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考研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纤维
1.棉的种类
(1)按棉花的品种分类
细绒棉:纤维平均长度为23-32mm,中段复圆直径为16-22um,中段线密度为1.4-2.2dtex,比强度为2.6-3.2cn/dtex,比长绒棉粗,比过去的品种比较细。
长绒棉:纤维平均长度33-46为mm,中段复圆直径为13-15um,中段线密度为0.9-1.4dtex,比强度为3.3-5.5cn/dtex。
粗绒棉:纤维平均长度为15-24mm,中段复圆直径为24-28um,中段线密度为2.5-4.0dtex,比强度为1.4-1.6cn/dtex。
非洲棉(草棉)品质与亚洲棉接近,纤维粗而短,已淘汰
(2)按初加工方法分。
初加工:将籽棉上的纤维与棉籽分离的过程,亦称轧棉。
(A)籽棉:带有棉籽的棉花。
(B)皮棉(原棉):去除棉籽所得到的棉纤维。
皮棉重量占籽棉重量的百分数,称为衣分率(30%~40%)。
(C)锯齿棉:用锯齿轧花机加工的皮棉。
纺纱用棉多为锯齿棉。
(D)皮辊棉:用皮辊轧花机加工的皮棉。
(3)按原棉的色泽分类
1、白棉:正常成熟,为纺用棉
2、黄棉:霜黄棉。
少量使用
3、灰棉:雨灰棉,棉铃开裂时由于日照不足或雨淋,潮湿,霜等原因造成。
很少用。
2.棉纤维的生长过程
整个棉纤维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伸长期、加厚期、转曲期。
(1)伸长期:主要增长长度而胞壁极薄,形成有中腔的细长薄壁管状物。
(16-25天)(2)加厚期:细胞壁外向里逐日螺旋淀积纤维素,最后有中腔,与成熟度有关(35-55天)(3)转曲期:棉纤维干涸后,胞壁产生扭转,形成不规则的螺旋形,称为天然转曲。
“天然转曲”的成因:纤维素以螺旋状原纤形态一层一层沉积,螺旋方向有左也有右,在纤维的长度方向反复改变,当纤维干涸后,胞壁产生扭转,形成“天然转曲”。
天然转曲使棉纤维具有一定的抱合力,有利于纺纱工艺的进行和成纱质量的提高。
影响棉纤维长度的因素:品种、生长条件、后加工。
3.棉的初加工(适合种类,产量,优、缺点,棉加工后的长、细、整齐度)
4.棉的等级
●细绒棉——1-7级,3级为标准级,1-5级为纺用棉,7级以下为级外棉。
●长绒棉——1-5级
品级评定依据:成熟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
评定方法:实物标准结合文字标准(品级条件)
附1:唛头代号(原棉质量标识)
唛头代号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的顺序标示(六、七级原棉不标马克隆值级)。
●类型:黄棉“Y” ,灰棉“G”,白棉不作标示;
●品级:“1”、…、“7”;
●长度:“25”、…、“31”;
●马克隆值:用A、B、C标示;
●轧工:皮辊棉在质量标识下加“__”,锯齿棉不标。
例:229A 2表示2级棉,29表示手扯长度为29mm,马克隆值A级,该棉为锯齿棉白棉。
附2:什么叫原棉的业务检验?我国细绒棉检验有哪些项目?
