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耶学术思想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1月
第21卷 第1期
高教发展与评估
H igher Educati on D evelopm en t and Evaluati on
Jan.2005
V o l.21 N o.1
文章编号:167228742(2005)01-0073-05
博耶学术思想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作者简介:蒋 华(19802),男,重庆人,硕士生。

蒋 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联系是博耶学术思想的基础,它体现在人类的核心共性之中。

博耶将学术内涵扩展成为探究、综合、应用和教学四种,并提出了学者品质、效绩标准、学术证明和过程可靠的评价原则,以及“创造性契约”的建议。

博耶学术思想对高等教育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对本科生的教育做出了创新,其次体现在为美国新一代大学勾画出了蓝图。

关键词:学术;本科生教育;美国新一代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Connecti on is the base of Boyer’s academ ic ideas,w h ich em bodies in the co re comm onalities of hum an.Boyer ex tends the scho larsh i p in to the one of discovery,in tegra2 ti on,app licati on and teach ing.H e p u ts fo rw ard the p rinci p les fo r the evaluati on:the scho lar’s character,the criteri on of the accoun tab ility,the academ ic certificati on and the credib ility of the cou rse.H e also p u ts fo rw ard the suggesti on of the creativity con tract.T he sign ificance of h is academ ic ideas on the h igher educati on firstly lies in h is innovati on fo r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 on,and secondly in h is design fo r the N ew Am erican Co llege.
Key W ords:scho larsh i p;undergraduate educati on;the N ew Am erican Co llege
欧内斯特・博耶(E rnerst・L・Boyer)是现代美国杰出的教育家,他的学术教育思想对20世纪后期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引起了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对自身的反思。

本文试图对博耶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意义做出初步的归纳和分析。

1 博耶学术思想的基础
博耶学术思想的基础是“联系”(connecti on)。

博耶认为“不管我们如何形形色色,仍然有处在我们生存中心地位使我们相互结合的特点。

”①这个特点,便是“联系”。

联系体现在人类的“核心共性”(the co re comm onalities)中,即人类普遍具有的八种经验:生命周期、语言、艺术、时间与空间、群体和机构、劳动自然界、探究。

生命周期是指所有人都有诞生、成长、死亡的普遍的经验。

语言“不是仅仅意味着掌握一种技术程序,词语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工具,它们代表着社会共有的一种形式上的工具,它们代表着社会共有的一种文化知识,没有它,社会的内聚力就会减小。

”②艺术是一种比语言更重要更精确的表达形式。

时间与空间是指人类具有一种特殊的潜力,能够把自己置于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空间里。

群体和机构是指每一群体中的个体都从属于某个群体、某个机构,或某种制度;并且每个个体,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其中度过。

劳动则是指所有人都要去进行生产和消费活动。

谈到自然界,博耶认为人和自然界都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而探究则是指不论占有何种的遗产和传统,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为的是使自己存在并使之更有意义。

由于人类具有这八种共同经验,某个人在作出行动时,并不代表个人的行为,而代表将自己的
37
命运与人类的命运结合时的一种行为。

在联系的观点的基础上,博耶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

2 博耶学术思想的构建
2.1 对学术内涵的反思
博耶考察了当代的学术发展,严肃地指出,当前的学术内涵出现了问题,它“局限在某种功能的等级上”③了。

具体而言,基础研究成为了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学术活动,而其它活动,例如教学、应用知识则被认为是从基础研究中派生出来的。

博耶认为学术应该有着更为广阔的含义,于是他提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将学术分为探究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

探究的学术。

博耶指出,“在学术界,最高的宗旨就是对知识本身的追求,就是探究的自由,并以专业的方式沿着自己的调研前进,而不管它导向何处。

”④研究始终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中心,也是学术生命的心脏。

博耶认为探究的学术有助于知识的发现与积累,有助于创造一种智力上的激励,并对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不过为了保护学术发现的自由,博耶也反对学术研究工作过分地从大学向政府机构或企业转移,“因为这种做法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交流”。


