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各种锈色包浆形成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钱币各种锈色包浆形成解读!
古钱币因锈色丰富多彩而备受玩家喜爱,甚至有人为收集齐蓝、绿、红三色的新莽货布、北宋大观折十等锈色的古币而不遗余力、四处寻觅。

同样的钱币,锈色好的话古币价值可能增加不少。

比如:一枚熟坑王莽货布时价也就500元左右,而蓝锈绿锈极美品可达1、2千元,红锈极美品甚至曾经达到3、4千元。

锈色极美的王莽货布
熟悉不同锈色,是辨伪的基本功之一。

因为不同时期的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生成的锈色是不同的。

例如:水银古一般出现在唐以前的钱币中,唐宋后水银古钱币倒是少见了!
古钱币上奇妙的包浆锈色怎么回事呢?笔者带着疑惑查书籍,资料,化学,物理,生物,补习了以前上学打瞌睡落下的知识。

总结了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

蓝、绿色锈——古铜钱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锈蚀结果:
古铜钱长期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锈蚀颜色一般呈绿色(颜色由苹果绿--淡绿--中绿--深绿--橄榄绿逐渐进变化),并产生碱式碳酸铜呈淡绿色,有时还会产生碱式硫酸铜呈橄榄绿色,并在钱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

朱砂锈——古铜钱埋在碱性土壤中的锈蚀结果:
古铜钱一般在民间使用流通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久,就会锈蚀产生碱式硫酸铜,后又埋在碱性土壤中,与还原类物质如有机物糖类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氧化亚铜呈深红色,还会生成铅丹呈大红色。

故称朱砂锈、鸡血斑、枣皮红、黄斑等。

同时还保留部分碱式硫酸铜,部分绿锈,所以古铜钱呈红绿锈。

水银光——古铜钱中锡的析出现象:
有些古铜钱的含锡量偏高,若锡在15-32%时,因锡析出到钱表
面形成所谓“水银光”,又称“水银浸”。

同时锡青铜还会有“逆偏析”趋向,即锡由内外析出,使铜钱表面呈“白斑’又称之为“锡汗”。

当含锡量在10-30%时,还会产生二氧化锡呈银灰色。

黑漆古——古铜钱长期接触空气的结果:
青铜、黄铜钱暴露在空气中,在铜钱表面会生成一层稳定的保护薄膜,主要是碱式硫酸铜呈橄榄绿色,还会产生氧化铜、硫化亚铜呈黑色,及氧化亚锡呈棕黑色。

年代越久则锈层加厚颜色也变深,俗称为“黑漆古”。

石灰锈——古铜钱长期存放在含石灰质土壤中的结果: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钱埋于含石灰物质的地下,二者相互附着,产生了石灰锈。

一般石灰锈多见于大量的明代出土钱币,例如:崇祯,大顺背户、泰昌通宝、天启通宝等。

一般古钱币出现的包浆锈色基本上就是以上几种。

此篇文为基本科普普及知识,旨在新手交流学习,故采用简单易懂的理论数据。

让我们一起讨论研究改正交流学习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