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烟台市名校初二(上)语文期末预测试题┃附3套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请选择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有误的一组
A. 供gōng供给拱gǒng拱桥
B. 洨xiáo洨河皎jiǎo皎洁
C. 载zǎi记载裁cái裁剪
D. 肖xiào肖像俏qiào俊俏
2.为下列句子选词填空( )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着西北风。
A.对抗
B.抵抗
C.抵御
D.抵挡
3.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_________
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②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得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③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吱吱”地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得清楚。
④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4.选出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变卖典.质(抵押) 妥帖.(妥当,稳当)
B.颓唐
..(失败的样子) 琐屑
..(细小而琐碎的事)
C.家中光景
..(时光) 不能自已.(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D.举箸.提笔(筷子) 触目伤怀.(心)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中主语中心语是“门房里”。
B.“几本”是数量词,“上午”是名词。
C.“可以”是副词,“那”是代词。
D.“响得震天”是动宾短语,“学跳舞”也是动宾短语。
二、名句默写
6.(9分)(题文)按要求填空。
(8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
是: , 。
(4)美国挑起南海争端,遭到全世界热爱和平人的一致反对,这正如《孟子》二章中所
说 , 。
(5)请写出以传统节日为内容的两句诗词: , 。
三、字词书写
7.(题文)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yóu zhōng(_____)的赞赏。
(2)发动机的páo xiào(_____)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3)皮肤cáng wū nà gòu(_____),缺少光泽。
(4)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_____)。
四、诗歌鉴赏
8.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
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9.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百里奚举于市.(______)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
4)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5)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是夕,天宇开霁①,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②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③,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④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⑤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⑥非人间之境。
(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开霁:放晴。
②参寥:僧人道潜的号。
③惠因涧:涧溪名。
④酌:舀取。
⑤普宁:地名。
⑥殆:恐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嘤嘤成韵.(______)(2)负势竞上.(______)
(3)度.南屏(______)(4)据.石而饮(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3)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4)甲文中,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乙文中,作者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慨。
试简析两位作者感慨的原因。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
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
3)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
4)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5)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2.现代文阅读
