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带答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
题带答案(3)
一、选择题
1.“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这里“新”的含义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资本主义时代
2.“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材料表明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机器主宰了人们的社会生产
3.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是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下列信息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的是A.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B.人们怀念过去的田园生活
C.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之一是住房条件差
D.1850年,英国煤铁产量居世界第一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下列反抗活动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巴黎公社运动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D.埃及华夫脱运动
5.《兴盛与阴谋·拜占庭帝国》的叙述力求引人入胜,不落俗套。
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形象、每一桩轶事、每一件史实,都会让您耳目一新——让你感受到那遥远年代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在该书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有()
①曾经被西方国家征服②因内部矛盾而导致国力衰落③拜占庭灿烂的文化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开棉、清棉、摊棉……这一切工艺都是放在厂房里由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机器完成的。
60年前要200—300人来干的活,现在只要一个人和机器就能完成。
”为此最应感谢
A.瓦特B.斯蒂芬森C.富尔顿D.爱因斯坦
7.“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英特纳雄柰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唱遍了全世界,你知道它的创作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联吗()
A.巴黎公社B.法国大革命C.英国宪章运动D.工业革命
8.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
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
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③种姓制度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①③
9.“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
文中的“它”是
A.珍妮纺纱机B.瓦特的蒸汽机
C.火车机车D.汽船
10.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
”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
A.确立君主立宪制B.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C.维护国家统一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11.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B.第一国际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12.九班同学在课堂上讨论文艺复兴的实质,哪位同学的观点最为正确
A.
B.
C.
D.
13.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部门的技术变革。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
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
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
14.如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该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5.18世纪中后期,随着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建造起来,动力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应运而生的技术成果是
A.珍妮纺纱机
B.万能蒸汽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16.“19世纪中期,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
”此时,这一“联合王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国家重归统一扫清发展障碍
D.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
17.如图所示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是
A.改良蒸汽机B.水力C.畜力D.电力
18.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英国举办博览会的最主要条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日不落帝国”的形成D.工业革命的完成
19.有学者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
A.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D.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20.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痛苦”指的是
A.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社会地位提高C.工业革命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D.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2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
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 )
A.直接选举制 B.资本主义制度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政权
22.《共产党宣言》指出:“它们是现代社会中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它们”是指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23.《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4.“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这本书”有关的人物是
A.达尔文
B.牛顿
C.巴尔扎克
D.马克思
25.“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指
A.家庭手工业B.工场手工业C.大机器生产D.信息自动化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主义产生,它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848年,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是巴黎公社。
故A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1848年,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不成熟。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可知,材料反映了机器工厂与以前的作坊、工场相比生产方式的不同,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故正确答案为B。
纺工在机器工厂和以往的家庭作坊、手工工场相比注重了生产纪律,并非人民的自由被工业化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家庭结构问题,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机器对人们社会生产的主宰,故D错误。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解析: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厂房……烟囱……机器……”,这是说,英国的工业文明代替了农业文明,并不是在说明怀念过去的田园生活,故B符合题意;“……厂房……烟囱……机器的轰响……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这是说,工业革命使英国煤铁产量居世界第一,故AD不符合题意;“……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这是说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之一是住房条件差,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反抗法国资产阶级,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反抗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埃及华夫脱运动均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故A是反抗资产阶级,BCD均是反抗殖民主义,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A。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
①拜占廷帝国曾经被西方国家征服;②拜占廷帝国因内部矛盾而导致国力衰落;③拜占廷文化灿烂;④拜占廷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陷落。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捕捉题干中的关键句“由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机器完成的”由此可知,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重要机器是蒸汽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良蒸汽机的是瓦特。
因此A正确;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B错误;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C错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D错误。
综上故选A。
【点睛】
到十九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的重大飞跃。
蒸汽机提供了持续稳定、有效便捷的动力,用热力代替了人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7.A
解析:A
【分析】
【详解】
1871年,巴黎人民欢呼巴黎公社的成立,但很快公社遭到反动势力镇压,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公社社员、诗人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比尔•狄盖特将歌词谱上雄浑悲壮的乐曲,A符合题意;BCD项与《国际歌》无关,排除。
故选A。
8.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流域的人类文明的知识,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文明有:佛教以及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没有对其他地区的文明产生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人类文明,与印度文明无关,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9.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的发展。
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与蒸汽机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由题目信息“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可知,这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内容。
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
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1783年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D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君主立宪制,与“美洲大陆”无关,A排除;美国没有封建专制统治,B排除;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C排除。
故此题选择D。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②处的时间为1871年,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法国巴黎公社。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
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个伟大尝试,是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表现,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836年,排除;B项成立于1864年,排除;D项发生在1917年,排除。
故选C。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文艺复兴这些新生的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观点认为,蒸汽机的改良引发了其他工业部门之间的变革是联动的,并不是单一的。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未体现出技术变革的特点,故此题选D。
14.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属于基础题。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
1871年3月,巴黎人民发动起义。
不久人民选举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为大机器生产解决了最关键的动力问题。
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
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被称为“万能蒸汽机”。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王国”指的是英国,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推动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主要是因为英国率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图中交通工具是蒸汽机车,蒸汽机车发明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使用的动力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机器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也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因此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史蒂芬森以蒸汽机为动力在1825年发明的陆路交通工具,A项符合题意;BC项都在蒸汽机改良之前,动力不稳定,排除;D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排除。
故选A。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
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在交通运输领域,以蒸汽机为动力,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故D.是英国举办博览会的最主要条件。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科学技术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核战争的威胁等。
依据题干关键词“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可知,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表述不符合该学者意图,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使人们“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D符合题意;ABC项内容都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使人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排除。
故选择D。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D符合题意;直接选取体现不了“新”,古希腊就有了直接选取,资本主义制度、共和制与巴黎公社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的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故“它们”是指无产阶级。
故D符合题意;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说明了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指的是《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乂的历史趋势。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18世纪、英国、崭新的生产方式”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由手工工场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革命。
因此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指大机器生产,C符合题意。
AB项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崭新的生产方式”,不符合题意。
信息自动化发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