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蛋壳的承受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幼儿了解拱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初步感知力学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究蛋壳的承受力。
(2)帮助幼儿理解拱形结构能够增强物体承受力的原理。
2、难点
(1)如何让幼儿在实验中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数据。
(2)如何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拱形结构的特点相联系,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
(1)鸡蛋壳若干。
(2)木板、书本、积木等重物若干。
(3)一次性杯子、铅笔、卡纸等材料。
(4)记录表、笔。
2、经验准备
幼儿对鸡蛋壳有一定的认识,知道鸡蛋壳易碎。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1)教师展示鸡蛋壳,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鸡蛋壳很容易碎,那它是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神奇的蛋壳。
”
(2)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2、实验探究
(1)第一次实验
教师将一个鸡蛋壳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在上面轻轻地放上一本书,观察蛋壳的变化。
提问幼儿:“你们看到了什么?蛋壳能承受住这本书的重量吗?”
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记录实验结果。
(2)第二次实验
教师将鸡蛋壳倒扣在桌子上,再次放上一本书,观察蛋壳的变化。
提问幼儿:“这次蛋壳能承受住书的重量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第三次实验
教师将几个鸡蛋壳拼接成拱形,放在桌子上,然后逐渐增加书本的数量,观察蛋壳的承受力。
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次蛋壳能承受更多的书了,这是为什么呢?”
3、讨论与总结
(1)组织幼儿讨论三次实验的结果,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
想法。
(2)教师总结:“小朋友们,我们发现蛋壳平着放的时候很容易碎,倒扣着放能承受一些重量,而拱形的蛋壳能承受更多的重量。
这是因
为拱形结构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两边,所以它的承受力更强。
”
4、拓展与应用
(1)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拱形结构。
(2)展示图片或实物,如拱桥、拱门等,让幼儿观察并感受拱形
结构的应用。
5、动手制作
(1)提供一次性杯子、铅笔、卡纸等材料,让幼儿尝试制作拱形
结构。
(2)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探索如何让拱形更坚固。
6、活动结束
(1)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拱形结构,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
和体会。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
继续观察和探索拱形结构的奥秘。
五、教学延伸
1、在科学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如不同形状的蛋壳、不同重量的物
体等,让幼儿继续进行实验和探索。
2、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身边的拱形结构,并了解它们
的作用。
六、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要提醒幼儿轻拿轻放物品,注意安全。
2、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和表达。
3、对于幼儿的回答和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
的自信心和探究兴趣。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了解了蛋壳的神奇之处,感受到了拱形结构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
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