(文段一)
蝉的卵(节选)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
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
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
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
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节选自《昆虫记》)
(文段二)
金步甲(节选)
金步甲只有在屠杀比它弱小的毛毛虫时才占上风。
而且,它不善攀援,只在地面捕食。
不会上树,使它明显地失去了优势。
我从没见过它爬上树冠捕食,哪怕是最小的灌木,它根本不去注意那些待在一拃高的百里香树枝上令人垂涎的猎物,这是很大的遗憾。
如果金步甲能爬高,能离开地面去远足,三四只金步甲组成的小分队,再会以怎秤迅猛的速度歼灭甘蓝上的菜青虫啊!
金步甲什么都吃,甚至还吃比较胖的带棕色斑点的灰色鼻涕虫。
在三四个“屠夫”的进攻下,肥胖的鼻涕虫很快就被制服了。
金步甲最爱吃鼻涕虫背部有一层壳保护的部位,外壳像一层珍珠盖在鼻涕虫心脏和肺的位置上。
那个部位有硬颗粒物,比别的部位更香,这种含矿物质的作料好像很合金步甲的口味。
常在夜里爬行、偷吃嫩生菜的鼻涕虫,应该是金步甲经常吃的一种食物。
(节选自《昆虫记》)
(文段三)
绿蝇(节选)
我们再举最后一个例子,证明蛆虫预先将食物液化的事实。
如果我将鼹鼠、游蛇,或者其他动物的尸体置于露天的沙罐里,套上金属纱罩以防双翅目昆虫入侵,那么尸体就会在烈日的暴晒下变干、变硬,而不会像预料的那样把下面的沙土浸湿。
尸体肯定会渗出液体;任何一具尸体都像一块吸满了水的海绵,尽管水分的散发是那样缓慢,也会被干燥的空气和热气蒸发掉;因此尸体下面的沙土能保持干燥,或者说基本干燥。
尸体变成了木乃伊。
相反,如果不用纱罩,让双翅目昆虫随便进入,情形就不同了,三四天后在尸体下面出现了脓液,大片沙土被浸润了,这是液化的开始。
我将会不断地看到那种曾令我震惊的实验结果。
这次实验对象是一条神医游蛇,长一点五米,有粗瓶颈
那么粗,由于它比较庞大,超出了沙罐的容量,我把它盘成双层螺旋状。
当它处于分解旺盛期时,沙罐成了沼泽,无数只绿蝇蛆虫和麻蝇蛆虫在沼泽里涌动。
容器里的沙土被浸润了,变得泥泞不堪。
液体从罐子底部那个盖着一块扁卵石的小孔滴下来,这是蒸馏釜运作,那条游蛇正在死尸蒸馏釜中蒸馏。
一两周之后,液体将消失,被泥土吸干,在黏糊糊的沙土上只会剩下一些鳞片和骨头。
总之,蛆虫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能量,它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死者的遗骸归还给生命,将尸体进行蒸馏,分解成一种提取液,然后植物的乳母——大地汲取了它,变成了沃土。
(节选自《昆虫记》)
(文段四)
萤火虫(节选)
还有更令人信服的例子,有时我幸运地看到一些蜗牛正在爬行,脚蠕动着,完全伸出,这时它们受到了萤火虫的进攻。
蜗牛乱动了几下,流露出不安的情绪,接着一切都停止了,脚不爬行了,身体的前部也像天鹅脖子那种优美的弯曲形状,触角软塌塌地垂下来,弯曲得像断掉的手杖。
蜗牛真的死了吗?根本没有,我可以使表面上已死的蜗牛复活过来。
在两三天半死不活的状态之后,我把病人隔离开来,给它洗一次澡,虽然这对于实脸取得成功并不是绝对必须的。
两天后,那只被阴险的萤火虫伤害的蜗牛恢复了正常。
它可以说是复活了,它又能活动,又有感觉了。
如果用针刺激它,它有感觉;它蠕动,爬行,伸出触角,仿佛什么不愉快的事都没发生过似的。
全身酩酊大醉般的昏昏沉沉都彻底消失了,它死而复生了。
这种管时不能活动、不觉得痛苦的状态叫作什么呢?我想只有一个适当的名称,那就是麻醉状态。
“许多捕食性膜翅目昆虫吃虽然未死却无法动伴的猎物。
通过它们的丰功伟业,我了解了昆虫令对方浑身瘫痪的奇妙技术,它用自己的毒液麻痹其神经中枢。
在人类的科学实践中还没有发明这种技术——现代外科最奇妙的一种技术,在远古时代,萤火虫和其他昆虫显然已经了解这种技术了。
昆虫的知识比我们早得多,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外科医生让病人唤乙醚或者氯仿,昆虫通过大颚的弯钩注射一种极其微量的特殊毒药。
人类有朝一日会不会利用这种知识呢?如果我们更好地了解小昆虫的秘密,那么我们在将来会有多少卓绝的发现啊!
(节选自《昆虫记》)
1)关于观察,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明白蝉是如何用前足挖掘泥土,藏身地穴保全弱小的自己,“我”使用了放大镜,看清了幼虫几分钟就挖好了土穴,完成了全过程。
B.“我”从没见过金步甲爬上树冠捕食,哪怕是最小的灌木。
可见“我”是经过长期的观察,才得出金步甲不善攀援,只在地面捕食的结论。
C.“我”发现金步甲喜欢吃常在夜里爬行、偷吃嫩生菜的鼻涕虫,也就是说“我”除了观察金步甲的进食,还常在夜里观察鼻涕虫的行为习性。
D.在蜗牛被萤火虫攻击后,“我”分别在用针扎它和给它洗澡的两个状态下,细致观察了它的脚和触角的变化,得出它会死而复生的结论。
2)阅读文段三,下面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将鼹鼠、游蛇或其他动物的尸体置于露天的沙罐里,不管是否盖金属纱罩,结果相同,由此可见法布尔严谨求真的实验精神。
B.为了把道理说明白,法布尔把尸体比作是“吸满了水的海绵”,随着水分被缓慢蒸发而变干变硬,由此可见法布尔笔法的客观平实。
C.从“不断地看到”可以推断,法布尔不止一次地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由此证明,科学结论要建立在多次实验和反复验证之上。
D.在以“神医游蛇”为例进行说明时,法布尔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游蛇因为体积庞大,所以分解会更加旺盛的结论。
3)法布尔的《昆虫记》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以文中画线句子为例简要分析。
如果金步甲能爬高,能离开地面去远足,三四只金步甲组成的小分队,将会以怎样迅猛的速度歼灭甘蓝上的菜青虫啊!