原棉的业务检验,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棉花标准进行的,作为商业结算的依据。
目前细绒棉检验标准按GB1103-72规定,主要检验项目有:品级、长度、含水、含杂四项。
①品级:依据棉花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分为七级,三级为标准级,品级评定按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结合进行。
②长度:用手扯长度法测定,以2mm组距的单数为计算单位,如29mm,27mm等。
③含水:用水分电测器进行测定,含水率标准定为10%,实际含水率不足或超过标准时,实行补扣。
④杂质:标准规定皮辊棉为3%,锯齿棉为2.5%,实际含杂率不足或超过标准时,实行补扣。
5.棉的组成物质
●主要成份:纤维素
●伴生物:蜡质、糖份、果胶、灰分,占5%左右
6.棉的结构
棉纤维的截面由外至内主要由表皮层、初生层、次生层和中腔四个部分组成。
(1)表皮层:影响表面性质。
棉蜡、果胶和脂肪组成。
具有防水和润滑作用,使棉纤维具有良好的适宜于纺纱的表面性能,
但棉腊会影响染整加工,应在染整加工前将其去除。
(2)初生层:约束和保护作用。
纤维的初生细胞壁,由网状原纤组成。
对棉纤维整体起约束和保护作用。
(3)次生层:纤维主体,决定主要的物理机械性质
1,棉纤维在加厚期淀积而成的部分,几乎都是纤维素。
2,纤维素逐日淀积一层形成了棉纤维的日轮。
3,与棉纤维的成熟度、天然转曲有关。
(纤维素以束状小纤维的形态与纤维轴倾斜呈螺旋形,在纤维长度方向上有左有右,使得棉纤维有天然转曲。
)
(4)中腔:影响颜色、保暖性等
1,纤维停止生长后,胞壁内遗留下来的空隙。
同一品种的棉纤维,外周长大致相等,次生层厚时中腔就小,次生层薄时中腔就大。
2,含有少量原生质和细胞核残余,对棉纤维的颜色有影响。
7.棉的形态
(1)纵向形态:具有天然转曲的扁平带状。
成熟度低的棉:薄带状、没有或很少转曲
过成熟的棉:呈棒状,转曲少见
横向形态:腰圆形有中腔。
8.棉的主要特性(酸碱性,丝光性,吸湿性,染色性,舒适性)
(1)水的作用:不溶于水,会膨胀。
纵向:1%-2%;横向:40%-45%(织物变厚导致缩水)。
(2)碱的作用:在碱中较稳定,不会被破坏。
丝光:通常是指棉制品(纱、布)在张紧状态下经浓碱液(NaOH或液氨)处理,以获得持久的光泽,并提高对染料吸附能力的加工过程。
丝光后结构变化:天然转曲消失成为棒状;无定形区有所增加,结晶区有所下降;
取向度提高。
丝光后性能变化:光泽、染色性改善;强力增大,尺寸稳定性增加;化学性能活泼。
单丝光:用纯棉纱织成布后,再将布进行丝光后处理。
双丝光:纱线经过丝光处理后织成布,再将布进行丝光处理。
(3)酸的作用:不耐酸(遇强酸水解或发生酯化反应),利用该性质可生产涤棉烂花布。
涤棉包芯纱织物通过与有花纹的酸滚筒接后制得的半透明织物。
(4)氧化剂的作用:氧化剂会使纤维素发生降解破坏,特别在碱性条件下更严重。
(氧化性
漂白的条件控制)
(5)微生物的作用:不耐霉菌,霉变后强力下降。
(6)染色性:染色性好,可用多种染料进行染色。
9.棉纤维的主要服装面料的特性
1. 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回潮率10%左右;
2. 不是很怕阳光,但过度暴晒会使棉制品产生氧化现象;
3. 耐虫蛀不耐霉菌,最怕潮湿;
4. 虽然穿着舒适,但容易起皱,所以大多数洗后需要熨烫。
10.棉的主要品质
(1)长度指标与检验(单位mm)
①手扯长度Lh:按一定手法,整理而得的纤维束的长度。
工商交接中按该长度进行结算。
用手扯法来测定:按照规定的工作法,反复拉扯棉束,把梳理好的棉纤维放在黑绒板上,用钢板尺测量。
②主体长度Lm:一批棉样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的长度,Lm ≈Lh。
●根数Lm:纤维中根数最多的那部分纤维的长度
●重量Lm:纤维中重量最重的那部分纤维的长度(即主体长度落在重量最大的一组
中)。
常采用重量主体长度。
③平均长度:纤维长度的平均值。
有重量加权平均长度Lg 和根数平均长度 Ln。
④品质长度Lp :又称右半部平均长度,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
度。
(用于确定工艺参数)
⑤短绒率:长度在某一界限以下的纤维所占的百分率(表示长度整齐度的指标)。
界限:细绒棉16mm ,长绒棉20mm。
⑥ 2. 5%跨距长度:数字式照影仪测试时,离纤维梳子即钳口线3.81mm(0.15in)处纤
维相对根数设为100%时从钳口线到纤维相对根数为2.5%处的距离。
附:纤维长度与纱线质量的关系
①与成纱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长,成纱强度大;整齐度高,强度大;
②与成纱细度:长,极限细度细(保证强度);
③与成纱毛羽:长,毛羽少;
④与成纱条干:长、整齐度高,条干好。
(2)成熟度:棉纤维细胞壁的加厚程度。
胞壁愈厚,愈成熟。
成熟度系数:是根据棉纤维腔宽与壁厚比值的大小所定出的相应数值,值越大越成熟。
将棉纤维成熟程度分为18组后所规定的18个数值,最不成熟的棉纤维成熟度系数定为零,最成熟的棉纤维成熟度系数定为5,用以表示棉纤维成熟度的高低。
一般正常成熟的细绒棉成熟度系数为1.5~2.0左右,长绒棉成熟度系数2.0左右,从
纺纱角度考虑成熟度系数为1.7 ~ 1.8较为理想。
测试方法:
● A. 中腔胞壁对比法:最基本的测试方法
● B. 偏振光法
偏光显微镜法:用干涉的颜色判别
偏光成熟度仪:成熟度不同偏振光透过率不同,得平均成熟度等数。
● C. NaOH膨胀法(显微镜法):18%NaOH
● D. 气流仪法
附1:棉纤维的成熟度与纤维其它性能有何关系?
