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卫生值日时,清洁区相邻的两个班各自为战,互相之间简直是秋毫无犯。
B .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 . 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D .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2. (2分) (2016高二下·福建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今年3月中旬,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注韩国棋手李世石与人工智能阿尔法的围棋大战,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关心围棋,而是关心智能化时代人类在未来的命运。
B . 3月29日,主场作战的中国男足在幸运地以2∶0击败卡塔尔后,全国球迷陷入了狂欢,这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男足首次打入亚洲区世界杯预选赛的决赛阶段。
C . 鉴于朝鲜核问题的敏感性,中国与朝鲜处于敌对状态的美国将在今年4月1日核安全峰会上进行沟通,讨论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政策是谈判协商还是继续制裁。
D . 2016年4月4日,在第53届国际儿童书展上揭晓的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花落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3. (2分)(2018·郑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因为接到临时任务,我今日无法光临贵府的宴会,对此深表歉意,同时托舍弟带去薄礼一份,还请笑纳。
B . 朋友远在大山支教,那里风景秀美,他常常给我寄当地的风景照,一年时间我己经惠存了上百张照片。
C . 感谢老师对学生的爱护,但如今找工作很不容易,还请老师鼎力相助,若能得一枝之栖,我就十分满足了。
D . 朋友远道而来,主人由于没有计划好时间而没能及时出门迎接,深感抱歉,见到朋友便说:“久违,久违
了。
”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 (6分) (2017高一下·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 .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 . 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 . 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 .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 . 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 . 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的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文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 . 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 .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 . 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5. (12分) (2020高三下·来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塔铺(第四章)
刘震云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
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
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
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
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
“磨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界地理的复习资料。
于是掀起一个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
一片混乱中,唯独“耗子”乐呵呵的。
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
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
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
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也没辙,于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爹来送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
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
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走汲县。
我说:“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爹说:“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
我说:“可您不会骑车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
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
”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
我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
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放心,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
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
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两里路,到村口的大路上去接爹。
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粪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
李爱莲安慰我:“说不定是大伯腿脚不好,走得慢了。
”
我说:“要万一没找到复习资料呢?”
于是两个人不说话,又等。
一直等到月牙儿偏西,知道再等也无望了,便沮丧地向回走。
但约定第二天五更再来这集合等待。
第二天鸡叫,我便爬起来,到那村口去等。
远远看见有一人影,我认为是爹,慌忙跑上去,一看却是李爱莲。
“你比我起得还早!”
“我也刚刚才。
”
早晨下了霜。
青青的野地里,一片发白。
附近的村子里,鸡叫声此起彼伏,天色渐渐亮了,东方出现一抹红霞。
忽然,天的尽头,跌跌撞撞走来一个人影。
李爱莲指着那人影,“是吗?”
我一看,顿时兴奋起来,“是,是我爹,是他走路的样子。
”
于是两个人飞也似地跑上前去,我扬着双臂,边跑边喊:“爹!”天尽头有一回声:“哎!”
“找到了吗?”
“找到了,小子!”
我高兴得如同疯了,大喊大叫向前扑。
后面李爱莲跌倒了,我也不顾。
只是向前跑,跑到跌跌撞撞走来的老头跟前。
“找到了?”
“找到了。
”
“在哪儿呢?”
“别急,我给你掏出来。
”
老头也很兴奋,一屁股坐在地上。
这时李爱莲也跑了上来,看着爹。
爹小心解开腰中蓝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
布衫扣,从心口,掏出一本薄薄的卷毛脏书。
我抢过来,书还发热,一看,上边写着“世界地理”。
李爱莲又抢过去,看了一眼,兴奋得两耳发红:“是是,是《世界地理》。
”
爹看着我们兴奋的样子,只“嘿嘿”地笑。
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己开了裂,裂口处洇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
我忙把爹的鞋扒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
“爹!”我惊叫。
爹仍是笑,把脚收回去,“没啥,没啥。
”
李爱莲眼中也涌出了泪:“大伯,难为您了。
”我说:“您都六十五了。
”
爹还有些逞能,“没啥,没啥……”
爹接着郑重地说:“你表哥说,这本书不好找,是强从人家那里拿来的,最多只能看十天,还得给人家送回去。
”
我们也郑重地点点头。
爹又说:“你们看吧,要是十天不够,咱不给他送,就说爹不小心,在路上弄丢了。
”我们说:“十天够了,十天够了。
”
爹爬起身,准备从另一条岔路回家。
我说“爹,您歇会儿再走吧。
”
爹说:“说不定你娘在家早着急了。
”
看着爹挪动着两只脚,从另一条路消失,我和李爱莲捧着《世界地理》,又高兴起来,你看看,我看看,一起向回走,并约定,明天一早偷偷到河边集合,一块来背《世界地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交代高考前突然传来要考世界地理的消息,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为下文爹为“我”去借书作铺垫。
B . 小说中,“解开腰中蓝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布衫扣,从心口,掏出……”不加修饰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精准传神。
C . 第二天早晨“天色渐渐亮了”,既抽象地表达出漫长的等待时间,也起到调节叙述节奏的作用,使情节故事有张有弛。
D . 小说使用了大量对话来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有着乡下人的朴实、自然,又充满
了丰富的情感,易于打动人心。
(2)小说重点突出了“爹”这个人物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没有正面描写“爹”寻书路上的艰辛?请简要分析。
6. (9分)(2020·襄阳模拟) 阅读下而的义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2014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样子。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
但科学从来都不仅仅止步于想象。
如今,一个名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定给黑洞拍张照。
