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数学四下《3.1行程问题》word教案 (1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中“同时”、“相对而行”、“相向而行”、“相遇时间”和“速度
和”的概念。

2.掌握解答求相遇路程和求相遇时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答的能力。

3.在解题训练中加强动手操作和画图(线段图)能力的培养,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的重点词语:“同时”、“相对而行”、“相向而行”、“相遇时间”和“速度和”,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

教学难点:
建立“相遇时间与共同行驶路程”的关系求相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解答:
1.一列客车从天津开往北京,共用3小时,每小时行116千米。

从广州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从天津到北京的铁路长348千米。

一列客车从天津出发3小时后到达北京,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从天津到北京的铁路长348千米。

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每小时行116千米,一共要行驶多少小时?
对以上三题的要求:独立审题,借助手势分析后,试画出线段图。

线段图:(略)
二、只列式不解答:
1.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开出。

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小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大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4小时后在途中相遇。

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对这两题的要求:独立审题,依然是先借助手势分析后再试着画出线段图,在途中的表示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同时”、“相对而行”、“相遇”
线段图:(略)
三、总结第二题中相遇问题的三量之间的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共同行驶路程
四、练习:
1.甲乙二人分别学校和县城两地相向行走,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

甲从县城出发走了8千米后,乙才从学校动身,两人2小时后相遇,学校与县城相距多少千米?
独立审题分析。

引导学生独立画图分析理解“相遇时间与共同行驶的路程”间的关系。

线段图: 2小时相遇
甲 8千米 4千米/时 5千米/时乙
县城学校
?千米
2.两个同学同时从相距21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张华每小时行3千米,李平每小时行4千米。

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
(1)独立审题分析。

(2)学生画图展示交流,说理:
?小时相遇
李平4千米/时张华3千米/时
21千米
3.甲乙两组工人要铺设11200米光缆,他们同时从两端铺线,甲组平均每天铺设840米,乙组每天铺设760米。

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
4.王师傅每小时做70个零件,李师傅每小时做50个零件。

两人同时开工合做840个零件,经过几小时完成?完成时各做多少个零件?
5.学校与县城相距26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相向行走,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

甲从县城出发走了8千米后,乙才从学校动身。

乙出发几小时后二人相遇?
教学反思:
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中“同时”、“相对而行”、“相向而行”、“相遇时间”和“速度和”的概念,掌握很好的掌握了解答求相遇路程和求相遇时间方法,学生分析解答的能力得到发展,在解题训练中加强动手操作和画图(线段图)能力的培养,促进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