综合的学术。

综合的学术“就是要建立各个学科间的联系,把专门知识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考察,在阐述数据中有所发现,并常常教育非专业人员。

”⑥博耶认为,各种知识之间本身就存在着联系,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独立的学科探索。

作为学者,如果只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自己专业的范围内,而不是从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去分析和理解问题,则不能做到全面深刻的研究,也不能发现新问题。

博耶认为综合的学术与探究的学术不是相悖的,而是紧密结合的。

探究的学术问的是“要知道什么,还有什么发现?”而综合的学术则还要问“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能否对所发现的东西给予综合的理解”。

从探究的学术到综合的学术是可递进的,首先在某一学科领域的边缘寻找问题,从事探索,然后进一步扩展到不同学科相互重叠的地方,并努力发现新的知识。

应用的学术。

当知识被发现出来后,应该运用到实践中。

学术应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学术可以从理论到实践,也可以由实践返回到理论,验证和修改理论,同时发现新的理论。

双向的应用活动有可能会给人带来新的智力上的思想。

比如医疗诊断中、心理治疗中、公共政策的制定中等可能会迸发出独到而新颖的思想火花,就连“哲学和宗教也可以在学术的应用中变成为人的内在洞察力”。

⑦博耶特别指出,学术应用时应该区别公民性的服务和知识应用性的服务,前者不属于应用的学术范围,后者才属于应用的学术范围。

教学的学术即传播知识。

博耶指出,教学的作用就在于传承知识。

倘若不存在教学,知识的连续性将中断,人类知识的积累就将大大削弱。

教学首先是一种学术性活动,为此博耶要求教师要消息灵通,要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之中。

其次,教学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它要试图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打通交流的桥梁。

再次,好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播知识,同时还学习知识,自身也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教学的具体形式多样,作学术报告是一种形式,在教室里上课也是一种形式,它们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

博耶指出,四种学术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不同的大学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独特的任务,拟定自己的办学方案,处理好不同学术之间的关系。

2.2 学术的评价
对如何开展学术的评价工作,博耶提出了四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学者的品质。

博耶认为学术首先与成就无关,而与品质有关。

这条原则应优先于评价的程序和标准,因为它是学者职业特征的表现。

坚忍不拔、创造性、谦逊和正直便是品质的表现。

虽然品质是难以测定的东西,但仍应作为专业绩效的核心被评价。

第二条原则,绩效标准。

博耶根据卡内基教学促进会的调研结果指出,不论什么形式的学术工作都有六个共同标准。

标准一:知识。

某项学术活动要能称得上成功,必须要能全面反映该领域的知识,教授一定要有浓厚的专业知识。

标准二:明确的目标。

即学者是否以清楚有效的方式阐述项目的目标。

标准三:适当的方法和程序。

即应该具备能经得住质疑和评估的适当方法和程序。

标准四:创造性使用资源。

“资源”不仅仅是拨款、设立基金,还应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等其他方面。

标准五:有效交流。

“所有学术都需要有良好的交流”。

⑧学者的作品要能让除了自己、研究生和同行之外的更多人,包括非专业的人能明白和了解。

标准六:重要的成果。

作为一名学者,其学术行为及学术的过程的效果必定要通过其学术成果的水平来鉴定。

博耶认为以上六个标准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学术。

“我可以想象一张学术网络,
47
其中发现、综合、应用、教学横向置于网络顶层,六个标准沿左边纵向排列,通过这张网可以估量任何学术”。


第三条原则,学术证明。

博耶认为由于学术多种多样,学术证据也要多样。

可以是自我评估,比如有思想的解释性文章,研究中发表的文章著作,教学中材料的准备,服务中的工作证据、书面总结。

可以是同行评估,但评估过程一定要系统化,明确收集数据的程序,由学者共同制定评估标准。

也可以是学生评估,但要精心设计程序,让学生作好准备。

还可以是委托人或在专业服务中共事的人作为评估人。

第四条原则,过程的可靠性。

为此要保证过程是公正的,保证做出决定的人是可以信任的。

在博耶看来,如果学术评价遵循了以上这四个原则,一种关于什么是学术的共同理解将会出现。

2.3 创造性契约
“创造性契约”(creativity con tract),就是指教师可以决定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自己学术工作的重点。