棉纤维的成熟度与纤维各项性能关系都很密切。
在棉纤维生长发育过程中,长度与成熟度无关,但由于成熟度低的纤维强力低,因此皮棉中低成熟棉的短绒率高,纤维长度偏短。
随着纤维成熟度提高,截面变粗,抗弯抗扭刚度大,单纤维强度增加,夭然转曲增加(过成熟纤维除外),纤维之间抱合性能好,原棉色白、光泽好,轧棉后的疵点、杂质少。
另外,成熟度高的棉纤维,吸湿较低,染色性较好。
附2:棉纤维的成熟度与纺织加工及产品质量有何关系?
其间关系可归纳如下:①棉纤维成熟度高,纤维经得起打击,易清除杂质、不易产生棉结与束丝。
②棉纤维成熟度高,抗扭刚度大,加捻效率较低。
③棉纤维成熟度高,加工过程中飞花、落棉等减少,成品制成率高。
④成熟度高的棉纤维纺纱时,由于牵伸效率高,熟条定量控制中应该偏重掌握。
⑤纤维成熟度太高,由于纤维截面粗,在相同粗细的细纱截面中纤维根数少,不利于细纱的强度与条干均匀度,因此成熟度高的棉纤维不一定能纺出高强度的细纱。
⑥用成熟度高的棉纤维加工的织物,耐磨牢度较好。
补充:
细度
指标:分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
(P25)
直接指标:用直径、截面积及宽度等来表达。
间接指标:特克斯(定长制);公制支数(定重制);马克隆值 M
马克隆值 M:用马克隆气流仪测得的综合表达棉纤维细度与成熟度的指标。
本身无量纲,相当于单位长度(英寸)的重量(微克)。
值越大,纤维越粗。
M在3.5-4.9范围内的棉花具有正常的纺纱价值(优质马克隆值),过高的马克隆值,纺纱时的落棉量较少、棉纱条干均匀、纱疵少、棉纱外观等级高,但棉纱抱合力下降、断头率增加,棉纱强力和可纺支数下降;过低的马克隆值,棉纱强力和可纺支数较高,但纺纱时的落棉量较多、棉纱外观等级低。
美国农业部1966年做为分级指标,目前是欧美棉花市场的品质指标。
我国2000年新棉花标准中增设了马克隆值,按马克隆值的大小分A、B、C三级(A级最好)。
马克隆值A级(3.7-4.2)、B级(3.5-3.6,4.3-4.9)、C级(3.4级以下,5.0级以上)。
测试方法:
①中段切断称重法(步骤:梳理—切断(Lc =10mm)—称重(Gc, mg)—数根数(nc)—计算纤维细度(公制支数) )
②气流仪法(比表面积S0:单位体积的表面积)
原理:在一定容积的容器内放置一定重量的纤维,容器两端有网眼板,可以通过空气,当两端有一定压力差的空气流过时,则空气流量与纤维的比表面积平方成反比。
细度与成纱质量、纺纱工艺的关系
①成纱强度及极限细度
其它条件相同时,纤维越细,成纱强度越高;可纺纱的极限细度愈细。
②成纱条干
纤维越细,成纱条干越均匀。
③纺纱工艺
纤维越细,加工时易扭结、折断而产生棉结、短纤维。
纤维越细时,刚性越差,细纤维不宜做起绒织物的起绒纱。
(3)天然转曲
棉纤维的外形特征之一,转曲的存在,使抱合力增大,有利于纺纱,提高产品的质量。
其指标的应用和测量在企业中很少见。
指标:转曲数,每1cm中扭转180度的个数
测试:显微镜或投影仪,一定长度纤维上转180度的次数,再换算成每厘米的转曲个数。
转曲多、抱合力大、品质好。
杂质:原棉中夹杂的非纤维性物质,如泥沙,枝叶,棉籽,破籽,虫屎等。
疵点:原棉中存在的有害于纺纱的纤维性物质,如索丝、棉结等。
标准含杂率:皮辊棉为3%,锯齿棉2.5%。
实际含杂不足或超过标准时,应按标准进行调整。
(4)原棉纺纱性能综合检验
手感目测、仪器检验、单唛试纺相结合(三结合)。
手感目测
通过手扯、手捏、手摸等人体感觉器官进行原棉性能检验。
