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真题
姓名:单位:得分:
一、概念〔20分〕
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指依据X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X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治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流行病学调查:
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操纵措施及保健对策。

3、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效劳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疫区: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爆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涉及的地区。

5、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排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填空题〔20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22 年8 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22 年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
治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25 种,丙类11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操纵措施。

5、诊治机构承当与诊治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地域内
传染病预防工作。

6、疾病预防操纵机构、诊治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
、技能的培训。

7、诊治机构必须严格执行X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治理制度、操作标准,预防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8、诊治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方案的预防接种制度。

X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传染病预防、操纵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含: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60分〕
1、甲乙丙传染病包含那些病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诊治机构发觉甲类传染病时,应当采取措施是什么?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医治,隔离期限依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园地单独隔离医治;
〔三〕对诊治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紧密接触者,在指定园地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医治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医治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诊治机构采取强制隔离医治措施。

3、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是什么?
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马上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操纵方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操纵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园地。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汇报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4、方案免疫程序中的“七苗〞防“九病〞分别指什么?
“七苗〞是指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

“九病〞是指各疫苗相对应的结核、乙肝、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脑和乙脑。

5、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哪些不同?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含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含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埋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效劳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一局部,指在医院实施手术、医治、诊断、预防等技术措施(如静脉内插管、导尿管、注射针剂、输血、吸入疗法、烧伤医治等过程中),滥用抗生素以及应用免疫制剂等而引起的感染。

引起此类感染常见的微生物有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

6、什么叫传染病爆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爆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常〔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X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竞赛真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涂黑〕
1.《X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新修订的《X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B.2022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3.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 〕为主的方针。

A.医治B.操纵C.预防
4.《X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治理的传染病可分〔 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 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6.《X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种。

A 35 B. 37 C. 40
7.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以下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
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 B〕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诊治保健机构
10.〔C 〕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操纵机构、诊治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医治等预防、操纵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X公民B.在X居住人员
C.在X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在治愈或者在排解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X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
13.诊治机构应当确定特意的部门或者人员,承当〔B 〕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地域C.本单位和责任地域
14、〔 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治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操纵机构、诊治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诊治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供水单位供给的饮用水必须符合〔B〕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标准。

A.国际B.国家C.地方
16.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治理,建立健全严格的治理制度。

A.采集、运输B.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C.保藏、使用
17、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以及X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 A 〕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18.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园地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操纵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觉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
C 〕汇报。

A.政府卫生部门B.X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或者诊治机构
20.执行职务的人员发觉法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觉其他传染病爆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必须〔〕。

A.按照X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汇报疫情
B.按照X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汇报疫情
C.按照X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马上对病人进行观察医治,并汇报附近医院
2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予以〔〕
A.依据病情采取必要的医治B.采取必要的医治和操纵传播措施
C.隔离医治
22、诊治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园地、物品以及诊治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

A、无害化处理 B 、消毒 C、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23.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治理工作,由〔〕负责。

A.各级政府B.县级以上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
C.各级政府卫生防疫机构
24.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 C 〕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

A、卫生行政部门
B、电视台
C、新闻媒体
25、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的质量。

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A、血液、血液制品
B、血浆、血液制品
C、血液制品
26、诊治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 A 〕进行初诊。

诊治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诊治机构。

A、分诊点
B、诊疗室
C、专科门诊
27.“非典〞主要通过〔〕途径传播。

A.近距离空气飞沫B.食用不洁食品C.蚊虫叮咬
28.甲、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C.省政府
29.标志着我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是〔〕
A.《X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C.《民法》
30.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峻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峻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是〔〕
A.食物中毒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传染病事件
31.负责组织突发事件调查、操纵和诊治救治工作的是〔A〕。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C.县级人民政府
3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遵循〔 C 〕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A.救治B.诊断C.预防
33.突发事件发生后,X设立全国应急处理指挥部,由X和〔B〕有关部门组成。

A.法院B.各级政府C.军队
34.有关部门、诊治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C 〕、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扩散。

①早发觉②早医治③早隔离④早汇报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
35、为预防甲类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具体方法由〔 C 〕制订。

A、地方政府 B省级政府 CX
36、传染病爆发、流行时,依据操纵疫情的需要,有权在本行政地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藏物资的是〔 A 〕
A、县级以上政府 B市级以上政府 C、省级以上政府
37.对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X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操纵措施的,由〔B 〕予以公布、实施。

A.X卫生行政部门B.X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X批准后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X批准后
3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规定履行汇报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行政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B 〕。

A.开除的行政处分B.追究刑事责任C.降级或撤职的行应急汇报制度政处分
39.X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突发事件信息,这种制度是〔 C 〕A.应急汇报制度B.X制度C.信息公布制度
40、疫区封锁的解除,由〔 C 〕决定并宣布。

A、X
B、省政府
C、原决定机关
41、必要时可对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的机构是〔
B 〕。