比如五年内主要从事研究,次要从事教学;在五年以后的几年中,转变学术工作的重点,转向应用、服务。

通过“创造性契约”,教师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工作重心,也可以促进教师尝试不同类型的学术工作。

“创造性契约”的目的是帮助教师一生多产。

博耶认为,一位教师,从新手上路到成为老教授,要经历不同职业阶段,在不同的职业阶段要面临不同的任务,太多的任务会影响学术的精力。

博耶还相信,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多产期的时间也不同,理科的早一些,人文学科则晚一些。

所以,博耶指出,学术界应该建立一种既能体现职业道路灵活性和个体差异、又能整合扩展的学术内涵的学术评价新模式,这便是“创造性契约”。

3 博耶学术思想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3.1 对本科生教育的创新
博耶关于教学学术的思想为本科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范式,主要体现在本科生的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与成功教学三个方面。

3.1.1 本科生的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假定存在适合一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所有学生的知识,并为学生学习这种知识而进行教育。

“普通教育的使命是要使一个学科的有关内容涉及到另外一个学科。

学科之间的桥梁必须建立起来。

”βκ为了进行普通教学,大学教学就应该开设“综合核心课程”:它“不仅向学生介绍最基本的知识,而且也让学生知道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知识在学校以外生活中的应用”。

βλ博耶根据人类八种共同经验设计了综合核心课程的具体内容。

大学需要教授一门“生命周期”的综合课程,置于综合核心课程的中心,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营养、卫生、健康。

语言课程要涉及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的文化价值,以及训练听说读写。

艺术课程要提供艺术研究和艺术学习的机会,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行为。

针对时间和空间,大学里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例如历史、地理、天文和国际理解的课程。

生产与消费的课程介绍简单的经济学知识和劳动观念。

核心课还要提供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同时还要提供研究伦理和社会的课程。

最后综合核心课程要给予学生从事这种探究的机会,应考虑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一项社会服务工作。

博耶指出,综合核心课可以以主题性或跨学科的课程组成,也可以是由各系开设的在知识上是全面的、有概括性的课程组成,如英语、历史学、社会文明及自然科学等。

同时博耶也指出,综合核心课程并不是实现普通教育的唯一途径,讨论班和讲座、专著阅读,观看影片、录像等教学形式也是可以的。

3.1.2 本科生的专业教育
博耶认为,当大学在制定某专业的主修科目时,不仅要考虑这个科目是否与专业知识一致,还要考虑这个科目是否是在帮助学生扩大自己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为了实现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整合,博耶提出了内涵丰富的主修课(the en ri2 ched m aj o r)的解决方案。

内涵丰富的主修课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某一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否了解,对这一领域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否有研究,需要面对和解决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内涵丰富的主修课实际上将普通教育视为了专业教育的一种扩展和延伸,即普通教育的目标可以在进行内涵丰富的主修课程的同时达到。

比如,主修专业是英语的学生,除了学习听、说、读、写的专业课之外,还要不定期修习有关语言发展史、语言应用以及语言交际中的伦理课程。

博耶对专业教育的设想实现了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对解决本科生教学中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割裂的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3.1.3 成功的教学
博耶认为成功的教学首先有赖于教师作用的
57
积极发挥。

博耶指出目前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像“如果你不来麻烦我,我也不麻烦你”βµ一样冷淡。

所以发挥教师作用就需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要更加关心学生。

其次,成功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的教学法。

当在面对大量学生阐明一些基本思想基本问题时,教师还是有必要采用讲授法,但在其它情况下,应该有其它的方法,比如讨论法、合作学习。

再次,成功的教学要求精心的评定。

这里的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和对教师教学的评定两方面。

博耶建议放弃传统的仅仅采用考试的方式,相反,教师可以举办学生成绩研讨会,学会简单而精明地评定学生。

反过来,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定,帮助教师反思教学。

最后,成功的教学还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

因为即使在最好的大学里,没有任何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业进步承担全部责任,学习的主体毕竟是学生,学生才是主要因素。