4)法布尔曾经反驳质疑他的人“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根据以上文段,你认为法布尔对生命抱有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七、语言表达
1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八、作文
14.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
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跋山涉水的艰难。
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成长就是一次旅行。
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D
5.D
二、名句默写
6.(1)自缘身在最高层.(2)朔气传金柝。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解析:(1)自缘身在最高层.(2)朔气传金柝。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重阳节: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或者七夕、端午、上元的诗句)
三、字词书写
7.由衷咆哮藏污纳垢锐不可当
四、诗歌鉴赏
8.1)B
2)用典寓意。
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五、文言文阅读
9.1)(集市)(匹敌、相当)
2)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3)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4)这些人虽出身低微,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①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②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③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
10.1)(1)和谐之声(2)向上(3)越过(4)靠着
2)(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
(2)于是(我)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3)同:都写出了景物的美丽,都写出了山中的寂静,都写到了山和水。
(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不同点:甲文写的是白天的景物,乙文写的是晚上的景物。
4)奇异脱俗的山水之美,让作者赏心悦目,陶醉其中,而作者也有欣赏山水的高雅情趣,因此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能从自然山水和作者的志趣这两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11.1)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
3)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
4)第③段说明方法:作比较作用: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第⑤段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5)城墙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12.1)D
2)C
3)《昆虫记》的语言具有“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称号,语言风格在科学严谨中又不失形象生动,比如例句中,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幻想金步甲能爬高远足,歼灭甘蓝上的菜青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金步甲不会爬高和攻击力强的特点。
4)法布尔对生命是尊重和欣赏的,在法布尔眼中,一切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都是有它们的闪光点的。
法布尔善于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昆虫,比如说蝉穿着漂亮的衣服、蜗牛临盯大醉;也善于用比喻的手法,比如蝉挥动“锄头”据抛泥土,从而表现了他对昆虫的尊重和欣赏。
七、语言表达
13.(1)转:通“啭”(zhuàn),意为鸟婉转地叫,此处指蝉鸣声。
(2)反:通“返”,意为返回。
八、作文
14.参考例文
我毕竟走过
云蒸霞蔚的天空,灯火阑珊的河畔,我感受这如绸缎的清风,心开始悸动,是啊,我毕竟走过。
一大早,清脆的电话铃声引入我的梦,我似梦非醒地接下了电话,只听见电话里略带激动的声音:“小邓滴,起床了,今天去我老家赶场,快起来啦!”熟悉的语气让我不禁睁开了眼睛,条件反射地揉了揉蒙眬的双眼,“赶场”这个“新”词吸引了我,这个词儿,常听长辈说起,听说热闹非凡,一向爱热闹的我瞬间清醒。
我对着电话里的“闺中密友”说:“嗯,等我一下,换个衣服!”一系列的动作下来,我终于出了门,看见正风尘仆仆向我奔来的小王,看那张牙舞爪的动作,肯定是兴奋极了。
乘上去她老家铜溪的车,一路上的空气真的很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美哉。
一路好眠,四十多分钟到了。
可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赶场”是很无聊的,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回家之路,本应是简单的买票乘车,可是谁会聊到这条路会这么难走,这一切的罪恶之源都来于小王的馊主意。
小王对我说:“我们打个赌?”看着她的面容上露出一片狡黠,我想:这孩子葫芦卖的什么药哦,又在盘算什
么,肯定没好事。
果真,她又说:“我们走路回去吧,我们要锻炼……嗯……体验生活……”那牵强的声音,让我觉得她别有用心,我这“半仙”又一次算对,真是的!只见她唇轻启:“但是,中途有人放弃,提出坐车就包干今天的中晚饭。
怎样?”我笑了笑,居然觉得还不错,便答应了,事后不知自己哪来的勇气,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这些都是后话。
于是,我们便踏上一条不归路,顶着烈日,一直走,当走了一半的时候,我们从开先的斗志昂扬变为现在的失魂落魄,一步又一步,进退两难。
但是,一路上的美是我们疲倦的慰劳。
清幽的竹林,让我的身心焕然一新,犹如涅盘重生;无尽头的路,带着神秘感,它支持着我,让我坚持;百年大树下,古韵幽人,让人心旷神怡。
如画之美景,让我犹累却乐。
四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回到了自己那个温馨的港湾。
身体虽累,但是心却不累,因为我毕竟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