●检验项目:长度及整齐度,强度,弹性,成熟度,色泽,抱合力,柔软性,杂质疵
点等。
●优点:取样多、速度快、代表性强、可在车间现场进行。
●缺点:对检验人员要求较高、人的主观影响大,一般无具体数据。
仪器检验
用实验室专门仪器进行单项性质测试。
●检验项目:长度、细度、强度、成熟度、含水、含杂等。
●优点:数据比较可靠、稳定(重现性好)。
●缺点:试验数量少、花费时间长、需专门仪器和经过训练的技术人员。
单唛试纺
单一批量的原棉在小型纺纱机台或车间大机上进行纺纱试验,从纺纱细度、成纱强度、条干、结杂以及纺纱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来最后评定该批原棉的纺纱性能。
●优点:可以测定单项指标不能或无法检验的内容;
●缺点:试验成本高,费时费力。
纤维长度测量
一、纤维长度指标的基本表达
1.纤维长度
(1)根数加权长度
(2)质量(重量 )加权长度(巴布长度)
(3)截面加权长度
2.纤维长度界限及含量值
纤维长度界限:或称界限长度,某特定纤维含量值C (%)条件下的纤维长度LC 。
如C=2.5%,则长度界限为L2.5。
二、纤维长度分布的基本测量
1.一端整齐法
-按纤维长短顺序伸直均匀地排列,如拜氏图;
-纤维只一端对齐的伸直平行,长短混合排列,如人工手排(罗拉法)或梳片排(梳片法)和机械自动排(Almeter 法) (1)拜氏图【棉、羊毛、苎麻、不等长化纤、绢丝长度
分布测定】 先将纤维理成一端整齐的纤维丛,然后将纤维按 右图排成一端整齐、长短挨序、密度均匀的纤维长度 排图。
纵坐标为纤维长度,横坐标可看成纤维概数的
累积数。
(由作图可以获得的长度特征值:有效长度、短纤维
百分率、长度差异率等指标。
)
最大长度OC ,交叉长度OL ,有效长度L 4B 4
短纤维含量R n 纤维长度的整齐度K (%)
(2)Almeter 测量法【毛条、棉、麻纤维条子的长度测定】
是将一端整齐的纤维束从头端进入电场,因纤维量的增加合极板间电系数改变,引起 电容信号的改变。
由于电容值与极板间的纤维质量(Δm =S (l )·Δl · γ(l ))成正比,假设纤维密度γ(l )不随纤维丛长度而变,极板宽度∆l 为常数,则长度l 处的纤维含量只与纤维丛的截面积S (l )有关。
(3)罗拉法【棉纤维】
采用一端雇平齐纤维束制样,并放入罗拉长度分析仪中,平齐端在前,由转动罗
拉送出,平齐的一端在前,较短纤维在脱离罗拉钳口的控制,可用钳夹将脱离控制的纤维按2mm 间距长度分组收集称重。
(典型的加权长度测量)
一般指标有:主体长度、品质长度、短纤维率、重量平均长度、长度均匀度和基数。
(4)梳片法【羊毛、苎麻、不等长化纤、绢丝】
主要原理:是将置于多排、等距(10mm )梳片内的纤维条,从头端以3mm 的间距
夹持取下,并转移至另一相同的梳片架上,排成一端整齐的纤维丛,然后将排齐的纤维从头端每10mm 分组取下,称重,得纤维各长度组的重量数据和长度分布直方图。
(典型的加权长度测量)
一般指标有:主体长度、重量加权长度、基数、短毛率等。
2、逐根测量法
(1)Wira 法(毛)
方法:是用镊子夹持纤维靠在沟槽辊上,转动该辊,推动镊子,纤维被拖出。
纤维拖完时,张力杆发出声响,镊子停止移动,并以镊子按动所在位置的琴键(频数计数器),可记录纤维长度和根数。
(2)AFIS 法
指标:根数、质量加权平均长度、上四分位长度、短纤维含量(重量和根数加权)
3、纤维须丛法 24315100OB B B 3n ⨯=R )1(100)B L B L 1(1004455∆-=-=K
