现场进行辅导
:这种培训如何收费?
: 培训和辅导按天收费,标准为10000元/天(每年按实际情况调整),企业承担交通食宿。
:这些课程是不是只需要培训人力资源部就可以了?
高层的管理者非常需要培训,没有他们的关注和参与,人力资源的大部分工作都不能施行。
而且高管也必须了解绩效和薪酬等体系的由来,以便将他们的管理理
念和意图通过这些工具贯彻下去。
同时,不同的课程因为内容的区别,适用的对象也不一样,比如:以薪酬为例,理念和体系需要培训中高层,测算技术需要培训人力资源部。
:这些课程只适合内训吗?
:这些课程单独也可以做成公开课,或者将内容进行整合后成为新的公开课,但是,如果是公开课,只要内容中涉及实操性内容,最好是由中高层管理者及人力资源部从业人员组团共同参加,以便统一认识,回企后共同应用。
防止单人受训后,无法回企共享和应用。
:如何让企业的培训成本更低?
:可以组织相同行业,类似企业共同购买课程。
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单独培训的成本,同时又可以保证课程的适用性。
咨询式培训课程大纲
由于课程太多,仅以<<绩效体系设计>>为例提供课程大纲;
实际课程大纲需与客户沟通后,按客户实际情况量身订制;
附件是向一汽集团提供的6天时长的绩效薪酬咨询式培训辅导方案(已交付)。
第一部分绩效管理概述
一、绩效管理的误区
1.误区一:绩效管理是一项额外的工作
2.误区二:绩效方案设计只重视考核的环节,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
3.误区三:考核者并不是对被考核者绩效最有效的观察者
4.误区四:绩效结果最主要用在发奖金、调工资上
二、我们的绩效管理是什么
三、衡量绩效体系效果的标准
互动环节:测试一下本企业的绩效变革成功率有多高?
四、本门课程的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绩效改革的准备工作
一、绩效的种菜理论-绩效实施的限制条件
二、组织结构梳理与工作分析
三、绩效项目如何实施推广
第三部分绩效计划
一、绩效计划是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
二、绩效的指标体系-公司级、部门级、员工级考核指标
三、公司级绩效指标的形成步骤
1.确定考核的维度
1)工具-平衡计分卡
2)互动环节:寻找本企业公司级的考核维度
2.确定考核的领域
1)工具:标杆基准法-外部与内部
2)互动环节:寻找本企业公司级的考核领域
3.考核指标的量化流程(第一步都需要现场进行练习)
1)Step1归纳考核指标-描述指标的四个维度“多快好省”
2)Step2计算公式-定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与定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3)Step3界定项目的内涵-界定的原因、界定的内容
4)Step4确定目标值-标准确定的方法与依据
5)Step5定位数据来源-收集的部门、时限与注意问题
6)Step6确定权重-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7)Step7制定评分规则-方法与注意事项及等级划分方法
四、部门级绩效指标
1.指标分解是个管理压力层层传递的过程
2.部门指标的来源
1)KPI:由企业的公司级指标分解而来
2)CPI:由部门的职能和制度产生
3)临时工作目标:临时工作计划
3.公司级KPI指标分解前的准备工作
4.公司级KPI指标分解注意事项
1)分解无遗漏-工具“指标分解表”
2)分解时要大化小-方法“组合构成式分解”
3)结果难分就分解过程-方法“实时评估”
4)部门间指标的共担与制约-方法“连坐与监督”
5)部门负责人与部门的考核-方法“分合有度”
5.部门CPI指标归纳应遵循的原则
6.职能部门的指标量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