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普通用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
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líng)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普遍的焦虑弥蔓
..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
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
(B)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sù)和过滤。
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lǜ)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C)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表现出来了。
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
....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D)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juān)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贫、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凌(líng)
B.束(sù)
C.率(lǜ)
D.镌(juān)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
A.弥蔓
B.恐慌
C.潜移默化
D.坚韧不拔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给神通广大个性树立
B.给无所不能特点建立
C.使神通广大特点树立
D.使无所不能个性建立
(4) 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
B.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C.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表现出来了。
D.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B.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C.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D.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3. 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1) 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 。
(白居易《卖炭翁》)
(2)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
(4)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5) 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砥砺奋进,虽然道路曲折,但前途却是一片光明,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的“______ ,______ ”。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围棋冠军;人工智能在大规模人脸识别中超越人类一般水平;语音识别系统准确率和专业速记员不相上下……
材料二当前,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数据快速积累,运算能力大幅度提升,算法模型持续演进,行业应用快速兴起,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混合型智能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第三次站在了科技发展的浪潮之巅。
材料三科技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1) 请对材料一二的主要内容做简要概括。
(2) 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说说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
5. 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交流会,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他.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
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杀害,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他。
据说,如果他还在两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1) 名著回顾:上面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______ 。
文段中的“他”是______ 。
(2) 阅读交流:请你结合如图,给大家介绍图中人物。
(不少于60字)
6. 书写与鉴赏。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正楷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简体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7. 下列有关书法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楷书也叫正楷,特点是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字体结构整齐,格调和谐。
B.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C. “天下第一草书”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
字体结构和布局上采用大小相间、疏密互映、斜正参差的手法。
D. 隶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大小兼收,收放结合,疏密得体。
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展现的画面。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释】①张盖:张开的车盖。
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
③黄思立:人名。
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
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
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_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_
③极乐寺去桥可.三里______
④思立亦以为然.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3) 【甲】文“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试做简要分析。
(4) 【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青少年书法教育要“眼高手低”
王世国
