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4节光和颜色(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和颜色(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能力目标: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计算器、电视摇控器一个、三棱镜。
四、课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展示彩虹图片)
提问:雨后见彩虹,你是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光的色散
下面让我们来演示一下:
活动一: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
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观察纸上出现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纸上出现七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原因是水把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
活动二:将三棱镜放置于投影机光线前,并在黑板旁的幕布上仔细观察。
现象:在幕布上出现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展示)光的色散原理图
分析图中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在白纸屏上所成的各种颜色。
(师):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3)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
如红光、蓝光等
介绍紫外线和红外线:展示遥控器,它是利用红外线的原理工作的,而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资料: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
紫外线——在紫外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的作用)
(三)光的颜色
活动三: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纸板上,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红、蓝、绿
结论1:透明体: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活动四: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狭缝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采色光带先后透过红、蓝、绿三种有色玻璃片后,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
结论2:不透明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
不同的色光。
分析黑色和白色的原因:
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说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思考下列各种颜色(可供探究实验的器材:手电筒、红色玻璃纸、绿色玻璃纸、橘子、绿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