3.2 对美国新一代大学发展的设想
大学与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大学是从事学术事业的场所。

博耶根据他对学术独到的见解,为美国大学的发展勾画出未来的蓝图。

3.2.1 多样化的新一代美国大学
新一代美国大学多样化的基础是学术的多样化。

博耶将学术扩展为探究、综合、应用和教学四种,并认为不同类型的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己的重点。

研究性大学始终将从事基础研究、出书立著作为基本的要求。

同时,教学也是学术工作的核心。

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也要得到重视。

研究性大学的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教学者和社会服务者。

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处于准研究性大学的状态。

这样的大学是出色的科研人员和出色的教师共同工作的地方。

这类大学也应该参加国家和地方的项目建设。

在文理学院,出色的教学一直是其引以自豪的。

它们也可以鼓励教师从事某些研究工作。

这类学院较小,学科上的分离反而不那么明显,这显然利于研究发展。

社区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任务,因此,“(社区学院需要)高质量的教学,使学院增强活力,建立一个智力丰富、文化上相互理解的网络的手段”。

βν同时应用性、服务性的活动也会较多,也有少数针对教学的研究。

综合性学院根据学校的优势,可以把重点定在综合学术活动上,可以以应用知识为中心,还可开设师范教育,以从事教育研究和教学为主。

总之,博耶认为国家和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大学和学院,新一代的美国大学要能在高等教育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特色,并引以自豪。

3.2.2 新一代美国大学要履行自己学术的使命
博耶认为“高等学校必须在解决我们最急迫的社会、公民、经济和道德问题的过程中成为更强有力的伙伴”,βο这便是“学术的使命”的内涵。

博耶认为学术使命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实现。

一个层面是把大学的丰富资源与我们最急迫的社会、公民、伦理问题与基础教育和我们的城市联系起来。

比如,高等学校在履行对基础教育的责任时可以专门进行对儿童发展和身体保健、营养的研究,也可以积极关心和参与中小学的建设,还可以帮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另一个层面则更加深入一些。

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大学要能实现校园的学术文化与社会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提升人类生活的质量。

这是一种大学追求的理想状态。

3.2.3 大学应该建成一个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社区
博耶还为一个好的大学社区提出了六条原则:βπ原则一:大学是一个充满教育目的的社区。

在这里,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学术目标并且一同努力加强教与学。

原则二: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地方。

在这里言论自由受到保护,礼仪得到肯定。

原则三:大学是一个有纪律的社区。

在这里个人接受对集体的责任,条规明确的管理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引导个人行为。

原则四:大学是一个关怀的社区。

在这里,每个成员的幸福来自别人的支持,为人服务受到鼓励。

原则五:大学是一个充满公正的社区。

在这里,人们敬仰每个人的尊严,并且努力追求多元性。

原则六:大学是一个知名的社区。

在这里,大学的遗产被继承,并且传统和发展同等地被分享。

大学的社区,不是通过压力或者强迫形成的,也不是通过历史事件形成的,而是通过相同的目标,通过善意的行动,通过成员的彼此尊重来实现的。

4 博耶学术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首先,学术内涵扩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博耶将学术内涵扩展成为四种,这对于改变当时学术内涵的局限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术界实际上很早就存在着一种争论,对于大学来讲,究竟应该是科研多一些、教学多一些还是服务多一些,而这种理论争论上的未果是导致了大学对自己的学术定位没有清楚的认识。

在当时就表现在,几乎所有高校表面上都打着教学、科研和服务的三面大旗,但在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却总是看重
67
科研这一个方面。

越来越多的大学向着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模式靠近,教师的职责变了,专业设置也变了。

