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牦牛巴氏杆菌病调研及防控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高原牦牛巴氏杆菌病调研及防控方法
王进龙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青海大通 810102)
摘 要:牦牛为我国高原地带主要动物,其养殖产业也是高原地带主要养殖产业,市场对于牦牛肉制品和奶制品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也加速了牦牛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
在牦牛养殖产业中,巴氏杆菌病对于牦牛群体的健康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该病会对牦牛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牦牛个体与群体的整体健康,养殖户应该了解该病临床症状和防控,提高重视程度,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全面提升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原牦牛;巴氏杆菌病;调研;防控
巴氏杆菌病,也有牛出血性病的别称,是影响高原牦牛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病症,会引起牦牛急性肠胃炎、发热、肺炎等等,关节出现化脓性炎症为常见的慢性病例,也会有一部分病牛出现烂喉症状。
为了减少巴氏杆菌病的负面影响,应当采取可行性高的防控办法。
1 巴氏杆菌病发病情况
高原地区的一家养殖场牦牛总养殖数量在400头以上,日常主要采取的养殖方式为放样,繁育方式为自繁自养。
之前已经按照免疫计划实现了口蹄疫等相关病症的免疫,在2019年8月,养殖户观察到5头牦牛倒地不起、体温飙升、精神萎靡的情况,当晚4头牦牛死亡。
到兽医到养殖场亲诊时,牦牛传染数量已经达到了26头,其中育肥牛7头,犊牛19头,犊牛中已经有9头死亡。
现场存在牛舍潮湿、粪便堆积的情况[1]。
2 临床症状
2.1 水肿类症状
病牛发病时周身会产生水肿,遍布全身,通常在颈部和咽喉部位会有较高的水肿出现概率,在以上部位的皮下组织极其容易出现严重性或恶性水肿。
如果发病情况较为极端,牦牛舌头部位则会出现肿胀。
如果巴氏杆菌病属于水肿类,则通常在症状表现上,牦牛呼吸会更加急促,也会产生更多皮肤上黏膜,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救治,通常病程会维持在12~36h。
2.2 败血类症状
如果巴氏杆菌病属于败血类,则牦牛在发病之后,体温会飙升至42℃,高温发烧会导致牦牛饲料采食量下降,食欲渐废,病牛精神萎靡,心跳加快,身体各部分会成干燥状态,并伴随腹痛腹泻的状况。
从粪便排泄物的外观观察,会发现其中夹杂粘液和血液。
通常情况下,牦牛腹泻之后,会使体温下降,会引发极高致死率,病程通常会维持在12~24h。
2.3 肺炎类症状
如果巴氏杆菌病属于肺炎类,由于伴随肺炎症状,就会使牦牛呼吸更加困难,之后会产生流鼻涕和咳嗽的症状。
通常患病病程最长不会大于1周,最短在3d。
水肿症状通常会伴随肺炎症状,产生败血情况概率较高。
巴氏杆菌肺炎类症状会引发极高致死率,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致死率在大约80%。
如果病牛恢复身体健康,将会极大提升自身免疫力[2]。
3 发病原因
巴氏杆菌病属于一种病原菌,在牦牛呼吸道中,通常为宿主病毒共栖状态。
该病没有明显的发病季节,但是在特殊天气下容易发病,比如气候巨变、冷热交替、闷热多雨等等。
病毒通常散发传播,在牦牛身上的组织液和排泄物中都会存在,一般感染会发生在消化道或呼吸道。
如果牦牛群中产生了巴氏杆菌病,通常难以找到感染源,普遍会从牦牛养殖环境上找原因。
例如牦牛圈舍通风性不好、饲料发霉、周边环境存在寄生虫等等,都会降低牦牛机体抵抗力。
病菌很容易侵入牦牛体内,进入血液引发内源性传染。
4 防控方法
4.1 治疗方法
巴氏杆菌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谱抗菌为首选药物。
如果病牛症状较为严重,则应当利用谱抗菌进行治疗。
质量方式为注射,通常会选用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
在首次注射时会适当增加注射计量,尤其应当控制输液速度,药物包含葡萄糖、碳酸氢钠和复方氯化钠,3种药物应当有机结合,不仅应当充分发挥药物功能,还应当保证牛体酸碱平衡[3]。
4.2 防控方法
4.2.1 加强日常预防管理
为了降低牦牛的患病概率,应当强化预防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在饲养、卫生、消毒和疫苗等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落实相关工作,防止巴氏杆菌病的传播。
除此之外,养殖工作人员应当全面提升饲料管理水平,加强牦牛的抵抗病毒能力。
另外应当保证牦牛圈舍和活动场所的清洁性和良好卫生情况,为牦牛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定期对牦牛活动场所进行清洁消毒,防止巴氏杆菌滋生和传播,消毒时应当利用石灰乳和漂白粉,对于未经感染的健康牦牛,应当定期进行接种疫苗的操作,最大程度降低牦牛发病率。
4.2.2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
除了强化养殖人员和饲养员的日常管护工作,还应当有针对性培训专业技术队伍,提高兽医治疗的针对性,学习相关的疫病防控知识。
技术人员需要亲自接种,使免疫质量得到提高。
如果条件允许,应当加强巴氏杆菌的研究工作,强化调查,针对牦牛活动频繁区域更应如此,从而为科学防控提供更专业的参考依据,全方位保证牦牛的安全健康[4]。
5 结语
巴氏杆菌病对高原牦牛正常的生长发育,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严重情况甚至会大面积引发牦牛死亡,使养殖户经济蒙受巨大损失。
基于此,养殖户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该病的防控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病菌传播概率,提升养殖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仲艳,苏湘,冯政,等.一株中美貘源大肠埃希菌O157分离鉴
定及致病性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0,41(1):1-6.
[2] 彭晓军,覃廷玉,张太华,等.一例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J].贵州畜牧兽医,2020,44(1):53-54.
[3] 普布卓玛.高原牧区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J].畜
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20):100-101.
[4] 盛文晶.一起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今日畜牧兽医,
2019,35(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