(1)光照影法(HVI) P66 (2)微夹取法 P67
纤维细度测量
一、指标
二、测量方法
1、称重与长度的测量
①中段切断称重【适用于伸直性较好的纤维】
将纤维排成一端整齐、平行伸直的棉束,然后用纤维切断器在纤维中段切取一定长
度(棉10mm)的纤维束,在扭力天平上称重,然后计数中段纤维的根数,计算N m。
②长丝摇取定长的称重
采用周长1m,在一定张力下,绕取(50圈或100圈,即50m或100m),达到吸湿
平衡,称得重计算。
2、直径测量法
①传统的显微镜观测法
原理: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加投影棱镜,使纤维形态放大投影在平面上,用专用的标尺卡量纤维的直径,并计数根数n i。
②OFDA法
③激光纤维直径没重法
3、气流仪法【棉羊毛】
在一定容积的窗口内放置一定重量的纤维,窗口两端有网眼板可以通过空气,当两端一定压力差的空气流过时,则空气流量与纤维的比表面积的平方成反比例关系。
4、振动测量法 P75
纤维卷曲测量P79
一、指标
卷曲数、卷曲率、卷曲比、卷曲回复率、卷曲弹性率、清晰度
二、测量方法
①单纤维卷曲度测量
②纤维段弯曲率测量
③纤维丛(束)卷曲整齐度测量
④纤维集合体的膨松度测量
纤维转曲测量
纤维的截面形状
一、截面异形的表征
1.截面的轮廓波动异形
2.截面的直径变异异形
径向异形度、截面异形度、造形系数、周长系数、表面系数、椭圆比、内凹度、纤维异形的保持率
二、截面空心与复合的表征
1.截面的空心
中空度、空隙率、中腔率、偏心度
麻:主体:(纤维素,果胶,木纤维素)。
苎麻,亚麻
1.麻的来源
韧皮纤维来源于麻类植物茎秆的韧皮部分,纤维束相对较软(相对于叶纤维),又称软质纤维。
主要有苎麻、亚麻、黄麻、汉(大)麻、槿(洋)麻、茼麻、红麻、罗布麻。
叶纤维来源于植物的叶子,纤维束相对较硬,又称硬质纤维。
主要有剑麻、蕉麻
2.麻的组成:麻是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棉的化学组成差不多,只是各种成份的比例不同。
(1)苎麻:又称中国草,我国产量占世界90%以上。
苎麻纤维的形态结构:纤维细长,两端封闭,有胞腔。
横截面形态:椭圆形,有中腔,胞壁上有裂纹。
纵向形态:圆筒形或扁平形,没有转曲,有的有明显的条纹。
苎麻纤维的主要性能
①纤维规格:20-250mm,最长600mm。
宽度20-80µm,线密度平均5dtex。
纤维越长越
粗。
②强度和伸长:强度天然纤维中最高,伸长较低(常见天然纤维中最低)。
平均强度6.73cN/dtex。
伸长率3.77%。
湿强高于干强20% -30%。
③初始模量:初始模量大,刚硬,抱合力小,纱线毛羽多。
④弹性:弹性差,加上纤维断裂功小,织物抗皱性和耐磨性差。
⑤光泽:脱胶后色白且光泽好。
⑥吸湿性:吸、放湿性能非常好。
苎麻织物3.5小时即可阴干。
⑦耐酸碱性:耐碱不耐酸。
⑧热性:耐热性好于棉,200度时纤维开始分解。
⑨染色性:容易染色。
苎麻的应用:夏季服装面料(纯纺或混纺)、工艺品、袜子等。
(2)亚麻:分纤维用、油用和油纤兼用三类。
我国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亚麻纤维结构:横向形态:多角形,有中腔。
纵向形态:两端封闭,无转曲。
亚麻纤维的主要性能
①长度:单纤维长10-26mm,工艺纤维长400-800mm。
②细度:亚麻工艺纤维截面约10-20根单纤维。