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分别位于南极、智利(2个)、墨西哥、美国本土、夏威夷(2个)和西班牙,组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直接观测黑洞的事件视界。
经过两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与验证,首张黑洞图像终于在北京时间4月10日晚上9点公布:人类在近邻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
这个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秘天体终于露出真容了。
照片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例如其吸积盘的形成过程,喷流的方向等。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说:“这将是目前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
”
(摘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
材料二
黑洞首张照片一经发布就引发关注热潮,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引发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Р图大赛。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表示,公布黑洞照片这一天文盛事激发了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球民众对于黑洞乃至天文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热情,引起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这是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与科普的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发: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而在民众的互动狂欢背后,也有一些专业的媒体与机构注意到全球8个天文望远镜观测黑洞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使用了另一“神器”——超级计算机。
据报道,负责“冲洗”照片的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自的超级计算机将来自8个望远镜的每对可能的数据排成一行。
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噪音,挑出黑洞的信号。
每台望远镜上安装
的高精度原子钟会为输入数据加上时间戳,让分析人员能够在事后对数据流进行匹配。
最终要见到黑洞的“真容”,要将望远镜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转换成黑洞的图像。
(《黑洞首照引发“全民狂欢''的背后》,《环球网》2019年4月12日)
材料三:
“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是好运气!”继人类在2015年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了两个黑洞的“合体”之后,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
就像一位研究黑洞20多年的科学家所评论的,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
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
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着人类的探索事业。
从100多年前黑洞预测的提出到50年前“黑洞”一词的流传,从100年前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通过1919年的日食观测光是否会因太阳引力而弯曲,到如今“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派遣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和最偏僻的射电观测台站,去再一次检验对引力的理解,对黑洞的寻找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好奇心之旅。
将照片“洗”出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将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达这个蓝色星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
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将继续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
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摘自《人民日报》》4月1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科学家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卡冈都亚,如今黑洞终于露出了真容,这说明科学绝不仅仅止步于想象。
B . 全球100多名科学家,利用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历时两年,成功捕获了首张黑洞图像。
C . 首张黑洞照片的出现是全球大合作的结果.未来的科学研究可能越来越呈现大科学化的发展曲势。
D . 列举黑洞预测、观察日食、“事件视界望远镜”等多个事例,体现了科学理论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张黑洞照片以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B . 首张黑洞照片意义非凡,它是黑洞存在的直接的“视觉”证据
C . 首张黑洞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对黑洞的预言,帮助科学家解答了星系演化等问题。
D . 只要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就能打开一扇扇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
(3)结合材料,分析黑洞首照出炉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成礼而去。
孝景三年,吴楚反。
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
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
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上许之。
吴方攻梁,梁急,请救,景帝使使诏救梁。
太尉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
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
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
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卻,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
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
”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
取佣苦之,不予钱。
佣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
书既闻上,上下吏。
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
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
”召诣廷尉。
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吏侵之益急。
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
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国除。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
非约也/
B .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C .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D .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续绛侯后:这里指的是袭爵,即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周亚夫承袭父亲绛侯周勃的侯爵位,因封地在条,故称条侯。
B . 孝景三年: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中的一种。
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
这里指的是使用“孝景”这个年号的第三年。
C . 太尉:秦朝和西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后来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等的加官、赠官,无实权。
D . 县官: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西汉时常用以称政府或皇帝。
《索隐》解释说,县官谓天子也。
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周亚夫严于治军。
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周亚夫驻守细柳营,营中将士随时保持战备状态,皇帝也不能随意进出军营。
B . 周亚夫长于用兵之道。
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他明了敌方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并排除干扰,坚决执行,大败敌军。
C . 周亚夫性格耿直,坚持自己政见。
他先是以“高皇帝约”反对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后来又站在臣子守节的立场上反对封匈奴降王为侯。
D . 周亚夫处事不慎,终至惹祸上身。
他儿子私自购买甲盾埋在地下,被佣夫告发,调查的官员把他转交廷尉处理。
他绝食抗议,五天后呕血而死。