①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后,当代书坛好事连连:书法学被教育部确定为“一级学科”,彻底改变了长期“寄人篱下”的被动局面;接着又公布了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到目前全国开设书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147所;今年广东“两办”联合发文,将书法等艺术类科目纳入中高考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可以预见,一个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重视书法教学的时代即将到来。
②目前,能够进入高校书法专业学习的学生当然还是少数,大量的青少年都是在中小学或校外书法培训机构里学习书法,而且这一阶段的学习经历将影响他们一生。
因此,这些地方的书法教育担负着青少年的美育责任。
美育对于一个人心智的健康成长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
民国教育家蔡元培早就倡导以美育来教化国人,甚至要把美育作为国人的宗教,认为欣赏艺术之美,可以感受人间的温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产生守护生命的责任,甚至避免战争灾祸。
然而,我们看到,现在青少年书法教育十分重视书写和技法教学,并以此作为书法的基础。
其实,这不过是古代私塾教育的翻版。
③而我认为,在书法教育的初级阶段,应当以《意见》确定的“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主要是开启学生的心智,教会他们怎样去感受、发现、认识和欣赏书法之美,培养起他们的审美眼光。
我相信,对书法之美的新鲜发现,将会大大激发青少年书法学习的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书法教育成为真正的美育,而不仅仅是书写训练。
这要比教会他们书法基本的技法,以及如何临帖更加重要。
④汉字书写枯燥乏味,那些由笔墨点画组成的汉字既无生动的形象,又无缤纷的色彩。
所以,对书法美的认知和欣赏,别说是青少年,就是对成人来说,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在这方面中国书法与西方抽象艺术有类似之处,不过,与后者不同的是,书法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积累下来丰富而又明确的美的规律和法则。
这就使得原本抽象、仿佛高深莫测的书法美,变得人人都可以学而知之。
书法教学就是要把那些书法美的规律和法则告诉学生。
⑤东晋时,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卫铄)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
从留传下来的卫铄《笔阵图》可见,她教书法与众不同,她是从教育学生如何去认识和感受书法的点画美开始的:
“点如高峰坠石”——一点之美就像是从高峰上直坠下来的石头,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横如千里阵云”——一横就像是广阔地平线上,缓缓向两边伸展排列开来的云层;“竖如万岁枯藤”——一竖就像是山间垂下的坚韧、顽强、有力的老藤……我相信,少年王羲之听了以后,一定对书法点画的美有了深刻的认识,留下难忘的印象。
⑥书法的审美特征之一是线条美,书法家用看似简单抽象的线条,表现出类似自然万物的生命感和质感。
青少年书法教学应当教会孩子认识和感知书法线条的美:中锋行笔,写出来的线条清晰明利,丰劲圆润,“如锥画沙”;自上而下、时走时停且直且曲、顿挫有力的线条,犹如屋漏水下的痕迹,即“屋漏痕”;字的转角处浑圆的笔画线条,就像金钗一样宛转流畅,毫无凝滞,一气呵成,就像是“折钗股”;而生动流畅的线条则像是“惊蛇入草”“飞鸟出林”。
再看那些败笔,就像是“墨猪”“钉头”“鼠尾”“蜂腰”“鹤膝”“柴担”……这些千百年来关于书法线条美的历史记忆和常识,生动形象,应当传授给学生,他们会终身难忘。
⑦对于正处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阶段的学生来说,教会他们感知和把握书法的字形美也是非常必要的。
古人便是常讲“夏云奇峰”,就是指那些奇特的惊心动魄结字造型,如同夏天的巧云、黄山的奇峰。
这样一说,学生更容易理解。
就拿正书(篆、隶、楷、魏碑)来说,一个字的结体造型怎样才美?这就是要告诉学生注意掌握几个基本的审美法则。
⑧首先是均匀:字的点画分布要均匀,笔画的基本格调要调和。
其次是平正:字的间架结构看起来要平衡稳当,不要歪斜。
再次是和谐:字的部首、偏旁,以及点画之间,要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的关系。
最后是变化:结字造型时还要注意笔画的长短大小、虚实斜正、姿势神态的变化,不雷同。
这些是千百年来对书法字形美的高度概括,初学书法就是要遵循法度,树立审美标准。
⑨教会学生欣赏书法章法之美:既有布局简单、平正、规整的章法——这是一种“秩序之美”;又有排列复杂、错落、变化的章法——这是一种“和谐之美”。
总之,从章法上看,“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
⑩所以,青少年书法教育就是要寓教于美,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要把他们带到书法的点画美、线条美、字形美和章法美的意境中去,激发他们的爱美之心,充分感知书法之美,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懂得识别美丑、优劣。
这样,他们才会受益终身。
(选自2022年9月14日第15版《书法报》,有删改)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结合自己练习书法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眼高手低”?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舌尖上的母爱
维丰
①放假,回老家,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山那水让我徜徉其中。
再次推开家门,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了,陈设如旧,灯光如旧,老屋前的石榴树挂满了果。
父亲的书架还是倚在我小卧室的东墙,一半是父亲的书,一半是陪伴我读书的课本。
靠在窗边的书桌上,偶然看到一本厉彦林散文集,随手翻了翻,也没有按顺序读,读到《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时,被作者那朴实无华的真情深深感动。
一个小长假,我竟然把厉彦林的两本书都读完了。
从书中世界回到现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家乡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中闪过……
②小时候第一次坐大巴车出县城,车窗外的山是那么高那么重,山顶的石头牢牢地立在那里,仿佛任何力量都推移不动。
我的家乡多山,回家的汽车总是翻山越岭、上坡下坡,下了高速还要在盘山乡道上一圈又一圈地绕。
③现在从省城驾车回家只需三个小时,疾驰在熟悉的山路上,蓦然望去,青山依旧,只是感觉路好像窄了,山也低矮了许多。
这次回家,一是看望父母和生病的姥姥,前一阵子姥姥住院,等出院后母亲才告诉我。
二是母亲希望我给刚满周岁的儿子带回一些她自己种的菜,还有去山里买的核桃和鸡蛋。
我开着车还没到家门,就远远看见在路口等我的父亲,我下车接他上来,说:“爸,这么冷的天,你还在这里等我。
”父亲笑了笑:“走,回家,你妈做着饭呢。
”
④餐桌上已经摆了几个炒好的菜,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从地里割了韭菜、摘了南瓜,调馅儿、和面,正在厨房烙我爱吃的塌包子。
等我到餐桌旁,母亲把热乎乎的包子端上来,转头又扎进厨房。
每次我想进厨房帮忙,母亲总嫌我碍手碍脚,让我先吃饭。
⑤饭菜都做好了,母亲也不上桌,站在餐桌旁看我吃得津津有味,一边看一边问我菜的口味,像是觉得菜做得还不够好。
母亲说自己不饿,却总是嫌我吃得少,把我的碗盛得像座小山,一会儿让我吃这个菜,一会儿又说多吃点那个菜。
我知道,母亲不是不爱坐下来吃饭,而是习惯了等我们都吃完后,再看剩多少,她再吃一点。
这多么像厉彦林散文中的母亲,总是反复劝儿女:“外边的饭不如家里的香,多吃点,多吃点!”