越细强度越高,断头率越低。
③强度:断裂比强度4.4cN/dtex(小于苎麻)。
④色泽:好:银白淡黄、灰色;差:暗褐、赤色。
⑤吸湿性:较好。
织物4.5h可阴干。
⑥抗菌性:较好。
3.麻和棉的相比:强度高,吸湿性和放湿性比棉好,穿着舒适,麻的细度和长度(除苎麻外,长度都比棉纤维短)
4.麻选用(工艺纤维)纺纱
工艺纤维:又称束纤维。
亚麻、黄麻、洋麻等单纤维很短,不能采用单纤维纺纱,而是以许多植物单细胞藉胶质粘合集束的束纤维作为纺纱用纤维,称为工艺纤维。
毛:羊毛,羊绒,兔毛
1.羊毛的种类(主要):绵羊毛,细绒毛,粗绒毛,发毛,两型毛,同质毛,异质毛(1)按动物品种分:绵羊、骆驼、驼羊、兔毛、貂
(2)按取毛后原毛的形状分:被毛、散毛、抓毛
(3)按纤维粗细和组织结构分:
绒毛(无髓毛):细绒毛(8~30μm)、粗绒毛(30~52.5μm)
粗毛: 52.5~75μm,有髓质,卷曲少,粗,光泽强。
发毛:>75μm,粗长,无卷曲,突出毛丛顶端。
两型毛:兼有无髓毛和有髓毛的特征,即不连续的髓质。
死毛:除鳞片层外几乎全是髓质。
脆、无光泽、不易染色、无纺用价值。
(4)按纤维类型分
同质毛:毛被中只含有一种粗细类型的毛
异质毛:毛被中含有不同粗细类型的毛(死毛、粗毛、绒毛)
(5)按剪毛季节分:春毛、秋毛、伏毛
(6)按加工程度分:污毛、洗净毛
2.毛的主要组成:天然蛋白质或角元纤维
化学组成: 羊毛的主要组成为蛋白质:α-氨基酸(羊毛有20多种)形成的多缩氨酸链。
组成元素C、H、O、N、S 。
α-氨基酸的通式:
结晶、取向:羊毛侧基R大、复杂,稳定的分子链为螺旋链(α型),因此分子不
易排列整齐,故比蚕丝的取向度、结晶度低。
3.羊毛的结构:【从外向里:鳞片层、皮质层、髓质层(仅粗羊毛中有)】
鳞片层:根部附着于毛干,梢部张开并指向毛尖。
覆盖形式有:环状、瓦状、龟裂状。
鳞片保护毛干,影响羊毛的光泽、手感和缩绒性。
细羊毛鳞片密度大,鳞片张角
大,多呈环状,光泽柔和;粗羊毛鳞片较稀,呈瓦片状或龟裂状,易紧贴于毛干,
光泽强。
皮质层:是羊毛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物理化学性质。
皮质细胞组成:正皮质、偏皮质、间皮质细胞。
皮质细胞由单分子、基原纤、微
原纤、原纤、巨原纤各层次结构堆砌而成。
皮质层是造成羊毛卷曲的原因之一:偏皮质细胞由湿到干收缩率大于正皮质细胞。
当正、偏皮质分居于纤维的两侧,并在长度方向上不断转换位置,由于两种皮质
层的物理性质不同引起的不平衡,形成了羊毛的卷曲。
皮质层的比例越大,羊毛的性能越好。
髓质层:结构松散、含有色素和较大的气孔,几乎无强度和弹性。
羊毛越粗,髓腔越大,质量也越差。
粗羊毛有髓质层,细羊毛没有。
兔毛无论粗
细均有髓质,且呈颗粒状分布,此特征可用于鉴别兔毛。
4.羊毛的形态
纵向形态:具有天然卷曲,且表面有方向性排列的鳞片
横向形态:圆形或椭圆形(细羊毛接近圆形,粗羊毛呈椭圆形)
马海毛的形态:马海毛正皮质细胞分布位于中心,偏皮质细胞分布在周围,呈皮芯分布,则马海毛的卷曲少
5.羊毛的主要性质:
(1)酸的作用:属耐酸性较好的纤维。
稀硫酸中煮几个小时也无大损伤,80%的硫酸常温短时间处理,强度损伤不大。
(2)碱的作用:羊毛对碱的稳定性较差。
经碱作用后,变黄、含硫量降低、溶解性增加。
在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5分钟,羊毛溶解。