A.诊治机构B.疾病预防操纵机构C.以上两个机构均有权
4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地域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可〔 C 〕。

A.只许出不许进B.只许进不许出C.实施封锁
43.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 C 〕决定并宣布。

A.任何人B.任何机关C.原决定机关
44、应当将尸体马上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的传染病是〔 C 〕。

A、甲类传染病死亡的
B、炭疽死亡的C两者都是
45、〔 A 〕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汇报、志愿效劳和捐赠活动。

A、各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46、对乙类传染病中的〔 B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操纵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47、诊治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诊治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诊治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A 〕。

A、销毁
B、消毒 C两者都是
48、目前,引起亚洲及扩散到欧洲的禽流感是由下面哪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 B 〕。

A、H
5N
1
B、H
7
N
7
C、H
9
N
2
49、国家免疫规划工程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当前,国家实行有方案预防接种的病种有〔B 〕、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肺结核。

A、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B、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甲型肝炎
50、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由〔〕负责。

A、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51、经检验,属于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食品,应当予以〔〕。

A、封存
B、消毒
C、销毁
52、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不少于〔〕。

A、1人
B、2人
C、3人
53、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工程竣工后,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的监测机构为〔 C 〕。

A、诊治机构
B、卫生监督机构
C、疾病预防操纵机构
54、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C 〕审批。

A、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

55、〔 A 〕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地域内传染病预防、操纵、监督工作的一般经费。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56、对疾病预防操纵机构、诊治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由〔 A 〕履行。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57、对从事传染病预防、诊治、科研、教学、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C 〕。

A、卫生防护措施
B、诊治保健措施
C、两者都是
58、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当〔 B 〕。

A、赔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59、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C 〕。

A.置之不理B.在家中隔离C.在指定园地单独隔离医治
60、X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 C 〕,依据情况予以公布。

A、预报
B、警告
C、预警
61、《X传染病防治法》中对违反了有关规定的X可处〔C 〕以下的罚款。

A.1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下C.10万元以下
62、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汇报或者发觉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应当马上汇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马上汇报当地政府,同时汇报〔 C 〕。

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B、X卫生行政部门
C、两者都是
63、〔 A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操纵方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64、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马上组织力量进行防治,〔 B 〕。

A.将病人从流行地区转移到未出现疫情地区
B.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把易感人群转移
65、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 C 〕。

A.不消毒B.简单消毒C.进行卫生处理
66、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因违法实施行政治理或者预防操纵措施,X 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 C 〕。

A、要求赔偿 B刑事诉讼 C提起诉讼
67、〔 C 〕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A、疾病预防操纵机构
B、诊治机构
C、两者都是
68、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成心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紧密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构成X的,应予以〔 B 〕A、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判,给予警告
69、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C 。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每个人
二、推断题〔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黑,错误的不涂〕
71.人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称人畜共患传染病〔V 〕
72.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的紧急措施。

〔A 〕
7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觉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
7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决定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

〔 A 〕
75.患鼠疫、霍乱和炭疽死亡的,死者的尸体可交予其亲属处理。



76.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必须优先运送处理疫情的人员、防治药品和器械。

〔A〕
77.诊治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A 〕
78.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处以罚款。

〔〕
79.拒绝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园地和物品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操纵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A〕80.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精确。

〔 A
8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证职责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峻后果的,构成X的,对责任人员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
8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觉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卫生行政部门或者诊治机构汇报。

〔〕
83.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政府可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A〕84.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内,调集各级各类诊治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参加疫情操纵工作。

〔 A〕
85.诊治机构必须严格执行X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治理制度、操作标准,预防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 A
86.诊治机构在必要时可按照X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

〔〕
87.对于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X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88.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A〕
89、国家强化基层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A〕
90、疾病预防操纵机构、诊治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预防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 A〕91.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向社会公本行政地域内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
92.甲类传染病的宣布由X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 A〕
9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地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治理工作。

〔 A
9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方案的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处置。

〔〕
95.X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96.结核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A〕
97.传染病防治中有关食品、药品、血液、水、诊治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治理以及国境卫生检疫,分别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98.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治理。


〕A
99.对全部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依据病情,采取必要的医治和操纵传播措施。

〔A〕
10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园地实施隔离措施。

〔 A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标准处方治理的目的是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诊治平安。

2、处方治理方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诊治机构及其人员。

3、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诊治文书。

4、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平安、有效经济的原则。

5、开具西、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6、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调剂、煎煮的特别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别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7、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别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签字。

8、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9、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10、处方开具当日有效。

特别情况需延长,应由开方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3天。

11、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特别治理药品按国家相关规定。

12、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7 一般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3 一般用量。

13、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别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14、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15 一般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15、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一日常用量。

16、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诊治机构使用。

17、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18、药师调剂时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楚、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19、药师调剂处方时的“四查〞为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

20、药师调剂处方时的“十对〞为对科别、姓名、年龄、药名、剂型、规格、数量、药品性状、用法用量、临床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