⑥回济南的那天,母亲早早起来去地里择菜,各种食物和水果把后备厢装得满满当当,父亲
杀了好几只土鸡,买了两箱鸡蛋,还有一些东西在济南也能买到。
母亲埋怨车子后备厢太小,总是说这些东西在济南买太贵呀,带着就不用花钱买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母亲边装边叮咛我,回到城里要记得把菜和鸡蛋拿出来放在阴凉处,土豆要盖上黑色袋子,以免生芽。
⑦末了,母亲回屋里抱出来一摞热乎的煎饼,对我说,你吃不惯外面卖的煎饼,我今早给你做好了,回去慢慢吃。
我看着弯腰放煎饼的母亲,一排排密密的银线已经悄悄爬上她的头顶,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样深,猝不及防的一瞬间,我的母亲矮了也瘦了。
清冷的早晨,母亲的眼睛有些闪烁,却催我早些出发,让我路上开车慢点,到了打个电话。
我在车里摆手,有些哽咽地回答:“妈,再放假,我还回来……”
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感谢厉彦林的散文《回家吃顿娘做的饭》,唤起了我们心中那久违的感动,儿时的情感回来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离开家乡的年轻人总是不停地奔跑,每天都在忙,为理想、为事业、为家庭不停地奋斗着,如果有条件,回老家陪父母吃顿饭吧,他们已经等很久了。
(选自2023年2月3日《大众日报》,有删改)(1) 认真阅读全文,梳理概括相关内容填在下面横线上。
(2)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第③段写道:“这次回家,一是看望父母和生病的姥姥,前一阵子姥姥住院,等出院后母亲……走,回家,你妈做着饭呢。
”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请分析“母亲说自己不饿,却总是嫌我吃得少,把我的碗盛得像座小山,一会儿让我吃这个菜,一会儿又说多吃点那个菜”中“总”字的含义。
(3)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我看着弯腰放煎饼的母亲,一排排密密的银线已经悄悄爬上她的头顶,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样深,猝不及防的一瞬间,我的母亲矮了也瘦了。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回家吃顿娘做的饭”的理解。
12. 题目:守望
要求:
①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个字。
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13. 题目:那堂特别的语文课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③不少于600个字。
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C
【解析】答案:
(1)B
(2)A
(3)D
(4)C
(1)本题考查字音。
ACD.正确。
B.有误,“约束”的“束”应读作“shù”。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形。
A.有误,“弥蔓”应写作“弥漫”。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第一空结合上一句“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可知选择“使”更通顺;第二空“神通广大”和“无所不能”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本领大”的意思。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无所不能”指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结合“时代”一词可知选择“无所不能”恰当;第三空结合“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可知选择“个性”;第四空“树立”意思是建立;建树。
“建立”让某种事物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
结合宾语“文化基础”一词可知选择“建立”恰当。
故选:D。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BD.正确。
C.有误,“显现表现”用词重复啰嗦,可以去掉一个。
故选:C。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D
【解析】A.有误,应改为: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B.有误,应改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C.有误,应改为: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3.【答案】【小题1】烽火连三月
【小题2】心忧炭贱愿天寒
【小题3】弓如霹雳弦惊
【小题4】食之不能尽其材,伤心秦汉经行处
【小题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沉舟侧畔千帆过
【解析】(1)烽火连三月
(2)心忧炭贱愿天寒
(3)弓如霹雳弦惊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重点字:阙)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答案】【小题1】答案:
(1)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与人脑不相上下;人工智能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讽刺了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的过程中,人类过于依赖人工智能,忘却了自己作为家长对子女教育与关爱的责任。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
材料一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都说明人工智能与人脑水平不相上下;材料二的前半部分在说人工智能发展的客观环境的变化,后半部分才是结论,即人工智能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本题考查漫画内容、主旨的理解。
观察漫画,一位智能机器人抱着快乐的孩子,旁边一位母亲拿着手机在快乐地玩着。
孩子应在父母爱的怀抱中长大,现在却由智能机器人代替,很明显漫画是以此讽刺对人工智能过于依赖,甚至忘却了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答案】【小题1】埃德加•斯诺
【小题2】贺龙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名著人物的识别。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埃德加•斯诺,结合“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他。
据说,如果他还在两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可知是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