(3)缩绒性:羊毛在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外力反复挤压,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穿插纠缠,交编毡化,这一性能称之~。
a.缩绒的原因:
内因:缩绒是各项性能的综合反映。
定向摩擦效应、高度的恢复弹性和天然卷曲是缩绒
的内在原因。
外因:温湿度、化学试剂和外力作用是促进羊毛缩绒的外因。
b. 防缩方法
氧化法(降解法):使用化学试剂破坏羊毛的鳞片,降低摩擦效应,减少纤维单向运动和
纠缠能力。
树脂法(添加法):在羊毛的表面涂以树脂薄膜或加入黏结纤维,限制纤维的移动来减小
或消除羊毛纤维间的摩擦效应。
(4)摩擦效应:定向摩擦效应:羊毛表面的鳞片,根部附着于毛干,尖端指向毛尖,使逆鳞片
方向的摩擦系数大于顺鳞片方向的摩擦系数,这一特性称之~。
6.羊毛的主要的品质:细度(最重要的品质指标),长度次之,卷曲
(1)长度 :自然长度(毛丛长度):纤维束在自然卷曲下,两端间的直线距离。
羊毛收购和
选毛后搭配时使用(商业习惯叫羊毛高度)。
伸直长度:把天然卷曲拉直,用尺测出的长度。
生产中,用于评价羊毛的品质。
细羊毛:6~12cm ;半细毛:7~18cm ;长毛种羊毛:15~30cm 。
(2)细度:截面近似圆形,一般用直径来表示。
指标:平均直径: (μm ) 羊毛的平均直径11~70μm ,平均直径越粗,粗细越不匀,可用均方差和变异系数表示
羊毛的粗细不匀,变异系数一般在20%~30%。
品质支数:毛纺业长期延用下来的表示羊毛细度的指标, 指的是实际可纺精梳毛纱的英
制支数,现在则表示平均直径在某一范围内的羊毛细度。
羊毛细度与它的各种性质关系密切:一般绵羊毛越细,细度离散小、相对强度高、卷曲
度大、鳞片密、光泽柔和、纤维柔软、但长度偏短。
(3)密度:羊毛的密度约1.32g/cm 3,常见天然纤维中最小,髓腔越大,密度越小。
(4)卷曲:卷曲的形成:正、偏皮质非均匀分布的结果。
表示方法:定量:卷曲度:每厘米内的卷曲数。
定性:弱卷曲、常卷曲、强卷曲。
弱卷曲:卷曲波形浅,卷曲数较少。
半细毛和异质毛属此。
常卷曲:卷曲波形近似半圆形。
细羊毛属此。
用于精梳毛纺,纺制有弹性和表面光洁的纱
线和织物。
强卷曲:卷曲的波幅较高,卷曲数较多。
细毛羊腹毛属此。
用于粗梳毛纺,纺制毛茸丰满、
手感好、富有弹性的呢绒。
卷曲与羊毛性质的关系
a. 卷曲整齐,毛丛紧密、外界影响小,羊毛质量好。
b. 卷曲好,抱合力大。
c. 卷曲与织物风格有关,常卷曲宜做精纺,强卷曲宜做粗纺。
(4)吸湿性:羊毛的吸湿性的所有纤维中最好的
(5)强伸性:强度天然纤维中最低,伸长天然纤维中最大。
弹性恢复能力最好,织物不易
起皱。
湿强小于干强
附:改性羊毛
1、拉伸细化绵羊毛
采用物理拉伸改性的方法获得的细绵羊毛,其可提高可纺纱支数,生产高档轻薄型毛纺面料。
拉伸使鳞片受损,皮质层受破坏,染色易产生色花。
2、超卷曲羊毛
又称膨化羊毛,粗羊毛卷曲少,成纱手蓬松度低。
粗羊毛经拉伸、加热松弛后收缩,外观卷曲,线密度降低,可纺性提高。
同种成衣用膨化羊毛加工可节省20%的原料,且更保暖、舒适。
3、丝光羊毛和防缩羊毛
两者皆通过化学处理将羊毛了鳞片进行剥蚀,产品都具有防缩绒、可机洗效果。
丝光羊
毛的光泽更好,被誉为纺羊绒的羊毛。
方法:剥鳞片减量法、树脂添加法。
n d d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