整个高等教育界出现了一种“向上漂移”(upw ard drift)的倾向,即所有的大学不是明确自己的作用、形成自己的特色,而是盲目仿效研究中心,来提升地位,“结果是模仿多于创造”,βθ导致了学术范式日渐变得僵化、单一,学术的潜力遭到巨大限制。

而博耶则跳出了那种不同学术谁应该多谁应该少的无休止的争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给予了学术以新的内涵,把学术从单一内涵扩展成为了多元内涵,并且消除了不同内涵的学术对立。

学术内涵的扩展帮助了大学实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而大学的多样化发展不仅对于学术的多样化发展起着积极的反作用,同时也适应了社会的多样化的需要。

在国内,高等教育界也在经历一场高校“向上漂移”的浪潮。

出现了学院向大学靠近、专业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靠近、综合性大学向研究性大学靠近的趋势。

我们觉得应该辩证地看待这种向上漂移的现象。

当学校抱着的目的是提高学术和教育的质量的目的,并且真正提升了自己的水平,我们认为这种“向上漂移”是积极的,能够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

但如果学校是盲从的、虚荣地“向上漂移”,却不具备“转型”的条件和必要性,这时候的“向上漂移”就是违背规律的,是一厢情愿的,无益于学校自身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这里,博耶先生给了我们良好的忠告:大学应该放心地从“向上漂移”的竞争束缚摆脱出来,进而根据学校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为自己对社会发挥的作用而感到骄傲。

其次,博耶关于学术评价的建议对我们当前教师评价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目前国内部分大学逐渐在开展教师聘任制的改革。

不难发现,这场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尽管这场改革的确能够大大地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但是客观上却有可能造成教师为了增加竞争力,从而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那些在聘任中最有竞争力的项目——科研工作,而暂时放松或者放弃其他学术活动。

同时,在对教师的工作评价中,学术工作的分量就会很容易地得到重视,而其他工作,比如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就会被压缩掉。

实际上很有可能导致教师的学术评价工作被狭义化和扭曲化。

博耶对学术的划分可以为当前教师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真正全面而有意义的教师评价应该是科研、教学以及服务的熔炉。

当然不同的大学可能对教师的科研、教学和服务是不同的,比如研究性大学的教师评价,应该重点放在科研上,但同时又重视教学工作和他的社会服务;文理学院应该将出色的教学作为衡量的指标,同时鼓励教师从事研究;社区学院的教师评价则应该放在教学上面。

再次,博耶对本科生教学中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建议,对我们大学的本科生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大学里面要培养培根这样的全能人才已不可能,仅仅学习到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就应花费掉了我们大部分的精力,所以现在的人开始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但是博耶告诉我们,专业性的学习不能取代或者排挤普通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应该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而且还要相互融合。

反观我们的大学教育,尽管很多大学都开设了通识课程,但更多地像是一种拼盘式的课程组合,比如历史、美术、科学等,它们几乎就是彼此独立的,学科知识之间的桥梁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不仅如此,在这种课程组合中,格雷欣法还悄然起着作用,即对专业课程的偏爱驱逐着对通识课程学习。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博耶的“内涵丰富的主修课”就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如果按照博耶的方案,大学的课程设计就需要很大的重构:专业课程从目前只有专业知识转向专业知识与普通知识具有的课程,而普通课程则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综合课程或者融合课程的成分。

这将导致大学教育教学的巨大改革,而这个改革或许正是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

注 释:
①⑤⑦βοβθ 欧内斯特・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
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②βκβλ 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
验・问题及对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③④⑥βν 欧内斯特・博耶.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
作的领域[A].国家教育发展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⑧⑨ 欧内斯特・博耶,董小燕译.学术评价[J].外国
高等教育资料,1996,(1):3~4.
βµ M archese.Co llege R aising A N ew V isi on[J].
Change,1986,18(6):15.
βπ D ale Coye.E rnest Boyer and the N ew Am erican Co llege[J].Change,1997,29(3):26.
(收稿日期:2004205231;编辑:韦翰飞)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