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
2019年第6期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综
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探究意识被激发,探究热情被点燃,探究活动取得实效,从而形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
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性课程。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块教学阵地,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设计生活化的活动主题,挖掘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展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不以传统的教材为依托。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探究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问题。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认知需要发展为自我实现需要。

例如,虽然很多学生都知道浪费是不可取的,但是浪费现象却经常被大家所忽视。

为了让学生真实地观察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从小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笔者设计了以“节约,我们在进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揭示活动主题后,笔者提出问题:关于浪费问题,你想去哪些地方开展调查?笔者让学生分组交流,针对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筛选,每个小组确定一个问题在班级里交流,最后按照家庭、学校、饭店、市场四个不同地点组建小组开展活动。

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一起制定活动方案,对研究问题,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负责人,以及活动成果呈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规划,然后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与协助下,学生实施活动。

有的学生发现,校园垃圾池里有较长的铅笔、没用完的练习本;有的学生在家里发现,爸爸刷牙时一直打开水龙头;有的学生在社区里发现,有人把硬板纸盒扔到垃圾桶里……通过采访、调查、实地考察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后,学生对家庭、学校、社区里的种种浪费现象有所了解。

在各小组展示调查成果后,笔者因势利导:面对这些浪费现象,我们要积极采取行动,大胆进行节约设想。

设计话题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综合训练多种能力,点燃探究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之中,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让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向家长学习、向社会学习,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例如,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标志,这些标志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为了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公共标志我能懂”时,笔者组织学生到学校门口、公路两旁、车站码头等场所观察标志。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对这些平时视若无睹的标志产生了兴趣,笔者激发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思考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其他的公共标志符号,然后利用查找资料、上网搜索、社会调查等方法收集自己认识的公共标志图形、名称用途、放置位置等,并以场所为依据分类整理。

然后,笔者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带到学校里来进行分享与交流,小组合作整理出最有价值的资料,采取各种汇报形式:有的小组利用文字描述公共标志的形象;有的小组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展示公共标志的作用;有的小组做
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
郁春华(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教学研究42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
总第306期
巧用流行歌曲,展现儿童音乐剧魅力
了读书笔记,畅谈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

整个活动中,学生始终抱着探究的热情,不仅认识了公共标志的作用,在主动探究中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学会了收集、分析、整合信息的方法,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三、重视小组合作交流,取得探究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开展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而探究学习收到的效果也影响着探究能力的提升。

如果在实践活动中重视小组合作交流,必将会使实践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生活中的艺术”主要通过学生巧妙构思,运用材料进行水果拼盘,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笔者在开展这个活动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

笔者首先提问:你做过水果拼盘吗?随后出示色泽鲜艳、构思精美、图案精巧的拼盘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最吸引你的是哪幅图片?特点是什么?再说一说做拼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着,学生分工合作,一起动手制作水果拼盘。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极讨论、交流,合理采纳同伴的意见,合作探索,制定合理、可行、方便、巧妙的方案,合作完成一盘最精美的作品。

最后,笔者用手机拍摄图片,上传到投影仪,让学生评出最佳作品。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肯定后,成功的喜悦感油然而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快乐体验深深地刻在心里,探究活动取得实效,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探究,在探究发现中得到发展,获得成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影.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探究能
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下),2014(5).[2]刘玉香.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自主探究能力[J ].学周刊,2011(32).

要:儿童音乐剧创作因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广为流传。

在我国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它是一门综合舞台表演艺术,结合了音乐、歌舞、对白等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多元性、人文性等特征。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儿童音乐剧,并巧妙运用、正视、亲近、实践优秀的流行歌曲,在很大程度上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流行歌曲;儿童音乐剧;审美能力
一、正视流行歌曲,提高审美体验
例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时,笔者第一次设计的教学给学生太多的束缚,只局限于让学生描述整个故事,然后加入歌曲进行歌舞表演。

在下课时,班级中有名学生悄悄地对笔者说:老师,下节课我们想以音乐剧的形式来表演这个故事,可以加入流行歌曲《两只蝴蝶》吗?他的一句话激发了笔者的新构思,因此才有了第二次音乐剧的课堂设计。

其实,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学生提出把歌曲《两只蝴蝶》改编演唱,进行黄鹂鸟和小蜗牛的对唱。

笔者眼睛一亮,的确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于是,学生声情并茂地表演把歌词进行了创编,改成了蜗牛好心地唱:小黄鹂,你慢慢走,小心前面带刺的小花……黄鹂鸟不屑一顾的唱:小蜗牛,你太慢啦,你永远都追不上我……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在学生的演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儿童音乐剧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细细品味流行歌曲运用于儿童音乐剧中的美感,翁一献(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小学)
教学研究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